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之一的囚牛嗜: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59:30

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

 


     

一 动作不到家

傅钟文老师告诫我们说:“每个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六个动作。

1.起势接左棚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老师边示范边提醒我们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嗣后,果然发现不少同仁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

2.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3.老师在教单鞭时,要求我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4.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所以老师再三提醒我们,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5.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6.老师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我们:“四个斜角要打出来”。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同样进行左分脚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也往往会走过场。

二 四肢虚实不清

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造诣也就越高。

1.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二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

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如十字手定式时易患此毛病,老师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又如,单鞭接提手上势时,老师又告诫我们:“扣左脚时重心后移,就形成双重;提手迈右脚时重心前移,又造成双重”。另外,在按接单鞭、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十字手接抱虎归山、抱虎归山接肘底捶和云手时,这种双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左脚与右脚固然要分清虚实,就是一只脚也要分清虚实。如揽雀尾接单鞭时,重心应由右脚掌移至右脚跟,以便扣脚、左转。

2.“迈步如猫行”。笔者和有些同仁离老师的这个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做斜飞势、扇通臂、双风贯耳、玉女穿梭和弯弓射虎时,常常落脚较重,甚至落地有声,这也是虚实不清的表现。要使迈步(退步)轻灵、沉着、走所谓的太极步,须按老师的要求,悉心揣摩以下几点(以迈左脚为例):

a.左胯关节内收下沉,坐稳右脚;

b.右膝微曲送左脚前迈;

c.迈左脚应与腰左转同时开始,这样左胯易松开,膝、踝关节才能灵活,迈步就会轻灵;

d.以最小的力带动左脚前进;

e.左脚前迈时不要抬得太高,脚尖应自然下垂;

f.左脚伸直时正好脚跟着地,不要左腿先伸直然后慢慢着地;

g. 左脚着地要轻,如履薄冰;

h. 左脚着地的一刹那,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3. 上肢和下肢一样,也应分清虚实。体现主要内容的手为实,另一手为虚。如练左搂膝拗步时,右手前按为实,左手搂膝为虚。其次,在虚实变化中还应注意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仍以左搂膝拗步为例,右手虽为实,但在开始向前推按时,手掌蓄而不张(略呈凹形),为虚掌,此谓实中有虚;相反,搂膝之左手虽为虚,但也要有搂开对手踢我裆部之脚的意念,手中的劲不能丢,不使偏漂,这就是虚中有实。再次,当手伸出至定式时,一般是由虚而实;反之,当收手时,则手掌应由实而虚,手掌由舒展而复归含蓄,呈凹形。

三 上下不相随

傅老师要求我们在练拳时,应尽量做到手和脚同起同止、上下相随。

1. 弓步是太极拳中主要的步型,“弓到手到”的道理是练拳者人尽皆知的常识,但真要做到亦非轻而易举。例如左棚,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般人最常患的毛病是左腿已经弓到,而两手还在慢慢地左棚、右采,这样就手脚脱节了,内劲也就大减(甚至断劲)。倒撵猴接斜飞势时,不少同志的腿已弓到而两手还在右挒、左采,更有甚者,两手尚未开始挒采,右腿早已弓到了。弓到手不到的尚有右棚、挤、按、单鞭、搂膝拗步、搬拦捶、扇通臂、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左右打虎和弯弓射虎,其中后面三个动作中的上下不相随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对老师关于“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以增加反射力”的道理理解不深。

2. 倒撵猴在退步时,应一手按到,另一手收到,前脚扣到位,同时后腿正好坐实。但有的人往往是后腿先坐实,然后缓缓地按、收、扣,这也是上下不相随的一种表现。

3. 手挥琵琶接左搂膝拗步时,常见右掌随转腰弧形下落时,左脚却不动,这就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而应在右掌开始弧形下落,左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的同时,左脚跟徐徐离地变成左脚尖着地,然后慢慢提起。其他诸如提手上势定式、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时右手下移与右脚提起、白鹤晾翅定式、白鹤晾翅接搂膝拗步时右掌下沉与左脚提起、分(蹬)脚时手脚撑开等动作都应注意上下相随,做到手动脚动,手到脚到。

