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格尔死了:林彪元帅的两个女儿如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24:01

林彪元帅的两个女儿如今何在?

默认分类   2008-11-22 20:24   阅读731   评论0   字号:    

林彪的两个女儿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全家乘三叉机256号飞机叛逃出境,不料飞机意外失事,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 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沙漠里,林彪、叶群(林彪妻子)、林立果(林彪儿子,时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 )、刘沛丰(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处长)、杨振刚(林彪专车司机)、潘景寅(飞行员,时任空军34师副政委 )及机械师李平、机械师张延奎、特设师邰起良共9人全部丧生,林彪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 国元帅。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林彪的两个女儿林晓霖、林豆豆,没有随同出逃,林晓霖是林彪与前妻张梅的女 儿,林豆豆是林彪与后妻叶群的女儿,这二位昔日的帅府千金,如今安在? 

 

飞机失事现场

~~~~~~~~~~~~~~~

自强不息的大女儿林晓霖 

张梅算是林彪真正的第一位妻子,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阎锡山手下的士兵误伤,林先在延安医院里治疗, 后又送苏联养伤,中央为林配备了工作人员及护理人员,其中有一名叫张梅的陕北姑娘,长得很秀气,为人诚 恳爽直,在苏联与林彪经过半年的接触,便结为夫妻,他俩在1940年生下了一个女儿,林彪的父亲闻讯后,按 林氏族谱为孙女取名林晓玲(霖)。但林彪、张梅两个人之间性格的差异非常大,1942年1月两人在苏正式提出离婚。 

张梅与林彪分手之后,留在苏联未回国,后来和徐介藩结为夫妇。 

徐介藩是安徽省固镇县人,1910年出生,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学习,后转入广州航空学校学习,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 大学学习,曾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参加苏联红军,担任过作战参谋、科长,参加了卫国战争。徐介 藩1948年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译局俄文翻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建国后,徐介藩一度重回苏联,担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赤塔总领事馆总领事。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志愿军的代司令员是陈赓,两人都是黄埔出身,陈赓了解徐介藩的资历,知道他 是留苏专家,因此当陈赓回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徐介藩也随同前往,出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 。徐介藩生性耿直。1958年9月,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到哈军工视察,认为哈军工的教育计划基本上是错误的 ,当时无人敢提反对意见,徐介藩在会议上和这位总政治部主任、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争论起来,徐介藩认为哈 军工成绩卓着,在全国教育界占有地位,不容否定。争论到最后,谭政大将和徐介藩大校都拍了桌子。1961年 ,以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为基础,在西安扩建装甲兵工程学院,徐介藩任副院长,并晋升少将。 

1948年,徐介藩夫妇归国后,林晓玲却仍然留在苏联上小学、初中、高中。 

1963年,林晓玲高中毕业,回国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当时,她俄语极其流利,中国话反而讲不 好。叶 群不喜欢这个林晓玲,时刻防备她和林彪单独接触,然而,机灵的晓玲有时也瞒着叶群瞅空悄悄接近林彪。一 天,她突然拿出一张和母亲张梅的合影照片送给林彪看,引起了叶群的嫉妒,叶群泼妇般地从晓玲手中抢过照 片,三下两下撕得粉碎,然而,这位缺少父母之爱,自小独立生活,又久受异国文化教育的孩子,性格极其刚 烈,她当即与叶群打起来。从那以后,林晓玲极其憎恨叶群,常常会不顾场合地当着林彪的面咒骂叶群,甚至 骂林彪这位父亲。因而,每到学院放寒暑假,林彪办公厅秘书必来电话,希望学院设法安排林晓玲不回家,以 免惹林彪生气。院里不知道这是林彪的指示还是叶群让秘书假传圣旨,谁也无法核实,只好执行。系里几位领 导在心中很为林晓玲鸣不平。放假孩子们都有家去,惟独她像一只失群的小羊。而且,她对中国生活很有些不 习惯,适应力差一些,谁也不好留她在校照顾她,惟一的去处是劝她去西安她母亲家,张梅那时已和徐介藩调 往西安工作(1961年,以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为基础,在西安扩建装甲兵工程学院,徐介藩任副院长,张梅随 夫前往西安工作)。林晓玲后来患了肝炎。为此事,林彪、叶群没来信,总参谋长罗瑞卿来了一封信。信直接 写给院导弹系,嘱咐系里照顾林晓玲,每月给补助20元营养费。系里很不高兴,觉得林彪这个当爸爸的太差劲 了,女 儿患了肝炎,也不关心,当军委副主席工资不少,20元给女儿还拿不出来吗?意见归意见,系里还是给林晓玲 补助20元。 

