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门作者:“给佳能相机选镜头”之三:非红圈镜头的选择 文字实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08:22

                                  “给佳能相机选镜头”:非红圈镜头的选择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佳友在线的视频节目。今天我们这期节目是器材观察员,我们请来了器材专家鞠峰老师和大家聊一聊佳能镜头选择的问题,我们这期聊一下佳能非红圈镜头的选择问题。佳能非红圈镜头价格适中适合广大影友购买的比较经济适用的镜头群在购买这些镜头的时候因为面临的选择非常多,很多刚买佳能单反相机的朋友会无从入手,是买套头还是买一个更好的镜头或者说是买要求更为具体的定焦镜头,一开始无从选择。在选择这些镜头的时候总体上您有没有什么样的建议?
    鞠峰:非红圈的佳能镜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超声波马达的非红圈镜头。
    主持人:就是在镜头上有一圈金线的。
    鞠峰:对,所以很多人叫黄圈头,实际上它是超声波马达的标记。当然L头也是超声波马达的,还有一部分是白字写的,是非超声波马达,一般用微型马达,这也是非L头之外的普及型。所以佳能镜头的分类应该是两大类,一类是L的,一类是普及,普及头也可以叫通用头,因为它并不是素质上的低到什么程度,主要是通用性比较强。适合高端的摄影师、爱好者,一直到入门的摄影者都可以用。
    主持人:对这些普及型的镜头而言它们的光学素质和L头比有什么不一样呢?能不能满足日常的拍摄要求呢?我们可以通过大家所常见的普及型镜头的数据来看看,请鞠峰老师帮我们点评一些镜头,介绍一些镜头。比如说最常见的镜头也就是说标头,标头应该说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类镜头所以叫标准镜头。
    鞠峰:标准镜头的发展因为它比较早,比较成熟,而且从光学素质来说结构比较简单相对来说,各种相差就是人为的后期加入的一些要求形成的更多的镜片互相产生的新的相差和校正作用都比较小,所以这类镜头的素质和成本都比较好。
    主持人:而且我听说标头的焦距是最贴近人的眼睛自然视觉的这样一个视角是吗?
    鞠峰:实际上从35、40一直到55都可以包含在标头的范围内,但是大家通用的概念是50。
    主持人:我们常用佳能50的标头有这么几支,一个是最便宜的就是50/1.8的标头,这个镜头现在在世面上已经是第二代了,所以标作50/1.8II,这个镜头比较便宜长相奇特被影友俗称小痰盂。另外一个镜头就是佳能的50/1.4,也是一个标准焦距的镜头,还有一个就是在红圈头里面比较有名的就是50/1.2的镜头,这三个都是50焦距的标头这三个镜头价格是从高中低差了很多,从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上来说它的光学素质到底怎么样呢?网友也可以在网上看到这三个镜头的结构图和它的MTF曲线图。
    鞠峰:昨天我们已经介绍了MTF曲线,先从MTF曲线来看这三款头它在最大光圈时候弧矢方向的一毫米分辨10条线的能力已经都在优秀的范围内,就说明它是统一的满足了佳能镜头设计的原理,这个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是它的素质应该是都达到了普及的佳能EF镜头的优秀标准。剩下不同的就是在最大光圈时候的虚化程度,随着光圈值的不一样,光圈值1.2的、1.4的、1.8的图片变小了,变小了之后景深的范围逐渐加大了,影像的虚实效果也就相对减弱了,这些差别对于购买者来说在乎不在乎,追求它三种当中的哪一种这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从这三支镜头的MTF曲线来看,它们在光圈是8的时候表现都非常优异。只不过是相对于50L这支头而言,50-1.4和50/1.8在光圈1.8的时候在20毫米以上的边缘部位有下降,但是50-1.2这个镜头在边缘部位下降还不是很明显贴近百分之百的表现。
    鞠峰:这就L头的特点,是最佳技术和高成本达到最好的影像素质,其中包括四个角和画面中心的平衡。
    主持人:但是对于最大光圈而言不管是1.2、1.4、1.8的光圈边缘这个下降速度都比较厉害。
    鞠峰:这个下降未必都是缺点,有朦胧感的需要。除了主焦点的核心区域之外其他地方尽量的产生虚化作用。另外我们在EF-S镜头之外,这几支镜头由于低成本,价钱便宜也可以为小画幅的数码相机考虑使用,小画幅的相机如果用上这个镜头等于一个小的中焦距。
