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探百度云:交往与归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6:17

交往与归属

思灵:你说人与人为什么要交往?

幼君:废话!我们周围到处是人,不交往怎么行?

思灵:这话也对。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一张密密麻麻的巨大关系
      网的一个节点上,他同周围相识的人形成直接的联系。通过这张网上
      的血缘的、隶属的和熟人的丝线,他可以同世界上几乎其他每一个人
      都有间接的联系。

幼君:真是的。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是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人,而不
      是一个孤立的自然人。 一个人从娘胎里出来呱呱落地就开始了被社会
      化的过程。这个婴儿就要开始适应和学习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需要
      的一切,而不是被任其自然发展。

思灵:我问你那个问题是想要把交往作为目的和手段分开。你说人们交往的
      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幼君:按照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穿暖不受冻,
      生养后代和确保生存安全。为了满足这个层次需要是交往最根本的目的。

思灵:从人类进化过程中看,群居的方式保护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迄今为止
      的任何一种社会中人们都首先是为了生存和延续而相互交往。

幼君:就是为了过日子才相互交往。为了生存和成长人们要依赖家庭,要同家
      人交往;为了谋生要在工作或劳动中与同事或乡亲们交往;为了维持生
      活人们要上街购物,出门办事情,这些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还有邻里
      的相互串门和互助。人要不是为了谋生过日子怎么会认识那么多的人呢?

思灵:所以我认为人的这个层次需要是人际关系的最基本链条。

幼君: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是暗示人的高层次需要无法建立密切的人际关
      系?

思灵:对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似乎在逐步砍断这些基本链条。人们的交往动机
      还出自于精神需要,但是精神需要并不能直接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幼君:这个说法挺有新意,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思灵:人被社会化的标志就是产生集体归属感。人从小孩子时起就不自觉地意
      识到自己周围的人们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于那些人们属于不同的
      群体。妈妈属于女人那一类,爸爸是男人一 类,爸爸妈妈是我的而不是
      别人的。你说是不是?

幼君:小孩子会把自己归属于他们的抚养人、家庭、幼儿园、班级和朋友群。
      人长大了就归属于某个单位和集体。

思灵:人的集体归属需要反映了人的交往需求。很多人都渴望将自己归属到某
      个集体中去,为心中所归属的集体服务、贡献力量、维护和提高这个集
      体的利益和荣誉,从而得到这个集体的承认和容纳,使自己为成为这个
      集体的一成员感到光荣和自豪,进而把自己完全融化在这个集体之中。

幼君:人还有属性归属感。我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其实就是产生自我属性归属
      感。人会把自己所具备的相对稳定的各种特征都归属到分别具有与自己
      某种特征相同的各类人的集合之中。例如性别、年龄、民族、出身、血
      缘或家庭背景、职业、职务、爱好、受教育程度、党派、阶级或阶层、
      宗教信仰、地域、国家、种族,还有个人经历、生理特征、身体状况、
      性格特点等等。一个人的属性归属感决定了他在社会不同范围内和环境
      中所应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某人是男人、中年、已婚、父亲、
      儿子、高个子、胖子、糖尿病患者、会计、当过兵、中专文化、脾气急
      躁等。这种归属感会使人们维护自己的某种属性不受伤害。

思灵:你是说那个人不能容忍社会对复员军人的侮辱,对糖尿病人的不公对待,
      对胖人的歧视。

幼君:是的。又例如一个妇女受到侮辱会导致许多妇女感到受到伤害。

思灵:这说明人们对自身各种属性的敏感程度不同。

幼君:人的属性归属与集体归属不同。前者是归属到某一类人之中,这些人具
      体是谁是不确定的。后者是归属到每个具体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中的
      人通常是确定的,例如班组、车间、工厂、公司、村镇、连队等。

思灵:人还有态度归属的需要。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基本态度或价值观是较为
      稳定的,但是在交往中人们的态度会经常因不同情况而变化。人们总是
      把自己的观点尽量与周围多数人的观点、社会主流观点或权威观点相归
      属以尽量多地得到别人的认同。人除了对自我归属的需要外,还有对客
      观事物的属性和原因归属的需要。这些需要统称人的归属需要。

幼君:我记得你曾经讲过,人的这种归属需要来自于人对孤独的恐惧,对陌生
      人和陌生事物的不安。它是人们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求知好奇欲望中所
      表现出来的。

思灵:人们只有把自己遇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和现象包括自己在内分门别类后才
      会获得安全感或消除紧张。这是人们求知欲望的驱动力。

幼君:你是不是说求知欲强的人恐惧感也较强?

思灵:有点儿这个意思。不过,我这里所说的恐惧感与害怕、胆小和怯懦是有
      很大区别的。

幼君:我现在还看不出有多大区别。

思灵: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