林晓玲是一位好胜心强的姑娘,1966年“文革”爆发,当时还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时的她,立马当上 了被“中央文革”挂上号的保守派组织哈军工学院“八八团”的头头,与造反派对着干,作为林彪女儿,林晓 玲的反文革讲话传遍全国,影响很大,林彪一度苦劝,但性格倔强的林晓玲仍固执己见。叶群和林彪怕为此而 受到牵连,曾向学 院发出公开声明,与林晓玲脱离父女关系,并宣布林晓玲的一切言论和行为完全由其本人负责。此声明在哈尔 滨广为散发,林晓玲的八八团迅即瓦解。但晓玲还是不服,她到处演说,宣传保守观点。中央文革在操纵黑 龙江省的运动,他们碍于她是林彪的女儿,就把这一心患告诉了叶群。为免除后患,1966年8月中旬,叶群指示 国防科工委的一位负责人坐着吴法宪派的飞机,赴哈尔滨。这名负责人在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的陪同下 ,找到林晓玲说:“你父亲叫你回北京去,我是来接你的。”林晓玲喜出望外,一个小时后她来到机场,匆匆 上了飞机。但是这架飞机升空后,就奔向了西北大沙漠中的一个尖端武器试验基地,这个基地就是著名的新疆 罗布泊马兰核基地,附近是几百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当林晓玲发现自己受了骗后,在那里绝食要回哈军工。 为免除后患,叶群派国防科工委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马跑到马兰基地找到林晓玲,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群 众组织说她“一贯反对林副统帅”,要和她“划清界限”。 

1968年春末,林晓玲骑自行车到基层收集资料,被一辆违章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倒,顿时休克过去。人们七 手八脚把她抬到马兰医院。至此,林玲终于找到一个机会,离开医院,逃往吐鲁番上了火车,极度的虚弱和 疲惫使她两眼发花,身体一软,滑倒地上,她就势爬到座位下面,在腥臭浑浊的气氛里昏昏睡去。那是天下大 乱的年月,周围乘车的农民哪有心思去管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兵?关于林晓玲的新疆经历,香港文汇报《林彪长 女林晓玲大漠血泪》中有详细记载。

私自离开新疆后,林晓玲先是跑到北京找到林彪在毛家湾的住地,但却进不了门见不到父亲。无奈之下 ,便一口气跑到广州,投身在父亲的老部下丁盛的门下,尔后林彪堕机蒙古温都尔汗,父女从此天人两隔。 

丁盛是林彪的爱将,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他看到林晓玲跑来投奔他,自然不敢怠慢,他擅自收留林晓玲,不久又把她送到自己的部队里 扛枪吃饭,这事就连林彪也不知道。从此,林晓玲不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同时也成了丁家的“编外”家庭成员。   

 

“九·一三”事件后,林晓玲并未逃脱政治上的冲击,同样被隔离审查,同样饱受欺凌和折磨,身心俱伤…… 

文革后,林晓玲调到北京,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后来成为一位团职干部,现已办理退休手续。林晓玲的丈夫 是应守贤,浙江省义乌市人,1987年正团级干部转业,后在北京一个工业公司从事工会工作。他们有两个儿子 ,一个在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后从事铁道工作,一个正在上大学。 

林晓玲虽然被父亲抛弃,但她对父亲仍充满感情,1989年还回湖北黄冈市父亲故里林家大院,受到善良的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她在林彪旧居 和伯父林庆佛早年开办的布厂前,久久伫立,思绪万千。然后,在旧居林彪降生的那块地上挖了一捧黄土,用手帕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揣进 怀里带走。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时,北京许多老同志倡议将毛泽东诞辰日定为国家纪念日的签名运动,林晓玲不计“杀 父之仇”,也签了名,还写了一句“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话。签名的尚有另外一些在文革中被整死的中共元老后人,如刘少奇女儿刘 涛、刘爱琴、彭德怀侄女、贺龙女儿贺捷生、邓拓之子邓壮等。 

70年代后期,林晓玲的母亲张梅工作调动到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门从事资料整理工作,已离休,现在北京安度晚年。从小缺少母爱,又失去了父爱的林晓玲,最终获得了一份母爱。 

林晓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林丛琳。林晓玲的两个同父异母弟妹,则取名林丛虎(林立果)和林立衡(林豆豆)。林丛虎随林彪出逃,摔死 在外蒙古的温都尔汗;林立衡在林彪出逃后,被隔离审查,后在毛泽东的过问下,与当年叶群亲自选定的女婿张清霖结婚,眼下在北京创办一家酒楼 ,名叫“黄鹤大酒楼”,自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生意兴隆。林立衡与当年叶群亲自选定的林丛虎未婚妻张宁, 保姆王淑媛,常有来往。 

 

 

