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2007历年中国GDP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看国家经济路线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7:25:18
把从国家统计局查到的统计数据汇总,算了一下,得到下表(表中增长率数据为按照名义货币计算,没有根据物价增长及其他因素而进行修正)。对于作为一个费边主义者的我,这些数据所代表的经济路线变迁,就是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总根源:
  
  
   1:1978-2007历年中国GDP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
  
  数据很枯燥,但至少更真实:
  
  1977-2007,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GDP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
  
  年份 GDP总值/亿 年增长率 国家财政收入/亿 年增长率 CPI增速 财政占GDP比例
  1977 3201.9 —— 874.5 —— —— 27.31%
  1978 3624.1 13.19% 1132.26 29.48% 0.70% 31.24%
  1979 4038.2 11.43% 1146.38 1.25% 2.00% 28.39%
  1980 4517.8 11.88% 1159.93 1.18% 6.00% 25.67%
  1981 4862.4 7.63% 1175.79 1.37% 2.40% 24.18%
  1982 5294.7 8.89% 1212.33 3.11% 1.90% 22.90%
  1983 5934.5 12.08% 1366.95 12.75% 1.50% 23.03%
  1984 7171 20.84% 1642.86 20.18% 2.80% 22.91%
  1985 8964.4 25.01% 2004.82 22.03% 8.80% 22.36%
  1986 10202.2 13.81% 2122.01 5.85% 6.00% 20.80%
  1987 11962.5 17.25% 2199.35 3.64% 7.30% 18.39%
  1988 14928.3 24.79% 2357.24 7.18% 18.50% 15.79%
  1989 16909.2 13.27% 2664.9 13.05% 17.80% 15.76%
  1990 18547.9 9.69% 2937.1 10.21% 2.10% 15.84%
  1991 21617.8 16.55% 3149.48 7.23% 2.90% 14.57%
  1992 26638.1 23.22% 3483.37 10.60% 5.40% 13.08%
  1993 34634.4 30.02% 4348.95 24.85% 13.20% 12.56%
  1994 46759.4 35.01% 5218.1 19.99% 21.70% 11.16%
  1995 58478.1 25.06% 6242.2 19.63% 14.00% 10.67%
  1996 67884.6 16.09% 7407.99 18.68% 6.10% 10.91%
  1997 74462.6 9.69% 8651.14 16.78% 0.80% 11.62%
  1998 78345.2 5.21% 9875.95 14.16% -2.60% 12.61%
  1999 82067.5 4.75% 11444.1 15.88% -3.00% 13.94%
  2000 89468.1 9.02% 13395.2 17.05% -1.50% 14.97%
  2001 97314.8 8.77% 16386.0 22.33% -0.80% 16.84%
  2002 103935 6.80% 18903.6 15.36% -1.30% 18.19%
  2003 116741 12.32% 21715.3 14.87% -0.10% 18.60%
  2004 159878 36.95% 26355.9 21.37% 3.90% 16.48%
  2005 182321 14.04% 31649.3 20.08% 1.80% 17.36%
  2006 209407 14.86% 39373.2 24.40% 1.50% 18.80%
  2007 246619 17.77% 51304.0 30.30% 4.80% 20.80%
  
  
  
   2:对数字直观、客观的归纳
  
  
  从数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变化:
  
  1)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较之1977年,有很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GDP,这可以理解为一些工作从过去的混乱,开始步入正轨的一个表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高达31.24%,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可以把这理解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特点(参见注2)。
  
  2)1979-1982年,连续四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实际负增长。显示当时的财政政策,是黄老之术,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而对于通过改革而释放出来的个体经济活力和财富,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征收;对于同步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税收的负担也实际上下降。
  
  3)1983-1985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显示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可能是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
  
  4)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显示再度回到黄老道路,藏富于民。
  
  5)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6)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7)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小/平南巡的东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16.30%。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8)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CPI保持低位、11年中有6年为实际下降的情况下,CPI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3:数字告诉我们:这30年来,分两个阶段
  