四.速度不匀

全套拳架的每一个招式及招式中的每一个动作的速度应均匀,常见不均匀的有:

1. 起势时两手前举和下按的速度往往慢于以后其它招式的速度。

2. 白鹤晾翅(手挥琵琶)接搂膝拗步时,右手下沉的速度快于前按的速度。

3. 十字手两手向下分开的速度快于向上相合时。

4. 云手时两手往下按的速度大于往上抄的速度。

5. 分(蹬脚)时的速度快于其他招式的速度。

五.两手(拳)不同步

由于两手(拳)的运动距离不一,经常会发生如下不同时到位的弊病。

1. 左棚的左手左棚比右手下采早到位。

2. 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时,左手后撤提前到位不动,等候右手下落与之上下相合。

3. 扇通臂的右手上举比左手前按早到。

4. 肘底捶接倒撵猴时,左手的前伸(有的甚至不前伸)比右手下沉早到位。

5. 右(左)打虎势时,左(右)拳比右(左)拳早到。

6. 上步七星的左拳比右拳早到位。

六.手动腰不动

太极拳两手的动作要以腰未纲、为轴心。腰不活,动作就难以松柔,自如,也就缺乏

太极拳的韵味和美感,正是“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因此,练拳时 一定要用腰的动作去带动手的动作,不要只动手不动腰,前辈关于“动手不是太极拳”的观点,我们应牢牢记取。老师说,凡是用腰带动手的,其拳味就浓,此乃内劲通过腰脊带动上肢,这叫做“主宰于腰”。手动腰不动固然不对,但老师又教导我说,转腰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上身摇摆失中和两臂散乱。

七.方向不准

傅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十分注重拳架的方向。

1. 左棚开始时应面向西南偏南,然后转向正西。但不少人的左手尚未左棚,上身已向正西了,还有少数人的左棚是由西北转向正西方向。

2. 斜飞势的方向,我们大多数是面向正南。而老师要求我们:“斜飞势就是要斜一点”.

即方向要朝南偏西,不要朝正南方向。

3.当学员们打到分脚时,老师便大声告诫我们:“方向是斜的的”;当我们蹬脚时,便提醒大家:“方向是正的”;当练习玉女穿梭时,又要求学员:“方向是斜的”。

4.野马分鬃定式时,下面手指的方向是斜的。即朝西北(西南)而不是朝正西方向。

5.转身摆莲后右脚迈出的方向是东南(右前方),而不是正南方(右侧),更不是西南方向(右后方)。

6练拳时,后脚的方向(角度)宜根据不同的招式有所变化。当前弓时(如右棚、挤、按、搂膝拗步等),后脚的角度宜偏小些,一般为45度~60度,这样有利于向前发劲;当后坐时(捋、提手上势、手挥琵琶、肘底捶),其角度宜增加到70度~90度,这样上身不易前倾,后膝不感别扭,后脚宜生根,届时上身好像坐在板凳上那样中正,自然、舒适,同时在接下式时,前脚易轻灵地提起上步(退步)

八 动作僵硬

在习练时,老师要求我们的动作要松柔,要用意不用力,不要僵硬。松,就是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肢体自然拔长。柔,就是用最小的力缓慢地、均匀地动作,不能用僵力(拙力)。用意,即是说用意识练拳,在初学拳时,意识系指动作的动向和要领;待到有一定的造诣后,可结合动作的技击含义作攻防的想象。

九 抬头歪脑

老师指出,练拳时头部应自然正直,下颏微收,要虚领顶劲。抬头仰面是笔者的又一毛病,另外尚有少数拳友有低头看地,斜头歪脑和摇头晃脑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在作十字手和双风贯耳接左蹬脚双手相合时注意不要低头。