图为林彪旧居

--------------------------------------------------------------------------------

经历坎坷的二女儿林豆豆 

林立衡1944年早产于延安,问世时体重仅有3斤半,因战乱,开始叶群把刚刚降世的豆豆胡乱给了一户无儿 无女的老百姓抚养,后听说那户是地主,又将孩子要了回来,后来还是林彪警卫员的未婚妻带大的。1945年秋 天,叶群抱着立衡,怀着立果,跟随林彪转战太行山区,在过平汉路时,十几名高级将领均被敌人冲散,叶群 吓得把立衡扔进炮弹坑里,一马夫见了忙将立衡拾起来,放在马鞍子下面兜着走,后来还是一个班的战士轮换 挑着上东北。立衡长大后,与妈妈叶群关系一直较紧,而在感情上,则与爸爸林彪更亲近。 

1971年8月,黄永胜的老婆项慧芳从广州军区带回一位军医,此人就是张清霖,经过接触,她同张清霖建立 恋爱关系。张清霖是湖北邵阳县一个小镇的农家子弟,父亲曾在国民党兵工厂当过铁匠。 

“九·一三”事件后,林立衡和男友张清霖先后都被带到当时的政治局驻地北京玉泉山,作一般关押审查。 1974年3月,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兴起,林立衡被“四人帮”定性为“林彪留下的钉子”。她顶不住“四人 帮”的恶意攻击,曾超量服用安眠药自杀,被人发现后送空军医院救活。后来,她斗胆向毛主席写信。1974年7 月31日,毛泽东下达批示:“解除对林立衡的监护,允许她和张清霖来往。”根据毛主席的批示,空军政治部 领导找她和张清霖谈话,同意他俩结婚,同时下放河南开封农场劳动。1974年8月2日,空政干部部派人 陪同林立衡夫妇到河南开封。 

在开封农场,他俩早起晚睡,养鸡喂猪,还种了15亩地。197 5年10月,(此处被屏蔽)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 后决定让林立衡夫妇作转业处理。11月,他俩又作为(此处被屏蔽)分配在河南郑州汽车制造厂工作,张清霖在厂职 工医院任外科医生,林立衡任齿轮分厂革委会副主任。后来,林立衡把丈夫的 两个侄女从湖南老家调到了厂里,一个在车间当工人,一个复习功课报考大学。两个侄女一来,小家庭立刻充 满了生机。工厂对林立衡一家还是挺照顾的,看她家“人丁兴旺”了,便让他们搬进了单门独居的平房去住, 大大小小共盖了5间,还专门盖了一间厕所,盛夏时节,每天还可淋俗。 

1976年5月,“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林立衡被认为是“右倾翻案风”刮到郑州来的,被罢掉革委会副主 任,下放车间当工人。 

1979年元旦,当时的河南省领导段君毅、胡立教,曾请林立衡夫妇吃过一顿饭、转告说邓大姐、胡耀邦都很 关心他们,有事可以写信。

1985年,一位颇孚众望的老同志向中组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林立衡身体不好 ,她的亲属都在北京,应该让她回到亲人身边。”

1987年,林立衡调回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直到 2002年退休;张清霖调到北京卫生部门工作。调回北京前夕的1987年8月的一个中午,林立衡独自搭乘客车回到 湖北省黄冈县林家大湾,独自徘徊在林彪旧居前,林立衡对林家大湾的山川草木感到既陌生又神秘。每经过一 个与林家有关的景物和地段,她都要默默地站一会儿,看一会儿,似乎在辨认历史的物证,又似乎将故里的一 草一木加深印象。在乡亲们的道别下,她披着暮色,默默地依依离去,独自乘车返回了河南郑州。 

2002年,林立衡在北京开办了一家叫“黄鹤大酒楼”的酒楼,自任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轰动一时,吸引 海内外大批食客到这家酒楼,一睹当年的“帅府千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报》副总编的风采。因而酒 楼开张后,既没有大做广告,也没在媒体炒作,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其实,当时是林立衡家乡湖北省黄冈市 出资在北京创办这家酒楼,聘请林立衡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左起:林豆豆、王淑媛、官伟勋,王淑媛曾在林家多年,照看林彪子女,官伟勋曾在毛家湾给林彪叶群讲课 

 

左起:张清霖、林豆豆、张宁, 张清霖为豆豆丈夫,张宁为林立果未婚妻。“9·13”事件以后,张宁被关 押审查,直到1975年8月被“解放”,回到南京。不久,与一位姓蒋的原林彪警卫参谋结婚,生子蒋晨,但俩人 在1982年离婚,1988年7月12日,已满12岁的晨晨溺水身亡(后经查是被向张宁求爱不成的当地无赖孙斌和个体 户韩明松合伙杀死,这俩人1992年被公安机关枪毙)。1989年张宁改嫁美籍华人林赛圃(温州青田人),现定 居在美国新泽西洲。张宁到美国后,创作纪实文学《尘劫》,披露她所知道的“9·13”事件真相以及“9·13 ”事件后她及林彪健在的后代的坎坷经历,一再翻版,成为畅销书。张宁是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 ,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她父亲张富华是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病逝。母亲田明是山东人,16岁参加革命,后来转业在一所学校担任领导。 

  “文革”中,“9·13事件”之后,林彪和他的老婆叶群、儿子林立果、女儿林立衡,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林彪还有一个长女,名叫林晓霖,如今是已经66岁退休在家的普通军人。她为人单纯、朴实、低调,多年来很少为社会关注。

