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用心原创】从周恩来“打赌”我们读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04:05
  • [抛砖引玉] 【用心原创】从周恩来“打赌”我们读出什么?
  • 发表于:2011-10-16 11:11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周恩来作为建国后的第一位总理,其形象深深铭刻在人们心里,这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在于他的杰出能力。按说,他是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思路睿智、处事干练的战略家、实干家,一般不会发生与人“打赌”等事的。然而,在他的一生中,确实有过与人“打赌”的经历。

  那是在上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关系还处于“蜜月”时期的某一天,周恩来给毛泽东拟写一个有关中苏签订尖端武器购买协议的报告。报上去后,毛泽东批“原则同意”4个字。晚8点,这份报告转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立即吩咐身边工作人员通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看看这个报告,以便吃透精神。

  可是,值班秘书打电话四处联系,却总也找不到雷英夫,只好向周恩来报告:“总理,找不到人。”周恩来问:“你都找了哪些地方?”“家里没人接电话,又问了总机、值班室,还给办公室打了电话……”

  周恩来思索了一会。“噢,对了。”周恩来忽然作出判断,“他一定是看戏去了。”“怎么可能呢?早不看晚不看……”“他是看豫剧《大祭桩》去了。”周恩来说得很肯定。接着,他蛮有把握地微笑着说:“这样吧,你估计戏散的时间,再往他家打电话,如果我说得不对,输你们一瓶茅台酒。”

  当晚11点,周恩来的秘书再给雷英夫去电话,果然找到了人。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看豫剧《大祭桩》去了。

  大家都很惊讶:总理怎能未卜先知呢?简直神了。望着大家迷惑的神态,周恩来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你们没看报吗?常香玉来京献艺,今天演出的是《大祭桩》。”

  秘书仍然不解:“这并不能得出雷英夫去看的结论呀。”“你别忘了雷英夫是河南人,爱听豫剧。”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主席不是称他是洛阳才子么?”

  秘书还是摇头:“这只存在可能性,并不存在必然性。”“是呀,有了可能性就能进一步作判断。”周恩来双手抱臂,笑眯眯地给大家作一番推理:“全国妇联今天不是发票了吗?小超就得到两张票。雷英夫的爱人刘革非也在全国妇联工作,当然也会分到两张票,票到了洛阳才子手里还会浪费吗?可能性就变成了必然性。”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周恩来对部属的情况那么熟悉,无论经历、家庭还是禀性、嗜好都了如指掌。他又心细,对周围发生的情况样样不放过,善于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思考和判断,这一切都给了大家极大的教育。

    周恩来身为总理,一国大事小情极多,加上外交事务变化莫测,一般人在此位置上肯定忙得不可开交、心力憔悴,而他却举重若轻,驾轻就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如此熟悉身边部属,如此了解周围同志,能做到时时了如指掌、处处心中有数,着实不易。

    我们今天,尽管形势不同、状况各异,有些情况可能比当年要复杂得多,但毕竟条件更好、环境更优,问题是身居高位者有多少人能够像周恩来那样,真正做到了解部属、体恤下级呢?姑且不说,是否能够做好部门单位职员的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工作,就是他们在职在岗期间的所作所为又能知道几何?试想,一位领导者,若成天忙碌于会议与应酬之间的话,不熟悉基层情况,不了解职员所为,焉能指挥得恰到好处、管理得恰如其分?假如做什么单凭借主观意志、单靠长官努力,岂能是大有可为之人、大有作为之举?

    时至今日,大凡提及周恩来总理,人们都记忆犹新,交口称赞。笔者以为,只是局限于此远远不够。我们既要学习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更要学习他举重若轻了解下情的工作方法,并努力在工作中实践之运用之,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平能力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仅仅是口头的缅怀追忆、表面的继承发扬,是毫无益处的怀念纪念。

    因此,是否可以由此推理,我们在学习继承前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时,需要坚持一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态度?是否需要把握一种学真经、学精髓的方法?笔者觉得,只有这样做了,这才是我们最好的缅怀、最佳的纪念。朋友,你说呢?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