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该挂什么科:新华社评出2010年国内十大民生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6:29

新华社评出2010年国内十大民生新闻

(以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3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从2月1日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起至今,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幅度平均超过20%。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为上海市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为北京市11元。不过,年内高涨的物价依旧引发普通居民对提高收入的强烈诉求,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成为普遍呼声。

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惠民多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2月卫生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16个城市进行试点,加上各省份试点城市,全国47个城市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新医改带来了药品“同城同价”、降低CT等检查费用、提高医保报销限额等“触手可摸”的实惠。

三、“新国十条”力遏“高房价”

遏制“高房价”成为多数居民的首要生活期望。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尽显调控的严厉和精准。9月29日,新一轮政策调控再次发力:暂停发放三套房贷,提高首付比例,明确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全面提速,实现“住有所居”抱有更大期待。

四、反思富士康之痛,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地劳动

“规模经常世界第一,利润总是薄得像纸”。2010年6月和10月,经历过多起跳楼风波的富士康两次加薪,将深圳一线员工的底薪上调至每月2000元,凸显外向型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富士康事件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看得比“饭碗”更重要,数亿农民工渴望通过自身努力享受城市文明,呼唤全世界为“中国制造”赋予尊严。

五、三聚氰胺“魅影重现”

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重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批送检的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8月下旬,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又查出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从“地沟油”到毒豇豆,从植物奶油到金浩茶油,从伪紫砂煲到漂白蘑菇,本年度人们“吃的恐惧”有增无减,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六、社会保险法织就民生“安全网”

10月28日,历经十几年探索,审议四次的社会保险法终于通过。“解决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跨地区就业人员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医疗费用即时结算问题,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问题、工伤待遇垫付问题等等”,社会保险法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迈出坚实一步,将使社会保险本应具有的公平社会分配的作用充分发挥。

七、户籍改革始破“坚冰”

11月16日,成都市宣布将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到2012年实现全域城乡统一户籍。围绕户籍制度改革,郑州、广州、上海、昆明、重庆等地近年来做了不少探索。

八、国务院发文解决“入园难”

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十项意见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而就在当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出台发展学前教育的“国五条”。发展学前教育力度加大,让为“入园难”“入园贵”而发愁的年轻父母们看到了希望。

九、物价轮涨,政府减负“菜篮子”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11月CPI首次“破五”,同比涨幅5.1%,达年内最高。“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物价的轮番上涨使民众生活成本显著增加。与“涨”声一片对应的是政府的调控不断,从5月的“打击投机”到8月的“投放储备”,从11月20日的“国十六条”到“准备金率上调”,多部门“补贴、限价”的联控旨在给“菜篮子”“米袋子”减负,保证基本民生需求。

十、新拆迁条例再征民意

年初,新拆迁条例面向社会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十多个月的研究论证,12月15日再次征求意见。基于物权法和尊重私有财产,条例在征收范围、公共利益确定、征收程序等方面作了明显修改,6万多条意见建议得到尊重和体现,并从三方面来保证“我的房屋我做主”:取消行政强制拆迁,明确禁止采取暴力、胁迫等非法方式,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