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7:12:26
[投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
1.吴敬琏 95票2.厉以宁 49票3.林毅夫 53票4.茅于轼 45票5.樊纲 36票6.张维迎 50票7.郎咸平 76票8.胡鞍钢 29票9.萧灼基 11票10.张五常 75票11.周其仁 22票12.张曙光 11票13.邹恒甫 12票14.杨小凯 65票15.董辅礽 27票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投票;或者已经过了投票期限。[查看投票用户]本投票限制,您需要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才能投票:文章 0 积分 0 魅力 0 金钱 0 威望 0

  标题:“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 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mitux    
    
    等级:管理员
    文章:4726
    积分:20662
    注册:2003-05-15   楼主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可能有5000人, 然而, 能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不超过100人, 可见, 中国经济学家存在“数量大, 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 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 谁对商务活动最具指导意义?谁是商务人士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将邀请500位经济研究机构、公司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学术人士和商务人士进行调查,并将于《世界商业评论》第10期公布《2004年中国十大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评选结果,在公布前, 我们将15位候选人公示如下:(多选投票)

1、吴敬琏

出生年月: 1930年1月24 日
学历: 大学毕业
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籍贯: 南京
毕业院校: 金陵大学文学院

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 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 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 年,大学毕业;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955—1956年,从教于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 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

他在知天命之年从海外找到了“理论天命”,帮助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他有一个曾经给他带来过压力,但现在带来了更多荣誉的绰号——吴市场。那是在1978年后,中国经济学界开始围绕着改革的目标是计划还是市场的问题而争论。由于吴敬琏顽强地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他在激烈的辩论中被坚持计划经济的学者贬抑地加上了这个绰号。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吴敬琏却以“吴市场”之美誉名扬全国。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厉以宁教授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比较中外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

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他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所广泛接受,厉以宁教授因此被尊称为“厉股份”。他曾经获得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多项重要奖励。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3、林毅夫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15日
职  称:教授
职  务:主任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卸除国有企业背负的政策负担(包括社会保障负担和执行赶超战略的负担),培育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深入研究中国和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林毅夫教授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针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林毅夫教授指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资金动员的能力其实决定于配置的效率。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林毅夫教授正是从研究农业问题入手,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的。关于中国农业问题,他始终坚持推行市场取向的改革。林毅夫教授的制度经济学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誉。

个人简历: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荣誉: 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2000。
“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 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度最佳论文奖。1999年6月第43卷第2期。

主要作品:《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 1996;韩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 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 社,1998。《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4、茅于轼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
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

  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
  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
  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

  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为该所法人代表。主要兼职如下: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山东矿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除受政府委托进行研究并就各种经济政策问题向政府各部门、各地方政府 提供咨询、建议并在国内担任多种社会职务之外,近年来被世界银行、  UNDP、ESCAP、OECD等国际组织聘为经济顾问,应邀到许多国家讲学访问、 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多篇。有关 中国经济问题的论点经常被国内报刊杂志电视传媒以及CNN,New York Time ,Financial Time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WallStreetJournal,Handelsblatt,Nikkei,BBC等重要国际报刊、电台、电视台所引用。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9 16:00:35编辑过]
世界经营者: 世界第一商务网站 http://BossLink.com/ 2004-09-19 13:59      举报帖子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使用道具     mitux    
    
    等级:管理员
    文章:4726
    积分:20662
    注册:2003-05-15   2
6、张维迎

张维迎,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

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 1994年获博士学位(D. Phil.)。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另有数十篇中英文论文发表。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据对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1995-1997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教授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张维迎最近推出了《大学的逻辑》一书,作为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积极推动北大教育的改革,颇受争议。

7、郎咸平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亞(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School)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長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亞洲开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于世银经济学家StijnClaessens和SimeonDjankov合作,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課題.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內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因此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郎教授的监管思维在重要媒体包括“新财富”,“财经杂志”,“21世紀经济报导”,“三大证券报”,“中央电视二台经济半小時”,“中央电视二台财经报导”,“凤凰卫视”等等经常报导。根据学术论文的贡献而言,郎教授是世界級的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专家,成就斐然。他曾经在多家世界主要的经济和金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郎教授的论文被大量引用,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 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 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 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再次惊动天下人。郎咸平这些绚丽观点的背后确 实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所支撑。

