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咨询公司资质:西藏的神山圣湖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2:02
藏族笃信宗教,认为山山有神,湖湖有龙,老人们说,雪域的每座山、每个湖,甚至每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

 

       藏北牧人的《赞山词》说:“北有神山40座,南有神山40座,,是南北各部的保护神。东方的玛加崩热山、西文的冈嘎底斯山、南部的卡瓦嘎布山、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这四座山是全藏的守护神。有三个外溢湖,上丁的玛旁雍错湖,像金灯的酥油往外溢;中部的纳木错秋莫,像银杯的净水往外溢;下方的赤雄加姆湖,像螺盘的牛奶往外溢,这三个湖也是全藏的守护神。”

      

神山冈仁布钦

       冈嘎底斯,即冈仁布钦或写作冈仁波钦,是冈底斯山脉主峰,海拔6714米,藏语意为“宝贝雪山”或“雪圣”;印度称它为“凯拉斯”。佛教、本教和印度教把它奉为“世界的中心”,“地球之脐”。

 

         《大藏经s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雪山,梵语为“底斯”,历史上把佛经中说的“大雪山”看作是神山──冈仁布钦,而“四水之源”就是圣湖──玛旁雍错。

 

       佛教信仰者把它比作宇宙中心──须弥山,认为它是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是湿婆神的化身和殿堂。这座信仰之山,众神之殿,维系精神和灵魂的奥林匹斯山,如同一座琉璃宝塔,永远耸立于群峰之间。人们形容它“山形如同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真是玉镶冰雕。”

 

       有关它的传说则令人惊叹。

 

       经书云:两万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还在人间。一个马年里,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到神山周围,从此,马年就成为冈仁布钦的本位年。相传,公元1042年,藏历第一饶迥水马年,孟加拉高僧阿底峡与随从步行朝拜神山时,蔚蓝如洗的天空突然出现五彩流云涌向山峰,云间还不时显露佛的真身。藏传佛教大师米拉热巴在冈底斯山的修炼、传教以及他与本教法师斗法的传奇,更给神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

 

       在藏传佛教中,信徒信说,朝拜神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则在五百轮回中可免除下地狱之苦;转百圈者,则可成佛升天。如在诸神佛聚会的马年转山,则一圈相当于常年转十三圈。因此,每逢马年,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的信众诚心向佛,积福立功(德)。

 

圣湖玛旁雍错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高原,与冈仁布钦神山齐名的,是圣湖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面积412平方公里,水深近70米,湖面海拔4588米。这个像蓝宝石一样的湖泊,佛教信徒把它奉为“圣湖之王”。

 

       玛旁雍错,又写作玛邦雍错、玛法木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历史学家认为,湖名与11世纪时佛、本之争很有关系,是为了纪念佛教的胜利。

 

       在远古时期的西藏,传说这个湖是广财龙神的居处,于是乎,就用龙王的名字“玛垂”命名圣湖,称“玛垂错”(错,藏语意为湖)。相传,湖底有108个泉眼,上面有富丽堂皇的龙宫,宫前长着“尊布扎下”神树,树上结满了神果。如果你绕湖朝转一周,说不定还可以捡到龙王赏赐给你的礼品和财宝呢。

 

       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圣湖”是天鹅王居住的地方,因而,每年两季,都有成群结队的天鹅飞往圣湖栖息。在印度,人们还认为,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乌玛女神(相传她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沐浴的地方,湖水神奇非凡。

 

       另外,还有人考证说,唐朝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西天瑶池”就是玛旁雍错。

 

       发源于冈仁布钦的四知河流,由于其源头泉状,被分别命名为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也众星捧月般地,环拱于圣湖东北西南四方,因此佛典里称之为“江河之舟”。这四条河流在漫长的山谷中发育成为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萨特累季河。

 

       圣湖四周有四大洗浴门,八座寺庙。四大浴门分别为:东面的莲花浴门,南面的香甜浴门,西面的去污浴门,北面的信仰浴门。八座寺庙中的吉乌、楚古两寺最为有名,楚古寺周围则被尊为最圣洁的浴场。

 

       又因为圣湖水是神山冈仁布钦的冰雪融化而来,信徒们视其为佛赐予众生的甘露。因此,不但朝转圣湖具有与朝转神山同样的造化,而且饮、浴了圣水可以洗涤人的五毒:贪、痴、嗔、怠、妒。也惟其如此,发源于神山圣湖的雅鲁藏布江水,千百年来,一直作为藏族沐浴节涤污除垢的圣洁之水,而恒河,则成为印度佛教徒昏沐浴、礼佛的所在。

