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里克曼有孩子吗:洪兰(上)【推荐家长必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59:15

洪兰看洪兰(上)

作者:何琦瑜、李忻蒨

 

    洪兰,一位研究脑神经的科学家、大学教授。这十年来,她除了做实验、教书,还翻译了三十余本大脑科学相关著作;她写的专栏,从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谈教育、社会与人生,往往直指问题核心,痛陈台湾社会里扭曲、过时的价值观。也因为她笔下总是带有极大的同情与同理,她的文章常常感动有心人,让网友们踊跃转寄、学校老师们主动影印传阅。她的专栏和书序结集,就出了八本书。她像是个阅读的传教士,只要有学校邀请,大小不拒、远近不拘,只要愿意专心听,她都会准备丰富的素材,热情的分享。她把演讲、写稿的所得,买书寄送给偏远小学和有需要的个人。她每年寒暑假,就带着全家大小、亲朋好友或学生,上山到部落里的小学做志愿服务,带着大包的书和大包的糖,上山教孩子数学英文。她的志工足迹和演讲一样「全省走透透」。

    因为她的直言不讳,常常有人扣她帽子,说她是「泛蓝」,说她「捞过界」,还有人每个礼拜都写一封信骂她,说她「唱衰台湾」。但她从来没有因此畏缩,学着「明哲保身」了起来。

    是什么因素,使洪兰对教育如此热情和执着?

问:谈谈您写作的缘起?
答:
    我真的很感谢《天下》杂志的殷发行人,因为她是最早找我写专栏的人。她亲自到我实验室,找我写《康健》杂志的专栏,那时候我真的好惊讶。我从《康健》开始写,然后是《远见》、《天下》杂志,同时还有《国语日报》、《联合报》和信谊的《学前教育》,有一阵子还包括《中国时报》。因为那时脑科学刚开始应用到教育上,我觉得应该要赶快写,让老师了解脑跟行为的关系。

    我们中国人看到孩子的表现不好,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懒,第二个想到的是他笨,我们却很少去想想看,他会不会是大脑哪个部分还未成熟、还没有开窍,是不是今天老师教的方法他不能接受,或者是有其它原因。就像这次大学指考,高雄一个有妥瑞氏症的学生被监考老师以为他偷看、作弊,给他化学零分。老师居然不知道妥瑞氏症,这是一百年前就知道的病症。我认为大脑神经这一方面的知识需要让民众知道,所以那一阵子写了很多文章。

    今天再回头看,我也很惊讶,怎么会写了这么多。每个月写几篇,有时一个月写五、六篇,甚至七、八篇。所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至今慢慢累积了好几本书。我今年六十岁了,比较容易累,实在写不动那么多,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子了。

问:老师您写作是有计划的吗?通常都怎么选择主题?
答:
    没有耶,我不是作家,其实不会写东西。因为我们做很多实验,但是大部分的人没有兴趣看实验结果报告,我就想办法,将实验的结果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人家知道。

    我是写我的专业,我不能写不是我专业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脑跟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写作的动机,只是在想如何把大脑的研究发展,跟社会、教育连上关系,让父母跟老师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是好的,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是有伤害的。

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演讲?
答:
    我开始到各地演讲,是我先生(曾志朗)做部长的时候。因为他推动阅读的时候碰到阻力,许多家长认为课本都读不完了,读什么课外书。我们也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我认为必须要有人去跟老师、家长讲阅读的重要性。我先生做部长没有时间,所以我才到中小学讲「阅读的神经机制」。

    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是中小学的邀请我都会去,我去过很多很偏远的地区。我去演讲不拘人数,只要是我能到的地方我都去。我唯一的要求是,老师不能改卷子,家长不能打手机,因为我会准备很充分去演讲,听众也要尊重我。有些妈妈带着小孩来听,我看到很高兴,这表示即使她的孩子没人帮忙带,她还是想来,我一点都不会在意。
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这句话讲得非常对。我觉得教改真的不是改制度,制度是死的,制度是人在运作,你改制度没有改变人,其实是没有用的。但是要改变人的观念非常困难,你一定要一直不停的去松动那个墙角才有可能。

    说实在话,这几年来,骂我的人可能比回馈我的人多。人家把我标成蓝色的,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色。民国五十四年,我进台大法律系,那时候新生训练的最后一关就是入党。当时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人没有加入国民党,我是其中之一。我觉得有几件事是别人不能干涉的,一个是政治意识、一个是婚姻,还有就是自己想看的书。

    你问我为什么人家骂我我还要坚持下去,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你不能明哲保身,自己好就好。很多人骂我捞过界,其实我不是爱写文章,我只是想告诉人家,大脑跟教育的关系。

    譬如有一次到高雄演讲,有位妈妈来找我,说:「您记得我吗?」告诉我她儿子是左撇子,当时她一定要把孩子改成右手,造成孩子情绪障碍不肯读书,只喜欢画画。她曾经在我演讲时来,问我怎么办?我说用左手很好啊,用左手表示右脑比较发达,而且如果他喜欢画你就让他画,画画一方面是情绪的发泄,另外一方面是值得发展的天份。会念书的人很多,但很少人能够做米开朗基罗、徐悲鸿。我说你的小孩既然有这种能力就让他发展。所以这次我去高雄演讲她就又跑来找我,跟我说她的小孩得到全国美术比赛素描组冠军。这表示这位母亲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愿意让孩子去发展他的长处。我相信那个孩子会因此比较快乐。