    主持人:也就是说它的焦距从1.6变成了一个80左右的。
    鞠峰:适合拍摄人物的一个小中焦距的镜头,而且边缘素质的降低没了,等于可以自动忽略掉了。
    主持人:因为它只取中间这块相场中间的一块。
    鞠峰:所以现在使用小画幅相机的朋友们可以选择到器材商店买个二手的这类镜头,这个是很划得来的。
    主持人:50-1.8的二手的镜头可能五百块钱就可以买到。
    鞠峰:那么你用新的在人像拍摄题材范围内可以用这支镜头可以陪着你度过很多有意义的时光。
    主持人:说到这三个镜头最大的区别可能主要是在最大的光圈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真的是需要1.2的光圈,那么1.8和1.4是无论如何做不到50L这支头的表现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从影友那里得到说法,我用这支镜头不见得是用它的最大光圈,但是即使不用最大光圈,比如50/1.2的这个镜头,我用1.8的光圈或者是2的光圈在拍人像的时候背景虚化的效果也要比50-1.8的效果好得多。
    鞠峰:这个有道理,在光学设计上要求越是高档的镜头越是一点实,实的要非常的实,离开焦点之后要虚化非常的柔和非常朦胧,就是虚实对比非常明显,不是温汤水似的实的不是那么锐利,虚的也不是那么痛快。
    主持人:即使是虚化的背景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像奶油的感觉,应该是有差别的。
    鞠峰:是有差别的。
    主持人:这个恐怕跟镜头光圈的形状有关系的。
    鞠峰:光圈的叶片越多越能近似圆形,虚焦点的光斑越近似于圆形,朦胧感就更好。另外光学素质的设计标准也是有很大的差距,刚才讲的他的作为设计的要点来投入的话那么它的光学设计上和一般的镜头是不一样的,我曾经使用过1的光圈的。
    主持人:现在世面上应该已经没有了。
    鞠峰:但是这支头给我印象就是焦点部分在最大光圈的时候是很明确的一点实,当时我怀疑它在小光圈的时候大景深的表现怎么样,而且我担心1的光圈背景一塌糊涂,这两点通过实践都给否掉了。就是它在缩小光圈时候的景深完全可以使你清晰的把背景体现出来,而且即使是1的光圈最大光圈拍摄背景虽然是虚化的但是层次的深度还是很清楚的,不是虚的一片。
    主持人:那1.0的光圈镜头如果在商店里买到的话也是天价了。
    鞠峰:应该是天价了。
    主持人:我自己没有用过50/1.2的经,但是我同事拥有过50/1.4和50/1.8的镜头,在比较的时候确实是两个镜头在小光圈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在用最大光圈拍的时候即使都放到1.8的光圈来说,50/1.8的镜头看起来背景就是不能那么的柔和,就是所谓的二线性,背影看起来有重影的感觉,不是柔焦的感觉。
    鞠峰:这个我们昨天看MTF曲线的时候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黑的粗线最大光圈,这个就是比较不同光圈值同规格镜头的时候非常重要,看1.2的,看1.4的、1.8的这里面曲线达没达到你所要的标准,8就是共同都有的可以看出它相对的素质差别。
    主持人:那这是我们聊了一下最常用的佳能的几支标头的比较和选择,实际上对于需要小光圈拍摄的朋友来说那么这三支镜头没有那么大的区别,重要的就在于你是不是需要最大光圈的表现。
    鞠峰:现在大家都在用数码相机,对于学摄影的初学者来说失去了使用胶片磨炼的机会,没有可能自己冲胶片,自己放大照片的机会,所以对摄影学习积累知识上是一个损失。那么作为这个标头它还有一个功能,它可以理解广角镜头和长镜头的成像的一些特点。比如把这个标头缩小使用,离对象尽可能的远一点那么就是一个广角镜头成像的格调。如果贴近主体用大光圈拍摄那就近似于长焦距的成像效果。
    主持人:也就是说景深比较浅。
 鞠峰:在没有进入广角和长焦使用的条件下可以用标准镜头来体现它的不同格调,不同成像位的,你积累了一点操作的欲望和操作的经验之后再使用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发挥作用。
    主持人:就是说用标头对于大家磨炼自己的摄影基本功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鞠峰:是一个可以锻炼的器材。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到标头用在非全幅的相机上可以用来拍人像,那么全幅相机也有一个普及和趋势,门槛越来越低,很多朋友都开使用5D或者是5DII,在全幅相机上50的焦距的镜头适合拍一些什么样的题材?
