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上海之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48:07
',1)">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中国抗战片:《上海之夜》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中国抗战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推荐词:
因为珍惜和平,我们不忘战争,回顾历史,勿忘国耻,郑重推荐!!!
[影视资料]
导演: 徐克
编剧: 司徒慧焯 / 陈冠中 / 杜国威
主演: 钟镇涛 / 张艾嘉 / 叶倩文 / 田青 / 李丽珍 / 成奎安 / 文隽 / 胡枫
类型: 喜剧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84-10-11
片长: 103 分钟
又名: Shanghai Blues
上海之夜的获奖情况
1985年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 最佳导演(提名) 徐克
1985年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徐克
1985年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黄霑
上海之夜的剧情简介 · · · · · ·
抗战年代,夜总会小丑董国民(钟镇涛 饰)不堪忍受日寇对上海的肆意轰炸,毅然告别叔父投军,出发之前,董国民在苏州桥下与一名女子一见钟情,他们约定胜利后再见……时间一晃十年,董国民回到上海,自此时常在苏州桥下徘徊,渴望再遇当年人,然而物是人非,此时的桥下只有几个落魄的老兵露宿。董国民楼下的舞小姐阿舒(张艾嘉 饰)收留了一名来沪女子邓仔(叶倩文 饰),并给她生活上的帮助,二人以姐妹相称。董国民与邓仔在天台邂逅,虽然邓仔并非董国民所误会的当年人,但仍对这位青年产生了好感。不久阿舒亦介入了这段关系,但为成全邓仔,阿舒选择了退出。不久董国民终于发现阿舒正是桥下的当年人,而此刻,阿舒却与别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本片为徐克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精彩影评]
电影工作室的首作
1、1984年4月徐克与施南生成立电影工作室,开山作即是由钟镇涛、张艾嘉和叶倩文主演的《上海之夜》,这个片子在徐克帮新艺城拍摄的《我爱夜来香》,帮嘉禾拍的《新蜀山剑侠传》之后。徐克描述当时电影工作室的情况是这样的:“金公主出资给新艺城,再由新艺城将资金拨给我们。我想是因为金公主不想新艺城跟我们有任何冲突。影片挂上电影工作室的名字后,成败只由电影工作室负责,不会影响新艺城的金漆招牌。我在新艺城支取导演片酬及分红,有了电影工作室后也是一样。分红方式是收入扣除制作费、发行费后抽取百分之三。”
2、这部影片亦是徐克惯用的旧瓶装新酒,石琪说它是在向“国”/粤语社会爱情喜剧致敬,比如钟镇涛饰演街头小乐手,好像《马路天使》,与楼下双姝的欢喜冤家关系,好像《十字街头》,在天台上拉小提琴像《聂耳》,挤兑、抢购金币则像《乌鸦与麻雀》,至于上海夜总会的歌舞近似《魔域奇兵》。
3、徐克对旧上海背景下各个阶层的生存状况,世俗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有独钟,在1986年的《刀马旦》中仍有题材上的继续,而他对市井人物鲜活生动的漫画式描绘很难说不曾受到李翰祥那些世俗喜剧的影响(当然也可以更早的追溯到袁牧之的《都市风光》、《马路天使》那里去)。本片中也看到了不少李翰祥影片中常用的一些熟面的配角龙套,钟镇涛的阿叔、夜总会的那个光头老爷子,字幕做的简陋,我识得人也喊不出来名来。
4、《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中,黄霑提及《上海之夜》:“和徐克合作,始于《上海之夜》……我一写便写了十二个主题旋律,叫徐克来挑。可以挑,最合徐克脾胃。我跟他说:你要好的,这样吧,一开始便奏〈秋的怀念〉,返回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味道。我们就这样偷了那曲做序,改了一点儿。还有〈夜来香〉,两曲加在一起,即使没去过上海,都懂得是那儿的味道。徐克和三、四个人深夜一时来我家,边喝酒边做,四时完工,我致电找经常通宵录音的拍档戴乐民来弹奏,边弹边继续喝酒。到早上五时半,徐克说倒不如找个人来唱。六时我们抵达喜来登酒店用早餐,把住在那儿的叶蒨文接来我家。她才刚放工,呱呱叫,但还是来了,给我们唱了〈晚风〉。”
5、本片中的很多场景画面都独具匠心。比如钟镇涛和张艾嘉在混乱中跌落桥下得以会面,那里黑暗一片,两人甚至无法看清对方的面孔,远处的背景是一片恐怖的红光(炸弹造成的火灾)。“桥”在这里变成了二人的庇护,正是战争的到来使这对如萍飘零的小人物形成了紧密的联盟。后来抗战胜利,从军的钟镇涛再回上海,来到桥下,住在这里的则是一群依靠轮流卖血为生的残疾无业者,远处的背景则是灯火辉煌的大上海的繁华景象,受灾受难的依然不过是穷苦人。
6、徐克利用空间巧合拍出许多趣味盎然的段落,最值得一提的是钟镇涛和张艾嘉淋湿归来换衫,却被叶倩文撞见一段,这其中还多了一个四处藏身的小偷(即是偷去叶倩文和钟镇涛钱包的同一人),后来甚至再来了钟镇涛的朋友(先前误从钟那里拿走叶的钱包)。五个人在狭小局限的空间内,在木板、布帘的遮掩下,相互查找躲避,询问对峙,这段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最能体现出导演调度的功力来。与徐克几乎同时涉足影坛的杜琪峰,要看出此一种时间、空间、人物、情境随心所欲的调度能力,得等到99年的《枪火》去,所以说徐克实在称得上是香港影坛的天才导演了。
7、有佳句而无佳章,徐克将不少谐趣的段落拍的趣味盎然,但在整体格局上却显得比较局限。
8、徐克在选角方面向来是独具慧眼,最能发掘演员本身的特质。本片中像叶倩文饰演的乡下女孩子,憨真有趣,动辄双眼圆睁,每有落难,却总能逢凶化吉,。对钟镇涛的感情也是直接热烈,误会张艾嘉“勾引”钟镇涛后,气冲冲地斥责张“落衫抢我男友,简直是无耻下流”,谈僵后摔门出去,未几又眼泪汪汪地跟张借钱买个烧饼吃,等张心软后,破涕为笑,所有争执烟消云散,实在是教人又爱又气的小孩子脾气。而因《最佳拍档》系列中俐落短发的男人婆形象大受欢迎的张艾嘉,穿起旗袍烫起头发竟然立时多了好些凄凄惨惨的风尘味,与直来直去的叶倩文配戏,又不至于过分哀怨,反而颇具喜感,张艾嘉演来收放自如,演技着实了得。相比较于这两位女子的大放异彩,钟镇涛的憨直小生反倒显得一般了。不过此一阶段,徐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本来就出彩远甚男人,到86年的姐妹篇《刀马旦》,干脆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了。
10、李丽珍扎个牛角辫,说话结结巴巴,模样笨笨呆呆,呃……教我怎不来扮怪蜀黍,大叫三声:好口耐耶!!!
[请您观看]
',2)">
编辑于201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