  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女附中是北京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解放后,这所学校学生将近三分之二是高干子弟,保送在此培养。

  那是一个朴实而单纯的年代,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是比学习,比品德,没有人过多关注学生家长身世。

  1955年国家为部队军官授衔,报纸上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照片,大家才惊讶地发现,我们班上林晓霖和徐鲁溪都是元帅的女儿呢!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看看,晓霖的两道浓眉,多像爸爸!秀丽白净的徐鲁溪也很像她的老爸徐向前!

  林晓霖是个内向和羞涩的女孩儿,浓眉,眼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鼻梁两旁有几粒小雀斑,平常爱穿夹克,脚上总是一双鹿皮靴子,短发,爱笑,笑起来更像一个小男孩。

  晓霖爱看书,却不爱说话,她在苏联出生,长到九岁才回国学说中国话,学认汉字。课余,她看的书都是那种砖头般厚的、烫金书脊的苏联小说。下课看,上课有时也偷着看。只要是教室门口,她那几个从苏联一起回国的小伙伴叫她“晓霖琪卡”,她便换了个人似的,欢天喜地扑过去,几个人用俄语说着,又说又笑又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林晓霖初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在作文评讲课上。刚刚留校的教语文的女老师,偏爱具有文学天赋的学生。一次,她出的作文题目是“谈谈我自己”。课上,她要大家好好听听,林晓霖是如何将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写出诗般的意境,她动情地念:“我出生于1941年,那是战争年代的美丽春天,在莫斯科郊外一座僻静的乡村医院里……”

  一篇介绍个人履历的作文,林晓霖写得传神而美妙。

  初二那年的冬天,我家出了祸事,母亲被倒墙砸伤,高位截瘫,工资和家里的所有积蓄都交给了医院。过冬,我没钱买鞋买袜,只能光着脚穿母亲不能再穿的高腰雨靴。体育课上,我将两只肥大的雨靴甩出很远,赤脚站在冰冻的雪地上。

  同学们惊呆了,少先队员们特地召开队会为我筹钱。50年代的百姓生活,孩子们很难拿出富余的钱,大家都一筹莫展。林晓霖突然提出:“我常陪爸爸到医院看病,医院里鲜血很值钱,咱们每人抽点血,卖给医生换钱吧……”

  不久,我得到了学校的甲等助学金。

  在狂欢的元旦晚会上,林晓霖送给我一只巨大的梨,就像个黄柚子,又嫩又甜。因为同情我的困境,晓霖常常和我一起谈心,我们彼此间了解也多起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原来,晓霖的父亲林彪在延安抗大当校长时,看中了美丽的女学生张梅。这个外号叫“陕北一枝花”的姑娘,嫁给校长时,只有18岁。不久,他们的第一个男孩子出生了,年轻幼稚的妈妈不会喂养,孩子很快夭折了。

  平型关大捷后,年轻智慧的指挥官林彪身负重伤,带着妻子赴苏联治疗,生下了他们第二个孩子——就是林晓霖。女儿长得很像父亲,林彪十分珍爱。不放心妻子哺养,他天天守在摇篮旁,精心喂养。

  林晓霖长到四个月大时,林彪奉命回国,临走时,答应年轻的妻子,不久就会接她们母女回国。

  林彪走了五年,音讯全无。

  五年后,林彪托访问苏联的罗荣桓给张梅带去一封短信,寥寥数语,说他已经在国内结婚,又有了一个女儿。他通知张梅,可以再嫁。

  年轻单纯的张梅,犹如晴空霹雳,不知所措。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林晓霖被送往苏联保育院生活。妈妈张梅要工作,还要学习,要养活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妈妈张梅已经再婚,林晓霖被高岗夫妇接到东北。不久高岗夫人将九岁女孩林晓霖送到北京,父女相见。

  初见父亲那一天,林晓霖十分狼狈,不适应国内气候,她头上长了疥疮,索性剃成了光头,身上还是穿着女孩子的花色布拉吉。

  光头小女孩儿,怯怯地害羞地站在父亲和后妈面前,不知所措。

  叶群是个阴险的女人,又略通几句俄语,抢先做起父女间对话的翻译。

  按照妈妈嘱咐,晓霖礼貌地问候了父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叶群却对林彪说:小姑娘太没礼貌!她用俄语骂你是混蛋。

  叶群又转身用俄语对晓霖说:“爸爸说你没有教养!”

  林晓霖害怕地哭了起来,父女间的相见就这样不愉快地开始并结束了。

  晓霖住到了爸爸家里,小小的孩子很快就懂得了后妈的阴险,她从不开口叫妈妈。叶群爱穿很高的高跟鞋,她领着妹妹,跟在后妈身后,学着扭捏作态……

  有一天,林晓霖将一张自己和张梅妈妈的合影照片藏在身上,照片后面写着:“你还记得她吗?”

  她悄悄地拿给了爸爸。林彪看了照片,很是动情,感慨地说:“她也老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件事后来让叶群知道了,她不能允许丈夫前妻的女儿,背着她干这样的事,她跳着脚骂人,林晓霖吓得到处躲藏。

  林晓霖长年累月生活在后妈的阴影里,很难得到父亲的关爱。

  林晓霖封闭起自己,变得忧郁、羞涩而孤独。虽然她很聪慧,曾获得师大女附中学习优良金质奖章,但当年的她,却像一个灰姑娘…… --------------------------------------------------------------------------------

收留林晓玲的丁盛将军

