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该怎样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8:51:31

                       人到底该怎样活

 编者按:人到底该怎样活?文章前段的论述很有见地,足以引人共鸣。但随后的论述似乎过于单一地专注于如何从学校及家长的角度教育孩子的问题,内容上涵盖过薄,略显不足。仅是个见,共同探讨。  人到底该怎样活?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当回首往事时,应少一些后悔而多一些值得欣慰的自豪。人活着,不应只为了追求个人的享受,而忽略了人身为个体价值的体现。所谓的价值,并不是拥有多少的权势和财富,而是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到底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了多少值得感激的好事。每个人存活于世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除了好好享受生活所给予的该有的享受之外,是否,还应留一双清澈的眼睛,透过现象去挖掘深层的道理呢?也许,自己的发现和言论,改变不了现实,但至少自己已努力过,不说无怨无悔,也算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
  正如,如今的教育,用分数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是否合理呢?难道孩子们的人生字典中,除了分数,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重要吗?比如,健康的心理,感恩意识,受挫能力,与人为善的心态。我一直在苦苦追问:当一个孩子成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否就可以不用学会如何生活?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就可以将一切做人该有的道理置之度外呢?显然答案是“不能”,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父母硬要赶鸭子上架似的,硬逼着自己的孩子,为了考高分而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呢?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为了分数,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转,转,转,转出每门都是满分的好成绩。家长的高期望,学校的繁重的学习压力,让本该享受快乐生活的孩子们在高压政策下苟延残喘着,长久的压抑不但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反而愈演愈烈,当柔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悲剧,所以才有了某某学生跳楼;某某学生投河自尽;某某学生杀死亲生父母。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孩子,都要上学读书,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每个父母,为什么就不能静下心来去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迎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呢?如果不是,那就要好好改过了,否则,不但实现不了预想的期望,还会重滔复辙那些不该有的悲剧。
  父母的角色除了给孩子吃饱,穿暖,还要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引导,鼓励,减压,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信,而不是施加更多无谓的压力,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懂得感恩的人就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因材施教,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随从,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只会萌灭孩子的健康心理的发展,后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只能成为永远都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不可否认,父母也有父母的苦衷,成绩差,就意味着择校难,而择校难就会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可是,有些父母啊,你们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否真得如你们所愿呢?要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有感知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容器,更不是学习的工具,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是不是更应该去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呢?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枯燥生活,他(她)们也难免会感到疲惫,感到厌倦,这个时候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精心呵护,尤其是心灵上的安慰和疏导。那种为了让孩子考高分,而根本不顾及其感受,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的家庭教育,只能“成就”强权教育下的一位位逆来顺受的卑微的孩子,抑或是具备叛逆思想的孩子。
  长此以往,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内心,而孩子也不愿跟家长谈心,代沟就会越来越深,甚至会严重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于是,孩子想什么?父母不知道;孩子心理有什么委屈?父母也不知道。父母所知道的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言听计从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就是最满意的了。很多时候,表象并不能掩盖背后隐藏着的残缺和漏洞,表面服从的孩子,并不代表他(她)的内心也欣然接受父母的所有安排。所以,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比他(她)们考满分还要显得重要,也唯有这样才能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学习的路途中风雨无阻地前行,帮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用亲情所特有的爱,温暖孩子脆弱的心。
     人到底该怎样活?人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衷心地祝愿天下的所有父母都能活得舒心,活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