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7:45:21
风湿病概述  风湿病是一种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病变主要损害关节、心脏,其次为皮肤、血管浆膜和脑组织等。以发热,游走、对称及多发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不同程度的心脏炎(即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详见心血管系统),舞蹈病为主要临床特征。
  急性风湿热常侵犯儿童及青少年,初次发作多在5~15岁,3岁以内婴幼儿极为少见,男女罹病机会大致相等。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发作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急性风湿热患者年龄越小,其复发率越高。急性发病期伴有明显心脏增大,心力衰竭或全心炎表现者,预后不良。风湿病属中医的“温热病”、“痹证”、“心痹”等范畴。
  风湿病的症状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风湿病治疗的误区
  风湿病治疗误区一:风湿病虽然难治,但并不是无药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说。认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轻了是懒汉,重了是瘫痪”等思想包袱,产生悲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到了谈风湿而色变的地步,不是积极的配合治疗,结果只是耽误治疗而错过最佳、有效的冶疗时期.致使疾病更进一步恶化、发展,增加残疾的程度。
  风湿病治疗误区二: 与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认为关节、腰腿疼痛不影响吃、不影响穿。不是什么大病,疼痛厉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这种想法更是要不得,风湿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得风湿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使病情发生迁延。最后使风湿病一步一步恶化、发展而导致残疾。
  风湿病治疗误区三: 激索治疗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风湿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疗。但在实际治疗中大部分病人曾经用过激素治疗。风湿病病人用药后,表面上疼痛、僵直稍减轻些,活动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缓解。而实际上.激素服用后有诸多毒副作用,如发胖等。长期应用激素,还会产生赖药性和抗药性等,一旦停药.症状会璧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病人不要滥用激素。 风湿病治疗误区四: 许多患者发病初往往只有个别手指或足趾肿痛,便不在意,待病情发展才去求医,这就失去了早期治愈的机会。误把类风湿因子作为特殊诊断指标,其实仅有60—70%的病人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不少风湿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误认为根治,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弹。
(病有递历关节而为痛者.名曰历节.大抵由于肝肾先虚.而心阳复郁而起.诊其两手寸关尺之)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脉象如此.肝肾之虚可知也.然人身之汗.由于心液所化.今)汗出入(浴)水中.(虽有形之水.不能直入.而无形之寒气.从汗孔而内侵.)如水伤心.(盖心火也.水水也.外水内火.郁为湿热.则病成)历节(而)黄汗(亦时)出.(然此非中风不遂者比.)故(但)曰历节.

此言历节之病.明其病因.大抵寒郁其热.究其病源.大抵虚致邪聚也.然汗出入水四字.言寒热互搏.不过于最易见者示其端.惟善读易者.可以悟其理也.尤在泾云、此证若非肝肾先虚.则虽得水气.未必便入筋骨.非水湿内侵.则肝肾虽虚.未必便成历节.仲景明其委而先溯其源.以为历节多从虚得之也. 又云、后水气篇中云.黄汗之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合观二条.知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其瘀郁上焦者.则为黄汗.其并伤筋骨者.则为历节也.

(亦有湿热在内.因风而成历节者.难以一言括其病由.惟以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八个字.浅浅言之.人可共晓.然致之则有三.一曰在胃.胃脉取之趺阳.若)趺阳脉浮而滑.(滑本主实.今诊其脉)滑则(知其)谷气(之)实.(然则谷何以不行而实.岂非酒湿先伤之乎.浮为阳象.今诊其脉)浮则(知其胃热而)汗自出.(然则胃何以致热.岂非风搏其湿而化热乎.一曰在肾.肾脉取之太溪.亦谓之少阴脉.若)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然则风何以得至于少阴.岂非因酒湿挟风乘之乎.一曰肥盛之人.若肥)盛(之)人(其)脉(不滑而为)涩小.(便知因湿阻滞而)短气.(因风作使而)自汗出.(风湿相搏.则)历节疼不可屈伸.(然则肥人多湿.其脉宜滑.今何以反见涩小.

