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启航 萨博怎么样:一句话扛过10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4:41
在201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宝马汽车公司以704亿美元收入排名汽车行业第十位。作为德国汽车业三驾马车之一,虽然宝马的收入额在同行中并不算很高,但它的利润率多年来一直排在前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得益于持有宝马公司近一半股份的柯万特家族的经营理念:“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发展,要注重提高利润和投资多样化。”在让不少同行破产倒闭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珍贵。

  事实上,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无论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还是纳粹统治时期、无论遭遇了世界大战还是经济大萧条,柯万特家族始终保持着很快的发展速度。从100多年前的一家小纺织工厂,到今天拥有数百亿欧元财富的庞大产业帝国,这个家族始终相信一句话:一切伤口都能愈合、一切故障都能修复、一切倒退都能弥补。

 

  纺织起家

  柯万特家族是一个荷兰移民家族。1865年,16岁的埃米尔·柯万特在德国勃兰登堡西北部的小镇普利茨瓦尔克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以纺织业闻名的小镇。在德雷格兄弟纺织厂里,埃米尔从学徒做起。当年,这个小工厂只有6台织布机,靠马儿转圈推动机器运作。14年后,原工厂主去世,埃米尔筹集了一笔钱,买下这家纺织厂,家族创业的历史由此开始。

  纺织厂的生意不错。1901年,埃米尔用积攒的110万马克,买下了位于多瑟河畔的维特斯托克纺织厂,交给其20岁的长子京特·柯万特打理。

  在家族工厂边玩耍长大的京特,是柯万特家族历史上非常具有开创精神的一位先驱。接手维特斯托克纺织厂时,京特虽然只有20岁,但工作努力、态度认真。他向纺织女工学习纺纱、缩绒和浆洗;向染色师傅学习染布工艺;向机械师请教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很快,京特就将工厂的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京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他像一个老派的农民或者工匠,为子孙后代着想。凡他制订出的东西,他的儿子们就必须执行。”的确,埃米尔是一位典型的保守工厂主,他永远不会去贷款购买新机器,只肯用赚到手的钱扩张工厂,而京特则不愿固守一两项家族产业。

  1924年,京特在伯明翰购买了一座废弃的军工厂,开始生产蓄电池。此前,柯万特家族的生意仅限于纺织行业,但刚刚过去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京特意识到,军火工业将是一个大有前途的行业。于是,在希特勒统治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柯万特家族成为德国军队最重要的军火供应商之一。后来,京特又大笔购入多种工业股票,包括化工、制药、机械工程等领域,成为当时的知名实业家。

  德国作家吕迪格尔·荣格布鲁特在其《宝马背后的家族》一书中写道:“这个家族的历史贯穿着一条线:历代的柯万特成员从不固守于某种行业。一旦发现某种产业经营发生变化,他们就迅速重新部署。”

  1954年,京特去世,他的儿子赫伯特和哈拉尔德接过了家族生意。

  破产边缘

  赫伯特是柯万特家族历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对家族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当数买下宝马了。

  1959年,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Bayerische MotorenWerke,即BMW,中文译为宝马)濒临破产边缘。当时,宝马已有43年历史,其著名的蓝白标志在德国已经家喻户晓,但由于经营不善,财务状况糟糕,监事会不得不计划将其卖给竞争对手戴姆勒-奔驰。但这样一来,宝马就将沦为奔驰的车轴配套厂。这个计划遭到了工会和股东的反对,当时的宝马内部上下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赫伯特果断出手,购买了宝马30%的股份,开始了对宝马的重组工作。

  没人相信宝马能起死回生,家人和同事都对赫伯特的决定感到不解和反对。但赫伯特相信自己的判断——宝马是一家好公司,只要管理得当,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

  针对宝马存在的问题,赫伯特赋予了管理层更大的权力、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管理;他找来营销奇才保尔·哈恩曼负责宝马车的销售;在对宝马进行系列革新、尤其是推出宝马700、Isetta、1500等车型后,宝马果然开始重现活力。

  到1969年初,赫伯特已掌握宝马公司将近一半的股票,成为宝马名副其实的统治者。不过,由于在14年前就进入了戴姆勒-奔驰的监事会,依据“监事会成员不得在竞争公司任职”的规定,赫伯特没有得到宝马监事会主席的头衔。

  事实上,宝马公司只是柯万特家族庞大工业帝国的一部分。德国知名化学制药企业阿尔塔纳、蓄电池生产商瓦尔塔、枪械制造商毛瑟等公司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股份属于柯万特家族。不过,基于长期的低调风格,柯万特家族从不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标志。

  非家族成员登场

  1960年代末期,患有先天眼疾的赫伯特视力开始逐年下降、甚至几近失明。在对亲自管理宝马感到力不从心之后,他决定提拔一个信任的人来管理宝马。于是,宝马历史上最重要的非家族成员——冯·金海姆登场了。金海姆在1970年坐上了宝马公司董事会主席的位子,成为当时德国汽车业最年轻的董事长。

  由于冯·金海姆此前并没有汽车行业的资历,很多人对他的获任感到意外,尤其是宝马的营销老将保尔·哈恩曼,他嘲笑说:赫伯特对冯·金海姆的任命将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徒期”。

  好在,哈恩曼的预言没有成真。冯·金海姆对宝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宝马在此后20多年中保持了全球汽车公司中相对公司规模而言利润率最高的纪录。而他本人也与本田宗一郎、亨利·福特二世、李·艾科卡、费迪南德·皮耶希、鲍勃·卢茨一起,被称为“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君子”。

  “六君子”中的鲍勃·卢茨,1970年代也在宝马工作过,并为宝马开拓美国市场立下不小功劳。据说,当时宝马为了挖来卢茨,给他开的薪水是原东家通用的8倍。

  金海姆和卢茨能在宝马大展拳脚,得益于赫伯特的“企业家股东”理念:“公司的拥有者和管理者没有必要什么都管。有些事最好让第三者去做。这个人要有特别的素质,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当然,他们需要一定的自主权,我们应该给他们这种权力。”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公司的独立性,柯万特家族对竞争对手的收购表现得相当固执。从1971年开始,亨利·福特二世就不断流露出对宝马的兴趣,并抓住每一个机会表达这种兴趣,即使在赫伯特于1982年去世后,他还数次登门拜访其遗孀约翰娜。但不论诱惑多大,柯万特家族坚持不将手中的股份出售给福特。

  目前,柯万特家族的事业已传至第四代。赫伯特的儿子斯特凡·柯万特是宝马公司监事会主席团成员,拥有宝马公司17.4%的股份。熟悉他的人认为,斯特凡秉承了父亲的才赋和战略眼光。而赫伯特的女儿苏珊娜·克拉泰恩也是一位风云人物,她不单继承了宝马公司12.5%的股份和阿尔塔纳公司50.1%的股份,还曾登上过德国女首富的宝座。 加入收藏夹
文|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