 

神山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拉萨以北100公里,海拔7162米,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如同头缠锦锻、身披雪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站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

 

       传说念青唐古拉山是世界形成时的9尊大神之一,它又是13尊藏王崇信大神之一,得到过藏王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等的供奉祈祷。

 

       有关念青唐古拉山的来历的传说有许多,在藏文《莲花生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念青唐古拉山神为了试探莲花生大师的本领,就将巨头伸入土谷浑地区,尾巴搭在康区的怒江野塘旷野,化面一条巨大无朋的白蛇,阻断了这一带的高山大岭(从地理学上说,即冈底斯-念青唐拉山系)。莲花生大师将手杖放在白蛇的腰上,说:“叫做乾达婆文殊菩萨的白顶髻龙王您,请您让路,我将在此陈列会供曼荼罗。”唐拉神即逃进雪山,冰雪消融,山顶出现黑、铜绿和蓝色。

 

       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宫,宫门上镶有各种宝玉,光芒四射,宫底是甘露之海,中部则缭绕着虹光彩雾,宫顶白云悠悠,宝石般的雨露时落时停,多姿多彩的鲜花在其四周开放。高高低低的雪峰,像水晶之塔环绕烘托着它。在日月莲花宝座般的峻岭上,立着一尊天鹅般高贵的神马,各种宝石镶嵌的华贵马鞍上,唐拉山神肤色白皙,面带微笑,三只眼睛熠熠发光,雪白的长绸缠着他的顶髻。他右手高举装饰着五股金刚杵的藤鞭,左手拿着水晶念珠,身披白、红、蓝三色缎面披风,以各种各样宝贝做装饰,显得十分年轻、英俊、高贵、典雅。

 

神湖纳木错

       纳木错湖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北方,今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全名为纳木错秋莫s多吉贡扎玛。纳木错(措)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佛的道场。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南北宽约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西藏第一大型深水湖,最深处约在33米以上。纳木错湖水靠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较大的如“则曲”、“昂曲”、“达尔古藏布”、“洛沙”等。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像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藏北草原上。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古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至今可见古湖岸线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衍后代。湖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獐子等野生动物栖息。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和无鳞鱼类,还有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无不虔诚顶礼膜拜。无数石柱和奇异石峰林立岛上。此外,还布列着许多幽静的天然石洞、石桥,奇异多姿,令人叹为观止。

 

       每当清晨,太阳初升,湖面雾霭迷茫,微风轻拂,纳木错如同一位美丽温驯的神女,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身旁。而此时的念青唐古拉主峰格外清晰,山体红黑相间,峰顶白雪皑皑,如一个威武战士守护着纳木错。难怪,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本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中,它们都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之一,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错湖的衬托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湖则因念青唐古拉的俯身倒映而更加绮丽妩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香客、旅游者前来观瞻朝拜,成为世界层脊上最大的宗教圣地和旅游景观之一。

 

       公元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创始人达隆唐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纳木错湖上修习密宗要法,认为这里是胜乐金刚的道场,从而开创羊年环绕纳木录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神王等,就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果这时前往朝拜,念经转湖一次,胜过平时朝礼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羊年,僧俗信众不惜长途跋涉,争先恐后到这里转湖念经。他们中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老弱病残者;男人女人,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有人磕长头,现在更有人坐汽车,有人骑摩托和自行车。他们认为转湖给自己今生来世都积了大德,是福份。他们说转得越快,功德越大。但是,一般转湖一周怎么也得个把月。转湖人终日不断,诵经声嗡奉不绝。届时,佛法云集,僧俗云集,功德无量,福泽无量。每个到此的人,都会心满意足。而那些来不了的人,就求有幸一往者带点圣土圣水回来,并如获至宝地将圣土缝在小布包里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把自己对圣湖的尊崇和对孩子的爱一同装在里面。

 

本教神山本日

       本日,位于林芝县境内,西起县城,东至雅鲁藏布江,北靠色齐拉山,西临尼洋河。山上古木苍翠,云披雾障,山下玛尼堆遍布,经幡招展。

 

       作为一座神山,它与别处不同的是,来这里朝拜转山的,大多是一些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信徒。换言之,这是一座本教神山。相传,远古时候,有两个大喇嘛各带着一名徒弟,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转山。七天后,按反时钟方向转山的喇嘛和徒弟回到了原地,而按顺时钟方向转山的喇嘛和徒弟却葬身雪谷。因此,人们确信转山只能反时钟。实际上,这个古老的传说讲着另一种意思,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这片原始山林里,无所不能的佛教还是只能让位于本教……