问:您开始写关于教育的文章,似乎是跟您小孩在台湾念书的经历有关,请谈谈这段历程?
答:
    的确是有非常大的关系。

    约十五、六年前我们刚从美国回台湾,我儿子八岁,念小学三年级,那时我在嘉义教书,我的孩子在台北念北师附小,一方面是学国语,一方面我父母亲希望家里有个小孩子比较热闹。因为我其它姊妹都在美国,只有两老在台湾,生活冷清。但是我妈妈的观念跟我不一样,我妈妈认为他起步比较晚了,要去补习才赶得上。我回台北发现,孩子每天晚上都不在家,都去补习,我妈妈送他去学功文数学、ㄅㄆㄇㄈ的,我痛恨这些啊,可是我妈不听,坚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笨鸟要先飞,后来我发现孩子竟学会了说谎。

    我孩子在美国的时候,我跟他说,只要把功课做完,其它时间是他的,我给他一些弹性,他要怎么分配时间都可以。他刚回台湾的时候,功课做完就跑出来玩,看电视和玩忍者龟,这时我妈就会说:「唉呀,功课那么快就做完啦,那要去『复习』。」他就跑回去复习,然后很快又跑出来,我妈又说:「怎么那么快就复习完了,那要去『预习』。」孩子非常聪明,他立刻了解婆婆不要他玩,他就把作业摊在桌子上,我妈妈来他就做功课,我妈妈一走开,他又坐到地板上玩忍者龟。

    我们家是日本式的房子,有人走路地板会震动,他坐在地板感觉到震动,知道是我妈妈来了,就赶快起来做功课,所以从来没有被我妈逮到。我妈妈打电话到嘉义跟我说:「现在三年级功课真多啊,做到晚上十点半都做不完。」我到台北来一看,看到了孩子说谎。我知道这些,是因为我儿子对我很诚实,告诉我他怎么应付婆婆。

    我就跟我妈讲不要这样子,我妈说不行,业精于勤荒于嬉。她觉得她教的六个女儿都考上北一女、台大,放着现成、可用的方式不用,为什么还要用什么新教育?我没有办法,我不能跟我妈讲说,就是因为你管这么严,我们才会大学一毕业就要出国,要逃啊。我们几乎没有童年青春期,糊里胡涂就过了。

    我不要我儿子这样,就把我儿子带到嘉义去。没想到乡下有体罚,我的孩子刚开始国语不标准,果子锅子不分。那时候状况非常糟糕,我的孩子变得很痛苦,每天一上学就哭,早上爬起来也哭,一做功课也哭,为什么呢?因为考试少一分打一下,写错一个字罚十个,每天十个错字写一百个,一百个字写到半夜十二点,因为一边哭一边写,眼泪滴下去橡皮一擦纸就破掉,非常凄惨。

失去自信的孩子
    我的孩子变得没有自信心,他的功课不好,在学校被同学老师嘲笑,绰号叫美国白痴。老师叫他段考请假不要来考,以免把全班平均成绩拉低。当时我也不愿意他去背那些东西,所以老师也很生气我这家长不配合。那时真的很凄惨,我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在嘉义拖了五年,实在没办法,才转到美国学校。一去美国学校遇到了好老师,他变成一个爱上学的孩子。他在美国学校上陶艺课,曾做了一副棺材,要我寄给他的老师,我不敢寄。没想到孩子过了那么久,还是很痛恨体罚,没有忘却屈辱的经验。从他身上,我也看到若是一个老师对孩子关心,孩子也会感激一辈子。嘉义有个国小代课老师,我孩子每年回台湾都会去看她,因为这个老师不打人,常带全班去户外教学挖竹笋,孩子到现在还想念这个杨老师。

    所以我觉得我的小孩曾经吃这么多苦,我是不是可以让别人的小孩不受这种苦。讲起来我现在做的教改,不是别人说的那种教改,我真的想从观念上去改变。因为制度很难改,制度改来改去变得四不像。可是事实上,制度是人在里面运作,你只要改变人的观念就可以,是不是?不要每个人都去挤明星学校的窄门,我们应该让父母看到行行出状元,任何领域闯出名堂都会有饭吃。如果可以改变父母的观念,制度有没有改没什么关系,制度改,人的观念没有改反而更糟糕。改革是先要改观念,观念对才有合适的配套措施,改革才会有效。

问:可否谈谈您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核心理念?
答:
    基本上,学习要有动机,孩子想学就会学得很快,不想学塞也塞不进。我不会强迫他,我会想办法先把他的动机引发起来。我会先跟他讲这本书怎样怎样,等他有兴趣了再把书给他看。那时,他就能把每一个字都看进去了。所以我觉得动机很重要,台湾孩子基本上是为了考试而念书,从来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对学习没兴趣。

    我最早发现动机的重要性,是他想学日文我不想让他学的时候。我生在民国三十六年,很痛恨日本人,所以我不要他学日文。可是他为了打电玩想去学日文,因为电玩的指导语都是日文,他就偷偷去买了英日字典,自己就把日文学会了,而且还学得非常好,他是美国学校日文社团的总干事。我就发现我不让他学,家里不提供任何资源,他就偷着学,反而学得很快学得很好。你就看到,孩子有动机就会自己去学了,何必家长操心。你把他动机引起来,他自己就会做。真的是没有不可教的小孩,只看你怎么去教他。

一定成功的经验
    他生下来摇篮就放实验室,会爬就在实验室爬,所以他是在实验室长大的,他小时候我做事都把他背在背上。后来他太重我背不动时,我们做实验他不能进去,我就买玩具哄他,让他自己在实验室玩。我最常买的是乐高,他三岁时我就买五岁的乐高给他玩、五岁时就买七岁的乐高,买比他年龄大的乐高,拼凑着他也一定做得出来,只是比较复杂需要做比较久,等他终于做出来时,我也做完实验了。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是,我给他的经验是一个一定会成功的经验...(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