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煦小别离cut:美刊文章:美国衰落,狼真的来了? 2011.01.06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35:47
美刊文章:美国衰落,狼真的来了? 2011.01.06  BZRXZ   zhuantie
2011年01月05日 13:55:10  来源: 新华国际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2月号文章】题.三思:美国的衰落(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国际事务首席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
美国无疑经历过衰退周期。约翰·肯尼迪1960年竞选总统时抱怨说:“相对于苏联,美国的力量一直在下滑,共产主义在世界各个领域稳步推进。”埃兹拉·沃格尔1979年出版的《独占螫头的日本》开启一个10年,在这10年,人们对日本制造技术和贸易政策的恐慌不断加剧。
当然,事实最终证明苏联和日本对美国霸权构成的威胁都是空想。所以,如果美国人像对待“狼来了”一样对待关于中国构成的新挑战也是有情可原。但是,这则寓言有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事实最后证明男孩是对的。狼真的来了——中国就是。
中国挑战与苏联日本不同
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在经济和人口方面更为严峻。苏联垮台的原因是效率极低的经济制度,这个致命弱点掩盖了很长时间,因为苏联从未打算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相反,中国则在全球舞台上证明自己的经济力量。这可绝非空架子式的苏联经济。
日本当然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增长,目前仍是出口强国。但日本从来都不是头号大国的靠谱候选者。日本人口还不到美国的一半,也就是说,日本经济要超越美国,日本人得比美国人富一倍以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以上。高盛公司曾在2008年经济崩溃前做出一项著名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7年以前超越美国。按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用不了那么久就将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力量已经使北京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挑战美国的影响力。中国是很多非洲国家政府更乐意选择的伙伴,也是巴西和南非等其他许多新兴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还开始购买希腊和葡萄牙等欧元区经济困顿国家的债券。
而国际舞台正在上演一个更宏大的故事:那就是众多新兴经济和政治参与者的崛起,中国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友,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甚至德国,都在经济排行榜上不断下滑。印度、巴西和士耳其等新兴强国则不断崛起。这些国家都有各自的外交政策倾向,这些倾向的共同作用就是限制美国影响世界的能力。想想印度和巴西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支持中国。或者土耳其和巴西在联合国投票反对美国制裁伊朗。这还只是开始。
不要指望内部问题阻碍中国发展
美国人担心国家衰落时往往忽视自己看起来最可怕的对手的种种弱点,这当然不错。苏联和日本的制度缺陷只在回头追忆时才变得明显。相信美国霸权未来将持续很久的人指出中国制度的潜在缺点。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最近接受英国《泰晤土报》采访时提出,中国的内部问题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与美国相匹敌。
但是,自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迅速发展以来,预言中国奇迹将迅速终结是西方分析的主要特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经济观察家们经常提到中国的银行和国企危险处境。但是,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而且大概每7年就翻番。
当然,假装中国不面临任何重大挑战是荒谬的。然而,就算你把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动荡考虑在内,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构成的挑战将轻易消失却是犯了大错。一旦某个国家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窍门,要让它脱轨可不容易。
在核时代,中国不大可能卷入世界大战,所以也远远不会面临德国住20世纪面临的动荡和混乱。而任何经济或政治困难都不足以阻挡中国崛起为强大国家的脚步。
美国领先优势并非坚不可摧
照同前情况,美国有世界第一的经济规模,世界领先的大学,还有很多世界最大的公司。美国军队仍然天下无敌,远远强过任何对手。美国的军事开支几乎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总和。再加上美国的无形资产。
这都不错,但或许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坚不可摧。美国大学仍然是强大的资产。但如果美国经济产生不了更多工作岗位,那些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才华横溢的亚洲毕业生将大批回国。如果美国不能像过去那样与机会、繁荣和成功密切相关,美国的吸引力也可能下降。
至于美国军事,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教洲在于,美国的武力不像前国防部张唐纳德·拉姆斯非尔德等人想像的那么好用。
美国人不仅渐渐失去到外国探险的兴趣,美国军事预算显然也将在这个紧缩的新时代面临压力。难怪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迈克尔·马伦指出,迅速增长的国家债务是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事开支继续迅速增长。这个国家不久将宣布建造首艘肮母,并计划一共建造五艘。更严重的或许是,中国研究的新型导弹和反卫星技术威胁到美国太平洋霸权依托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在核时代,美国和中国军队不大可能发生冲突。中国人普遍认为,美国最终将发现自己没何条件继续保持在太平洋的军事地位。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包括日本和韩国,还有越来越与其结盟的印度——或许与美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以对抗崛起的中国势力。但是,如果美国出于预算原因不得不缩小在太平洋的军事力晕,美国的盟友将开始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崛起的中国。北京的影响儿将扩大,而作为全球经济新核心的亚太将战为中国的后院。
