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虎穴 迅雷下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09:33
 我想,王羲之之所以会在《兰亭集序》中写下这样的话,是因为他注重的是生命的过程,而并非生命的本质。

         庄子在《齐物论》中阐释了这样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翻译后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也许,这便是庄子认为“一生死,齐彭殇”的原因,或许,“一生死,齐彭殇”仅仅是庄子印证自己辩证思想的引例,因为他正是通过相对事物之间的纽带来找到自己的“道”的,抓住那条纽带以后,两者其实是一样的。但是一些人错误的理解了“一生死,齐彭殇”的意义,他们误以为这是庄子的结论,而非其论据,因此东晋的名士们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了就生,生了就死。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东晋时期半路杀出的王羲之,发出了“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惊语!从《兰亭集序》中其实不难看出,王羲之其实是在教导人们珍惜自己的经历抑或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时间),至少要珍惜生命中的过程,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享受。用一句知名的话来概括便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因此,庄子的“一生死,齐彭殇”与王羲之的“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没有错,错的只是粗心的读者,以及故意引用来为自己开脱的懦夫。

        其实,我觉得齐物的庄子也是一个珍惜生命过程的人:“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而“道”是怎么来体会的呢?

        我想,庄子曾经做过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弗洛伊的关于梦的理论告诉我们,梦与现实都是有关联的,蝴蝶美丽、轻盈,翩翩而飞,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自然,顺应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也许蝴蝶,便是袖珍版的蝴蝶。庄子当不了鲲鹏,但他至少能够物化明蝶,逍遥的生活,细细的品味蕴藏才细微小事中的大道,同时用寻常的寓言向世人展示“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