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新城规划图:临海人在银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11:24

临海人在银川 http://lhnews.zjol.com.cn/lhnews/system/2008/06/26/010522109.shtml

-----------------------------------------------------------------------------------------

俞加通:军营里走出“豆腐公子”

    沿着银川市金凤工业区公路走去,眼前只见“宁夏俞家天人和豆业有限公司”的厂牌十分醒目。经理俞加通早已等候在厂门口。走进厂区,“倾情打造中国豆腐第一品牌”等横幅映入眼帘。随后他带领我们去参观生产车间,透过玻璃,又见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俞加通介绍说:“因食品是无菌生产,参观者只能在外边观看。”
    今年40岁的俞加通,是桃渚镇武坑村人,可算得上是一个带有传奇式的人物了。1986年,年仅18岁的俞加通,告别家乡,告别父母,走进人们想像中荒凉、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报效祖国的军营生活。3年的军旅生活,不但锻炼了俞加通刚正不阿的军人气质,也成就了他“军地两用人才”的经商意识。
    1989年10月,服役期三年满时的俞加通面临着复员回家。离队那天,其他战友打起背包急勿勿往家走,而俞加通不慌不忙,搬起行囊,走出军营外的一家渔业小养殖场,在场里当起了小工,每天割草喂鱼。3年下来,俞加通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走到市区的一家豆腐摊前,见摊主卖豆腐忙个不停,生意红火,于是他萌发了另一个念头,做豆腐可能也会赚钱。同时他想起自己家乡的豆腐,细而滑嫩,要是用家乡的技术制作豆腐,在银川卖,肯定会受到银川市民的青睐。
    做豆腐真的能赚钱吗?俞加通通过市场调查后认为,银川市面上的豆腐,大都是石膏豆腐,口感不好,而自己家里的豆腐细腻、嫩滑,无涩味无异味。认准了就干,俞加通办起了一家豆腐小作坊。第一天,他做了两灶豆腐,拉上街卖,没想到被“马大嫂们”一抢而空。第二天他又制作了4灶豆腐,仍是供不应求。许多消费者吃了俞加通的豆腐后,就认准要买他的豆腐。就这样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俞加通成为这一带的“豆腐公子”。日积月累,俞加通不但豆腐制作水平提高,甚至连称秤的技术也在提高,成为“一刀准”。6年来,俞加通赚了80万元。有了这笔“巨款”,为俞加通的今后创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之后 他看到机电行业能赚钱,又把目光投到这块末开垦的领地,将自己所赚到的80万元钱,又投资到机电门市部,经过苦心经营,7年时间,他又赚了700万元。
    去年俞加通“重操旧业”,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他通过考察了临海等本地市场,发现沿海地区的豆制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卤水豆腐尤为盛行。
    2007年7月,在银川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俞加通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他投资1000万元,在银川市金凤工业园租用了4800平方米的厂房,在上海引进了设备。该年9月28日,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日加工黄豆25吨、日生产豆制品13万公斤,西北地区豆腐生产工艺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宁夏俞家天人和豆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并注册了“清真”豆腐。生产的豆制品,有老豆腐、嫩豆腐和豆腐皮等7大类30多个品种,拥有职工157人。
    今年2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员专程来到宁夏俞家天人和豆业有限公司考察取经,盛赞俞加通的制作工艺流程先进,龙头企业地位突出,是国内豆制品行业的佼佼者。 
    为把豆腐产业做强做大,俞加通又开始了大的动作,实现“两分法”。俞加通参加了银川市的“万人千元创业大行动”,目标是通过企业化运作,在全市设立100个豆腐直营店,1300个直销点,带动1400人创业,安置500名失业的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以个人零成本投入,实现人均1万元的年收入。采取“基地+农户+企业”的模式,延长产业链,在贺兰、永宁等县建立10万亩黄豆种植基地,带动2000个家庭、近8000农民种植黄豆,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俞加通派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黄豆价格按高于市场价全部收购。目前,这“两分法”正在加紧实施。俞加通胸有成竹地说:“这样的操作方法,起码有三个好处,市民吃上了卫生豆腐,增加了失业人员的岗位安置,农民还增加了收入。”

阮世忠:辍学创业成就千万富翁

    晚上我们下榻在盛世花园宾馆,这家宾馆坐落在银川市最繁华地段的玉皇阁北街。据宾馆服务员介绍,这家宾馆是临海人投资的。刚从西安坐飞机赶回来的宾馆老总阮世忠,晚饭后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目前我的名下已拥有盛世花园大酒店、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盛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百盛宾馆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
    貌不惊人的阮世忠,今年41岁,是大洋街道柘溪村人。1983年,年仅16岁的他,读完初中后想升学,因家里没钱而辍学。不读书又干什么呢?带着少年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不顾父母的反对,他踏上了西去的客车。
    到了银川市,没有技术专长的阮世忠,口袋里只剩下30元钱,能干什么活呢。他自找门路,在银川市踩了3年的三轮车,后来帮别人打杂,在饭店里洗菜,这一干就是10多年。之后,他开始开店,经营名优食品。1996年,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他创立了宁夏盛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国20多家名优食品的总代理,不仅拥有自己专业的营销队伍、成熟的销售网络,还具有一定的运输仓储规模。
    1999年,阮世忠创立了宁夏银川百盛宾馆有限公司,位于银川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具备二星级宾馆的接待能力,还解决了几十名下岗职工的就业。2002年,阮世忠在银川市玉皇阁北街46号,投资3600多万元,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三星级酒店,取名为“宁夏盛世花园大酒店”,2003年9月3日,酒店正式开张营业,成为银川市第一家“三星级”酒店。
    2001年,厚积薄发的阮世忠,又瞄准了食品行业。他决定利用宁夏特有的资源,生产宁夏市民喜欢吃的特色产品,创立了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秉承“制豆专家”的思想理念和传统生产工艺,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以自己独特的配方进行专业化生产。主要生产以“厚生记”为品牌的乡村豆、啤酒豆、香瓜子、枸杞等系列休闲食品。以厚生记“乡螺菜”为品牌的酱腌制螺丝菜系列产品。2003年,阮世忠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标准厂房,年产量2600余吨。
    第二天,我们走进银川市的德胜工业园,只见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厂牌赫然在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厂房,拥有员工1000多人的企业,令阮世忠自豪的是他们自己研制开发的剥川豆皮这条生产设备,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条机械化生产设备。
    有了成功经验后的阮世忠目标更高,眼光更远。为了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他又把目光盯向了农业,实现企业、农民互惠互利,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2005年,阮世忠与隆德县开展蚕豆产业开发合作,签订了5年内共建84万亩蚕豆等小杂粮基地的协议书,并同隆德县签订了收购3000吨蚕豆的合同书,以确保大山沟里的隆德县农民,所生产出的蚕豆,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钱的价格全部收购。并推广“包种子发放、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为豆农们提供科学指导,缩短轮作周期。使蚕豆每亩收益从原来的300元增加到400元,极大地调动了豆农的积极性。3年来,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在隆德县共收购蚕豆1万多吨,实现产值3600万元。
    阮世忠的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也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他当选为银川市人大代表,担任了宁夏江浙沪闽经济科技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宁夏商会副会长、临海银川商会副会长等,百盛宾馆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为“先进企业”和“模范纳税企业”,厚生记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宁夏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