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夫妻,谨防“婚姻沉默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1:06:22
忙碌夫妻,谨防“c”     2005-12-31 14:45:57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婚姻课堂
  文/秋阳
  
  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依恋之情落入朝夕相处的现实枝蔓,当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热恋回归平淡生活,当海誓山盟成为按揭买房、孩子入托之类的具体事务,婚前情话多多的恋人,婚后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夫妻,婚前的浪漫似乎早逝,蜜月的温情似乎不再。是爱情质量过期?还是婚姻之痒作祟?婚姻专家提醒围城中人:谨防“婚姻沉默症”。
  
  A .夫妻的感情需要共创
  美鹃,女,29岁,公务员
  我和云峰相恋3年,恋爱时亲密无比,经常看电影、逛公园、说情话、发短信。但蜜月过后,云峰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恋爱时那种情意绵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从此不再。云峰是一家IT公司的业务总监,工作特别忙,公司离家又远,每天下班回家一副筋疲力尽的模样,有时我问他几句,他只会回答“是”与“不是”,好像不太愿意跟我多说一句似的。
  我问云峰:“你每次跟我说话怎么总是一点表情也没有?你是不是嫌我烦我了?”云峰说:“你这人真的有点烦,你知不知道我工作有多累?都为人妻了,也不知道体谅一下别人。一些家务小事,你安排一下就行了,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的,像个老太婆。”我听了,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之后一段时间,我们便陷入了“冷战”。
  我对丈夫婚后的“寡言少语”很不理解,以前恋爱时,他什么事都爱跟我说,大到他升了职,小到中午吃什么,可现在……我怀疑他是不是另有所爱了,云峰解释说:“婚都结了,该安安静静过日子了,不爱你我会娶你吗?还要像哄孩子那样天天讨好你,这样的生活累不累?”
  我觉得云峰说得也有些道理,于是尽量不再打扰他,两人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涉。他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我则沉浸在冗长的电视剧故事情节里。家里的两部电器,垄断了我和他之间的所有时空,我和他之间安静得就像客厅里的两张沙发。好几次,我从电视剧里回过神来,发现他已经伏在电脑桌上睡着了,此情此景,我时常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夫妻生活?”
  点评:恋爱时,无论男女,都会把爱情当成事业,苦心追求和经营。步入围城之后,男人专注于事业的拼搏,女人仍然沉湎于爱情的甜言蜜语之中。婚后的角色转换,男女之间对夫妻角色有了不同的期望与认同,夫妻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其实,有矛盾有冲突不是最糟,最糟的是两个人住进了玻璃房子,相互害怕玻璃破碎,一切都小心翼翼,看上去客客气气,其实没有心灵的沟通。幸福的夫妻生活需要共创,多在家庭生活中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交流感情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巩固和发展夫妻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对繁忙紧张工作的调剂,从沉默的婚姻中解脱出来,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继续工作与学习。
  