丁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勇将、战将、闯将、悍将。丁盛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无 数次的战斗洗礼,战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丁盛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丁盛任八 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27旅旅 长。1938年10月,他率部作为主力团参加黄土岭围歼战,为我军取得击毙包括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 部规秀在内共1400余名日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0年2月,丁盛任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了 著名的“百团大战”,被日本人称为“守路钉”。 

解放战争时期,丁盛任24师师长,45军13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 役等著名战斗、战役,然后率部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湘、鄂、粤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3日,白崇禧 在衡宝线 上布置了五个军的兵力想和林彪决战。林彪也命令所有主力部队原地待命,待时与国军决战。但是,10月5日。 丁盛的135师竟没按命令行事:孤军深入到了敌后。这样一来,不仅打乱了林彪的部署更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 白崇禧慌乱中调集所有部队来打135师。连林彪都对135师的命运绝望了,但是,丁盛和他那英勇的部队竟顽强 地挺住了,更将敌人打败了!林彪迅速改变了命令:全线进军,并且对进攻部队下达了指示:各兵团及各军军 部只能收听林彪给135师的命令而不能直接给135师下达命令。1949年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949 年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四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 ,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135师,这只落入虎口的羊被誉为了冲如羊群的猛虎。五十年后的今天,该 部的全部战车上还是画着虎头的标志。 

1950年,丁盛入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深受刘伯承元帅赏识。1952年,一只新番号的部队在新 中国诞生:第54军。这只虎狼之师的传奇还开始。丁盛任54军第一任军长。1953年6月,他奉命率部入朝作战 ,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的254次大小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战绩。1958年,作为最后一支离朝部队,丁盛 和他的士兵们回到国内,军部驻重庆,隶属于成都军区,为该军区辖区内四川、西藏唯一一个成建制的野战军 。 

1959年3月,西藏局势动荡。3月14日,军委令由丁盛组成“丁指”(代号302部队指挥所),率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54军第130师、134师赴藏参加平叛。是月,在甘肃、青海执行平叛任务的134师沿青藏公路开进,抵达 拉萨、当雄。130师由驻地雅安乘车出发,在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为首的军区前进指挥所(即“黄指”,代 号301部队指挥所)率领下取道川藏公路,于4月初进抵甘孜集结。3月27日,丁盛率“丁指”主要成员由兰州乘 飞机抵拉萨。“丁指”率130、134两师,在西藏高原进行了历时两年半的平叛作战,历经大小战斗978次。至 1961年4月,“丁指”方奉命撤销,134师离藏入川,驻南充地区,11月,130师亦返回四川雅安。平叛战斗中, 丁盛违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曾受到林彪严肃批评。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丁盛奉命率54军再度进藏,组成以军长丁盛为首的前指(亦简称“丁指 ”),统一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瓦弄地区作战行动,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丁盛和他的54军面对的是 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规部队。11月6日,“丁指”进抵西藏察隅,次日,“丁指”前进至航堆以南地区, 率所部130师等向瓦弄印军主力第四军发起全线攻击。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喜马拉雅山 脉南麓,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地区,作战条件异常艰苦。是役,“丁指”所部经激战夺回瓦弄,直逼至 传统习惯线附近,歼灭印军三个营全部、一个营大部和印军第11旅旅直分队等部共12000多人,使号称参加过二 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印度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印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 “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战后,奉命主动撤至1959年11 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处。12月下旬,“丁指”返抵重庆,所属部队亦于翌年1月初返抵原驻地 。其后,丁盛奉命在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作瓦弄地区自卫反击战情况报告,又率员分赴四川各地作巡回报告两 千余场次,再率员到沈阳、南京、广州、兰州等军区汇报,一时间,丁盛及54军声名大振。 

