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4月份考试科目:【智慧背囊】东方的沉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08:55
智 慧 背 囊

感动心灵    开启智慧
东方的沉默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中除了法国本国人,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据我观察,上课时有这么一个现象挺有意思,不论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还是来自非洲、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争相发言、讨论或提问,唯独来自中、日、韩的学生正襟危坐,闷头记笔记。遇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选择课间或下课以后与老师个别讨论。记得有一次我课下向老师提问,法国老师略带责备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怎么不早些在课上提出来,也好让所有同学都受到启发。”后来,我到了国际组织工作,同事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国际组织条条框框多,有文山,也有会海,大事小事都要开会讨论。每次开会,绝少冷场,特别是来自印、巴、孟南亚次大陆的职员发言满嘴里跑舌头,滔滔不绝,好像生怕别人把他们当哑巴卖了。只有我们东亚中、日、韩的职员沉得住气,轻易不打开话匣子。有时我们自嘲地说:幸亏我们不像他们一样口啰嗦,否则这会什么时候才能开完呢?
我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东方沉默”。扪心自问,东方人为什么喜欢沉默呢?首先,我们语言能力明显不如人家,毕竟英语也好,法语也好,都不是我们的母语。一个韩国同事就说,我们东亚人舌头偏硬,发音不准,所以没有准备不轻易发言,以免出错尴尬。这就牵扯出“东亚沉默”的另一个原因:保全面子,而且不仅是要保全自己的面子,老师和上司的面子也跟着一起保。就拿上课提问来说吧,万一老师答不出来,岂不有失人家师道尊严。另一位日本同事看得更深刻,把“东亚沉默”与孔子学说联系起来,特别是那部可以用来治天下的《论语》。这部著作三番五次地提到“君子欲呐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也就是说做个“君子”说话要小心谨慎。孔子身体力行,一次与弟子们在一起开会时就冒了一句:“予欲无言”(我不想说话了)。弟子们不解:如果您不说话,我们还传述什么呢?孔子的回答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意思是,天不说话,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意犹未尽,孔老夫子后来还上纲上线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把花言巧语的人都打入不大仁义的另类。虽然说我们中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论语》,但是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也懂得了“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这恰又与孔子所说:“言寡,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其中了)不谋而合。
不过,孔夫子学说不免会有历史和地理上的局限性。就拿《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古训来说吧,在西方就行不通。比如你在美国求职,面试的时候老板问你会不会干某项工作,你万万不可摆出东亚式的谦逊,说自己虽然没有经验,但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云云。相反,你一定要拿出“舍我其谁也”的架势,会是会,不会也要说会,如此这般工作方能到手也。
说到底,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咱们东方人切不可沉默,该开口时就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