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之光替换日服语音:“祭灶节”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0:23
“祭灶节”的来历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民间传说
民间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老汉见了儿子,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古时候 在中原地区,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灶王爷放屁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说法,一般经学家以灶神为老妇,或为美女,《杂五行书》记载:“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看样子颇为飘逸,大约出於清代的《敬灶全书》又说:“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看来中国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不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图中的灶王爷穿着打扮都是蒙古装。为什么?
民间还有一句歇后语叫:灶王爷放屁,不知是什么意思?
百度答案:灶王爷放屁 神气
鞭炮的由来
开门“炮仗”,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虽然一年一次,但喜事不断、饺子常吃、鞭炮常响。
鞭炮在古代叫做“爆仗”、“炮仗”,现在北方也这么叫。唐代时叫“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才叫做“鞭”,鞭炮一词是这么来的。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如今爆竹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有“单响”、“双响”和“鞭”,大个的单响爆竹也称为“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
正月里“爆竹日”
----------------
“春眠受打扰,初一放鞭炮。虎年福星照,好运停不了。福禄寿喜财,五福全来了!”
★除夕夜:说是除夕夜的爆竹,其实多是在初一子夜零点钟响之后放,延续到凌晨三四点钟,彻夜欢腾。
★初一:“开门炮”先放小鞭炮一长串,俗称“百子炮”或“千子炮”;然后再放“二踢脚”大爆竹三发,寓意驱散一年的疫病和晦气,喜迎新年。要三发全响,最为吉祥。
★破五: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民国时商店要在年初四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接财神。新中国成立后,此习俗基本消失,但商人在初五大放鞭炮烟火、贴财神像的习俗却延续下来。
★填仓节:正月廿五,也是正月里最后一天大量放炮。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民俗要用簸箕盛草木灰,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在圈内点燃鞭炮、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古往今来诗话鞭炮
----------------
★唐代诗人来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鞭炮的描写:“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
【新春趣话】
>谁说鞭炮没有传说
----------------
>>不止鞭炮能“驱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后来,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红色、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鞭炮纸屑不能乱扫
按照旧俗,新年那天燃放的鞭炮纸屑,正月的头三天都不能扫去的。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不允许扫出垃圾,大年初一,一扫帚也不能动,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破五将垃圾扫出大门,也要拿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
>>燃放鞭炮吉时辰
立春早上6点48分之后放鞭炮,有转运效果。
大年三十夜里11点之前最好,地点以大门后为宜。抢先放出“冲天炮”,可求得“首先发达、大吉大利”的吉兆。
元宵节标志着15天的年基本过完了,一年一度的团聚也暂告段落,吃汤圆的时候放上一挂鞭,寓意团圆。
【新春万象】
>神州大地的鞭炮演绎
----------------
★北京:老北京旧时燃放烟花爆竹从腊八开始,大年三十晚上,痛痛快快放一通,在随后的接神、祭财神、顺星、开市送神等仪式上,都会燃放爆竹。
★香港:自1982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烟花背景音乐还会通过诸多广播电视系统同步播放。
★澳门:澳门政府搭建的爆竹燃放专区有治安警察把守,分专卖区和燃放区,燃放区又分为孩童专放区、鞭炮专放区、礼炮专放区。
★台湾:除了鞭炮,台湾农村一些地方在围炉后还有同样跟“火”相关的“跳火囤”之俗。将稻草、蔗叶点燃放在盆中,家中男性成员面向正厅,依长幼次序跳过火盆,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跳时口中还要念些讨吉利的顺口溜,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的大灶里,祈求神明保佑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