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早期写真视频下载:“官二代”问题并非始自今天,唐朝“官二代”的不同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3:19
        “官二代”问题并非始自今天,可以说由来已久。唐代贵族后代中有卓荦不凡之士,也有猥琐平庸、为非作歹之徒。为什么同样生在崇尚诗书礼乐的贵族之家,日日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之所以如此,我觉得首先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政治因素等有关系

    “官二代”是相对于“富二代”和“贫二代”的又一个网络新词。其实,“官二代”问题并非始自今天,可以说由来已久。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尤为严重,我们在史书中最常见到的,便是官员后代打着老子的旗号升官发财、纵情声色、欺男霸女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官二代”的身上,但追根溯源却或多或少与官员本人有关。一些人混迹官场多年,沾染了一身坏习气,这肯定会对他们的后代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官员,他们几代都可谓是贵族,官居显赫,清正廉洁,但是后代子孙却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为家族蒙羞。这种现象既让人义愤填膺,又让人唏嘘感叹。

    唐朝三百年,曾经出现过几百位将相(指宰相、三师、三公以及两唐书所列的地位崇高、品级在六部尚书以上的武将),他们叱咤一时,一度成为左右唐朝命运的关键因素,称得上世代簪缨的贵族之家,处庙堂之上,左右朝政。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价值取向影响下,这些贵族的后代们也都先后步入仕途,取得大小不同的各种官职,成为惹人注目的政坛现象。那么,这些贵族后代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仕途的呢?他们在政坛的表现又是怎样,最后的命运又如何?

    李德裕:唐代贵族后代中的旗帜

    在唐代政坛的贵族后代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引人关注,他们奋发有为,凭借顽强的努力和强大的实力,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取得了无愧先人的成就。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应属唐朝后期的李德裕。

    李德裕是唐文宗、武宗朝宰相,是唐武宗最为倚重的大臣。李德裕的父亲是唐宪宗时的宰相李吉甫。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皇权不振,唐德宗时期曾力图矫正,结果反叛频起,最后只得姑息容忍。宪宗上台后,决心改变现状,重振唐朝雄风。李吉甫一向主张加强中央权力,反对分裂割据,于是受到宪宗重用,先后两次被任命为宰相,成功地辅助宪宗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过分膨胀。

    李德裕步入仕途是在27岁那年,当时靠着父亲的荫庇,被授予了一个校书郎的小官。但李德裕能够位极人臣,则主要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据历史记载,李德裕少年时代,就“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和《左氏春秋》”,“年才及冠”,已经“志业大成”。李德裕写得一手好文章,唐穆宗时期,“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长庆年间,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此前浙西曾发生过兵乱,其时“军旅浸骄,财用殚竭”,李德裕到任后,“俭于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如此两年之后,军事力量就恢复了。可以说,正是自己非凡的能力和突出的政绩,使李德裕最终脱颖而出,登上相位。

    而为相之后的李德裕,其所表现出的才干和魄力更是庸碌之徒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李德裕第一次为相在唐文宗大和年间,仅一年多便被排挤出局。文宗去世后,唐武宗登基称帝。武宗对李德裕一向非常赏识,迅即提拔他为当朝宰相。武宗上台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其先祖唐宪宗一样,都是藩镇割据。当时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去世,其侄刘稹不经朝廷同意就擅自掌握泽潞军政大权,企图通过“生米煮成熟饭”的方式迫使朝廷授予他节度使的官职。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如果开了这个先河,各个藩镇都来效仿的话,中央的威信也就消失殆尽了。因此,李德裕不顾部分朝臣的反对,力主讨伐。为了坚定唐武宗的讨伐决心,李德裕还向唐武宗表示:“如师出无功,臣请自当罪戾,请不累李绅、让夷等。”即愿意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承担失败的责任。这种为了国家利益置自己的个人利益于不顾的做法,不但在古代官场上极为罕见,即使在今天也仍然令人肃然起敬。当然,历史还是垂青李德裕的,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唐朝顺利平定了刘稹的反叛,加强了中央的权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是什么让贵族之家这艘船沉没