  B.彼此的心理需要沟通
  紫薇,女,32岁,部门主管
  我和明辉是通过朋友介绍相识的,那时候明辉还在英国留学。两年里,他想方设法和我保持热线联络,除了E-mail ,我们3天通一次国际长途,每星期写一封信,每个月用专递给对方互赠一个小礼品。也许是“距离产生美”,相隔万里之遥的我们,感情有增无减,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就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感情逐渐趋于平稳,我和明辉常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境界,日子平淡无奇得像白开水一样寡味。有一次,我假装埋怨说他:“你现在怎么不送东西给我了,是不是另有新欢啦?”明辉笑着说:“你说呢?你见过钓鱼的把鱼钓上来还给它喂饵吗?”我当时虽然知道他是开玩笑,但心理上真的不能接受,于是两人吵了起来,吵累了,两人都瘫坐在地板上,没有说一句话,为这事情,我们冷战了一个多星期。
  我常常自问,明辉如此漠视我,是不是觉得老婆就是那盏半夜回家亮着的灯,就是那掀开盖就有热饭热菜的锅,就是那掂起来就能穿的衣服,就是那张嘴就能喝的热茶?是不是他对我的爱情火焰已经熄灭了?越想越觉得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一赌气和他分居了。我要让他知道,没有我和有我是不一样的。看他不断来电催促,我想他这20多天的生活体验该有所启迪了吧。一进家门,明辉说:“快闷死我了,一个人真没意思,还是有老婆好。”我暗自高兴,看来这次婚后的爱情体验,他真的有所收获。
  和解的那天,是一个周末的夜晚,明辉首先向我解释了那天开玩笑的确是过分了,然后又说:“我的钱不就是你的钱吗?都是一家人了,还什么礼物不礼物的!如果你硬要我买,那我天天都可以给你买。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到时你可不要说我乱花钱啊!”听了他的这些话,我觉得也有道理,气也消了一大半。
  我的婚姻还算幸福,和明辉结婚几年了,只吵过那一次架。吵了那一架之后,我们都变得能相互理解了。有人问起我的秘诀时,我总是告诉人家:“夫妻两人一起生活,快乐就好,完美的婚姻需要沟通。”
  点评:夫妻间缺乏感情交流是滋长“爱情厌倦”心理的重要因素。夫妻间的和谐关系是靠思想信息的交流来维护的,包括互相的尊重与欣赏。缺乏情感交流的夫妻,隔阂会浸渗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双方渐渐疏远,由相互看不惯直到相互厌倦,“爱情厌倦”心理便由此而生。当然,夫妻之间的沟通,要的是一种温馨的聊天氛围,而不是非要争个长短曲直不可。如果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又怎不令人有精疲力竭的感觉呢?经常用冷言恶语攻击对方,是造成夫妻隔阂的罪魁祸首。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尊严,夫妻间主动热情的沟通,本身就是对爱人的一种尊重与依赖。
  
  C.冷淡的时候需要调情
  魏然,男,29岁,媒体编辑
  我和淑芬同时分配在同一个编辑室,年轻的心灵在平淡的日子里擦出了火花。由于工作期间不便当着同事的面眉来眼去,我就给她写情书。这是我最擅长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因为在此之前,我已不知多少次为别人代写过情书了。清纯的淑芬像只小绵羊,对我从不设防,在我的几封情书送出后,她就掉进了我的“爱情陷阱”。
  结婚之后,淑芬和我形影不离,我以为我的情书时代可以结束了。结果呢,我和妻子常常会为一些琐事冷战。妻子脾气倔强如牛,不论谁对谁错,如果我不低头认输,她决不跟我说话,有时还故作一副极度委屈的模样,不做家务,以示抗议。这样的冷战一般持续两三天,最多时竟然持续了一周多。男子汉大丈夫,向一个女流之辈低头认错,颇让我为之苦恼。最后,我想到了老本行,写情书!摆出一大堆有关她的好处,用尽溢美之词,丝毫不提生气的事,写好后悄悄放在她容易察觉的地方。不料,这一“诡计”居然十分奏效。淑芬看了我的“情书”后,竟然像婚前恋爱收到情书时一样地笑逐颜开,所有的忧郁很快云开雾散。
  此后,每次与妻生气,我都如此这般拿起“情书”这个独门武器,现在的互联网上不是有很多免费的贺卡吗?干嘛不借用几张献献殷勤?贺卡里留下几句温存的情话,再加上一曲浪漫的音乐,最后鼠标一点发到她的邮箱里,岂不美哉?有一天,淑芬和我又发生了冷战,她闷闷不乐地到书房上网去了,给我扔下一大堆家务。当她打开信箱时,我听到美妙的音乐响起来,淑芬看到我的电子情话,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鬼家伙!歪把戏越来越多了。”我正偷着乐,她突然大声嚷嚷说:“魏然,你给我过来!”我故作一副无辜的表情说:“老婆大人,是您叫我吗?”等我来到电脑前,她嗔怒的表情下掩藏着的是一大堆幸福和爱意。
  点评:因为熟悉了,所以不再交流。家庭生活如果总是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就会失去乐趣、新鲜感和刺激性,这是外遇给婚姻提供的反面经验。虽然带有冒险因素,但对于不甘单调的一方却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继而对原有的婚姻表现出不满和厌倦。真正的爱需要两个人一起的成长,这就需要交流。在爱的过程中,对对方的了解应该越来越多,而不是将他(她)改造成和自己一样。在传统的婚姻中,爱只是一种奉献,只要对方满意就可以了,事实上,婚姻中的爱比热恋中的爱更需要双方的投入和维护。
  