    鞠峰:比如日常生活以人的高度和人的活动背景和环境的关系来说特别适合拍摄生活,人文题材,室内活动包括大家拍最多的纪念照,人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的方便。
    主持人:说完了佳能的标头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一个比较受大家欢迎的镜头就是人像头,这个人像头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大家认为85焦距的镜头是比较适合拍人像的,佳能在这个焦距上也有几支镜头。比如说是85-1.8,另外一个就是高档的L头85-1.2,还有一个镜头虽然不是85的但是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就是佳能的100-F2的镜头,这三支镜头影友们在选择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呢?
    鞠峰:拍摄人像头受到有一个概念,就是人像头所要成像的影像对于人的头部的结构要达到什么样的表现的程度。因为大家都知道人的头部是个球状,你要不要表现出它的体积。一种是压缩平面一种是把体积感和光效层次表现出来,当然要有神态的。特别是对轮廓和体积是压缩是立体,每个摄影者不同的对象之间都有不同的表现标准。在选择镜头的时候越是广角的镜头比如85和100,那么100/2.0的镜头这个压缩感可能更强,85的锐利感更强,这个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要求。另外光圈的大小和50的标头要求一样,光圈大小首先是虚化的程度,虚化程度要求不要求那么高,要求的虚化程度非常高那么当然光圈越大越好,而且1.2的镜头作为L头一点不会影响到小光圈的表现,实际上它是一个高光圈素质使用的组合,最大光圈是优秀的,在小光圈上也是优秀的。
    主持人:这支镜头我们可以看一下,F8的镜头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一条平直的线,基本上接近百分之百,它的最大光圈也是直径是30的成像圈里面最大光圈这条曲线也是很平直的。
    鞠峰:对于一个人像来说在一个构图中拍满一个人的头部的话30毫米正好是脸部的成像范围。那么30毫米以外的成像圈正好是耳朵和后面的头发,需要虚化和远距的。所以它对于表现立体感是非常强的。
    主持人:从这个MTF曲线里面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支非常适合拍人像的镜头。
    鞠峰:对,因为拍头像不管是正面侧面脸部放到画面的中区,所以中区的立体感应该是最强的,为了增加它的立体的虚化,远的部分正好和边缘部分素质降低没有问题。
    主持人:另外从价格上来说85-1.2确实是比较昂贵对得起它的表现,那么85-1.8作为比较实用的镜头我自己也有这样一支镜头,我感觉85-1.8拍摄人像的时候和50的镜头拍人像相比确实是在背景虚化方面比50的镜头要强出很多,即使是85-1.8的和50-1.4的来拍也是85-1.8效果会更好。实际上我们一般都知道背景的虚化和焦距和光圈都有关系,就是一方面光圈越大虚化的越厉害,景深越浅,另外就是焦距越是长景深虚化越明显。比如在50-1.4的情况下和85-1.8的情况下,景深我们应当怎么来理解呢?
