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外扩矫正运动图:拯救红领绿鹦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3:54
  

拯救红领绿鹦鹉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号称“鸟痴”的陈仕焯。陈仕焯是一位华侨,他放着红火的珠宝生意不做,不顾家人劝阻,投入500多万养鸟,一养就是十几年。您可能要说了,投入这么多家业去玩鸟,岂不是在玩物丧志吗?是什么鸟让陈仕焯这么痴迷呢?

    (采访)自然界它会找东西吃,了解自己的身体,我在笼子里养,我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那我必须研究它的食物含量。

    为了给鹦鹉全面的营养,陈仕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鹦鹉食谱,有小米,绿豆,玉米,葡萄干,花生,瓜子等等,种类达到五十多种,这些食物都是根据自然界鹦鹉采食的食物准备的,根据大鹦鹉的饲喂情况来看,基本能满足鹦鹉的营养需求。不过这些食物对于小鹦鹉来说颗粒太大,要想给小鹦鹉吃,得磨碎调成糊状。小鹦鹉的营养粥是有了,不过,小鹦鹉刚生下来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嘴巴就更小了,用什么工具给它喂食呢?

    (采访)我们开头用滴管,滴眼睛的滴管一点点的喂它。

    不过经过试验,陈仕焯发现,用滴管喂水滴太大,一滴水小鹦鹉要分三次才能喝完,弄不好会把小鹦鹉呛死,于是陈仕焯开始考虑用新的喂食工具,最后,一种新的鹦鹉奶瓶被他琢磨了出来。

    (采访)就像小孩子喂奶,放在这里试一试,温度行才喂孩子,这是我从那里得到的启示。

    这个鹦鹉奶瓶其实是用注射器改装的,改装的重点一是把注射器的尖头换成一个圆头,这样不会伤害小鹦鹉的食道,二是把注射器的针变得弯弯的,这么做也有讲究。

    (采访)注射器是直的,鸟的脖子是弯弯的,我们做好这个弯度,一伸下去就是一条直线,插到它的嗉囊里,打下去。

    鹦鹉奶瓶的弯度符合鹦鹉的生理特征,可以让小鹦鹉放心进食,同时用注射器也可以很好的控制食物份量。有了食物还不够,由于小鹦鹉出生时身上没有绒毛,在人工哺育的环境,还必须对小鹦鹉采取保温措施。

    小鹦鹉一出生陈仕焯就把它们放到恒温箱里,温度调到36度,这个温度和他孵化出来时候的温度一样,然后每隔10天,温度下调一度,直到羽毛渐渐长出,能够适应外界温度。这个时间大概是3个月。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小鹦鹉能吃饱,住暖,按道理说应该可以茁壮成长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小鹦鹉,出生不到三四天就死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鹦鹉在吃饱住暖的情况下夭折呢?通过对小鹦鹉的尸体进行解刨,陈仕焯发现,小鹦鹉们的死大都是因为不消化。

    (采访)喂得太多,嗉囊就像一个橡皮球,他收缩不了,就在那里闷了。

    陈仕卓发现,小鹦鹉不消化的原因是因为出生后开食太早,它开食的时间应该和我们常见的小鸡小鸭一样,在出生24小时以后。因为小鹦鹉在出生后,和小鸡小鸭一样,会有一部分蛋黄还留在嗉囊里,如果一出生就开食,嗉囊里的食物太多会导致不消化。因此,应该留一段时间给小鹦鹉,来消化吸收肚里残留的蛋黄,等到出生第二天再开食,这样小鹦鹉出生后就不容易因为不消化而夭折了。

    小鹦鹉出生三天的存活关好不容易过了,可是没过多久,陈仕焯发现小鹦鹉还是会死。

    (采访)我养一个死一个,养一个死一个。看书说什么干净消毒我都干了,还是死,死到,家里的压力,社会又不认同。

    眼看着倾尽全力养的鹦鹉一只只死去,陈仕焯急了。可是,急归急,原因还是得找。后来,陈仕卓终于发现,小鹦鹉的死因是病菌感染。虽然陈仕焯每天都对鹦鹉的用具清洗消毒,可还是很难彻底地防止病菌。那么,自然界中的小鹦鹉为什么很少因为病菌感染而死呢?通过查阅资料,他得知,自然界当中鹦鹉亲鸟在嘴对嘴喂小鹦鹉食物的同时,连同消化液一同喂给了小鸟,这些消化液里带有抗体,让小鹦鹉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陈仕焯不可能像鹦鹉的爸爸妈妈一样给小鹦鹉消化液,可是有没有办法帮助小鹦鹉们自己提高身体素质呢?

    (采访)我就买一些益生素,象双歧杆菌,芽胞杆菌,化成水给他喂,理论上是利用这个细菌,它出生的时候肠子里什么都没有,空的,让这个有益的细菌占领它的肠道,害菌来了就悬浮在中间,拉出去了。

    有了有益微生物的帮忙,小鹦鹉得肠道疾病的几率明显减少了。经过反复摸索,改进饲养方法,如今,陈仕焯的红领绿鹦鹉的养殖成活率达到了70%,这个数字可比自然界的成活率高多了。

    通过将近十年的努力,陈仕焯终于突破了红领绿鹦鹉的繁育难题,为它们的种群扩大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陈仕焯希望,这些红领绿鹦鹉有一天能够回归自然。

    (主持人)今天我们认识的陈仕焯把社会责任当做己任,可谓爱鸟爱得不一般。我们希望有一天红领绿鹦鹉能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返蓝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濒危物种,关注我们的地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