    在唐代的贵族后代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声名狼藉,为官一任,统军一方,不是设法报效国家,造福军民,而是违法乱纪,叛国投敌,不但辜负了国家的重托,也辱没了父辈的名声,从而导致整个家族的没落。如果说贵族之家是一艘大船,那么我觉得他们就是这艘船上最具破坏力的危险品。这方面,房遗爱、宋璟诸子、张均、张垍,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房遗爱,唐朝太宗、高宗时人。其父房玄龄,贞观年间长期担任宰相,是唐太宗集团的核心人物和贞观之治的重要推手。史书对房玄龄评价甚高,认为他是唐太宗这位“圣君”的“贤辅”,可以与古代贤人管仲、子产相媲美。房遗爱是房玄龄的次子,在他的身上我们却找不出丝毫乃父的遗风。他自小生长在富贵之家,学会的是好勇斗狠、花天酒地那一套。后来他娶了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而高阳公主也是一个娇生惯养、骄纵无礼的妇人,有一次为了让自己的老公取得嫡长子的地位,继承房玄龄的封爵,竟诬告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非礼自己。如此夫妻,同恶相济,后果可想而知。直到有一天,朝廷竟发现,房遗爱、高阳公主还有更不可告人的秘事:谋反!这当然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房遗爱被处死刑,高阳公主被赐自尽,房遗爱诸子被流放岭南,连已经故去的房玄龄也遭连累,停止配享太宗之庙。

    宋璟是唐朝在贞观名相房玄龄、杜如晦之后出现的又一位名相,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他与姚崇一起辅佐玄宗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对宋璟,史书评价甚高,认为他为政守正,“唐三百年,辅弼者不为少,独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宋璟有子六人:宋昇、宋尚、宋浑、宋恕、宋华、宋衡,这六个人凭借父辈的荫庇,都曾获得过一定官位,什么太守、御史中丞、采访使等等,大都属于今天省部级的高官。然而,考察一下他们的行迹就会发现,宋璟的这六个儿子真堪称不肖之子,几乎人人不乏浮名,个个都是混蛋!天宝年间,宋浑、宋恕、宋尚都因为贪赃枉法而流放,宋华、宋衡也因此而获罪。除长子宋昇外,宋璟诸子没有一个不是为害一方的贪渎之徒,难怪《新唐书》感叹“广平之风衰焉”。

    张均、张垍,唐玄宗、肃宗时人。其父张说为开元年间著名宰相,是唐玄宗最信赖的大臣之一,“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张均、张垍是张说的长子和次子,虽然能力上与其父略有仿佛,但政治眼光则根本无法相比,在关键问题上更是见利忘义,是非不分。

    张均在开元、天宝年间,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等官职。张均善作文,有能力,有一年考核竟被考为“上下”,这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评价。也正是因此,张均一直认为自己应该位居宰相,而现实则是他总是在侍郎、尚书、大理卿等“省部级”位置上徘徊,这令他非常郁闷,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竟因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而投靠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后,张均被判死刑,后来唐肃宗看在张说的面子上,才又将之改判流刑。

    张垍娶了唐玄宗的女儿宁亲公主,备受玄宗宠眷。据说有一次玄宗来到张垍内宅,问道:“(陈)希烈累辞机务,朕择其代者,孰可?”张垍听到玄宗的问话非常吃惊,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玄宗又说:“无逾吾爱婿矣。”尽管玄宗非常赏识张垍这个女婿,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始终未能让其高就相位,这令张垍大为不满,于是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也与其兄长一样,投靠安禄山。

    对张均、张垍兄弟的叛国投敌,在当时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当逃到咸阳时,玄宗问宦官高力士:“昨日仓皇离京,朝官不知所诣,今日谁当至者?”高力士回答说:“张垍兄弟世受国恩,又连戚属,必当先至。”然而,事实却是兄弟两人均叛国投敌!

    是什么让贵族后代们“分道扬镳”

    以上我们描述了唐代贵族后代的两种不同结局,这自然并不代表着贵族后代的全部,但由此我们也可对这个群体管窥一斑。从我们上面的描述来看,唐代的贵族后代并不都是将门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也不都是虎父犬子,老子英雄儿混蛋,他们中有卓荦不凡之士,也有猥琐平庸、为非作歹之徒。为什么同样生在崇尚诗书礼乐的贵族之家,日日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之所以如此,我觉得首先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政治因素等有关系。

    如果房遗爱没有高阳公主的同恶相济,如果张均、张垍兄弟能够适时得到朝廷的重用,如果宋璟之子在初犯法时就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也许他们就不会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说不定还会取得骄人的成绩。个人自身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因为人毕竟不完全是受制于环境的动物,是有自由意志的,凭着自由意志,我们可以选择作为还是不作为,行善还是作恶。如果父辈的政治地位只成为自己花天酒地、放纵自己的保障,那么欲望的过分膨胀迟早有一天会将自己推向毁灭。

    李德裕是富有作为的优秀将领,成长于同样家庭环境之中的宋璟之子们就和他相去天壤,虽然后者也一度官至高位,但其所最擅长的则是“沉湎酒色,恣为豪侈”,以致最后遭到贬黜,这不能不说是他们自己酿造的苦酒。而如果能把父辈的政治地位当作自己报效国家、造福军民的起点,那么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之后,一定会取得亮眼的政绩,甚至青史留名,李德裕也许就是不错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