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世纪3怎么触发转职:毛泽东为人诟病的一首词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1:12:40

毛泽东为人诟病的一首词(图)

胡适曾对唐德刚说过:“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胡适口述自传》)。但是,行文一贯温情脉脉的胡适,在晚年却以十分激烈的言辞批评过毛泽东的一首词。

 

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叶。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抄在这里:游仙,赠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胡适日记全编》第八册, 568—569页) 

胡适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得从五四运动前夕说起。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应其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老师、时任北大教授的杨昌济之召来到北京,被推荐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的工作。从美国归来的大名鼎鼎的胡适此时就在北大任教。在这期间,毛泽东曾不失时机地抽空旁听胡适的课。胡适后来也曾多次在文章中称毛泽东是他从前的学生,此话不假,虽然他仅比毛泽东大两岁,但他当时对毛泽东的影响却很大,毛泽东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就是受了胡适的影响,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之先生造的。他还亲自登门拜访胡适,向胡适求教。

 

1951年5月16、17日,胡适连日读了萧三《毛泽东的初期革命活动》,他把其中有关毛泽东年轻时办“自修大学”的经历抄在了那两天的日记中。17日,他读了胡华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把有关毛泽东办“自修大学”等内容抄在了当天的日记中。他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南去了。‘自修大学’见于记录,似只有这两处,故我记在这里。”(见《胡适日记全编》第八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23页) 

 

毛泽东对自己青年时代对胡适之崇拜也不讳言。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说,五四前后,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周策纵在《胡适杂忆》中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也是受了胡适《沁园春·新俄万岁》的影响而作的。

 

然而,由于人生道路选择之不同,这对昔日师生很快分道扬镳了。1945年8月抗战刚胜利时,远在美国的胡适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差不多快十年后,1954年,他为司徒雷登《在中国五十年》所写的序中重提此事,说:“司徒(雷登)博士的大使任务也宣告失败,因为正如他自己说的,他是‘外交的生手’。……事实上,在理想主义澎湃的那些日子里,我跟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生手们同样的天真。的确,我在对日胜利后不久,竟天真到打了一封长的电报到重庆,以便转交给我的从前的学生毛泽东。我在电文里用严肃而诚恳的态度央求他说,日本既已投降,中共就再没有正当的理由来继续保持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中共现在更应该学英国工党的好榜样。这个劳工党没有一兵一卒,但在最后一次的选举中,却得到了压倒优势的胜利,获取今后五年里没有人能够跟他抗争的政权。……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了重庆,陪他同来的有美国大使赫尔利将军,也是一个外交的生手。那时候重庆的朋友打电报告诉我,说我的电报已经交给毛先生本人。当然,我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回音。”(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五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1895页)

 

从胡适给毛泽东发的这一份电报可看出,胡适的书生气十足。书生论兵谈政治,从来都是幼稚之举,胡适先生也概莫能外。反观毛泽东后来对胡适,还是大度的。1956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在怀仁堂宴请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胡适这个人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学生毛泽东并没有全盘否定当年的胡老师,对其评价还是较为公允的。

 

胡适晚年说毛泽东大气磅礴的《蝶恋花》没有一句通的,此话讲得太过,显然有意气用事的成分在其中。但他所指出的这首词的押韵问题却是存在的,因为胡适本人就对古诗词的格律造诣极深,何况他还请教了湘籍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

 

其实对于这首词的不押韵之处,一向重视用韵、深谙格律的毛泽东也是很明白的。1958年12月,毛泽东在作者自注中说: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毛泽东一直主张诗言志,认为格律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所谓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不必拘泥于格律。

 

任何一位诗人与词人,都不可能所写每篇都是精品。作品中十之八九成功就很了不起了。即便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是只有一部分佳作传世,剩余的作品早被历史大浪淘沙湮没了。毛泽东的《蝶恋花》尽管如胡适所说的那样,不是好作品,但丝毫不影响毛泽东作为伟大词人的历史地位。毕竟毛泽东的诗词佳作多多,古今中外也无几人可比。(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