1964年7月,丁盛离开54军,奉调新疆,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两年 后文革爆发,作为林彪的爱将,丁盛深深地卷入了政治旋涡。 

1967年7月,丁盛任所谓“兵团住乌鲁木齐八万革命职工自卫反击制止武斗指挥部”总指挥。 

林彪对丁盛信任有加,黄永胜升任总参谋长后,丁盛在1968年2月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丁盛即在此 时收留了林彪同前妻张梅的女儿林晓玲。1969年4月,丁盛当选中央委员,1969年7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1970年毛泽东南巡,召见丁盛谈话两次,丁盛表态一切听从中央部署,这相当于切断了林彪南逃的退路。对于丁盛本人在“9.13事件”中的表现 和态度,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近年写的回忆录,倒是作了正面的肯定:“这天,钱嘉栋、赵茂峰、纪东和我都在 办公室里。下午,我们突然接到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的一个电话。丁司令员在电话中语调十分郑重地说:请转 告总理,我们忠于毛主席,听毛主席的,听周总理的。周总理怎么说我就怎么办,我们已经按照周总理的指示 去办了”。 因而在“9.13事件”之后,当时的中央对于丁盛本人是充分信任的。1972年3月,刘兴元调成都军 区,丁盛增补为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随后并接替刘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1973年8月, 丁盛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丁盛与许世友互换位置,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

文革后,丁盛被认为是林彪及“四人帮”余党,受到大家的揭发批判,1982年7月21日退出现役。丁盛退 役后住在南京市,和妻子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每天自由自在地逛街购物,居家过日。谁又能料到这位普普通通 的老人就是当年风云一时的丁盛司令员……

丁盛晚年,据说经“四野”出身的总政主任于永波同意,由广州 军区收回,按师级干部安置, 

附:丁盛简历 

1913年,生于江西省于都县。 

1930年6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由团转党。 

1935年11月—1936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二科政委,参加长征。 

1937年8月后,历任八路军旅政治部科长,团政委。 

1945年4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11月,历任晋察冀军区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旅长,东北民主联军八纵24师师长,东野 (四野)45军135师师长。 

1950年4月后,历任45军副军长、军长,54军军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3月,组成“丁指”,指挥西藏平叛作战。 

1961年8月—1964年3月,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 

1962年10月,再度组成“丁指”,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战事。 

1964年8月—1968年2月,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第二司令员 。 

1968年2月—1969年7月,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4月—1977年3月)。 

1969年7月—1973年12月,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2年3月—1973年12月,并同时任中共广 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 

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中央委员。 

1973年12月—1977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4年10月—1977年3月)。 

1977年3月,停职审查。 

1982年7月,被令退出现役。10月,被开除党籍。 

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