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泰宾馆:中美教育制度优劣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2:20:13
中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开展校际竞争。
作者:黄金童2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中国人会说,不用比了,美国的教育制度一定更好。笔者看来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因为美国人发现在世界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上,中国的中学选手通常都能进入前三名,经常的是前三名中有两名甚至更多的中国学生。为弄清原因。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就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察团的结论十分惊人。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目的水平远远超过美国同学。比如中国高一同学的数学水平通常能达到美国高三同学的水平。中国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远多于美国同学,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和质量也都远远超过美国学生。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美国的科技大国的领先地位就要让给中国了。
几乎同一个时间,中国发现美国的科技水平很高,得到诺贝尔奖金的学者很多。就派了一个教育代表团去考察美国的大学教育。考察团的结论也很惊人,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有很大的有优势,美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很高,教育注重启发性,教师同学生有很多互动,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同美国的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到了21世纪初。美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基本还是老样子。可是两个考察团的预言都没有变成现实。美国的先进科技依然领先,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没有被美国进一步拉下太远。为什么这些专家的预言都错了。难道他们看到了假的情况?如此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以笔者看,专家们看到的情况并不假,不过就是只看到了一部分的情况。美国考察团只看了中国教育比较好的领域,就是中小学的情况,而中国专家只看了美国比较好的一部分的情况,就是大学的情况。那为什么美国同中国比,大学比中国好而中小学不如呢?笔者认为就是管理制度的问题。同一个国家在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管理体制。美国大学同中小学的管理制度是不相同的,中国大学同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同的。关键的关键是有没有竞争。明显的是:中方同美方的优势领域:中国的中小学的管理制度同美国的大学制度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竞争激烈的。而中方同美方的劣势领域: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也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缺少竞争的。
     要比较或评价制度优劣首先应当有一个能得到公认的评价标准。什么是评价一个行业的现有管理制度是否良好的标准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标准:
一.是看这个制度能否将合适这个行业的精英人才聚积到这里
二.这个行业,已经在这个行业的人才是否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
   竞争机制就有这样两个基本功能:择优和激励 
一.从初,中级教育看,
在中国多数时间里,考上大学比较难,(1978年笔者考大学时,录取率是1:20)高考淘汰率比较高。考上大学就有前途,成了精英。考不上就前途渺茫,可能要做一辈子苦工。这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所以中国的小学生从入学开始,都有一个考大学的远大目标。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学习,每天很早就上学。下午5点才能回家,晚上还要做两个多小时的作业。假期也不一定能闲着,很多时候都要参加补习班,要自己在课外时间多学英语,学数学,以求在学习上能领先别人一步。在学校,班级,年级,每次考试都要排名次,看看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进步了,老师,同学都会对你有很多鼓励。家长也会非常高兴,常常还有奖励。考得不好,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你,家长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所以中国学生都知道考试分数的重要。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考试。中国同学中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考试竞争和分数压力面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发挥到了极限,对一些需要做很多练习需要较多学习时间的学习科目,如数学物理等,中国学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至于世界中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前三名每次都有中国人。典型的一次是,前三名中,一,三名是中国人,第二名是美国人,可也是移民美国不久的华裔。很多中国中小学生移民美国,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美国学校中显得如此突出,以至于美国学生大都认为华人学生在数学物理方面有特别的天才。其实只有中国人才知道,这种“天才”完全是勤奋带来的。而中国学生的这种勤奋,又是竞争激烈的环境逼出来的习惯。