  整个改革开发中国快速发展的30年,根据上述逐年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95年,为期18年。
  
  以名义货币计,该阶段GDP年平均增长(算术平均,下同)17.76%,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1.87%,CPI年平均7.5%。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低于GDP增速,差距为5.89个百分点。1978年,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高达31.24%,显示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民经济负担之重。之后,国家财政对GDP占比逐年下降,占比年均下降1.21个百分点,到1995年达到最低点,为10.67%。显示这一阶段的政策,是政府与民让利,藏富于民。
  
  第二个阶段:1996-2007年,为期12年。
  
  该阶段GDP年平均增长13.02%,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9.27%,CPI年平均0.8%。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差距为6.25个百分点。国家财政对GDP占比,以1996年为最低点兼拐点,之后开始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10.67%,增加到2007年的20.80%,年均上升0.92个百分点。显示这一阶段的政策,是政府与民争利,纳富于官。
  
  不仅如此,在第二个阶段的最近5年中,也即2003-2007年,剔除物价因素,GDP增长年度速度基本平稳,均保持在12-13%左右;而国家财政收入5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4.97%、17.47%、18.28%、22.90%、25.50%,呈现明显的增速不断上升的态势。显示国民财富不仅在向政府集中,而且在加速集中。
  
  
   4:两个阶段数字的不同,代表了政策和路线的转向
  
  两个阶段,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和GDP增速的差别,出现明显不同,国民财富的流向也因此截然两异。显示两个阶段,政府的经济发展主导思想和国民财富分配路线已经完全不同。
  
  在前一个阶段,1978-1995年实行的路线,我将其称为“赵/紫/阳路线”(简称“赵路线”)。在第二个阶段,1996-至今,实行的路线,我将其称为“朱/鎔/基路线”(简称“朱路线”。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点,在时间上对应着1994、1995年;在具体路线和政策上对应着以“1994年财税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路线转向(注7)。
  
  转向之后的朱路线,其首要经济成果,就显示在: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和GDP增速的比较,从第一阶段的年度平均低5.89个百分点;一变而为第二阶段的年度平均高6.25个百分点。国家财政收入占比,从1995年的的10.67%,增加到2007年的20.80%,增收占比为GDP的10.13%。以2007年GDP总值246619万亿计,国家财政收入为5万亿,其中因为朱路线所导致的增收效能为约近2.5万亿。
  
  
   5:中国数据和美、日、德的简单比较
  
  中国当前财政占GDP比例,可与美、日、德等西方经济大国相比较。
  
  2007年,美国财政税收占GDP比例为18%(陈志武);日本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低于10%。早在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就已经超过日本,而同年日本GDP是中国的2倍以上。与欧洲比较,2007年,德国联邦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约为5500亿欧元,GDP为2.38万亿欧元,财政占GDP比例为23%。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已高于美、日,略低于德国,预计到2010年,即可超过德国。而德国国民福利之高,为众所周知。
  
  
   6:根据数据和趋势,看看未来
  
  同时,我们亦不妨展望一下未来,若财税政策不实行根本变革,仍然按照现形政策和方式运行:
  
  以第二阶段的平均速度计(剔除CPI物价因素,GDP年平均增长12.22%,国家财政收入年增长18.47%):到2015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将为32%,超过改革开放启动时1978年的水平;2020年,这一占比将超过40%;2024年超过50%。
  
  进而,鉴于从2003到2007的5年间,财政占比的增长速度仍在不断加快。即便假定按照2007年的速度水平(剔除物价因素,GDP年增长12.97%,国家财政收入增长25.50%)不再加速:到2011年,财政对GDP占比便可达30%;2016年越过50%;2022年,达到100%,届时所有国民产出将被国家财政全部征收。
  
  
   7:当前的政策,将难以为继
  
  按照2007年的速度,到2016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将越过50%;2022年即可达到100%。很显然,这样的政策,绝对不可持续。可叹的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将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作为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的象征(注8)。
  
