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范文高中生:四、是否该为鸳鸯谁都不嫁鼓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4:42
是否该为鸳鸯谁都不嫁鼓掌

  [内容简介]

  《王蒙的红楼梦》是王蒙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作讲座的文字增订本,是王蒙几十年阅读研究《红楼梦》的精华集结。他以饱满的诗一样的语言,赞颂大观园里的“青春万岁”,剖析读者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书中的角色而一同悲欢……王蒙是杰出作家,所以有文学家的激情;王蒙是学者,所以有社会学家的冷静。由此交织出《红楼梦》一直以来可意会而难说清的悲喜共鸣!

  [上期回顾]

  王夫人丢玫瑰露的事,平儿处理得很好,给探春留了情面。中国文化就是有这个特点,非常注重情面。这和儒家文化关系密切,就是注重道德。但道德又很深奥,不好把握。

  《红楼梦》里鸳鸯的亲事一节,闹腾得挺大。

  鸳鸯是贾母的亲信,是“贾母办公室主任”。她得到了贾母的青睐,又很善于处理和王熙凤等实际掌权人的关系,各种事都处理得非常好。书中还提到鸳鸯的个儿比较高,我联想到如今时装模特,那种类型的女性容易给人非常美好的印象。

  有一次邢夫人突然找到王熙凤,提出大老爷贾赦看中了鸳鸯,想把鸳鸯收到房里来当小老婆。王熙凤一听,说这事千万可别去惹,肯定会碰钉子,现在老太太最信任的就是鸳鸯,什么事也离不开鸳鸯。邢夫人这人糊涂,书上说她有股子“左性子”,就是别扭,什么事轻易弄不明白。邢夫人就说:还没听说过,她怎么可能不愿意呢?她到了这边就是半个主子啊,如何如何。王熙凤马上就脑筋急转弯,转得快,说:我太年轻了,幼稚,您说得对啊,太好了,您快去吧!王熙凤就知道想劝阻邢夫人是不可能的,她是防止自己陷进去,她知道这个事没有好结果。

  此后,鸳鸯哭着闹着直接找贾母:请老太太给我做主。大老爷要我,我不去。我不但他那儿不去,我谁那儿都不去。他们认为我要找年轻的,说我想到贾琏那儿,我也不会去,到贾宝玉那儿,我也不会去。不管他是宝玉还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就是不去!贾母一听就火了,说的话特别毒、特别绝。说我总共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你们还要来算计——贾母不把它仅仅认为是贾赦的好色荒淫无耻,而认为他们的目标是算计自己——现在已经把我孤立起来了,你们现在要把她搞到贾赦那儿当小老婆,就是为了要晾我的台,是要剥夺我的左膀右臂……

  贾母一上来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从政治上提出来,而且她指着王夫人,说原来你们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又要人又要东西,你们弄开了她是调虎离山,然后好摆弄我。前面一直写老太太养尊处优,其乐融融,周围又是儿子儿媳妇又是孙子孙女孙媳妇儿,她突然说出这么狠的话来,这难道是偶然吗?

  我觉得不是。关键在哪儿呢?贾母心里也明白,她已经七十多往八十岁走了,又是个老太太,所以她有两方面的弱点:一个是年龄的弱点,她老了;一个是性别的弱点,旧社会是男尊女卑,她是女性。所以,她地位虽然高,但她对自己并不完全有信心。大家虽然都尊敬她,但她头脑相当清醒。此前有些描写,大家想办法哄贾母高兴,贾母出个谜语,说“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谜底是荔枝。大家都知道这个谜底是荔枝,但都往错了猜,都说老太太出的这个谜语不好猜。有个谜语大家硬是猜不着,这样老太太就乐,瞅着他们,这个输了,这个罚了,逗你玩儿。然后老太太就说:你们给我题目我来猜。贾政就出了一个谜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言则必应。”说的是砚台。贾政出完题就把谜底告诉了宝玉,然后宝玉跑到贾母旁边小声说了。贾母就表示:我还不知道吗?是砚台。大家都说,老太太真是聪明,谁能比得过老太太?这就是公开的、明目张胆的作弊。难道贾母那么聪明的人还不知道这是贾政哄着她玩吗?她难道不知道宝玉是奉贾政之命来透露答案的?贾母都知道。