就学术论文的贡献而言, 郎咸平是世界级的经济与金 融专家,他曾经在多家世界顶级的经济和金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成就斐然。多 篇论文被引用。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

8、胡鞍钢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53年4月27日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个人简历:
  
祖籍浙江省嘉善县,1953年4月27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研习工学,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3年在美国Murray state University经济系做访问学者;1997年在美国MIT人文学院做客座研究员;
  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做客座研究员;
  2000年任日本庆应义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做访问教授;
  2003年初在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其编辑出版的《国情报告》专供省部级领导参阅,迄今已发行500多期。

胡鞍钢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学者"。1995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经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评选,获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资助"。1995年以来,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特优项目。2001年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胡鞍钢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胡鞍钢教授著作颇丰。截止到2003年9月,他已正式出版中国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和合著共计43部,其中个人专著9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20部;在海外出版中文版8部、英文版6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内部刊物摘发的国情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若干份。其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发展前景》、《中国挑战腐败》、《中国战略构想》、《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中国大战略》、《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透视SARS: 健康与发展》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钻研,胡鞍钢教授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已经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并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研究特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中国政府四大智囊团之一。

9、萧灼基

1933年12月4日生,广东省汕头市人。1959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经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1953-1955.1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本科学习
1955.10-1959.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
1959.9-1979.6北京大学经济系助教
1979.6-1980.12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
1980.12-1985.8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1985.8-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86.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2-现在享受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肖灼基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①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改革经济体制的主要方向,就是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后,必须“给企业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商品经营者的地位。”

  ②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他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上,对立论和趋同论都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将要长期并存。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经济问题,因此,必须善于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知识和经验。

  ③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

  ④认为商品经济是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方式。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经济,有计划是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在商品经济下,要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

  ⑤在物价改革问题中,他认为长期稳定物价的方针弊多利少,物价运动的规律是有升有降,物价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实行三个转变,即把计划价格转变为市场价格,固定价格转变为浮动价格,行政机关集中定价转变为商品生产者自主定价。在物价放开的基础上,实行物价控制。

  肖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他认为,《资本论》卷帙浩翰,每卷内容各有重点。第一卷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如果撇开其资本主义性质,研究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第二卷揭示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物质补偿与价值实现的关系等,都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三卷揭示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总体考察时所表现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分割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如何兼顾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物质利益,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资本论》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10、张五常

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母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

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
世界经营者: 世界第一商务网站 http://BossLink.com/ 2004-09-19 14:03      举报帖子
删除单贴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使用道具     mitux    
    
    等级:管理员
    文章:4726
    积分:20662
    注册:2003-05-15   3
11. 周其仁

个人简历: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题目包括土地产权和承包合
约、乡镇企业、以及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

1989年至1991年,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秋季进入UCLA研究生项目,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从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任教,秋季在北大任教。

研究兴趣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

教学工作: 自1996年以来,为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1999年后,并为北京大学国际MBA开设“中国商务活动的制度环境”。

12.张曙光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男,生于1939年9月8日,陕西长安人。现在是中国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西 北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

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63-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 士研究生,1966年毕业留所作研究工作。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 调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 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 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 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 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 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等重大课题, 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创造。从1977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到目前为止,共发表论文 4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代表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公 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上海三联书店,1990),《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 研究》(第 1 集,执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 (经济学随笔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1996 ),“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实证分析” (与张燕生、万中心合作, 《经济研究》,1997年第2 期)。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 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张曙光主要学术观点:张曙光学术观点的基本倾向是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确立和保障个人的经济自由权利,限制和约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力;崇尚事物的自然生发和自然演化,疏于人为的制度设计和秩序建构;喜好妥协,合作、宽容、互惠的行为方式,又能坚持原则,观点鲜明地提出和说明问题;热衷于学术自由,人格独立,又为开展学术批评,建立学术规范,净化学术空气,建立良好的学风而竭尽努力。

13.邹恒甫

邹恒甫教授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在去年年初全球10多万名经济学家和5500名著名经济学家的大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47位。

