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重要批文陆续解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8:45:07

毛泽东文革中的重要批文陆续解密


作者:一清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也同样在加快步伐。一批重要的文革文件档案,先后解密,使得我们对新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文革那一段历史,可以了解得更多。

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起初没有想得很多,以为“一年准备,三年结束”可以为期。但是,后来的事,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文”革演绎成了“武”革,又进入到了漫长的政治力量内耗的斗争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在这十年里,毛泽东由最初发动文革时的兴奋,到后来心力不支,取“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的态度,直到怀“恨”离世……这里我们选取毛泽东在文革十年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批件,从毛泽东的用辞语气、批文笔力,来看一看文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由此了解毛泽东十年里心理和生理方面,有哪些变化。

这第一个“文件”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发起之初写的七律《有所思》。后来经过整理的诗有些语词变化:“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其诗作于1966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后,毛泽东眼看着各大、中学校迅速地掀起了“革命”浪潮而十分的高兴,十分满意,欣喜之余,命笔成诗,“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从这样的诗句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叱刹风云的领袖的气势与情怀,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便是在这诗草上,也可以看出下笔的自信与从容:

(毛泽东文革开始时创作的《有所思》原稿)

毛泽东对于“文革”很快在全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十分高兴。在接下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说:“我没有料到,一张大字报一广播,就全国轰动了。”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首先是北京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响应。由此而兴起的红卫兵组织也开始发力。毛觉得这是新生事物,因而倾尽全力予以支持。1966年7月28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们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积极地参与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中,造反有理,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毛即让人代笔,以他的名义向红卫兵复信,表示全力“支持”。“文件二”是1966年7月31日毛泽东修改的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的信第一页的内容:

(毛泽东在让人代笔给红卫兵的复信上的修改墨迹)

毛泽东对红卫兵来信的亲自回复,在红卫兵革命的激情之火上,再浇了一桶油。自此,全国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有毛泽东支持的红卫兵们从全国各地涌向北京,毛泽东8月18日,首次在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这些年轻人。毛泽东的接见,是对红卫兵的最大支持与鼓励,来北京的红卫兵越来越多,多得北京城都难于接纳了。毛自己也因多次接见而搞得精疲力尽,后来也意兴意兴阑珊,要求红卫兵就地闹革命,不要再到北京来。并以此加强了对红卫兵的约束。

约束的也不止是红卫兵,还有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1967年上半年,全国开始实行军队“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文件三”是周恩来为此呈送的“特急件”, 是有关《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草案。林彪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这在当时就叫“圈阅”)。毛泽东圈了自己的名字,引出线条,批“照办”,又在“周恩来”三字前加了个“退”,表示退周恩来办理:

(毛泽东圈阅的有关军事管制的文件)

1967年的5月27日,外交部干部唐闻生、王海容给毛泽东写信,反映“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攻击周总理的风气”,毛泽东接获此信后于29日,把这封信批给林彪和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成员:“此件请阅,极左派的观点是错误的,请文革同志向他们做说服工作。”(文件四)

(毛泽东在唐闻生递交上来的报告的批示)

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各地发生的武装现象,让毛泽东特别忧虑,同时,各地揪斗的、挨批的人,也数以千万计。毛泽东觉得应当着重提出缩小打击面的问题了。于是,他对北京新华印刷厂在对敌斗争中执行“给出路”政策的经验报告作了批语和批注(文件五),时间是1968年12月1日:

(毛泽东在“给出路”的报告上的批示意见)

作为从事机关工作以外的我们,从这份报告上,可以读出很多的信息,也知道一些于我们非常不熟悉的东西。比如左上角时间章印上所标明的时间及其顺序号;“送主席阅”印章的“001”;右上角“中央收文(68)3445号”;“毛主席(±)1976”;左次上角“京革字(68)156号”;右下角两款编号印之“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中央传阅文件”及其编号,“一级收文登记”及其编号,时间等等。“送主席阅”001号表示,此件第一个送读人是毛泽东。然后,毛读完后,写上个人意见,并在“林(彪)”、“周(恩来)”二字右上角打上小圈,表示毛的意见是对他们的,这点名的两位必须有表达,有意见。“及文革各同志”是指文革小组的各位,不一定有意见,但是要阅读,知道这件事。毛泽东的批示意见内容是:建议将此件转发各地参考。对反革命分子和犯错误的人,必须注意政策,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对犯错误的好人,要多做教育工作,在他们有了觉悟的时候,及时解放他们。毛泽东十二月一日