    鞠峰:在固定的光圈和镜头条件下,已经是这个条件了怎么样加大背景的虚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背景越靠后主体越靠前同样的光圈跟焦距虚化程度就会更明显。所以这个要活学活用还可以在有限的器材条件下扩展你的表现能力。
    主持人:从85/1.8的MTF曲线上来看它的中心表现也是很不错的,在30毫米成像圈里面它的表现也是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平常在用这个镜头的时候和别人交流起来别人说85-1.8的镜头最大光圈的时候比较肉,就是最大光圈不可用。实际上在MTF曲线上来看所谓的肉是在边缘部分确实比较肉,在边缘部分下降是比较厉害的,到了40毫米成像圈上失真在0.3这样的水平,也就是下降的非常厉害。
    鞠峰: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所谓的人像图和人像,考虑到镜头的素质和主体对象的表现的锐度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拍人物,人物的皮肤质感是刻出来的还是长出来的。刻出来的就是说镜头的素质极高,锐化的程度也很好,拍出的清晰,历历在目,一根一根的胡须,一条一条的皱纹非常的清楚,像刀子刻出来的一样。还有一种是给人感觉这个人气质非常外露,表现的非常好,感觉出他的温度和皮肤,里面有血液流动的感觉,这种皮肤是长出来的感觉,放大来看没有一点是清清楚楚的。
    主持人:不像我们所说的可以查清楚有几根眉毛。
    鞠峰: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人的轮廓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线,都是面,没有线哪来那么分明的黑白的差别呢?所以不可能有刻出来的痕迹,它应该是长出来的,是浑圆的。
    主持人:这也好像是佳能人像镜头的特点,就是说锐度并不是很锐,但是看起来这个照片拍人像的时候更为柔和,更为自然这是佳能镜头的一个特点。
    鞠峰:对,层次丰富。
    主持人:经常有影友拿佳能的镜头和耐克的镜头来比较,那一家的镜头是拍出来的片子非常锐,清晰度非常高,但是佳能的H方面不如那一家的,但是实际上对于拍人像而言也不见得锐的就是好的。
    鞠峰:其实不光是人像,作为影像来说因为它已经是平面的了,在这个平面的影像当中能不能看出空气透视,看出层次的深远来,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有的人就在追求这个,有的人就在回避和简化这个,一切都是清清楚楚。有一种人就是不要那么清楚,这也就是那句话难得糊涂。
    主持人:我刚才也听到一个词,图象当中空气透视的感觉。我以前也听说过一种说法,就是有一些镜头比较好的时候,比如有一些人在评论自己比较得意的珍藏,比如莱卡镜头或者蔡司镜头的时候他们拍出来的照片有空气感。什么是空气感?
    鞠峰:我想概括起来主要是层次,前面的后面的包括中间的一层一层的景物可以感觉出来,这纯粹是感觉的。靠什么感觉呢?除了黑白灰的深浅变化之外就是景物和景物之间的对比,按我们通常的话来说就是锐度,近处的锐度,中景的锐度和远景的锐度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才有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就是远近的空气层次,还有一个空气层次可以理解为大气的介质,有水蒸气有尘土会使远处朦胧,这会造成一种错觉。晴天是一种层次,多雾、阴天又是一种层次,这两种空间感都能等同的谈论,但是都可以造成很深远。顺便再说一句在色彩再现上也要求自然,不能把蓝天变成近景,因为在任何景物中蓝天都是最远的景物,但是我们现在大家看看在现在的影像当中包括得奖的作品中有多少蓝天跑到前边来了?
    主持人:怎么来理解跑到前面来呢?
