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知识2016年10期:悲生与乐生:《圣经》与《老》《庄》人生观之比较-周可真的博客-科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8:56:08
关于上帝造人,《圣经》《创世记》第二章第四节有记述,谓(大意):上帝创世之前,地上没有草木、菜蔬,也无人耕种庄稼。上帝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将生气吹入他的鼻孔,于是,亚当有了生命。上帝又建造了一座乐园,供他居住、游玩。四条河流穿园而过,乐园内果树成荫。上帝造出各种飞鸟走兽,并将它们带到亚当面前,亚当逐一为之起名。上帝觉得亚当独居不好,就决定为他千一个配偶。当亚当沉睡的时候,上帝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子。亚当醒来见到她,十分喜悦,二人结为夫妇。
《创世经》关于伊甸园神话是这样的(“伊甸”是巴比伦人对幼发拉底河下游冲积平原的称呼):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那里有茂密的果树林,林中有一棵生命树,人吃了它的果子就会长生不死,还有一棵能使人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帝告诉亚当可以随吃所有树上的果子,只有智慧树例外。上帝警告说,若吃了智慧树的果子,就会立即死去。亚当和夏娃在乐园中生活得自由自在,但他们还没有智慧,赤身露体而不知羞耻。但是,有一天,乐园中的一条蛇问夏娃为什么不吃智慧树的果子。夏娃说,吃了那树的果子,就会死去。蛇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夏娃见那树上的果子十分好看,又听说它能使人长智慧,就伸手摘下果子,吃了。她又为丈夫摘了果子,亚当也吃了。吃完智慧果后,二人顿时眼亮心明,意识到自己赤身露体,深感羞愧。他们折下一些无花果树的叶子,编成裙子,遮盖身体。傍晚,亚当和夏娃听到上帝在园中散步的声音,立即躲进树丛之中。上帝呼唤亚当,亚当回答:“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躲藏了。”上帝马上想到他们偷吃了禁果,于是愤怒地发出诅咒。他先诅咒蛇:“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根。”又诅咒夏娃:“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接着又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上帝唯恐他们再吃生命树的果子,于是就把他们逐出乐园,并派天使把守通向伊甸园的道路。临行时,上帝为亚当、夏娃用兽皮制作了衣服。至此,人类彻底失掉了永生的希望。
《创世记》的上述神话使我把《圣经》的思想和中国道家《老》《庄》的思想联系起来,意识到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以前人类没有智慧从而不分辨善恶、不知羞耻的蒙昧状态,恰恰就是道家所谓“法自然”的“道”的状态;而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之后有了智慧从而能分辨善恶而知羞耻的开化状态,恰恰就是道家所谓“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的“失道”状态。这样,我们便可以把《老》《庄》所谓的“道”比作《圣经》的“伊甸园”,于是可以发现,《圣经》里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人类是不可能再重返伊甸园的,因为通向伊甸园的道路被上帝所派的天使给把守住了,但是,《老》《庄》里“失道”的人类却可以回归于“道”。由此可以看出《圣经》与《老》《庄》之间的思想差异:
第一,在《圣经》看来,人类一经犯下“原罪”而失去原住的乐园,就不再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负着“原罪”去承受人间的种种苦难;而在《老》《庄》看来,人类一经“失道”却仍然有回头路可以走,而且应该回头而归于所失之道,倘若不知回头,就只得去承受人间的种种苦难了。这也就是说,按照《圣经》的观点,人间的苦难是有“原罪”的人类所必须承受的,别无选择;而按照《老》《庄》的观点,人间的苦难却并非是“失道”的人类不得不承受的,人类可以选择摆脱这种苦难,如果能迷途知返,人类完全可以免于苦难,重享其极乐。
第二,从有“原罪”的人类不可走回头路,而“失道”的人类可以且应该走回头路,可见《圣经》与《老》《庄》对于人类的现实命运具有不同的看法:《圣经》认为人类的现实命运是人类无可选择而只能如此的,这种命运本质上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和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而客观的必然性;《老》《庄》则认为人类的现实命运是人类可以抉择而不必如此的,这种命运本质上是因人而异的和依各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殊而主观的偶然性。
第三,在《圣经》看来,人类原本是可以永生的,因为上帝是允许人类始祖吃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的,但人类始祖既然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这就使他们永远失去了长生不死的机会;而在《老》《庄》看来,人类本来是和“道”一样“莫之命而常自然”从而能尽其天年(自然寿命)的,只因其“不道,早已”而不获其天年,若能回归于“道”,便可“长生久视”,传承并发展了《老》《庄》思想的道教更认为回归于“道”者可以和“道”一样长生不死。由此可见《圣经》与《老》《庄》对于人生持有不同的看法:《圣经》认为人生必苦短,《老》《庄》则认为人生失道则苦短,得道则长乐,道教更认为得道则成仙。
要之,《圣经》的人生观是只能承受苦难而无以求得快乐与长生的悲生观,《老》《庄》的人生观是可免苦难而求致快乐与长生的乐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