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2010年下学期形教试题及答案 – 【人人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1:24:55

四川大学2010年下学期形教试题及答案

来源: 高源?Vick的日志

12010年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战胜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应对复杂不定的市场影响,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夏粮在连续六年增产的高基数上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自给率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较好,工资性收入普遍增加。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比重逐步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发达地区重点抓公共服务均等化,欠发达地区更多关注城乡基础设施和收入的统筹,取得了明显成果。但同时,由于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相互交织,其运行状态和形势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做好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深刻理解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夏粮生产扶持政策,对战胜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既要看到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要看到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三是要全面了解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下半年主要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来开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是:切实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努力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2、简述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两岸关系的展望及对策。 

   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在必行。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因素: 台湾政局的发展岛内政局历来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两岸经济融合能否刺激台湾经济快速走出困局 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 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 两岸关系的展望 军事科学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炜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将从热络的大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摩擦多一些、雷区多一些的状态,这是向正常交往的自然过渡。这一历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其发展必然是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说:“ 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影响两岸关系顺利前进的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各种思想观念出现新的交锋,统一与反统一矛盾上升,‘ 台独’ 与反‘ 台独’ 斗争犹存,岛内各类政治势力内部围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路线、策略的争论、角力也如火如荼。” 对策 坚持“九二共识”原则 建立互信, 搁置争议 建立制度性协商机制 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3、“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创建绿色和谐校园”有何重大意义?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胡总书记从三个方面对“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创建绿色和谐校园”进行了阐述: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二、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三、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特别是第三点提出,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建设绿色校园,是21世纪新的主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倡导低碳消费,构建绿色校园,才能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校园,有两部分含义:一是环境绿色。二是生活绿色,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积极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手建设我们的绿色校园。

二、论述(40 

201010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议中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认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战略原则和根本保证?此规划建议对当代大学生有何指导意义? 

(1)制定“十二五”规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

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相结合

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文化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4)改革开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加强党的建设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自行补充

一、2010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上,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七项主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继续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谋划描绘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壮丽前景,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是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国家战略,是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战略谋划、远景描绘,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1. 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主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这一指导思想,从战略高度把握教育全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发展什么教育,怎样发展教育的根本性重大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始终,把尊重教育规律、推动科学发展贯穿始终,把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贯穿始终。

2. 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题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就我国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时期、新阶段,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成为我国教育承担的重大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教育战略思路的重大创新,为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3. 这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行动纲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必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

育人为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4. 这是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行动纲领——突出改革创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繁重艰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迫切。与以往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相比,本次教育规划纲要更加突出改革创新。

5. 这是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同时,专门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其重要内涵是: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点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这一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核心内容、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工作方向,是教育规划纲要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为了研究制定20字工作方针,起草组组织专家搜集、研究中外教育发展史、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结合中国实际,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研究报告,草拟了数十种方案,经过领导、专家、各级教育工作者反复研究、讨论、筛选,最终确定了这一20字方案。

以20字工作方针引领教育发展,必将开辟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6.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教育的宏伟战略构想——“两基本、一进入”是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即“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落实十七大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这一战略目标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贡献。“两个基本”是前提,“一个进入”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核心和落脚点。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还把战略目标细化为5个具体目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7. 教育规划纲要构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展现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前景

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继续强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重点任务,突出了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规划,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对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列了专章,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8. 教育规划纲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

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拿什么来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群众满意?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重大问题。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组织实施了10个牵动全局、影响深远、带给人民群众实惠的重大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部署了10个重大改革试点。

教育规划纲要还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各方面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对诸如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学前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行政化、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予以积极回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战略目标催人奋进!

一幅宏伟的目标蓝图,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中绘就;一个科学的行动纲领,在世界和中国的热切期待中诞生。教育规划纲要既系统设计、谋划长远,又突出重点、部署近期任务;既注重在理念和思路上进行阐述,又提出一些扎扎实实的政策举措;既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又对全社会提出了要求。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蓝图立足于未来10年,其深远影响将延续于长远,永载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