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诗:当坏人遇到坏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0:24
去年6月,南京的病人老周在北京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他自己的心脏被摘除。这里有一个曲折经历:2007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做手术时,他的心脏被植入了支架。半年后,老周被免费查出心脏又“堵”了,只好做了第二次心脏支架手术。在这次手术中,他被装了尚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支架,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2009年11月20日,“定时炸弹”终于爆发,致使老周差点丧命,最后靠换心脏才保住生命。(1月4日《南方周末》)
报道披露,由于暴利,大量“水货”被植入人体,类似现象相当普遍。医院之所以在病人身上用无证心脏支架,无非是回扣更高。事情的严重性还在于: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弊病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过类似遭遇的病人,不仅难讨公道,甚至连真相也无法得知
这是让人震惊的消息。植入心脏支架攸关性命,连它也可以作假,连这样的回扣也敢要,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细想后又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包括食品、医疗器材在内的假冒伪劣问题,绝不仅仅是道德沦丧和良知泯灭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制度问题。人都是生活在特定制度中的,他的行为一方面受道德和良知引导,更主要是受制度制约。从人和制度的关系角度,大致可以概括出四种情况:好人遇到好制度,好人遇到坏制度,坏人遇到好制度,坏人遇到坏制度。
好人遇到好制度。这是最好、最理想的情况,制度和道德形成良性循环,双方相互完善、相得益彰。这种情况下,作恶的可能性基本等于零:好人不但本来就没有作恶动机,长于自律,也没有作恶的制度条件。
坏人遇到好制度。这是次好的情况。坏人尽管有作恶的动机,缺乏道德自律,但由于制度的限制客观上很难作恶,或者作恶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慢慢地他会选择不作恶。
好人遇到坏制度。这种情况更差一些。坏制度就是一个鼓励或至少无力限制人作恶的制度,无法有效制约作恶行为。这种情况下,虽然因为好人没有作恶动机,因此即使有制度的空子,但由于良知的作用常常尽量不去作恶,但这种依赖道德和良知对作恶的制约力量,尽管可以一时起作用,却不能长久起作用。因为好人也要活着,如果制度迫使他必须作恶才能活着,他的良知就会慢慢让位于求生欲望。
坏人遇到坏制度。这是最坏的模式。坏人本来就想作恶,而制度又无法制约他作恶,甚至还鼓励他作恶。
遗憾的是,近年来发生的不少令人发指的作恶行为,就是属于坏人遇到坏制度。像这次发生的为了高回扣而使用伪劣医疗器材的事件,以及前些日子发生的黑砖窑事件、毒奶粉事件,都可以归入这种模式。黑砖窑窑主、毒奶粉生产者以及使用伪劣医疗器材的医生,早已没有天良可言。如果不是制度的硬性处罚,他们决不可能因良知而拒绝作恶。
最可怕的还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制度居然无法限制这些丧尽天良之徒,还为其提供了极大便利。就违法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材问题而言,更严重、更致命的是器材的销售和使用过程,缺少严格的制度监控。
这方面的制度漏洞包括:
产品注册制度不健全,不少经销商使用假注册证号冒充合格产品卖给医院并用在病人身上。
器材使用监督制度不健全,病人是否需要安装以及安装多少支架,完全取决于医生的“良心”。尽管我国制定了心脏介入手术的诊疗指南,但制定指南的,恰恰是与之有直接利益关联的介入专家。在发达国家,类似规范需有心脏外科专家、公共卫生专家甚至律师参与,以充分保证患者的权益。更离谱的是,有些医生在利益驱动下连过了期的心脏支架都不愿“浪费”,仍旧用在病人身上。
惩治制度不健全,即使知情人向药监部门实名举报了非法心脏支架,且药监部门调查后认为情况属实,仍然迟迟不作出相应的处理。
事实证明,在制度和人心同时坏了的情况下,所谓的道德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陶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