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粉学习: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初识佛教,了却难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4:25
 

人和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相遇,是和这个人的因果机缘。在某个时刻读了某本书,悟了某种理,这也是机缘。前世佛,现世佛,来世佛,我们所修的因和果,也是机缘。机缘也是因果。

合上书,我能想起的专业词很少,于我来说,他没有仓央嘉措的诗那样凄美的让我一读就有背的冲动就去背。不像《不负如来不负卿》让我哭得梨花带雨。但是就像春雨,在我这僵化的内心土地还是滋润开来。自己经常叫着出家,其实是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业障,有太多的烦恼,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想逃避,以为入了佛门便六根清净了。

当然几千年来帝王们试图利用宗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有的。第一次读净空法师《认识佛教》他提出佛的教育,佛性教育,让我有些认识了干干净净的佛。佛不是封建迷信,他佛讲信,先信自己再信他。每个人都是生来同如来没有二样,只不过因为妒因为欲因为利因为很多而迷失了真本性,走到假性上去了。从自身来修行,是可以渡化的是可以正等正觉的,因为世人都一样如菩提。须菩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皆可自渡。

那么只自渡,还只是小乘,鸠摩罗什最后改小乘从大乘,是因为大乘更是大渡。劝人为善,劝人弃恶,劝人从孝。所说的一切皆空,只是说摒弃烦恼业,摒弃障业,最大程度的消业。做一个内心纯净的人,内心纯净了,就算你不入佛门,不为和尚居士,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不谤言,不害人,试想当你与人为乐的时候,当你是用真心与人为乐的时候,是不是你的周围也同着一起干净起来了呢,那么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呢。你是在做法布施,是大善。

佛讲一切是幻影,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追求名利。你可能说名你追求的少,那么利呢?很简单,一分钱不给你会不会去工作,你会不会去好好工作,不会。但这是不是叫自私呢,也许不算,因为我们毕竟肉身,食饮住行,两三岁就受电视就受外界的影响就会嫉妒学会贪婪。这也是净空法师极为担忧的一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要去净化众生的人自身要是多了得,多了悟。怎知要不要尊者转世。

还很喜欢净空法师推崇的一个观点,如果把他翻译过来应该叫空杯吧。佛家有众多法门,每个法门都有主经。入佛家大师的宗,很多是要你一定要几年之内闭路涩听,不允许你看别的法门的经,不许你不经允许擅自看书,擅自听人讲经,不允许你广开言路,什么都听什么都说什么都学。这可能是很不被人理解的,有点像专制甚至独裁,但是了解真相之后却是另一番感想。不让你说的多,是怕你祸从口出,不让你听的多是怕你辨别不清,不让你学的多是因为你根基不稳可能邯郸学步。但是当三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你的根扎稳了,你的辨别能力有了,那么你便可四处求学,纳百家,纳百川。你想这时会不会有障碍呢?不会,因为所有法门虽然主经不同,但是最后上升皈依到尊者。就好比净空法师的观点,你们走路去和坐车去,最后都是到一个地方的。经也是这样,经的精髓是相通的,因为佛的性是一统的。这就是我们要空杯,你杯里的东西不倒光了,又怎么能装下你想要的饮品呢,断不能的。断断不能的。那么佛家讲,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那我们再讲小乘和大乘。小乘是渡己为主,你若信我,你若求我,我便渡你,你若不信,你若不请,便不渡你,这是小乘。小乘到底要不要呢,也许不应该完全不要。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你连自己都管理不好,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连自己都渡化不了,那你拿什么弘法。恐怕不行。但是为什么要大乘呢?因为要种善因,得善果,佛有十愿。小乘加上观音行便是大乘。你有钱,可以用钱去关怀世界,你有力,可以用力去关怀世界,你有智,可以用智去关怀世界,你有爱,可以用爱去关怀世界。你学会了,也无私的告诉别人,你受益了也要讲给别人听听。学悟了些佛性,哪怕浅显的,也与别人分享一下。这又是我们所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佛性是智慧,光明,善施。我们不是在供一个铜的金的佛像,我们供的也不仅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第一次知道,佛前供花是花是因,让人在看到花时想到会结什么果。佛前供果也不是为了让佛享用,而是让你看到果想到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想来,包括自己家里供的佛,经常听老妈说过节了,给老佛爷弄点好的过过节,然后烧香。也许这也没有错,这只是无知,却不代表无善。因为向佛,虽不懂,却虔诚,因为虔诚,便不会行恶,因为虔诚,便逢年过节的吃素。而素食对身体也有好处,也能清理一下肠胃,便少了很多病候。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老妈也算是种善因得善果。