 

       所以,至今,你所见的转经者虽然一样携儿带女,三三两两吟着经文,摇着转经筒,却与转冈仁布钦、念青唐古拉等山不一样,他们是顺着反时钟方向转悠的。因此,信徒人传说,绕山转一圈可洗净一生罪孽,转11圈可免下地狱,转101圈则可成佛升天。

 

       关于本日神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个地区的农牧民每年要给妖魔献牛羊敬青稞酒、美女,否则妖魔将发怒而用冰雹毁灭庄稼和人畜。一天,天神路过这里,正逢妖魔大降冰雹。天神手指天空,口念咒语,刹时冰雹变成了白雪。妖魔怒不可遏,与天神交起手来。但不到两三个回合,就招架不住了,转身欲逃。天神又用手一指,妖魔立刻从天上掉下来,变成了一座草山,这就是本日。大概因为这里水土过于肥沃,后来青草渐渐让位于树木。如今,触目所见,本日山上青翠欲滴,树木茂盛,是其他神山难以比拟的。

 

       本日山上,还有一股从崖石缝里溢出的泉水。据说,天神斗败妖魔后,在那里撒下小便,从此就细水长流,终年不断了,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神泉。转山者每每经过,都要歇脚捧喝,并打湿自己的头发。人们传说,用神泉水打湿头发,可以消灾免祸,喝口神泉水则能延年益寿。

 

       距神泉不远,有个玛尼堆,上面挂满蓝白红绿黄各色经幡。虔诚的信徒经过,都要绕堆转上几圈,拣块石头放上去或者挂条哈达,用额头碰碰经幡,最后磕几个长头,这才满意而去。

 

卡日圣山

       卡日圣山位于拉萨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中后藏地区交接处,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位于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帕当区和山南浪卡子县卡山区之间。

 

       由于它巍然屹立于山林之中,颇像一把利剑冲天而起,高耸入云,威严壮丽,故称之为“卡日”──触天。圣山山顶附近有一处像刀割过的痕迹,据说是格萨王用箭射死的大鹏飞落在此时留下的,故称“叠冬”──箭鞘。

 

       据有关圣地志记载,卡日为长寿五姐妹之一。人们一般把有长寿五姐妹宫殿或无量宫的圣山认为是西藏所有山林之最,故此,圣地志说:“卡日圣山像无量宫,四周山林为君臣,西藏的大小宝山,恰如谦恭致敬的庶民。”又说:“释卡日之圣山名,有内外秘三因素。外因高耸故称卡日。”

 

       许多藏族贤者曾在这座圣山上苦思冥想,修行积德,留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师亲抵西藏并赴各地弘扬佛法。当时,他也到过卡日修行。据《雅恰文姆》载,“赞普赤松德赞有迎请(莲花生大师)授拉于桑耶寺,(他)降伏恶魔并在铁普修行正果。后赴卡日东边,在伦布咀苦修一个月,获大成就。后又赴卡日南部,在破天金刚岩苦修一个月,获得成就。”可见,为了修行,莲花生大师踏遍了整座圣山,而东部和南部最为重要。因此,后来这两大圣地就成为这座圣山的中心。据说,“在伦布咀的朵木那洞里,有莲花生大师之自成像,在南部有佛母之自成像。从度母莲花洞里流出的圣水,若洗身则去污清邪,若饮之则获如意好果。”

 

       《雅恰文姆》还记载着:“贵地秘洞有文殊大威德之自成像和内外师尊之足迹;西边的德庆森姆石密有诸马头钨之自成像,为降服鬼神在此修行一个月。”显然,圣山上有许多令信仰者敬仰、不信者惊绝的圣地圣物。

 

       每年藏历四月十五到六月十五,在圣山上举行盛大的转山朝拜的宗教活动,藏语称为“卡日叶廓”,即顺转卡日,包括转山腰、山顶和山尾三部分。但由于山顶在春夏时分仍雪花纷飞,寒风凛冽,朝圣者难以从此游转;而山尾与雅鲁藏布江相连处的羊肠小道格外陕隘陡峭,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跌进深山峡谷或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因而朝圣者一般都在山腰游转。每当节日来临,邻近的浪卡子、仁布、曲水、尼木等县远近几千名信教僧俗,穿着节日盛装,带着足够的食粮前来,转山朝佛。

 