    鞠峰:人为的把它数码化的加蓝。我们统称叫数码蓝,因为数码相机带来的蓝,这种蓝是一种忽略了大气透视忽略了层次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想要出彩,甚至于有些相机上就介绍了风光模式,风光模式的特点是绿的更绿,蓝的更蓝,专门提出来一个蓝的更蓝,这完全是迎合消费者,按我们来说是一种粗浅的追求。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讲是若有所悟。平常在处理数码照片做后期,有的时候经常看到拍的照片不太通透,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然后为了去掉这种灰蒙蒙的感觉让它觉得更通透在后期把对比度增大,在做涂层的时候从量变往中间拉照片出来就没有朦胧的感觉,就会很清晰。但是这种片子看时间长了就会审美疲劳,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是个数码片。
    鞠峰: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照片是你用你所追求的镜头拍出来,为了追求这个镜头你可能用了很高的成本代价,但是在实际上降低了这个镜头的表现力,镜头的自然感、层次被你给强行的数码夸张破坏了。所以你说这个影像是拿什么镜头拍的那确实是拿这个镜头拍的,但是它又不是这个镜头的表现力。
    主持人:它是一个数码处理之后的结果。
    鞠峰:所以千万不要干这种事,很好的镜头就好像一个很好的农村姑娘非常健美,结果抹一个大花脸。把现代城市的化妆品全堆到脸上,很纯朴的自然美没了。
主持人:跟它本身的环境和气质并不吻合。我们刚才对比了两组比较常用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镜头。实际上对于非红圈镜头而言大家接触的更多的是在买相机时候的套头,在300D、400D、500D著名的套头就是EFS 18-55镜头,这个镜头原来是不带防抖的,现在已经进化到了防抖的版本。另外一个套头就是这个18-200这样的一个镜头,因为它的焦段覆盖的非常宽,所以又被称作是一头走天下的镜头。对于这些套头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18-55的资料,对于这个套头鞠老师您有什么可以让大家理解这个镜头的特点。
    鞠峰: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发展到今天各个厂家都在拼最大的能力,把自己的科研的成果和技术成果都在产品的竞争市场上发挥作用。最关注的就是相机和套头的配合,套头可以说是把这个厂家的最精的和最高的科技全用在这个套头上和套机上,因为它不再花更多的专利费,它是自己的成本。现在要用自己的成本争市场取抢顾客,所以最好的东西都在套机和套头上,而且都是低成本的,是不增加专利费用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这个套头是物美价廉。通过MTF曲线来看套头都是不错的。
    主持人:因为套头相对来说价格都是比较便宜的,所以也不知道是感觉不好还是以讹传讹大家都经常把这些套头叫做狗头,尤其是相对来说中低端的单反相机的套头,比如说18-55,大家都认为它是一个狗头,那么狗头自然是指它的成像不牛,那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鞠峰:这个我建议大家往远处想回忆一下,888的相机大家都熟悉,888的套机头大家有用过的没有,有用过不管怎么说的,你回想拍的片子素质怎么样,这个头被很多维修站的人评价是返修率最低的一支头,而且素质是超乎想象的好,非常简单但是素质很高。那么这支头是很早期的套头,后来的300D出来的那个套机头。
    主持人:就是18-55的不带防抖的一代。
    鞠峰:那个我曾经拿着到四川云南拍一圈回来,在嘉里中心展示过,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没有认出来这是个套机头,都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头,也出乎我的预料,从此之后我对套机头有一种信任了。
    主持人:18-55这个镜头我也是非常有感情的,因为我用300D的相机也用了好几年,开始也是跟套头一起买进来的,而且我用300D和套头的过程中也知道了一些用同样器材,同样相机和同样镜头拍摄的高手,我印象当中有一个是在法国留学的学生,他在法国拍了很多人文的片子也是用500D和18-55这个镜头,焦段也是比较适合随身携带拍人文,街景和一些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的镜头,只不过是它的最大光圈稍微小了一点,在18端最大的光圈是3.5的。但是3.5的光圈有时候如果你用的好的话反倒能够出彩,有一些拍成运动的虚化的效果它并不需要太大的光圈,反倒是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鞠峰:我们广义的讲过去的相机都是套机套头,在不可换的情况下只有这一个头。那么现在可选择的头多了所以大家老想换头,甚至于自己拍的片子自己想碰到什么问题突破不了了就想该买头了,该换个新头了,甚至于夜不能寐,要不要2.8的什么头。
    主持人:很多人困扰的就是喜欢18-55这个焦段,但是又恨它这个光圈太小。佳能又出了一个另外镜头就是2.8光圈的头是17-50的头,那个头虽然也不是红圈镜头但是要贵很多。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影友而言18-55本身觉得不够档次,性能不好,想买一个2.8的朋友而言您觉得有没有这种必要。比如拍了一段时间觉得18-55档次太低全成2.8的镜头。
    鞠峰:我觉得换头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原因是确实不用这个头,达不到他的拍摄要求,光焦确实不够大。再一个是并没有认识到新的头和他现在眼前用的头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就比较盲目的人云亦云的去追求大光圈,我觉得这种后果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对于17-55,2.8的镜头而言,它和18-55这个套头相比较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就是我们如果要升级它的话有什么升级的必要和理由呢?