全球化未必不是零和游戏
从老布什到奥巴马等连续几任美国总统都明确欢迎中国崛起。奥巴马任访华前总结美国的传统方式时说:“影响力不一定得是零和游戏,各国不需要害怕彼此的成功……我们欢迎中国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但是,无论在正式演讲中怎么说,美国领导人显然开始产生疑虑,而且不无道理。现代经济学的主旨之一就是,贸易是互惠互利的,是双赢而非零和。但这也暗示游戏规则不受非法操纵。美国政府显然认为中国货币定价过低是某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贸易失衡和美国的就业损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 克鲁格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弗雷德·伯格斯滕等著名经济学家都持类似看法,认为关税或其他报复措施是合理的反应。双赢世界到此为止。
涉及更大的地缘政治图景时,未来的世界看起来更像场零和游戏。事实上,崛起的中国与削弱的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明显地表现在从亚洲领土争端到人权等诸多问题上。不幸中的万幸是,美国和中国多半不会真正诉诸战争,但这是因为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不是因为全球化神奇地消除了二者之间的分歧。
美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拒绝零和理论,这是对的。不这么做就会不必要地引起中国人的敌意。但是,这不应模糊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随着经济和政治力量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新的国际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美国仍然拥有令人畏惧的力量。美国经济终将恢复。美军在全球拥有影响力,同时具备其他任何国家眼下都无法匹敌的技术优势。但是,美国再也不可能拥有从苏联1991年解体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17年间的全球优势。那个时代已经结束。
新报:从历史角度探讨“美国衰弱论”
2011年01月05日 10:50:03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3日文章】题:从历史角度探讨“美国是否衰落”的老课题(作者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张云)
现在充斥在世界政治经济讨论的主要载体(代表性国际性论坛,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等)的热门题目是“美国是否衰落?”。当被各种看似都很有说服力的观点包围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摆脱思维困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将他人观点先放在一边进行独立思考。事实上,美国是否衰落并不是新鲜命题,通过历史考察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可靠的答案。
新出现的老问题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3%的美国人认为50年后美国仍然会是世界的主要大国,为了不让相对悲观的气氛影响客观判断,我们首先不能忘记下面两个历史事实。
第一,不要忘记这场全球性的讨论开始的时间并不长。
直到2007年秋天,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都还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unipolar world)里,而且这种局面还将会继续。3年前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loan crisis)开始引发对于单极世界怀疑论,《金融时报》在2007年12月26日的社论中警告说“美元的至高无上地位不再是想当然的事了。”但是,美国国内的房地产贷款(特别是给低收入群体的贷款)危机并没有引起全球性对于美国衰落的怀疑,世界各国的资金还是不断地以购买美国财政部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美国,美国的消费继续牵引世界经济的发展。到了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开始真正显现出全球效应,美国是否衰落的讨论也就再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和西方世界,而成为了真正的国际性课题,而这个讨论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则不断地升温。
第二,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有过至少两次先例的老问题。
当世界似乎在认真审视美国是否衰落的现在,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个命题的讨论并非没有先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个“老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放弃美元黄金兑换制,经济进入衰退,“尼克松主义”客观上宣告了越南战争的失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经济的崛起和欧洲联合的深化,于是美国是否衰落的课题在战后第一次出现了。
接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实力急剧膨胀,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定》带来的日元大幅度升值不仅让日本成为能够购买美国“洛克菲勒大楼”的超级买家,而且促进了日本公司的海外扩张,甚至连以“丰田方式”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管理经验也成为美国商人们皮包里的必备书之一。那位创造了“文明冲突论”的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90年代初《外交》双月刊的文章中就毫不含糊地将日本定位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但是,历史证明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都没有威胁到美国,美国的衰落在上述两个时期都是短暂的,而更长的时期是美国享受独大的地位。