  D.生活的感受需要分享
  龚舒,女,31岁,公司职员
  我今年虽然年过30了,但人人都说我风韵犹在,丈夫年少得志,风华正茂,在别人看来,我们一家人是何等的美满幸福。但每天丈夫回家后,只顾打开电脑走进网络,不说片言只语,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沉默的背影。
  我也曾问过丈夫,为什么我们不再像刚结婚时那样缠缠绵绵,丈夫冷冷地回答:“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怎么会呢?大学四年我们的话说都说不完,那时我也不懂足球、不懂围棋,可现在共同生活了这么久,怎么反倒没有共同语言了呢?”我想不通,像是辩解,又像是自圆其说。
  每天,除了和丈夫一样在职场上拼搏外,我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满屋乱丢的杂物。这些小事碎屑而无聊,但这就是生活。如果丈夫对此稍稍多加留意,我们该会增加多少共同话题?我的这些感受无处诉说,只好写在自己的博客里。
  结婚5周年纪念日那天,丈夫看了我博客里的日记,在温馨的烛光晚餐中,我和他终于有了一次彼此敞开胸怀的谈话。谈心的结果,我们达成了一个约定,生活的感受需要共同分享。丈夫放下“身份”,走进厨房帮我洗碗;我也向丈夫靠一靠,学学下棋,谈谈网络。从此,我们又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夫妻感情重归于好。
  点评:孤独是产生“爱情厌倦”心理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受,就会产生孤独感。继而由孤独感转为对婚姻的失望乃至愤怒,原先的情感也就随之消失殆尽。如果夫妻之间陷入了沉默的境地,应该积极寻求补救的办法,尽量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经常举办一些诸如结婚纪念、生日纪念之类的活动,共同回忆初恋与新婚时的情景,以唤醒爱的柔意,加深夫妻间的感情。形式可以是家宴或野餐,也可以参加某项社交活动或外出旅游。不断地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的精神需求,及时进行爱的滋润,双方就会重燃生活的新追求。
  
  专家评析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男女双方走进礼堂时,神父最后应该补问一句:“你认为,可以和这个女子(男子)到老都有话说吗?”无论当时怎么回答,令人遗憾的是,到头来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当夫妻关系变成例行公事,彼此亲密的程度已经下降时,如果再不注意,很快将会亮起红灯,迟早会走上离婚之途。
  据心理学教授哈卫克观察,一般夫妇平均结婚4年之后(甚至更早),男方对女方的注意力开始降低,再加上孩子、家务、生活和工作压力,很难维持恋爱或新婚时的心境,热情逐渐被冷漠取代,夫妻关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受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平淡无聊侵蚀而失去光彩。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博士甚至怀疑,到底合不合适两个人一辈子同住一个屋檐下?这一点,哈卫克教授虽然部分赞同,但认为因此而轻言分手,则有待商榷。他强调,保持对伴侣的关注与兴趣,并非理所当然,必须双方有共识和下功夫学习。如果不肯花这份心思,或经过努力,依然无效,表示彼此关系已“病入膏肓”。
  慕尼黑心理学家累积多年辅导婚姻关系的经验,给陷入危机的夫妻提出以下建议:“想要改变对方,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国际巨星保罗纽曼以他40年从一而终的结婚经验提醒大家:“肉体的欢愉、彼此的尊严、谅解的诚心、长跑的耐力,是维护婚姻的秘诀。”德国影视明星奥朵夫也支持他的说法:“维系婚姻没有其他窍门,惟一的秘诀就是爱”。
  相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财富,不懂得珍惜爱的人永远得不到真爱。婚后生活确实变得现实多了,只有不断发展类似婚前的那种恋情,平凡的生活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从生活的繁琐中体味到婚姻的幸福。让婚姻中的爱情保鲜,是婚姻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婚姻沉默症”的悲剧主要来自家庭观念的私有化,来自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夫妻双方貌合神离,这种家庭肯定是不幸福的。男女双方,结婚之前,都会把爱情当成自己的事业,苦心追求、经营。结婚以后,各自又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比如说男人可能把心思放到工作、升职、加薪上,女人可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孩子或其他方面。夫妻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理解关系,给人自由,自己才能自由。限制、压迫和妒忌只能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尸,真正的爱应该给被爱的人留一个空间和出路,让他(她)自己去判断是非,只有这种宽容和松动才能真正让爱保鲜。
  