    鞠峰:如果是在室内比较暗的光线下希望拍一些活动的东西或者大景深的东西,那么无疑大光圈要好一些,可选择的余地多一些。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收小点光圈拍大景深,没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大光圈拍小景深抓住动态,这个是它的一部分作用,加上感光度的提高相机的感应这个作用逐渐被抵消掉了,未必2.8的能拍下来就是次的光圈拍不下来,你把感光度提高一下就行了,再加上防抖的功能,这都属于一种降低成本的办法。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想提高快门速度也不是一个充足的理由。
    鞠峰:现在很多L头上有的技术厂家并没有增加很多成本就使用上了,比如防抖功能在非L头上防抖4级的,而且防抖的素质也提高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比较便宜的头28-135的头也有防抖。
    鞠峰:现在除了大广角之外能用的都装了防抖了。
    主持人:剩下的升级一个更贵的大光圈的理由恐怕就是可能有的时候拍风光之外可能在比较暗的情况下拍一些场景或者是拍人像可能对于虚化背景更高的情况下可能会拍出来的片子更漂亮一些,比如说用17-55的镜头用55端用2.8的光圈拍一个人像的话,尤其是非全幅相机上因为它是一个EF-S镜头,就可以抵挡一阵了,不能再用定焦的镜头,而18-55小光圈的镜头拍人像有一些力所不能及。
    鞠峰:这跟着带来一个问题,一个小画幅相机的使用者恐怕有几支头可选择,也有几支头必须带。因为他出去这一趟很难说我只拍风光我不拍人像,那么人像的头要带着,实际上他可能主要拍风光。
    主持人:对于一个新买了500D或者是50D相机的朋友而言又不愿意花那么多的钱买红圈镜头也不满足于仅仅一个的套头,从您的角度给一个建议对那些镜头比较合适呢?
    鞠峰:我觉得两类人可以有共同的选择,一类是初学者,说句直率的话,你给他很适合的头未必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再一个是真正的摄影高手,就是拿着三八大盖弹无虚发的。只要有一个手动档有一个自动对焦的功能,实在不行手动对焦就可以完成任务了,真正的高手我建议可以买一个二手的24-85的镜头。
    主持人:这个镜头应该不是太常见的一个镜头,为什么要这个镜头呢?
    鞠峰:这个镜头是早期开发出来的EF镜头,因为素质是比较不错的,价格比较适中,体积比较小,重量比较轻。
    主持人:24-85镜头焦段是比较常用的焦段。
    鞠峰:体积非常小,重量非常轻。如果装到了小画幅的机器上就等于是配套的一个标准头。
    主持人:我们在网站上已经找不到这个镜头了,应该已经停产了。不过跟它相似的28-135也挺好而且还带防抖。
    鞠峰:这样就可以考虑那个问题了,就不要28-135了,就要24-105了。因为什么呢?28-135根据我的使用体会来说在反转片的拍摄非常好,但是在数码的感应器条件下色散比较明显,所以逐渐要被24-105代替。
    主持人:对于真正的高手而言,对镜头不是那么挑剔的。就是说他可以就像您所说的把一个三八大盖拿到手里或者拿一个木棍也可以打退人。对于普通的影友而言除了套头之外我们还应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镜头比较合适?
    鞠峰:应该考虑两极,就是说你最需要的广角端是多少,最需要的长焦端是多少,能用一个头满足的话那当然最好。现在这支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17-55或者是18-55,加上55-200或者55-250。长焦端和广角端都有了。如果想用一支头的话那就是24-105,还有一种可以是两头用定焦。
    主持人:就是说在广角选一个定焦镜头,长焦的选一个定焦镜头。
    鞠峰:用的最多的是有一个选择用一个变焦头作为一个中段,还有一个如果觉得这个变焦头达不到自己的素质的话先不要买,先用一个旁轴相机,能变焦的能拍照的镜头,把它理解成一个能拍照的镜头,用它来弥补中间这个。
    主持人:节目的时间有限,关于非红圈镜头就聊到这儿,以后的节目里面我们会陆续请鞠峰老师跟大家聊一聊佳能的其他镜头,这次节目就到这儿,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