并非美国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崛起
首先,从实力的角度来观察,目前的情况不是美国的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的相对崛起。
纵向分析,即美国同自身在历史上的情况相比。美国经济实力在过去的20年里没有明显变化,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左右。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在1990年为28%,1995年为26%,2000年为30%,2005年为28%,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2008年仍然保持24%的份额。
在军事实力方面,美国的国防开支在过去13年持续增长,2006年美国国防支出占世界各国国防支出的51%,换句话说,美国的军事支出超过了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另外,经常可能被遗忘的是,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不仅没有比冷战时期减少,相反大幅度增加。2008年美国在全球39个国家的761个基地有近30万驻军(还不包括9万名派驻在海洋军舰上的军事人员)。特别是在中东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中东地区基本没有军事存在,但是现在美军存在遍布中东各国。因此,从绝对实力的角度来看,美国并没有衰落,在军事方面相反是在“崛起”。
横向分析,即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比较。在军事实力方面,苏联解体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能超过或者接近美国,美国与其他国家实力对比的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
在经济实力方面,横向比较的情况却有很大不同。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的崛起使得与美国经济实力差距相对较小的国家的数目大量增加。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8年巴西占世界GDP比重约为2.7%,中国为3.4%,印度为1.4%,俄罗斯为1%,2008年这一比值分别为巴西2.7%,中国7.2%,印度为2.1%,俄罗斯为2.7%,除了巴西持平外,其他三国都增加了近一倍或一倍多。正如法利德·扎克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指出的:不是美国衰落了,而是“其他国家崛起了”。
美国“环球支配”地位减弱
第二,从美国自身的大战略意图和实施结果的角度来分析,美国的确可说是“衰落”了。
冷战结束后,保持美国在单极世界中的“至高无上”地位成为从老布什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国际大战略的核心。没有了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的挑战,美国不仅有机会而且有动力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帝国。
为了保持“至高无上”地位的战略定位,美国追求“环球支配”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客观静态特征上的实力,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由美国支配的资源绝对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处于国际体系的顶端,前面的分析显示这一点没有大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是主观动态特征上的意愿,美国有着强烈的意愿用这些优势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设想去制定国际规则,改造国际体系,塑造符合美国利益(从美国看来是为了人类利益)国际环境。这是美国“环球支配”大战略硬币的两个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可供支配的资源,即使再有意愿也无法实现;相反即使拥有绝对资源,但是意愿不足的话就不会追求支配。
美国在冷战后日益依靠军事资源来实现战略目的,从1989年以来,美国几乎经常性地处于战争状态(几乎每三年两次),而且看不到头,1989年巴拿马,1991年海湾战争,1993年索马里,1994年海地,1995年波斯尼亚,1999年科索沃,2001年阿富汗,2003年及2004年海地。美国可以动武的理由也不断“与时俱进”地理论化:“人道主义干涉”、“全球反恐战争”、“美国特殊论”……各种理由越来越抽象,适用范围也越来越扩大,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担心的那样,美国将处于“永久战争”状态。
但是结果如何呢?美国虽然在短时间内推翻了政权,但是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协助被占领国进行“国家建设”的泥潭之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困境,美军离开将会带来权力真空引发内战,美军继续驻留则会受到财政困难和人员伤亡的煎熬。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埃舍莫具有讽刺意味地指出,可能的出路是“再扶植一个独裁者”。如果真的是那样,无论是美国的战略意图还是希望,结果等于都没有实现。
在经济领域,从结果来看美国的支配作用减弱的情况更加明显。
首先体现在美元地位的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优势的根源在其“金融特权”,核心是美元的基轴货币地位。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国家支出与消费拉动,而这些在过去的十几年内都是依靠举债来实现的,一旦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国财政部的美元债券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美国经济可能失去“输血”的机会而大衰退。
第二、美国对于国际经济规则指定的控制权的下降。随着其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修改现行规则的声音会日益增强,这一点已经在新兴的20国集团框架,IMF,世界银行等会议上看到。
以上为“美国是否衰弱”这个老问题的新内容,是冷战时期讨论中所没有的。这些新内容主要是因为美国自身的“全球支配”的战略目标和“至高无上”的战略定位引起的,因此解决之策也需要美国在战略心态上做出调整。美国的衰落更多的是相对的实力下降而不是绝对的下沉,更多的是心态的悲观而不是现实的反映,更多的是控制能力的减退而不是影响力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