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tita:《周易智慧》第三十一卦:泽山咸兑上艮下详解和实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52:52

《周易智慧》第三十一卦:泽山咸兑上艮下详解和实例

时间:2009年02月13日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常万里 | 浏览:

第三十一卦:泽山咸  兑上艮下
【解读】
    此卦从卦形上看,上卦是兑,是泽是悦是少女,下卦为艮,是山是止,是少男。喻示少男追求少女。
原文 
    咸:亨,利贞。娶女,吉。
    象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娶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解读】
    成,感的意思。上卦为少女,乃柔,下卦为少男,乃刚,阴阳二气相互感应并相爱结合。下卦艮是止,上卦兑是悦,男这女,所以亨利贞,姿女吉祥。天地之间感应而生万物,圣人感应民众之心而天下和平。观察这些感应,则天地万幼之间的变化便可以知道了

【原文】
    初六:咸其拇。解读
    这一爻阴爻阴位,位于全卦最下方,所以用脚的大拇指作为象征。本卦六爻都是以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象征的,由下而
上。 感到了脚拇指的动作。

[原文]
六二:咸其排,凶,居吉。
【解读】
    排:小腿肚。居:安静不动。
    这一爻阴爻阴位。位于下卦中位。
    感觉到小腿肚了.动则凶,安静不动则吉。

[原文]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解读】
    股:大腿。执其随,执行而追随
    这是第三爻,阳爻阳位。
    感觉到了大腿,大腿应随从心志而动,妄动有灾险。

【原文]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幢幢:人来人拄。
    这是第四支,阳丈阴位,象征心脏,爻辞中没有直接写出。心有所感,则必须纯正才吉祥
    纯正吉祥,悔恨才会消失,来来往往的人才会多,朋友才会与你志同道合

【原文】
    九五:咸其脾。无悔。
解读】
    海:后背上的肉。
    这第五丈阳支阳位,位于上扑中央车位
    感应已到了后背,没有后梅之事

【原文】
    上六:咸其辅、颊、舌。
【解读】
    辅:脸部。
    这是第六爻,阴支阴位。位于全卦最上方
    感受已传到脸部.包括面颊、口舌。此爻辞未作刹语
【事例】

    圣人感应天地万物的变化,用不同的策略,解决特定的问题,成效显著,代价却又很小。

                                                                         昭君出塞
    西汉时期,匈奴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对汉朝的国防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经汉武帝不断征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但其余部仍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巩固国防安全,汉宣帝派赵充国等五路大军巧万人,联合乌孙夹攻匈奴。这次战争取得很大成功,匈奴被杀死好几万人,牲畜损失了几十万头。经过这次打击,匈奴更加衰弱了。以后匈奴又发生分裂,分为东、西两部,东匈奴迫于汉朝的强大,向汉朝臣服。汉朝为了维护边防的安定,安抚东匈奴,对他们优礼有加。虽然实际上东匈奴已向汉朝称臣了,但汉朝在礼节上还把它当作对等国看待,高于其他藩属国和刘姓诸王,不仅给予丰厚的赏赐,还安置他们在边塞附近居住,派汉军护卫并供给粮食。在这种形势下,同东匈奴不和的西匈奴也派使者奉献礼品,汉王朝虽也接待,但比对东匈奴要差一些。经过汉王朝的支援,东匈奴逐渐恢复发展,势力渐盛,局势也逐渐安定下来。汉元帝时,汉朝又派兵联合西域诸国攻打西匈奴,迫使西匈奴不得不再次西迁。这次战争再次显示了汉朝雄厚的兵力。东匈奴对汉朝攻打西匈奴,消灭自己的死对头,既高兴.又俱怕,遂决心进一步向汉朝靠拢。汉元帝时,东匈奴又到汉朝朝拜,并提出愿和汉室通婚结为亲戚。汉朝恩准,让王昭君出嫁。

    王昭君当时为汉宫的一名宫女,她深明大爻、知书达礼。当她得知匈奴前来和亲的消息后,决心为汉和匈奴的民族和解做出贡献,主动要求远嫁匈奴。王昭君是以公主身份出嫁的,汉朝为了显示对匈奴的恩宠,让王吧君出嫁时带去了丰厚的嫁妆。王昭君出嫁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这不仅使匈奴得到了安全,汉王朝边境上也是牛羊遍野,百姓乐业,几十年再也没有互相征战之事。

    王昭君出嫁后,匈奴非常感激,上书汉朝表示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防守吏卒,以减轻汉民的摇役负担。汉朝廷认为:国家考虑边事应长远计议,居安思危,不应自毁长城,授人以柄。于是汉朝对东匈奴表示感谢,在继续加强友好往来的同时,继续在边境地区驻扎军队。

    汉朝就这样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同匈奴的友好关系,终于换来了边境地区长久的安定和平,保障了自已的安全。

                                                                 康熙帝构另类“长城”固边疆
    康熙修造了另一座无形长城。

    他在远离长城的北方,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由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及八旗官兵一万余人到“木栏围场,参加为期20天的秋猎,这是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先由康熙选定逐年轮换的守猎区域,然后搭建170多座大帐蓬为“内城”,250多座大帐蓬为“外城”,“城外再设警卫”。第二天拂晓,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统一督导下集结围拢。在上万官兵声震云天的呐喊中,康熙一马当先,引弓射猎,其余万马奔腾,紧随其后。其声势、其规模,与其说是野地狩猎,不如说是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个做法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打猎,康熙通过这种制度化的秋猎,一方面使满洲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保持住勇猛、强悍的风范,另一方面—也是其主要目的—是吓吓那些窥视北方边境的外敌,起一个威慑作用,这是他着手建设新长城中硬的一手,他把修筑长城保卫边疆的军事活动艺术化地转化为一年一度的大规模野外狩猎、练兵活动。

    “水栏围场”设在野兽出没的边远原始地区,在长城以北的边远地带,离北京就有一段比较远的路途,当时,交通仍靠以马为主的畜力,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要去狩猎,途中自然要建造一些歇脚休息的行宫,考虑到围场的位置和沿途地理环境,康熙决定建立热河行宫,也就是现在的承德避署山庄。这个热河行宫不仅是朝廷官员围猎途中的宫营地、转运站和皇帝夏日避署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更是他建筑新长城,实现软的一手的场所和舞台。于是融南北风景于一体,集山水林泉为一处的庞大的帝王宫苑建成了。同时,在避署山庄外围,呈众星拱月围绕山庄建起了外八庙。在这里,康熙与北方边疆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高级官员彼此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少数艮族也都有进行各自宗教活动的圣地。

    这样,康熙为保卫北部边疆的软硬两手都体现在这一座行宫一个山庄里来,作为避暑、休息和宿营地的山庄其意爻远远不止其表面所用的功能。康熙以大手笔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尖锐的军事斗争转化为桌前漫谈,湖光山色中的散步,乃至转化为一片闲适的园林,一围香火缭绕的寺庙;把刀光剑影的军事、扑朔迷离的政治都消融在这园林和寺庙中,从面构筑了一道真正的不倒的另类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