196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
1978.2-1982.5 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
1982.6-1989.5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6-1988.12 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担任研究助理
1987.10-1988.6 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处担任副研究员
1989.9-1990.3 世界银行贸易政策处任青年专家
1990.3-1991.10 世界银行东欧司任青年专家
1991.10-至今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经济学家
1991.3-至今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4.9-至今 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工作简历:
1986.6-1988.12 任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汇率变化与对外投资。
1986.6-1988.12 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Richard Caves的研究助理,研究项目包括跨国公司的理论及工业组织理论的应用
1989.9-1990.3 在世界银行贸易政策处研究出口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
1990.3-1991.10 在世界银行东欧司,完成了对匈牙利的宏观经济调节、外债和增长等专题项目的研究。
1991.10-1992.7 在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研究中国和罗马尼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1992.8-1993.3 在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南非的城市经济和财政;
1993.4-1993.12 在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印度尼西亚的财政分权;
1994.1-至今 在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增长,收入分配和地方财政;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曾经担任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国经济评论),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比较经济学杂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view(国际经济评论),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公共经济学杂志),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经济学和统计学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al (经济动态与控制杂志),Journal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ournal of Policy Reform(政策改革杂志),Journal of Macroecomics(宏观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城市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s(经济学杂志), and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评论)等杂志的审稿人。

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两大方面,至今已完成科研论文五十余篇、著作七部。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一、经济增长理论。
二、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四、通货膨胀和美元化问题。
五、对转型性经济的研究。
六、收入分配。

14. 杨小凯(已故)

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9:49分,杰出的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辞离人世,享年55岁。杨小凯1948年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曾用名杨曦光,乳名小凯,曾任澳洲莫纳殊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发展经济学杂志》等国际一流学报,已出版《经济学原理》等多部中英文专著,所提出和研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小凯在55年短暂的岁月中,历尽艰辛,上下求索。他在学术上成绩斐然,在我们这群中国人当中,他最先冲向世界、而又最先离开了世界。有些人还活着,可是别人不会意识到他的存在。有些人已经去了,可是人们始终会接收到他传递的信息,感觉到他的影响。只要有中国经济学史,就一定有杨小凯。杨小凯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 

1999年12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1998年1月-现在: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成员;
1993年1月-现在: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高级讲师、教授;
1987年-1998年:耶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6年12月-1997年2月:中国台湾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研究领域
数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

主要研究成果
1、《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2、《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3、《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北荷兰出版公司,1994年。
4、《数理经济学初步》(中文),中国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
5、《控制论的经济应用》(中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6、《经济学原理》(中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7、“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政治经济学期刊》,1990年第33卷,pp.462-82。
8、“分工和产品多样化“,《美国经济评论》,1992年第82卷,pp.392-98。
9、“垄断竞争和最优先产品多样性“,《美国经济评论》,1993年第83卷,pp.295-301。
10、“专业化、信息和增长“,《发展经济学评论》,1997年第1卷第3期,pp.257-74。


15.董辅礽(已故)

2004年8月1日,董辅礽不幸去世。

1927年生于浙江宁波的董辅礽,于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从此,他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经济学研究离社会、政治生活很近,理论上的论争很多,有时会受到误解和诘难,因此,一个经济学家时常会产生烦恼、痛苦的心境。对此,董先生有自己的信念:“我的工作就是从事经济研究,为民请命,为国分忧。”

纵观董辅礽教授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寻求强国富民之道的一生,是历尽磨难而坚持真理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怨无悔的一生。他不愧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家。

研究生,博士生导师,男,1927年7月26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1950年 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1950--1952年 武汉大学经济系助教
1953--1957年 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
1957--1958年 武汉大学经济系讲师
1959-198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1979-- 研究员
1982--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1979--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1988--1993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3--199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1991--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国家环境保护局顾问
1987年 法国政府授予军官级学术勋章
1998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主编或与他人主编书籍多本,在国内外出版。与英国剑桥大学Peter Nolan共同主编中国经济研究丛书(英文),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现已出版三十多本。
世界经营者: 世界第一商务网站 http://BossL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