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带价格:读史品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13:13
而对于宋太祖、宋太宗,毛泽东则不以为然,且多有批评之语。他在读《宋史》时,看到枢密直学士冯瓒、绫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史李楫,被宰相赵普陷害论死,后流放沙门岛时,批注道:“说不杀士大夫,伪也。”这是批评宋太祖赵匡胤的。对宋太宗在与契丹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毛泽东批注道:“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对《宋史》中关于宋太祖死亡的“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的记述,毛泽东也批注道:“不书病,年五十”,表明他注意到了文献中关于“斧声烛影”的隐秘之迹。而《宋史·太宗本纪》却照例对宋太宗赵匡义“赞曰: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泽东为此批曰“但无能”。该书还为赵匡义辩解说,他曾“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所以天下老百姓都接踵而至,请其“登禅”即位。“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论焉。”意思是说宋太宗本是贤君,但这几件小事做得不够圆满,所以后世才有所议论。毛泽东对这种辩解毫不客气地批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这八个字表明,毛泽东对宋太宗这种所作所为是鄙视的。《宋史纪事本末》有一段讲到宋太宗诏立太子后,庙见回宫途中,百姓皆簇拥雀跃,欢呼“少年天子”,宋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召宰相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寇准向他道贺说:“此社稷之福也。”他才有所“醒悟”而转怒为“喜”,请寇准喝酒,“极醉而罢”。读到此处,毛泽东批道:“赵匡义小人之言。”对赵匡义的心胸狭窄、小家子气表示轻蔑。
毛泽东在批阅《南史·韦睿传》时对名将韦睿称赞有加,如“仁者必有勇”,“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还仔细地批注出韦睿的优秀之处,如“躬自调查研究”、“机不可失”、“决心”、“以众击少”、“以少击众”、“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善守”、“不贪财”等等,号召“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可见他对韦睿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他读《三国志·郭嘉传》时虽无批语,但多次建议党的领导干部要读此书,要学郭嘉的“多谋善断”。如果说毛泽东读《陈庆之传》“为之神往”是因为从精彩的战争描写联想到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经历,那么号召学韦睿、学郭嘉,则透露出他期待党内能有像韦睿那样优秀人才涌现出来的渴望与呼唤。
毛泽东对古代杰出人物“为之神往”的例子还很多。又比如他欣赏唐初名臣马周,在读《新唐书·马周传》时批注道:“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他盛赞马周的上唐太宗疏是“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还说与马周相比,“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评价极高。他甚至注意到马周仅活了48岁的原因。史称马周颇爱酒,失意时曾在某旅馆“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毛泽东批道:“饮酒过量,使不永年。”批语中不无惋惜。毛泽东对一些有才华但英年早逝的历史人物寄予极大同情,对他们也常为之赞叹。如他曾对初唐诗人王勃作过一条长篇批注,其中颇多赞誉之词:“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还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说他们“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由此展开发了一段有名的议论:“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