对中国的中小学校领导而言,高考的压力和动力引导下,也同样发挥了极高的工作效率。
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比的就是升学率,如果某个学校的升学率不高,就被认为是个不好的学校,学生家长都不愿意送学生来学习,政府拨款也比较少,这样一来,不但这个学校的老师待遇会比较差,就连当这个学校的校长,也是无名无利,连面子都没有。所以他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要努力提高升学率,有了这个东西,就有了一切。
如果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很高,很多学生家长就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子弟送来,这样就会产生入学名额供不应求的情况。考入好中学需要很高的分数。淘汰率很高。入学生源素质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该学校的升学率。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有些富人子弟分数不够,也想把子弟送来,那么就要交“择校费”。重点中学都有中考录取分数线,如果你家子弟差了几分,还想进入这样的好学校,那么就拿钱来。择校费通常都很高。经常高于一万元,甚至有的学校的择校费是:“(比录取分数线)少一分,就交一万。”在中国,只有家境富裕的学生才能交得起择校费。由这种择校费产生的额外收入就可以用来改善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的待遇,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除富人外,很多官员也要设法送子弟来读书。可如果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就需要权力来达到目的。所以中国的重点中学常有些录取名额是留给当地当权官员子弟用的。政府领导批条子,有些成绩不够的政府官员家庭子弟也可以进好学校。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现象。这种“腐败”不但对学校却有很大的好处。政府对重点中学的拨款可能比较多。对重点学校的校长而言,也会有很多好处。比如会有比较多的人求他。这种掌握学生入学权力的状况,使他在政府官员(中国的中学校长也是一种政府官员)中间如鱼得水,有较多可以用来交换的权力,就能交换到较多的自己需要的东西,如升迁的机会等。对于重点中学(小学)的校长而言,“重点”两个字给他个人也带来很多利益,所以他也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质量(升学率)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落后的学校要往前赶,先进的学校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你追我赶就形成了良性竞争。就象参加奥运会必须要办好国内联赛一样。学校间的竞争使得中国中小学各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
对重点中学(小学)的老师而言,因为学校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升学率),校长对各老师会采取种种竞争性考核办法,且考核结果常常要同老师的使用和待遇挂钩。学校对所带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的老师就重用,分房子,发奖金,评职称。提高待遇。那些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学生升学率高,出了名,也象明星一样,会有很多人追捧,会有许多家长指名要送学生来给他教。这种局面下。那位老师的各种利益也一定不会少。此外,这些老师如果业余时间去办个补习班,也一定会有许多学生报名参加,那他也很快就致富了。这样一来,这位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的前途就十分光明。可学校对那些所带学生成绩搞不上去的老师,就会冷遇,淘汰,不分房,不评职称。他也没有自己业余(星期天)办补习班的机会。他的前途只会是暗淡的。在这样一个一切围绕升学分数转的残酷竞争氛围中,没有一个老师敢于偷懒,老师的工作强度也达到了通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笔者现在生活城市的一个办得不错的新的私立学校中,尽管老师待遇还不错(月薪5000,有住房)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7点(带早自习)到晚上十点(带晚自习)。笔者还了解到某次本市一个小学招聘一位教师,应聘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要经过三轮多项的竞争。要比试讲,课堂效果分析,教案,等五六个项目)最后胜者水平之高都令咱这做大学老师的咋舌。在这种竞争体制下,好的老师自然能出头,水平不高的老师也会逐步淘汰,时间久了也就造成了中国水平很高的一批中小学教师队伍。用一句管理学的话来说,就是竞争出人才。
美国的中小学的气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中国中小学生是生活在竞争压力极大的考试地狱之中的话,美国中小学生就完全是生活在几乎没有什么压力的童年幸福的天堂里。