所谓虚领顶劲,可用意识想象头顶上方的吊扇将头发往上吸,头颈随之自然正直,精神也为之一振。当然,虚领顶劲不等于故意伸颈,颈部应自然放松,不要用力向上拔。

十 前俯后仰

当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提右脚,搂膝拗步迈步,十字手双手相合,抱虎归山屈膝下蹲、高探马、下势、转身摆莲和弯弓射虎时,容易产生前俯现象。后坐时(如挤接按),则易后仰。身体左歪、右斜常发生在倒撵猴、分脚和蹬脚时。

十一 直来直去

手走弧形、臂要旋转,才能使动作圆活无滞,同时能促使气血畅通、贯注指梢。这也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

1。在练起势时,老师要求学员们两手不要平上平下,而应上举时手臂内旋,下按时手臂外旋。同时,下按时不能先里收再往下按,而应走弧形,即边里收边下按。

2 起势至左棚时,右臂宜先略外旋内含棚劲,然后内旋使掌心朝下,与左掌上下相对呈抱球状。

3 右棚定式后,右手不要立即往左下方捋,这时右手应以手腕为圆心,略朝反方向(右上方)翻转,然后再往左下方捋。这样右棚与捋呈无间断的圆弧衔接,同时起到“连绵不断”和“内劲不断”的作用,也符合拳论中“意欲向上(前),必先寓下(后)”的规定。

4 老师在教授捋时,边示范边教导我们:“两手应经身前随转腰弧形向左捋,而不要两手走直线向左平捋;捋时,右手应高于左手。”

5 当我们在学单鞭时,老师不止一次地指出,左手要边内旋左移,不要移至正东后突然翻掌前推。

6 左(右)搂膝拗步的右(左)掌推出时,前臂应随转腰边内旋(旋腕转臂)边前推,才能劲贯指梢。

7 笔者以往做海底针的打法是收回后直接往下插,现经老师指点,正在改为右手随转腰边里收、边外旋、边往下、再向上画一个小立圆后往下插。在此也希望拳友们遵照老师的教诲,把这个“立圆”打出来。

十二 眼神散乱

笔者虽习拳十几年,阅读拳书十多本,但对于拳论中“手眼相随”的眼法仍然似懂非懂。在这次研究班上,傅老师几句精辟的论述使我豁然开朗:“譬如我要取你胸前的一支钢笔,眼睛不先看到笔,怎么能拿到笔,但又不要两眼死死地盯着笔看。同样,打拳时眼睛不能不看手,但又不能盯着手看。也就是说,眼睛要向前平视,并关顾前面主要的手。”

“神聚于眼”。如果眼光散乱,则精神不能贯注,劲力不能贯足。因此,任何专注两手,无所专注、东张西望、目定神呆、闭目重帘和怒目横眉的现象,都是错误的。

十三 步型不对

1 当学员们练云手至小马步时,老师便大声说:“双脚不要靠拢,要与肩同宽,”但我们确有不少人患这个简单的毛病,还有部分同志大小马步的两脚不是平行向前,而成外八字。

2 在整套拳架中,弓步甚多,所以老师不厌其烦地说:“弓步不要站在一条直线上,即两脚的横向应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与肩同宽。”其次,弓步的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以失平衡;但小腿也不宜垂直,以影响灵活性,因此膝盖应位于这两者之间为好。再者,弓步的后脚掌外侧不要离地。弓步定式时,还应努力做到腰胯松、腿伸长、身上顶,这样就容易做到脚生根、下盘稳。

3 后腿屈膝半蹲支撑全身重量,前脚掌着地(如白鹤亮翅)或前脚跟着地(如手挥琵琶),均称为虚步。当然,虚步的两脚也不宜站在一条直线上,但其横向距离比弓步要小,一般为5~15厘米。另外,虚步的前脚跟(掌)不要离地太多。

4 下势做仆步时,两脚均应全脚掌着地,注意前脚外侧及后脚跟不宜离地。

十四 塌腕和拳背内凹(外凸)