“文件六”,记录的就是“炸平庐山”的那次会议的有关情况的。毛泽东批在陈伯达们摘编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上,有七百字之多。毛泽东在这一段批语上加了一个标题《我的一点意见》:

(毛泽东关于称“天才”语录的意见墨迹)

这是《我的一点意见》的第一页手迹。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重病。“几乎一年时间里,没有出席重要会议,在文件上的批示也极少。”(《毛泽东传》语)。接下来毛泽东要做的大量工作,就是“解放老干部”。因而,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批示大多是这样的一些内容。

有一个批件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对邓小平来信的批复。邓小平写了信,托汪东兴转交,因而给汪东兴也写了一个短条。毛泽东是批在汪的短条上的,是对邓小平复出工作的批复。下面“文件七”,即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对邓小平来信的批语:

(毛泽东对邓小平来信的批示)

毛泽东的这一段批语,正像本博上篇文章《暮年风雨,毛泽东案前“御状”何其多》所述,有的话,说了比不说未见得更好。但是,毛泽东是肯定邓小平的,邓小平的重新出山,看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紧接着的这份《中央讨论文件》就是关于邓小平的(文件八):

(毛泽东关于邓小平恢复职务的批示)

在这一份文件上,周恩来有很长的批示。周认为“邓小平已回到北京。为了在全国树立这样一位高级标兵,政治局认为需要中央作出一个决定,一直发到县团级党委”。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恢复邓小平的声誉,以便他日后的工作开展。毛泽东批示:“同意。”

邓小平的复出,以及复出后的整顿工作,势必引起江青集团的强烈反对。1974年,毛泽东在长沙休养,江青派王洪文到长沙告状。并带来了“江青同志的三份材料”给毛泽东。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王洪文:“你回去后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他。”当晚,王洪文赶回北京,将碰了一鼻子灰的事告诉了江青。江青知道毛泽东发了大脾气了,只得向毛泽东写来了检查,表示“一切按主席的批指示办……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决不能欠党和人民的帐,决不能给主席脸上抹灰”。并请毛泽东“释念”。毛泽东读罢江青的来信,批得很重, “人贵有自知之明”:

(毛泽东在江青来信上的批语:人贵有自知之明。)

由“文件九”,毛泽东的这段批语,我们知道,毛泽东的眼疾有多么重了。老人家完全是凭着感觉写的,因而很多地方都是重叠的。毛泽东的批示内容是:“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时间是1974年11月12日。

江青检查归检查,并没有怎么改。在文艺方面,江青以内行、专家自居,对所有八个样板戏以外的文艺作品,百般非难。对反映大庆人为改变我国缺油现状而英勇奋斗的故事片《创业》,罗列有十条罪名,不让通过发行。编著张天明忍无可忍之下,写了封信,托邓小平转呈毛泽东。毛泽东看后,有了下面的批示(“文件十”)。让今天的人们看着伤心的是,就是这样40个字的批示,毛泽东居然写了6张纸,而且多有重叠,多有重复。他是摸索着写完这样的一段话的:“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

  

1975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医生的劝说下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这个批于25日的批示。就应该是毛泽东在眼睛复明后所做的第一个批文,有着特别的价值与意义。

到1976年,在周恩来去世后,江青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因而有的事做得更没了规矩。特别让毛泽东生气的是,1976年的3月2日,江青居然召集了十二省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以此显示周去世后她的地位。毛泽东知道这个情况后,很生气,颤抖着手写下了如下的话(“文件十一”):

(毛泽东批“江青干涉太多”。)

毛泽东写下这样的话,从内容的无力到手迹颤抖,显示的是一种日薄西山的苍凉之态。从“文件一”到“文件十一”,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年文革对老人家的影响。当然,生命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生命的衰老与精神力的同时丧失,表明毛泽东没有能力处理他身边的很多事情了,有的东西也就徒叹无奈了。

历史,有时候让我们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