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冰淇淋做法大全:成思危:不提高劳动报酬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23:13
2011年01月15日 10:22  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2010年度观察家年会”于2011年1月15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中国道路:再思与重构”。凤凰网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会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做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杜斌:下面将有请今天演讲第一位嘉宾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会,这个题目出的很好,刚才刘坚同志做了一些阐述。

我想首先最近大家知道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问题有一些争论和不同看法。我个人是赞成还是讲中国道路比较好,因为要说一个模式他一定是比较成熟,可以复制,别人可以学习,但从中国来说我认为目前我们还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其中有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所以现在谈模式我觉得可能早了一点,另外就是人家学习也还确实有一些困难,我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在人大办了十年立法,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其他的文化方面有其他的专家讲,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首先我觉得我们30多年改革从经济上来说取得的成功我觉得主要是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改革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点恐怕别人也不大容易学习。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看到改革之初提出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提出来承包责任制,城市最近国有企业改革,然后提出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这一系列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才进行改革。所以我觉得没有这一点看不到中国这一点特点,恐怕是不行的。这一个特点也正是中国特色,别人不大容易学的。

第二改革是量力而行,我们把改革力度和社会稳定度和人民群众接受程度综合考虑。绝对不能把超过我们能办的事情结合,这点很重要。

第三就是循序渐进,改革中国这么大和人口这么多国家进行改革,确实没有很成熟的经验。所以邓小平提出来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我觉得在改革初期完全必要,你没有经验,你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知道。所以只能是去不断的探索,当然摸着石头过河也有他的缺点,容易一脚深,一脚浅,弄不好容易摔跤。但是你必须这么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过河,你当然可以架船、游泳,可以搭桥。但是你毕竟还是要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往前走。什么是最好的道路不是经济学家们在开始的时候就能够设计出来的,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设计出一个最好的道路。实际要通过实践逐步的摸索和探索。当然从今天来看我们比较有经验,比较掌握一些客观规律,我个人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并没有完全过时。比如说金融改革,金融衍生品的问题还有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的问题,这里都有很多事情要探索和实验,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改革叫做路径依存或者是路径依赖,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像下棋一样,走第一步的时候必须要跑到后头三四步,如果走一步看一步不是高明的棋手。如果这一步走错了,倒过来悔棋,造成的损失很大。我们中国的改革也经过一些悔棋,货币市场建设三起三落。每一次起落倒回来都会造成一些人发了不大合适的财,利用政策的控制发了一笔钱,但是也造成了损失。

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在过去30年的改革里,这四个特点我认为是非常明显的。我在05年跟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会面的时候讲了,他们也基本同意我的看法。

那么当今我们为什么要提再思与重构的问题,是因为当今的世界情况变化复杂,对中国来说正如锦涛同志说的还是一个机遇期,但是这个机遇期有什么特别呢,我觉得就是一般说的三个,一个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一个攻坚时期,一个是国际经济秩序转变时期。再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国际上关系上的磨合期,这三点对我们今天的思考中国道路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说现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攻坚期。应该说从总体来说,我们改革的过去是大家受益,但是通过改革以后也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利益群体有不同的诉求,再加上在改革过程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甚至大家可能知道在2007年左右还有一些人的质疑,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正如锦涛同志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成绩不容否定,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我们怎么理解攻坚期呢,我曾经有过演讲在30年的时候,改革到了今天我们要注意制度的创新。所谓制度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制度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过程。所以改革就是从今天的结构怎么样向更合理的结构通过一个过程向更合理的结构迈进。我们既要关注结构问题也要关系他的演进演化问题。

当前我认为从改革攻坚期要处理四个关系,第一是法治和人治的关系,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就得爱强调法治。当然不同的领导者,可能有不同的领导风格,也可能有不同的领导做法,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法律基础上做这件事情。任何领导者都不能违反法律做事情。当前法治和人治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推行法制,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方针。法治的首要就是依宪治国。我们宪法是根本大法,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重视到宪法,包括一些地方部门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有一些和宪法有冲突,所以我们在立法法里明确这一点,对各地各部门的法规按照宪法的原则来进行审查,不符合的应该废除。这一点我们有很多专家做了很多贡献,最近有一位刚刚去世。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依法行政,通俗来说就是依法治官。因为如果官员不能依法行政,那这个法治的作用就很有限了。因为官员本身是执行法律,他是具体贯彻执行法律,如果他不能依法这个就难办了。我在人大遇到的问题,各地反映的问题太多了,有的外商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反映书记、市长一换原来承诺不算数了。再有一些执法不公等等投诉很多,有的人投诉还反映情况专门跟我说知道就行了,别跟地方讲,跟地方讲我更没法在那待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贯彻依法治国。