  但我们要知道,这样做,让老太太高兴,符合礼的要求,符合敬的要求,更符合孝的要求。反过来说,老人给儿女们提供致敬和尽孝的空间,这是老人的快乐。但不等于贾母心中对自己的衰老和不可避免的智力体力的下降就没有某些恐惧之感。甚至于贾母对她最宠爱的这群人如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都有防范,她有防范心理。

  所以邢夫人过来讨鸳鸯,贾母的愤怒一下子淹没了一切,她不是只骂邢夫人,骂贾赦,她甚至牵扯到王夫人,那么多人都在,宝玉也在,她全否了!这一招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养尊处优、嘻嘻哈哈、自称老废物的贾母真是一个吃吃喝喝享受生活的快乐的老年动物。她是一个曾经经历过创业维艰、明争暗斗、身上长着好多机关、随时准备和别人作战的老太太。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也精彩得很。贾母生气了,把打击面扩大到王夫人,不好办了。贾宝玉无法为妈妈辩护而反驳奶奶,更不能趁机分析责任在伯父贾赦与伯母邢夫人身上。王熙凤也不好为姑姑王夫人说话。在这种场合,探春的用处显现出来了,她出来说明:大伯子讨妾,兄弟媳妇是不会与闻其事的。中国的习俗,大伯子与兄弟媳妇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保持男女大防。但是小叔子与嫂嫂却可以随随便便。探春讲得有理,贾母趁势转弯子,反过来责备宝玉与凤姐忘了提醒她。然后凤姐不放过这个奉承与取笑的机会。她说只怪老太太自己把鸳鸯调理得好,把鸳鸯搞得人见人爱,我要是个男人我也想要她呀。老太太说那就给贾琏吧,凤姐说贾琏不配,自己与平儿这对烧煳了的卷子(馒头)陪着他也就够了。一个小小的危机,一个大大的尴尬,化解为一场笑谈。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读红、爱红、评红的人都歌颂鸳鸯,说鸳鸯太棒了,是女中豪杰,有骨气。为什么说她有骨气呢?她说了:谁也不嫁,等老太太死了,我或者剪了头发去当姑子,或者我也死。哪怕是公认靓仔俊小伙的贾宝玉我也不嫁,我谁都不嫁……读《红楼梦》的人至此一片热烈的掌声。而我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恐怖,心都紧了一下。如果说鸳鸯被糟老头子贾赦给讨到房里当小老婆,我们会很替鸳鸯憋屈难过,那么鸳鸯下决心一个都不嫁,我们鼓什么掌?我们有病啊!好模好样的,挺健康的,个儿挺高的,长得跟时装模特一样,这样一个女子,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宣布一辈子不嫁人(到后四十回,贾母死了,写的是鸳鸯“殉主登太虚”,她自杀了),还有人在这儿鼓掌。

  我就觉得,人们脑子里的封建思想也太多了。在我说吧,鸳鸯如果嫁给贾赦,是进了火坑;如果鸳鸯下了决心,为了不受这种耻辱就任谁都不嫁,就永远自己过或者当尼姑或者自杀,这就不是进了火坑,而是进了冰窖,是把自己活活冻死。哪个比哪个好,我看不出来。至于鸳鸯为贾母而殉,以她年轻的生命来陪着已经过了八十岁的一个老太太去死,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地方?我觉得这非常悲哀。鸳鸯完全是被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形态害死的,在鸳鸯面前没有别的活路。对鸳鸯的不嫁而那么高兴地加以称赞,实在不是一个现代中国读者应有的态度。

  我们这里还受着一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就是把女人嫁人或者女人和男人生活在一起当成“不洁”的表现。林黛玉就是这样,她临死还要说一句“我这身子是干净的”,什么意思呢?说我这身子没让男人碰过。这是变态,这是偏执。怎么能够这样看问题呢?

  这里讲到鸳鸯的故事,我实在是非常感慨。我希望我们能用一种新的现代人的态度来解读来感受鸳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