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专科医院排名:古诗词赏读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42:18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支离:身体衰弱。
孤臣万里客江干: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
事定尤须待阖棺:本意为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此指自己死后才可能实现国家统一。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出师一表通古今:诸葛亮的《出师表》所表现的统一国家的思想贯穿古今。
挑灯:拨动灯芯是灯光更明亮。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是若想实现我的理想——国家统一大业,恐怕只有在我死后才可能有定论了。希望天地神灵好好地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的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皇帝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如那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中这样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咐。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不要忘记告诉他胜利的好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陆游。
后人评他:“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呜;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病起书怀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一个被无端革职的诗人孤独地客居江边,在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挫伤时,仍丢不开国事,心里想的是北方父老南望王师的情形,半夜难眠挑灯细看的是充满献身之念的《出师表》,这种境界,怎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诸葛亮一生的事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激烈,使诗人为之肝胆俱热。诗人在灯下一遍遍地摩挲细看,心潮涌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就在诗人为《出师表》的精神深深感动之时,我们却也为陆游位卑不忘忧国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陆游和当年的诸葛亮所处的外部环境都截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诸葛亮位极人臣,德高望重,身怀三顾之恩,肩负刘备托孤之重,处于这样特殊的位置,从主观或客观方面都别无选择义无反顾地必须承担起北伐曹魏统一中原的大任。他的《出师表》可以说是情理所必然。
陆游则不同,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他也怀抱着为国献身的强烈愿望,却并不为统治集团所顾念。在大半辈子经历的仕途生涯中,尽管职低位卑,却一再遭到投降势力的排斥和打击。在南宋的官僚集团中,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诗人常以诗鼓吹抗战,抒发忠愤之气,批评现实,更为偏安的小朝廷所不容。投闲置散,乃分内之事,无足奇怪。令人诧异的是,诗人居然能于这样窘迫尴尬的处境中,不知自忧,反以《出师表》自期自许,心里依然担负着国家兴亡的伟大责任,不在其位亦谋其责,并知其不可而为之,仅这一精神品质,也堪许“亘古男儿”了。
作品开篇两句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述写诗人的处境---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诗人的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诗人在如此厄境中,思虑的依然是国家的命运---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诗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
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是“忧国”的具体化:诗人所深切关心的是国家的艰危和人民的疾苦---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
末二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是“忧国”之情的深化---《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千载传诵的不朽的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陆游的律诗中常常有那么一些动人心弦照亮全篇的诗句,令整首诗熠熠生色,通体增辉,如“位卑未敢忘忧国”者,虽然朴实敦厚,却具有笼罩全篇、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wshzhyl0312/blog/item/c88dc12a8ea1602ad52af110.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731431.htm
http://www.xiaoxiaotong.net/Source/SourceShow.aspx?ID=1155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11-27/2949781.sh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