第三个就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还是党的领导,咱们国家的情况都知道,地方上党和书记是一把手,是书记重视这个事情这个就可能搞得好一些,书记自己带头违反,不重视法律,不依法行事,那个地方依法治国很难实施。

最后一点就是依法治国要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觉悟,人民群众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有一个毛病不大愿意打官司。有一些事要么就是忍气吞声,要么就是找领导批条子,你找这个法院,这个副院长,我找那个副院长,这样子不行。在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法治关键下不断来提高自己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贯彻好依法治国。

现在这方面应该说例子越来越多了,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例子越来越多。依法治国里头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我敢说在国外恐怕不是没有冤假错案,按照国家法律的情况来看,终审就应该是最后判决,往往终审以后还不服,还要提出意见,希望人大干涉。我觉得这反映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反映确实我们存在司法不公的现象,终审里头也可能有错案,另外如果终审都可以推翻,法律严肃性何在。审判正确有权威,还是有权威才可以证明审判有正确,这是相辅相成的,审判正确度要提高到99%,才有权威。另外一方面如果是终审,即使有个别不正确的地方,按照法律来说也只能这样了。处理好法治和人治关系还是我们改革攻坚首要任务。

立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包括经济法里头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都建立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消除不正当干预这点目前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个关系就是公平和效率关系,我觉得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这点很明确的,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基础性作用来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所以我们要大胆学习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里头积累下来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组织方法和好的管理方式,并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来应用。所以正因为这样,我们有了股份制公司,有了风险投资,有了股市,有了期货市场等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要不断完善我们市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这点非常重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如果我们只讲效率,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社会矛盾增加,到一定时候你的经济也不可能有效发展,无法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继续讲效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注意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我们可以说在90年代以前多半是强调了效率,忽视了公平,现在来说讲公平的人很多了,我在90年代是讲公平,但是现在我觉得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忽视效率,如果忽视效率就容易出现平均主义的现象。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在初次分配上还是要研究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严格来说他并不是公平,但是在当前来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还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必须要按劳动数量、质量分配,必须按劳分配为主,必须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那些勤劳工作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给他们高的回报。昨天刚开完科技大会,奖励两位老科学家,必须要这样做。

二次分配我们必须政府要注意公平,要注意用来扶持和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从整个国家来看我们的弱势群体是农民相对弱势的。因为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市居民的1/3,农村的购买力只有城市的1/4,农村群众享受的文化等等方面公共服务比城市还差得多。所以我们要更加着重农村的解决三农问题,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在来看当然中央采取很多措施,但是现在来看这个差距还没有缩的太小,现在还是3左右,实际上全国平均是3.2左右,有的地方比较好可以做到2左右,全国平均比较低的,必须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二次分配里头要注意防止腐败,二次分配是用政府资源,有的人就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寻租,比如说出现在住房里面经济适用房出现腐败问题最严重。因为谁拿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就等于国家补助他相当大一块财产,各种寻租现象都有。有的像北京调查,有的经济适用房小区70%出租,开着高档车的人。再有就是武汉六连号,长沙一些公务员小区,还有最近深圳出现经济适用房的丑闻都说明政府在二次分配里头资源分配一定要防止腐败,要真正让弱势群体能够得益。

一个城市里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真正的无房户的问题,解决蜗居的问题。你当一个县的长官,你的下面有流离失所的人口,你对不起自己的工资。现在我觉得我们的书记、市长们如果你的城市里面有大量的蜗居现象,你是否也觉得羞愧,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政府要做的保障公平重要的事情。

