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霍建华时尚芭莎mv:货币政策从紧 央行强按信贷龙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7:18

引言]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流动性过剩,控制信贷;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大汇率弹性,进一步放开汇率波幅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中国向实施了三年的货币和财政“双稳健”政策说了再见。会议明确,2008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当日下午,央行即召开会议,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措施。据悉,央行将采取信贷限额管理等一揽子政策,以控制住信贷。
  货币政策重新回到从紧的区间。这也是自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而在当时,过热和通货膨胀也是宏观调控的两大主题。
  
  [A]双防之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不仅要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且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
  对于前者,中央的态度向来明晰,当2007年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下年内最高增速,而新开工项目也高速反弹之时,市场对更严厉的政策导向的出台已经没有疑问。
  后者则是“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说法”。半年前,在2007年年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此问题的表述依然是“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没有认同“通胀”之说。北京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施建淮认为,措辞变化背后,已经说明了物价上涨的程度和强大的现实压力。
  2007年10月份,CPI再次反弹,重回十年高点,达到6.5%。虽然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一致认同CPI上涨只是“结构性”的,不是普遍的物价上涨,但是,在央行近期的调查中,对于未来物价看涨的人数有增无减。
  在未来普遍看涨的预期中,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今后一段时间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他认为,推动价格总水平继续攀升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一是2007年的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在下半年,对2008年的滞后影响较大;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三是理顺资源环境价格会推动价格上涨。
  2007年12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研究员李金华表示,CPI的较高上涨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经济趋向过热的明显信号。
  这似乎意味着,自2003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局面也许将不再延续。
  
  [A]货币政策从紧
  
  这样一种判断最终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组合,不仅宣告沿用十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终结,2005年以来的“双稳健”政策也退出舞台中心。
  消息人士称,央行会实行信贷限额管制,要求各个银行拿出2008年信贷投放方案,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有的规定不能超过2007年前10个月的信贷量,有的要求与2007年持平。
  如果哪个银行信贷增长偏快,央行会采取定向票据、专项存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该人士称,控制住信贷,就算按住了问题的“龙头”。
  一位工商银行的人士也认为,2008年商业银行的贷款速度肯定会收缩,利率上升是必然的,“央行可能根据宏观情况采取小幅调整,并且可能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并不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重大的政策转向。他的判断是,这只是决策层对2007年以来实行政策的追认。他甚至认为,一些迹象表明,2008年央行的加息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减弱。他预测,从现在到明年末,央行可能加息1~2次。而在多重抑制通胀的政策压力下,2008年通胀率将可能由今年的4.6%降至3.8%。
  
  [A]汇率是核心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自强认为,造成央行窘境的原因在于,货币增长的根源并没有消除,这个根源就是汇率。
  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采取了“小步快跑”的汇率政策,导致市场形成了强烈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由于外汇占款高增长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使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几近丧失。
  施建淮认为,货币政策只能有一个目标,央行既要维持币值稳定又要防止通货膨胀,是做不到的,当把稳定汇率作为第一要义的时候,实际上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方面已经丧失了很大的独立性。
  上述工商银行的人士也预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流动性过剩,控制信贷;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大汇率弹性,进一步放开汇率波幅。
  这种看法与中金和高盛的看法不谋而合。
  中金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中金的计算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货币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2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0.8个百分点。
  中金相信,政府将重视使用人民币汇率工具,2008年实现升值10%,从而将2008年的CPI控制在3.5~4.0的水平。
  实际上,各大国际投行的分析师都调高了对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他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在2008年将升值10%左右。而在2007年年初,各大投行预计人民币2007年的升值幅度为5~7%。
  
  
  [链接]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十年转换
  
  1996年,中国尚未摆脱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阴影。11月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仍然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年后,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延续了这样的措辞,不过,没有人料到,亚洲金融危机已悄悄逼近。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物价急转直下,中国陷入通货紧缩泥潭。1998年财政货币政策即已悄然转向,然而,当年GDP“保八”任务最终没有完成。199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明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国内需求。现实中,我们不仅用“赤字政策”,即大量国债投资弥补了需求的不足,而且,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松动信贷供给,防止了经济增长下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军博士认为,从执行效果上看,当时执行的实际是一种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持续着“七上八下”的格局。
  在为2003年定调时,积极财政政策仍然担纲宏观调控主角。不过当年即出现了经济过热苗头、外汇储备开始加速增长,要求积极财政淡出的呼声日高,不过,当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为2004年仍然定下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基调。
  “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2005年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也从之前持续多年的7%上调为8%。
  实行“双稳健”的初衷,一是尽量拉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二是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双调整。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政策操作上,更加讲求“微调”和政策的连续性。
  实际上,“双稳健”的模糊定义,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研究室杨志勇博士认为,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一个由扩张而逐步回归中性的过程,而货币政策则保持了相对的“紧缩意味”。
  尤其是2007年以来,由于“三过问题”突出,即投资过快增长、流动性过多、出口增长过快,从2007年年中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转为“稳中适度从紧”。
  范建军认为,“政策的结果是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紧缩的初衷”。而从实体经济来看,投资和CPI的高企,也表明了虽然货币政策竭尽全力,但调控效果收效甚微。
  至2007年年中,在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下,决策层明确给出的信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截至目前,央行一年中已经5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几乎已经为2008年的调控定下了基本的趋向。(杜艳)
  (本组文章摘自2007年12月10日《经济观察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