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 春联 中国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1:12:45
面花 春联 中国结 为年节添彩









面花、春联、中国结……提起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间艺术,人们就会将它们与过年联系起来,过个“民俗年”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些民俗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美好意蕴?让我们去感受一番吧。
面花
驰骋着璀璨想像的花朵
面花,在陕西农村又称“花馍”“礼馍”,起源于汉代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面花观之艳若花朵,是欣赏性极强的艺术品,质地虽朴实无华,却与故乡的民情风俗息息相关,尤其在年节中,更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在各地的面花艺术中,合阳面花最为有名。合阳人特重节令,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均有走亲亲、送面馍的讲究。而且节令不同,面馍也有区别。合阳面花从外形上分为三类:一是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装饰性的面花和作为底座的大馒头连成一体;二是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时令蔬果作为表现对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第三类是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有的甚至做成好几层高,十分壮观。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烈,让人为之叹服。在三秦大地上,人从降生到终老,面花可以说是随着人类生息、繁衍过程中的一种富佑,一种辟邪祈福的美好心愿和精神依托的产物。
春联
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表情
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是春节,春节中最受欢迎的是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中国最传统的民间习俗,随着声声爆竹,家家户户门上都会贴上一副喜庆春联,辞旧迎新,抒发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联最早叫“桃符”,我国民间过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在两块木板上书写文字来驱鬼压邪。到了明代,桃符逐渐转变成纸张,才称春联。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体现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悬挂形式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渊源。它是自春秋时代在门侧悬挂桃符的演化,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与深邃象征性,具有祈福辟邪的意义。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其笔墨灵动极具美感;从装饰效果看,它讲究悬贴相对,红纸黑字相互映衬,富有强烈视觉和工艺装饰之美。
春联的内容以欢庆为主,讲究祥和温馨、红火喜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依据各自的爱好、愿望,用春联把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千人千面,千户千声。一副好的春联配上气韵生动的书法,不但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更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国结
吉祥美好的“情结”
春节来临,街头各种色彩缤纷艳丽、编织图案精美的中国结开始热销起来,备受人们的青睐。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手工艺术,是以柔软五彩丝绳为材料,通过灵巧双手把各种蕴涵吉祥的图案编成美丽的结饰。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扮演过文字的角色,更在艺术与审美的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人打结的历史,据推测始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远古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用“结绳”来记事,大事系大结,小事系小结。“绳”与“神”谐音,因绳像盘曲的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因此崇尚象征龙的绳结。明清时代,人们常把绳结作为避邪饰物,式样繁复花样精巧,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中国结具有自身的艺术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使用一根丝线,通过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严格按章法循环有致编结而成。每个结根据其形、意而命名。中国结的基本结共有十三个:平结、十字结、万字结、团锦结、吉祥结等等。运用这些基本结进行任意变化组合,就能创造出无数精美绝伦的绳结工艺品。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结”与“吉”谐音,因此,结饰象征吉祥美好,成为人们装饰环境、美化服饰、追求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情结”,人们托结寓意,赋予其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也是男女表达山盟海誓的爱情信物。“结”给人的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远远超过其原有的实用功能,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结以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结构、深刻的寓意、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情致与智慧。
文/李梅整理  图/选自《艺术世界》《西部民俗》
图①②③④均为生动逼真的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