  婚姻治疗有用吗?
  文/方刚
  
  近日,有英文报道说,绝大多数的婚姻心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婚姻治疗的夫妻,离婚率仍然很高,而夫妻关系明确得到改善的比例微乎其微。
  其实,婚姻咨询像所有其他事情一样,不可能都好,也不可能都不好。英文报道只是针对某些咨询师的统计,所以不一定全面。同一个咨询师对不同夫妻的咨询效果会不一样,同一对夫妻在不同的咨询师那里得到的效果也将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有问题的不是治疗本身,而是治疗的人,更重要的,是治疗的方法。
  我曾经听过一位美国婚姻治疗专家的讲座,她讲了很多,但她指导思想的核心清楚可见:强调用爱情的力量来挽救婚姻。而在我看来,她首先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婚姻最稳定的因素,更没有弄清楚,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根源何在。
  如果说,爱情是使绝大多数男女走进婚姻的力量,那么,它绝不会是所有婚姻得以维持的力量。爱情是浪漫的,超现实的,而婚姻是实在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与爱情相冲突的。再说,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人的情感高度丰富,生命史的延长又使彼此都在发生更全面的变化,靠爱情巩固婚姻是不够的。在我看来,一份婚姻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婚姻中的双方是否能够及时地将爱情转化为亲情。爱情在现代社会是一种易变的感情,但亲情却相对稳定。将爱情转化为亲情,不是对爱情的否定,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爱情的升华。拥有亲情的双方,更有能力原谅对方的缺点与过失,而爱情则往往是幻想对方是完美的,是不能令自己失望的。
  曾有这样的说法,最伟大的感情是母爱,其次是狗对主人的爱,再次才是男女之爱。而母爱便是一种亲情,当我们将男女之爱升华为亲情的时候,这份婚姻才能稳固。
  如果婚姻中的当事人关于反对情感走私、追求盲目的浪漫、认为忠诚绝不可失等价值观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好婚姻。因为大多数的失败婚姻恰恰是因为这些价值观问题而引起的。在美国,社会与婚姻专家中同样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找不对门,便可能越咨询,困扰越多。那时婚姻治疗便可能促使婚姻更快破损了。
  同样是对待配偶一方的外遇,我们是更多地谴责,还是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这也是一个观念问题,是基于对深刻人性的认识不同。而不同的态度,必然会有不同的咨询效果。
  在一份婚姻咨询中,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当事人对婚姻有什么期望,他们如何理解和定义婚姻。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婚姻关系。如果他们对婚姻的定义一开始就错了,进一步,如果婚姻专家也用错误的婚姻观念来指导他们的婚姻,那又怎么可能会有好的结果呢?
  同样,我们还必须清楚,现代社会的婚姻危机从何而来。如果我们的婚姻专家只是针对当事人双方自己陈述的问题,就事论事,而没有努力去发现当事人自己没有看到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婚姻困境。家庭和个人都不是孤立于社会的,婚姻危机必然与当事人的全部生活关联,甚至与他个人的历史、家庭的历史,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有关系。所以,如果单纯地就一次外遇,或一次争吵来进行婚姻咨询,当然不可能期望有真正的成效。
  (本文作者为两性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