岂非酒湿困之乎.且汗出之后,其痛宜从汗而解.今何以汗出而疼不可忍.岂非湿而挟风乎.三证不同.而因湿热而受风则一.可以一言断之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此节、节中分三段.皆言饮酒汗出当风.而成历节也.饮酒主湿热而言.凡湿热内盛之人.皆以饮酒例之.与上节汗出入水.俱宜活看.上节拈出水字为例.以阴邪郁其内热者.视诸此也.此节拈出风字为例.以阳邪搏其湿热者.视诸此也.

(上言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等.尚未出方.兹更申言其虚极之证.而补其方.)诸肢节疼痛.(历节之证既成也.)身体 羸.(其虚证一望便见.而且)脚肿如脱.(气绝于下.)头眩短气.(气虚于上.)温温欲吐.(气逆于中.此三焦气血两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此言肝肾俱虚.虚极而营卫三焦亦因之而俱病也.徐忠可云、桂枝行阳.知芍养阴.方中药品颇多.独挈此三味以名方者.以此证阴阳俱痹也. 又云、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肝肾已痹.故桂芍知附.寒热辛苦并用而各当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 麻黄 附子(各二两) 白术 知母 防风(各四两) 生姜(五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上言因虚而病历节.既出其方治矣.而所以致虚之由.未言也.盖致虚之由.不止一端.因虚而病.不止历节一证.兹请更详其病由.兼别其疑似.如饮食间)味(过)酸则(病肝而)伤筋.筋伤则(不收持而)缓.名曰泄.(过)咸则(病肾而)伤骨.骨伤则(不能立而)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断泄者.)营气(涸流而)不通.(营不通则)卫不独行.营卫俱微.(盖营卫者.水谷之气.三焦受气于水谷.而四肢秉气于三焦.故营卫征.则)三焦(气乏.而)无所御.四属(失养而)断绝.(由是精微不化于上.而)身体羸瘦.(阴浊全注于下.他处瘦小.而)独足肿大.(而且)黄汗出.胫(常)冷.(此肝肾虽虚.不由于湿当风所致.不成历节.绝无发热之证也.)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此承上节肝肾俱虚证.而究其致虚之由.而推展言之.又以因虚成病.不发热者为劳伤.而发热者为历节.虚同而证则不同也.徐忠可云、历节与黄汗最难辨.观仲景两言.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似历节有热.而黄汗无热.然仲景叙黄汗.又每曰身热.则知黄汗亦可有热.总无不热之历节耳.若黄汗由汗出入水中浴.历节亦有由汗出入水而水伤心.故黄汗汗黄.历节或亦汗黄.则知历节之汗亦有不黄.总无汗不黄之黄汗耳.若历节言肢节疼.言疼痛如掣.黄汗不言疼痛.则知肢节痛.历节所独也.若黄汗言渴.言四肢头面肿.言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言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而历节但有足肿黄汗.则知以上证.皆黄汗所独也.若是者何也.黄汗历节.皆是湿郁成热.逡巡不已.但历节之湿.邪流关节.黄汗之湿.邪聚膈间.故黄汗无肢节痛.而历节少上焦证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上既言其证.今可补其方.以)乌头汤主之.

尤在泾云、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徐忠可云、病历节.括足肿发热言.承上文也.按足肿而膝胫不冷.似可加黄柏知母.

乌头汤方 亦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 甘草(各三两炙) 乌头(五枚 咀以蜜三升煎服一升即无乌头大附子亦可)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鞕(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辛热) 生姜三两(切,辛温) 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温)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鞕,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鞕,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75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味辛热) 白术二两(味甘温)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炙,甘温) 粳米六合(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内容适合不适合治疗风湿病本人心理没有底,仅供参考。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陈有唐 李可先生对此病的认识有独到之处,请阅有关李可学术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