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机构管理系统:【探求书屋】民族音乐需要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46:54


民族音乐需要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文 / 扬帆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和长期流传于民间,并在流传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歌词精炼,曲调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原生态”本意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它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原生态民歌失传最快,保存更困难,应该优先得到保护。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对文物遗存的保护中,原生态民歌总是被遗忘的对象。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及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坚持教唱原生态民歌,造成很多孩子不会唱本民族歌曲。而以传承和传播音乐文化为己任的专业教学领域,在经历了“文革”对民间音乐的全盘否定,以及港台歌曲对原生态民歌的强烈冲击后,原生态民间音乐教学渐渐边缘化了。专业院校少有可供学习和参考的音像资料,大多是西洋或流行唱法演唱的创作歌曲和五花八门的民歌新唱。
 
 
 
 
 
 
 
 
 
 
 
 
 
 
 
 
 
 
 
 
 
 
 
 
 
 
曾几何时,一张将木卡姆旋律融入流行元素的唱片十分畅销,一些唱片公司立即发现了商机,纷纷挖掘民族音乐的时代审美内涵,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原生态民歌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商业利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强大推力,使流行音乐领域出现了传统音乐题材和风格复归的强劲趋势,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以民间传统音乐为素材,大量写作民族、古典、流行音乐三位一体的民歌翻唱或民乐改编作品。这种所谓的新民乐,不同于传统原生态民歌,而是从民族民间的歌谣中汲取灵感,借鉴欧美爵士、蓝调、说唱乐创作手法,对原生态民族音乐进行改造,在某种意义上,这不失为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
原生态民歌文化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精炼的信息,是本土文明延续生长最基本的精神要素。原生态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根,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歌,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适应性转型。然而,这些依附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方式的民歌,一旦随着经济转型而“发展”,就不再是它自己了。因而,必须认真地加以保护,必须维护民歌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民歌在属于自己的生态空间生存发展。

写作本文时主要参考了伟力的《民族音乐概况》及花儿的《原生态的土壤》,谨致谢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