       朝圣者以朝拜圣山东坡的噶举派寺庙卡日珠德为起点,按先后顺序,先朝拜近处的修行岩洞,尝尝传说是被救度母或普贤天母的月经染红而花朵鲜艳的蔷薇树叶;接着是位于东南坡的由喇嘛响雕刻而成的普木珠寺内的持梃护法、圣山西南坡的尼姑庙和附近的圣湖(据说,从湖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措杰普”(莲花生大师曾修行过的上下两个岩洞)、“卫色林”。民间传说,莲花生大师为在这里苦修佛法,从岩洞上部插进他的手杖以试法,结果,留下一块像通天门一样的洞口;圣山东北坡有“竟姆楚萨”,据说是空行母载歌载舞的地方。这里有几十座修行岩洞,岩洞之间还有一个能容纳400余人的空行大殿,大殿右边有十万空行母赐给的自成六字真言,东边有一堆取之不尽的白土,据说为莲花生大师所赐,朝圣者们均取一撮白土以为圣物。最令人惊奇的是圣山西坡的桑杰林,一年四季干旱无水,而每到藏历四月十五却流出清澈泉水!东坡的佛塔“布木嘎尔”或称“门嘎尔”和沿袭旧密乘教法的尼姑庙,往往成为朝圣者的最后一站。人们传说佛塔是由十万空行从黄昏修建晶出建成,以塔为中心,有数不胜数的圣物,最为重要的有莲花生大师的足迹和一块磐石上自成的无量光佛像,因而成为朝圣者聚集礼供的重要活动中心之。按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四月和六月转山期间,僧俗信徒汇集,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届时,从自成像头顶自动流出圣水!

 

       卡日叶廓最后一天,按传统方式由浪卡子县卡日区和仁布县帕当区的男女歌舞者举行圆舞比赛,由双方推出的评审员根据舞姿、音调变化、歌词内容等等品评优劣,决定胜负。胜者一方农牧丰收,并拥有圣山德庆湖中流出的水的使用权。因此比赛十分激烈。恢复传统活动后,1987年藏历六月,各地歌手云集,经过激烈争夺,由大多数年龄为50多岁的歌手组成的卡日区队获胜。

 

       卡日叶廓节也为男女青年接触、择偶创造了良好的机缘。至今在附近村庄的民间情歌里,依然唱道:“我是其米玉珍,前来圣山朝拜,苦思冥想的山洞里,遇见了我的心上人。高山威严壮丽,少女穿绸饰银,为表两心相印,互换爱的礼品。”

 

滚堆神山与神湖

       地处墨脱县境内的滚堆神山与神湖,不仅自然风光雄奇美丽,而且神奇灵幻,充满浓郁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她们作为佛教徒们的圣地,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朝圣香和游人。

 

       相传白马岗(墨脱)是金刚亥母仰卧安眠时的化身,滚堆颇章是她的左乳。滚堆神山犹如一位威武的将军日夜守护着滚堆神湖。神山高耸入云,峰顶白雪皑皑,仿佛古代将军头顶的银盔;山腰青苍的森林,则如将军胸前飘拂的胡须。据说,神山上生长着一种叫“滚堆桑布”的圣草,吃了它可以消灾免祸,医治百病。

 

       关于它,门巴人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白马岗一带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一位好心的姑娘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神山上找到了医治百病的“滚堆桑布”……

 

       在藏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神湖更富神圣色彩。滚堆神湖是佛家留给凡人的神圣之物。很早以前,西藏有个佛法无边的大喇嘛,带着弟子到墨脱来传教。行至滚堆山下,大喇嘛说要沐浴,命弟子架火烧水。弟子左顾右盼,远不见溪流,近不见滴水,如何烧水?正犯愁之时,只见师尊席地而坐,闭目诵起经来。须臾,但见他五指箕张,插进土地,顿时,几眼清泉冒出,不断翻着水花……

 

       当地的人们还时时传颂着有关神湖的美妙动人的幻景。据说,从前有位尼姑到神湖来还愿,看到明镜般的湖面忽然翻腾起来,好像有头巨猪在浮动。她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跃入湖中。当时,在湖边朝拜的香客都看到她的尸体飘浮在湖面上。但当他们转湖一周,再回到原地时,却再也找不见她的尸首,而在湖中的幻景里,她正忙于转经。

 

       在神湖,人们还传说着常有“湖怪”出没,湖怪形似黄牛,当地人称之为“错狼”(海牛)。佛教徒认为,湖里的圣水“曲桌瓦真巴”不仅能清除肌肤上的污垢,还可以清除心灵上的烦恼。在这里沐浴净身,灵魂可以得到洗礼,延年益寿。因此,每到夏秋之季,总有许多虔诚的信徒来到神湖沐浴。浴后,还要装上一些湖水,带回家乡,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