艾灸自己在家怎么做:山西“假记者村”探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07:49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元亮 特约记者 薛克

  • http://www.huanqiu.com
  • 来源:《环球人物》
  • 网友评论
  • 进入论坛
  • 2010-04-28 10:27
[上一页1  2  3 


  因煤而生的利益链条


  据相关资料显示,山西煤炭资源占全国的70%,相当丰富。山西因煤而兴,但也出现了很多与煤相关的问题:矿难、腐败、黑口子(违规矿井),以及最近被炒得烫手的假记者。特殊的产业环境为假记者的聚集及相关灰色利益链条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面对媒体,已被拘留的假记者王贵元说,他的记者证是托朋友在太原办的,证件上印的媒体名称,他至今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此前,他还曾花5.9万元托人办过新闻出版署的证件,发现被骗后甚至到北京某派出所报过案。虽然王贵元一再强调,自己甘愿花大价钱办记者证,只是因为对这个职业感兴趣,但记者调查后发现,假记者的造假初衷,大多与追求利益有关。


  在假记者群体中,有一部分人纯粹只是贪图小便宜,希望能靠记者证免交过路费、免买景点门票或在违反交通法规时免受处罚。胆子大一些的,则会谋求“更深层发展”,一些违法、违规者害怕被曝光的心理,更为他们提供了丰盛的财源,以“有偿不报道”等方式“黑吃黑”,也让新闻监督变成了一种敲诈工具。后来,个别假记者的势力渐渐壮大,甚至发展为黑口子的保护伞、代言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最初,假记者们敲诈的对象往往是有钱、有毛病、有猫腻的人或单位,其中以煤矿、煤检站、交警执勤点等为主。得到线索或发现问题后,他们往往会以“曝光问题”相要挟,迫使当事人或单位领导以直接支付现金、出钱赞助活动、订报纸、刊登广告等方式“摆平麻烦”。还有一些假记者则死缠烂打,只要盯上了,就不断打电话甚至登门拜访,直至相关单位为息事宁人“花钱消灾”。


  一位矿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仅打点假记者这一项,自己就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花了10多万元。有时明知对方身份有假也不敢不给。对一些不知名的小媒体或者胆子小点的假记者来说,几包烟或一点加油费就能将其打发走,而有的记者好吃好喝后,还要拿上几千元才肯罢休。


  有的煤老板为图省事,对来采访的记者不分真假,一律发钱打发。一位媒体圈的朋友告诉记者,自己就曾经历过煤老板发钱。在将所有记者召集到饭店后,煤老板会要求每个人将自己的证件摆在面前,中央级、省级媒体的,每人会拿到2000元好处费,地市级的每人1000,如果证件一看就是假的,也会给几百元,打发走。


  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后,真假记者蜂拥而至,竟不是为了采访报道,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事件曝光后,涉案人员均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处。可即便这样,在山西当地,类似情况仍难以根治。


  在记者的采访快结束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煤检站的当班工作人员将记者拉进旁边的一间小屋,并催促里面坐着的两个人快点出去。记者刚以为能从他口中得到些内幕,不料对方竟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硬往记者口袋里塞。尽管记者一再声明自己的身份,并强调,完全是正常采访,对方却“执着”地不让记者离开,一个劲儿地说:“拿着,一点儿加油钱,正常采访也需要加油呀!”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经常会有“记者”来这里“采访”,多的时候,一个班次(12个小时)就能来五六拨,每次都有两三个“陪同人员”,而且一来就会要点加油钱、吃饭钱。站里几乎招架不住,却又不敢得罪,生怕对方跟自己找碴儿,一般给个一两百元了事。“煤矿整合后,煤拉得少了,来的‘记者’也少了。”“给‘记者们’的钱是从哪儿出的?”当班的人拍拍口袋:“我自己掏腰包。”“来那么多记者,都是你自己掏?你怎么报销?”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沉默不语。


  滋生假记者的土壤


  “一定要细查深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维护新闻的公信力和工作秩序。”“假记者村”新闻曝光后,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梁宝印坚决表态。受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委派,他带领调查小组深入到忻州有关区县,展开打击“新闻四假”(假记者、假新闻、假报刊、假记者站)的专项工作。


  调查很快有了进展。3月25日,由忻州市委宣传部牵头,新闻出版、广播、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动,在城区组织了两个摸排小组,在交通要道、环城路口等地段设点,对所有放置“新闻采访”、“记者调查”牌子等涉及新闻字样的车辆进行了查验,当天便查处假新闻采访车牌24副,假新闻工作证、采访证、记者证10件。


  记者从忻州有关部门查阅到,山西媒体在忻州市登记、设站的仅有8家,正式记者11人左右。但一位熟悉忻州情况的同行则说,常年活动在这里的记者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超出部分的记者多属“假冒伪造”。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单位因害怕自身存在的问题被曝光,为假记者行骗、长期横行提供了条件,只要有记者光临,不论真假都宁可花钱消灾,甚至被骗也不敢公开。”要彻底清理假记者,首先得铲除滋生他们的土壤。当煤矿的生产、管理直至事故都置于阳光之下时;当煤检站、治超点、交警队等机构都公平、公正、公开地执法时;当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严格监管时;当整个社会沿着法制的轨道运转时,这个链条末端的假记者们,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