谈到戒律清规,很多传过来的戒律是不适应古代的中国的,更何况是现在的。不邪淫也改成不思淫,波罗蜜究竟圆满。那么持戒也随之变成持一种精神。这也是很受用的。因为有制约,我们才不会去做坏事,因为有制约我们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对于这些戒律,当他“冲突”到很多事怎么办呢。比如说净空法师举了一个例子,战争期间一位大师救了两个人的性命,这两个人毕生的愿望就是要报恩,于是多年之后几经周折,他们要宴请大师 。但是当饕餮满席,两个人才想起来,出家人是不吃荤的,那怎么办。但是大师却是很开心的,拿起筷子,大口享用起来。那么,你觉得两个人的心情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说这出家人怎么能这样。两个人是报着极大的感恩心来的,因为太感恩所以甚至忘记了出家人的戒律,可本意是好的,而大师如果在此时露出难堪或者怎么样的话,那两个人会不会觉得尴尬,会不会觉得难受信佛的人这么难接触,而大师竟然为他们破戒,他们又是怎么样的感动呢,要怎么样感动呢,是不是不论他们信仰什么都会觉得佛法是好的。那么大师是不是也在弘扬佛法,那这叫不叫大善呢?叫。因为顾及别人的感受,因为顾及大局。出家人过午不食,别人却好意请你吃晚饭,你要不要吃呢?要。这也好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你持着你的所谓的原则,如果给别人一个冷屁股,那么还有没有人愿意用热脸去贴。原则不是条条框框,就好像佛家教我们,一切也是圆通的。

虽然我没大想通极乐世界会不会真的存在,会不会我们真的有前世和来生,但至少有一点是畏布施,财布施,法布施,这都做到了,今生我们便能结下很多的良缘。与友,与情,与亲,与世。也许不能烧出一颗舍利子,但至少是告诉我们这样终此一生也是无怨无悔的。人的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呢?真的是不着得才是高手,打破了方见真空。能无怨无悔的一生下来之后便是功,是德,是功德。修了一个人的小乘,慧及周围,便是相通大乘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经咒消不了的业障”。佛经有万万卷,法门有多宗,最“厉那么多经为什么最“厉害”的是这么一句话呢。一个人读三年,就圆寂成佛了而别人却没有。因为他是最简单的实质的理念。外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把你也搞复杂了,怎么办?简单一点也许就有出路了。

佛讲慧,净空法师强调,佛不像很多宗教一样让你信神,而是让你信自己。想想也是。信自己了,修智慧,修功德,会不会圆满呢?一定会的。比如说,悟了佛,并行观音之后会怎么样,会有菩提护法,会有恶不缠身,会有美丽,会有宝贵,会有恭敬,会有善终。想一想,你有自信,你爱自己,你爱父母,你爱别人,你用心工作,你不造言伤人,你关爱弱小,你乐于助人,你常食素食,你不纵欲,那样你会不会身体健康,会不会欢欢喜喜,会不会受人喜爱,你会不会凡事皆大欢喜。那么实质还是一个因果。讲回来,世人皆佛,信自己,信他人。

   像是看净空法师的一生介绍一样,都在求学讲学弘佛法布施。无论是人在台湾还是身在列国讲学的他,心系祖国人民的疾苦,翻印了大批有价值的经书和佛论都是结缘赠送的。当我们在讲这个社会上和尚尼姑都是赚钱的职业时,不是佛在末落,是这个世界在坠落。这位一九二七年出生的老人家,坐着最后的清纯莲花。往后的世界就像他担心的一样,还不知会怎么样,往后的佛界还不知会怎么样。

   当乱还更乱的时候,你的生命中也有阿难和迦叶尊者在守护着,他们是智慧清净和大善,别忘了你也是佛,没什么可畏惧的。

【后记】

手边有好多书,却都看完了,还剩下一本看不下去的半古文通史也看不下去。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本是从同事那接过的书,本以为只是顺手接过来没有当真说要看看的书。便拿起来看了,这便也是机缘吧。

只看了一遍,算是略读吧,原想好好读的,从公司读到家里的客厅,很晚了还在那看,可是电视里喜羊羊的笑声,电脑里鹿鼎记的砍杀声,我就很莫名的烦躁起来。哥哥看了我一眼,“你心都不净,还看书呢”于是我把自己撤到厨房,把门关上,蹲在那总算是看完了。是啊。心都不净,看完就不错了,又何来参禅悟道呢。

合上书,能记得能悟的也许就这么多,也许还更多些。也许有一天,我还会拿起来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一生。然后再回首看今天的幼稚文字。也或许我再也不会去记起看这本书。那么,这也是机缘吧,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