一位中国学者举家移民美国,生活工作各方面都还顺利,可一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使他忧心忡忡。就是自己读小学的孩子,同在中国时完全不同了,除了老师有时布置的一些游戏性质的手工劳动外,孩子放学回家几乎完全不做作业。你问他,说是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所以孩子放学后玩的时间大约是在中国时的三倍。同中国大部分家长一样(美国家长很少这样的),他也要关心,参与和管理孩子的学习状况。经过仔细了解和询问,他发现美国老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书本内容,经常是讲些故事,提个问题让学生来发言讨论。很多上课时间都在做游戏。学校所教的数学水平很差,竞是孩子在中国两年前学的内容。科技超级大国的这种教育水平大出他的意外。使他十分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教育会不会毁了。甚至连是不是应该把孩子送回中国国内学习的想法都有了。
因为种种原因和困难,送孩子回中国学习的想法没有实现,慢慢地他也发现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有其特别的优点。来美国一年半左右的一天。(相当与中国)五年级的孩子问他一个问题:“你认为老不什总统,在领导联军打败伊拉克的萨达母以后,是否应该继续进攻占领伊拉克,并推翻萨达母的统治?”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生水平的父亲也觉得不容易回答,于是就象通常的中国父亲会说的标准回答一样,简单地说:“你小孩子不用考虑这么复杂的问题,你现在只要好好学好英语,数学,打好基础,以后长大,这些问题自然就明白了。”可孩子并不罢休,说是老师布置的研究题目,要独立写一篇分析文章的。这个父亲觉得美国老师这么做也是很不合适。这样的该由总统来考虑的问题竟然成了小学生的讨论课题。在他看来至少也应该是研究生才合适讨论这样的问题。可在孩子追问下,父亲也只好随便回答几句。没想到孩子竟不同意父亲的看法,并且还有一条条的理由。父亲为了尊严再争辩几句,孩子不但不同意父亲的观点,还竟说要拿证据给他看。几天后孩子拿来许多复印的资料说是图书馆查来的。然后用资料证明,头头是道的说明他的观点。经讯问后,才知道这个问题,孩子在学校上课时已经讨论多次了。查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的练习也是经常做的。看到这种情况,这父亲感慨很多。这到美国来一年多的不长的时间里,这孩子真是长大了,成熟了很多。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竟然能同父亲平起平坐地讨论应该是由总统考虑的问题。并且还头头是道,有章有法。这可能中国国内本科学生都做不好的事情,美国的小学生就做到了。此外,美国中小学生还有些特点。一是因为经常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二是由于业余生活时间比较多,所以社会知识,交际能力也比较强。最后美国学生会赚钱,并以不向父母要零花钱为荣。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另一方面是,无论家庭贫富,美国家长也很少给孩子零花钱。目的是锻炼孩子赚钱的能力。这样一来,美国学生一进入社会,就很容易谋生。
说到这里,我们要总结一下中美两国中小学教育体制的优缺点。
中国有大学统一考试,并且淘汰率较高,能否考上学对中国人前途的影响很大。所以中国的中小学生都投入一种应试教育。在激烈的考试压力下,中国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科学的学习水平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大约平均水平比美国同年级学生高两年的水平。可是中国学生因为很多时间都在学习,参加社会活动做游戏很少,社会和生活知识比较差。动手能力也都比较差。至于研究问题的能力就几乎是空白。中国学生也通常缺乏社会知识,特别是缺乏经商的知识。(中国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因为业余时间多,社会知识多,反而经商不错。)由于数理化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创新的机会不多(对中小学水平而言)所以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如美国学生。
美国没有大学统一考试,除少数名牌大学比较难考外。一般而言进入大学相对比较容易。是否能进入一个大学多半不是因为学习成绩的限制。最大的限制通常是经济考虑,是是否出得起学费的考虑。因为大学入学的考试竞争不激烈,(美国大学是个买方市场,会有很多大学来拉你入学)就业压力也不大,所以美国中小学的为大学入学考试或为就业而学习的气氛不算强烈。平均书本学习时间较少,所以美国中学毕业生的数理化等理科科目的平均水平远低于中国学生。但因为美国学生的课余时间多,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所以社会知识,动手能力都很强。特别的是美国学校习惯用启发,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
这样看来,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中国同美国相比可能是互有短长平分秋色。国内还有很多中小学教育专家比较推崇美国的教育方法,认为只有这样一来才能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
笔者看法是。虽然中美中小学教育体制互有短长,可是中国的长处重要得多。(俄,德,日,南朝鲜这些重要的工业国家的中小学都是重视理工科的教育水平的)数理化这些费时费力的科目是需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就是说需要练童子功。而文科,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这些,以后在进入大学或工作后再加强也并不太晚。那么小时候练社会科学,大了在练数理化行不行呢。不行。有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小时学理工科的,改文科就比较顺利。因为没有什么需要特别长期训练的。本人也是理工科转的文科。也没有觉得十分困难。反而觉得有理科的基础,搞起文科来是个优势。可是如果小时侯文科基础好理科差的人,基本上就不能转理工科。所以一个国家中小学理工基础太差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