  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财税分配制度的后果,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由于朱路线的全面实行,在第二个阶段,伴随着国家财富大幅度向政府集中的同时,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而hu-wen执政以来,“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政策的提出,实际上就是针对朱路线索导致的这些政治和社会后果。
  
  治病要循根本,不彻底改变以“财富向政府集中”为主旨的朱路线,改变整个财税制度和分配制度,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据报道:目前发改委正在启动“新的财税改革……”,但从新闻内容来看,这种改革仍然只是在“预算制度……”等形式和程序化内容上做文章,并不涉及作为经济体制核心的财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根本。
  
  一年多前,我写过博文“预言中国(3):十年之内,国民财富大幅度向政府集中的趋势或难改变”,其中说到“2015~2016年之前,我们不太有希望看到国民税负结构的调整。”。但愿,我们不要真的等到那个时候。
  
  ------------
  
  注1:本文请与《中国当前经济问题溯源及对策》一文参读。
  
  注2: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一直很高,这是一个普遍特点。而以前苏联为例,1985年苏联财政收入为3726亿卢布,国内生产总值为7770亿卢布,占比高达48%。1989年,苏联财政收入为4019亿卢布,国内生产总值为9240亿卢布,占比为43.5%。中国计划经济的计划和控制严密程度,要远低于苏联。在1978年以前,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大致都保持在20-30%之间。
  
  注2:2004年GDP较2003年增长36.95%,是当年调整第三产业漏统,进行了数字修正之故。根据过去口径计算,实际名义增长为20%。
  
  注3:以下是1978年以来一共5任总理,任期分别为:1978-1980年9月:华/国/锋;1980年10月-1987年11月:赵/紫/阳;1987年12月-1998年3月:李/鹏;1998年4月-2003年3月:朱/鎔/基;2003年4月-至今:温/家/宝。
  
  注4:赵/紫/阳1980出任总理之前,任四川省委书记,已经率先在四川启动农村体制改革。当时有两句话“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和赵/紫/阳1980年4月任总理同步,此前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并支持凤阳的联产承包改革的万里,也在1980年4月之后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
  
  注5:1978-1979两年,是拨乱反正年,华/国/锋也不懂经济,基本上是无为。1980年之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标志的农村改革开始先启动,当时任总理的,就是赵/紫/阳。在赵任内,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都相继启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发展路线、模式和体系——整个赵体系,换一种说法,实际上也是体现邓小平、胡耀邦思路的邓-胡-赵体系。1987年,赵接替胡/耀/邦任总书记,李/鹏继任总理,经济不是李的擅长。所以,李所实行的,依然是赵路线。
  
  注6:朱/鎔/基的情况比较特殊。1991年,朱/鎔/基上调国务院,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主要就是为了补李在经济方面的不足。到1993年,朱在十/四/大上成为政/治/局/常/委,1993年6月出任第一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实际上在经济上已全面接管一切决策及事务,当时在经济界已经有“朱老板”之称。因此,在1993年之后,朱路线已经开始逐步开始构建。朱花了3年时间来用自己的朱路线取代赵路线,到1996年,朱路线开始全面正式运行。
  
  注7:1994-1995年的财税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财政。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税分成,从过去的财政包干,变为分税制。财税改革,是由朱/鎔/基一手抓的,1992年着手设计、1993年方案出台、1994年正式推开。关于这次财税改革的具体内容,资料很多,不再赘述。
  
  注8: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这样一段话:“第五,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企业实现利润和城乡居民两个收入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特别是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又在30%以上。”。在此之前的1季度,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也有过几乎完全同样的表达。“财政收入增速高”就代表并证明“经济运行质量就好”这样的思维逻辑,是朱路线的第一典型特征。然而,在我看来,这不足以喜,实堪以忧,一叹!
http://elanso.com/ArticleModule/SEKUNOHlNiRbNOODIsLcVw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