再一个就是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去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所以中央最近提的在十二五里头我们要更多的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民群众收入不提高你怎么拉动,怎么消费。所以我讲过人民群众要想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让大家有能力消费。首先在2007年普通干部管理学院讲又好又快发展讲了八条标准,第一条标准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经济和收入同步增长,深入解释一下就是这么回事。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分配上他分三块,一块是政府,因为政府需要像外交、国防二次分配,社会公共管理要经费。第二块是企业,他要留下来继续扩大再生产,要发展。第三块是个人,那么所谓人民群众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我的意思就是这个分配的比例不要再减少人民群众这一块。当然增加是更好的,但是不要减少人民群众的,这里也有一些观念问题,以前老是强调国家利益至上,这是对的。在分配问题上有的说法就是有的可能不是很合适。

以前讲的只要国家富了,人民群众才可以富,小河没水大河也得干,所以民富国才可以强。国强民富是相辅相成,我们要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同步增长。我们工资要和CPI挂钩,这也是重要的。当然现在有28个省市最低工资已经和CPI挂钩了。

第三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来提高劳动报酬,不提高劳动报酬,一个方面来说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的原则,等于降低了劳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你必然造成劳动力短缺,沿海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我在工会法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发现沿海地区有的地方农民工工资600-800,十年没变。你想他自己家乡发达了,他回老家也可以拿这么多钱,他何必要跑到沿海。所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要提高报酬,劳动生产力不提高,也无法提高劳动报酬,这些都是基本制度性的安排,一定要做的。当然还有一些辅助措施,比如说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我们个人所得税从800-1600,到2000,很多专家意见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以再上调。再加上集差可以适当扩大,让比较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大的购买力。比如说提高低保的保障标准,还有推行系统消费。我们国家的贷款主要贷给企业和政府,个人贷款在过去一般是15%,只有09年是23%。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银行现在23%只是09年。在国外60到70%是贷给个人,这也是可以的。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敢消费。第三就是提高适销对路产品让大家愿意消费。我们不能老靠汽车、住房来拉动消费,要靠各种创新来提供大家愿意消费的产品。最后一个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这只看得见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政府尊重市场资源分配的基础作用,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向健康方向发展,这两只手要相互配合,不要较劲。配合的结果是1+1>2,较劲的结果就是政府丧失威信,市场丧失信用。政府宏观调控的时候非常重要,这是基本原则。政府不要违反三个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政府在补贴和限价这种措施只能是权宜之计。政府要用价格信号考虑供求关系的变化,不要人为减少供求关系。第三反对垄断,要保护公平合理的竞争,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一个就是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东西。现在说实话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之间有一定的,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同或者是矛盾。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是确实是我们需要注意。你想住房问题就可能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看法不一样,住房问题是一个地区性很强的问题,不要搞一刀切,要根据各地情况来考虑。中央提的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有一些二线城市房价可能会上涨,这是正常的,房价本身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发达城市,和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程度,因为它是供求关系。

你比如说最近中央提出减排,有的地方政府就干脆拉闸限电,甚至连居民取暖用的电厂都给关了。这怎么行?这就为了符合减排指标这么做,再处理好集权和分权关系上一方面加强中央权威,另外一方面中央也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具体情况。在事权责利,在事权和利益分配上要考虑,否则会过分集中权利可能是过分集中矛盾,过分集中财力可能是过分集中问题。我觉得这是中央和地方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能源约束,遇到了环境制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处理的。

前些日子刚开完能源工作会议,国宝同志会讲,不多说了,我们不考虑能源制约,现在已经成了石油、煤炭、天然气的进口国。我们的石油现在是进口2亿吨,14亿桶,石油厂价10美元,不一定都进得了。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些制约,环境也是这样,我们现在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上和美国是两个最大的国家,我们的发展排放的绝对量还可能要增长。你要不考虑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做到我们单位GDP在2020年比2005年降低40-45%。

今天我想就是谈一些比较宏观的东西,我觉得中国暴露从经济上来说就是我刚才说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意路径依存问题,要注意看的远一些,站的高一些,想的深一些,抓的实一些来发展我国的经济,这是30年来的经验。

第二就是在改革的攻坚期,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公平和效率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我相信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在改革攻坚期里稳步的取得我们的效果。在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