太极拳十分讲究坐腕,即在定式时掌根微微下沉着力,腕关节柔而不软,坐腕才能劲贯指梢,用老师的话来说:“坐不坐腕,味道大不一样。”因此,腕部切不可松垂,手腕松垂形似柔美,实飘浮无力,内劲必丢无疑,这叫飘,也叫塌腕,这种陋习常见于起势两臂上举接下按、搂膝拗步曲臂和云手翻掌时。

拳背应与前臂齐平,但有些练拳者在做撇身捶和搬拦捶时,将拳背内凹或外凸,这种花架子也是不可取的。

十五 其他不符合规范的动作

在研究班上,傅老师对以下几个动作和要求也做了示范和论述。

1. 挤接按两手回抹时,不要下降到腹部,而是回抹至胸前。

2. 按接单鞭时,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两臂伸直,也不要两肩耸起。而是应松肩、垂肘。

3. 做提手上势时,老师要求我双手先下沉,再向前向上相合,这才叫提手上势。

4. 搂膝拗步的搂膝之手不要太高,有的甚至与腰同高,这样既不符拳理,又失大方;

前推之肩不要冲出,而应平对前方。

5.由傅老师的示范动作表明,手挥琵琶定式时,右手心不是斜向下,而是微向上,用老师的话来说是:“右手心稍向阳。”

6.练搬拦捶时,傅老师明确指出:“右拳是平的搬,而不要像撇身捶那样向上向前撇出。”即以右肘为轴心,右拳自左胁(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称为胁)旁向前上,经胸前(高不过肩)再翻腕搬至右胁旁。老师同时指出:“右拳搬的时候,左掌一直要护右拳,一定要跟好。”

7.撇身捶的右拳不要从身体中心线(鼻与脐的连线)撇出,而是从右肩前撇出。

8.玉女穿梭的前推自身体中心推出,不要在肩前推出。

9.在教授分脚时,老师提醒我们不要屏气,呼吸要自然;两手不要抄到腹前再交叉,而应在胸前,以免胸部空虚被击;出脚时,身要侧。

10.转身(左分脚接左蹬脚)摇晃或站不稳,甚至左脚落地,这是最常见的现象。要做到旋转轻灵、准确,除了刻苦锻炼以增加脚力外,尚须注意以下三个技术问题:转后支承脚及时落脚掌踏实,以控制旋转方向(角度);转后支承腿曲膝下沉,起缓冲作用,这一点最为重要;悬挂膝内含,两臂相交外棚,起平衡作用。

11.栽捶的右拳主要是往下打,定式时右拳应低于左膝;而指裆捶的右拳主要是往前打,定式时右拳应与小腹同高。因此,上述二式出拳的路线不能相同,更不能相反。

12.“左蹬脚接转身右蹬脚,是左脚直接向后转?还是左腿曲膝后再向后转?”对于这个问题,傅老师明确地回答我说:“直接向后转,不要曲膝后再转。”从用法上来说,对手从左后侧打来,我应立即向右后转,以手腕黏住对手的肘腕。如果曲膝后再向右后转,恐怕对手的拳(掌)早已打在我身上了。

13 退步跨虎定式时两手的距离,不应与白鹤亮翅同宽,而应比白鹤亮翅开阔些,但也不要分得太开。

14.左蹬脚和退步跨虎转身向右后摆之后,左脚应脚尖先着地,而不是脚跟先着地。又,落左脚时不要远离右脚,应落在右脚旁。

15.转身摆莲的摆脚,不是越高越好,一般不宜超过肩部。双手拍击脚面时也不是越响越好,经老师指出后,学员们在习练拍脚时,声音就明显减少了。

16.作磨转步时,前脚尖向左(右)磨转,后脚跟应离地向右(左)磨转。不要前脚尖外撇,后脚跟不动。

17.在全套太极拳中,要求四肢曲而不直,即手臂伸出至将直未直,弓步蹲腿至将挺未挺。

18.手指应自然伸展,不要呈兰花指状。

19.每势定式时,应做到似停非停。老师教起势、白鹤亮翅、分脚和蹬脚时,提醒我们动作不要停顿,以免违背拳论中的“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