反对的人可能会说。尽管美国中小学理工科基础差。可是美国科技水平一样是世界第一。说明美国中小学理科差并不影响其高水平的科技地位。这样说并不对,因为美国在高科技行业中大量使用国外新移民。利用了大量的国外教育成果。比如美国在高能物理这样的高科技领域,2/3的高层科学家是华人。杨振宁,李正道,丁肈中都是这方面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如果邓稼先没有回国,也一定是。美国数学界的高级科学家很多也是华人。丘成桐是一个例子。至于美国利用了多少俄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实在难以统计。一个国家在这么高端科技方面大量利用外国人。那只有美国能做到。对其他国家而言,既不可能,也很危险。
是否能互相取长补短呢。就是在保持中国初级教育优点的同时,能否向美国方式靠拢一点。来个取长补短?笔者看来,也不可能。世界上有些事情就只能非此即比,难以做到鱼和熊掌的兼得。关键是学习时间问题,学数理化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学习时间多了。用来学文科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不过好在学文科,以及社会科学,动手能力以后在弥补也问题不大。至于创新能力问题,其实中国并不缺少创新人才,只是缺少鼓励创新的氛围。比如说很多移民美国的华人都是美国创新的领头人。可这些人在国内就得不到重视。当然也就创不了新,或者即使创新了,也被当作异端邪说而不被重视。所以说创新问题基本上不是个人才问题,而是个鼓励创新的氛围问题。(有人说了一个奇谈怪论:中国的最有创新能力的群体是贪官,因为如何做贪官学校根本就没教,那他怎么就无师自通了呢?)不过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多搞点创意比赛有利于弥补中国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据以上分析,中国目前的初中级教育体制基本上能适合中国科技建国的需要。不需要做很大的改进。不过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进大学变得容易多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变得很困难。工资水平也在下降。如果进大学既没有吸引力,也十分容易,那么中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这是要给予纠正的重大问题。它是影响到国家长期科技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建议对中国初级,中级教育,政府主要应做好几件事情:
一. 将政府教育经费主要用来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 鼓励私人甚至境外(港台新)质量高的中小学到大陆来办分校。这样可以引进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并且利用私人高效率管理体制来办高水平的中小学教育。
三. 多办一些创意竞赛,才艺竞赛等活动。获奖者可获适当高考加分。这样一来可以弥补中国中小学生单纯应试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多方面的才能。
四. 统一高考还要继续办,大学总体高考入学率要控制。不要太高。如果象美国一样,高考入学太容易,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没有了。
从高等教育看
高等教育有两个任务。一个是高等人才的培养,一个是承担国家和社会的科研任务。美国高校这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美国是用什么体制和管理办法达成这两点呢?还是提高效率的老办法—开展竞争。
尽管在数量上中国高等教育并不少于美国。(中国的教授和毕业生数量与美国相当)可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却远高于中国。当前世界上权威性的大学水平排名的前一百名中,美国占到2/3,中国是一个也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科技水平的大学科研水平方面,美国也是远远高于中国。从中国建国的1949年开始算,美国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有几百名,中国也是一个也没有。当今世界美国在大多数科技领域的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水平虽然近20年有所提高。可同美国相比,说中国在所有领域中平均有二十年的差距却并不为过。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样的差距。许多中国人会说出许多理由。比如金钱,基础,时间等方面的差距。可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这些方面因素并不是不起作用,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也不是长期的因素。长期性根本性的因素是大学管理体制的差距。要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落后的状况,必须要实行全面的体制改革。
正象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企业的效率不高,虽然你可以说出种种原因。可如果你不将企业投入市场竞争中去,就是投入再多,给再长的时间也无济于事。可八十年代实行了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以后。中国企业已经大大的缩小了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大约平均差距还有5年)尽管还没有取得全面优势,中国企业已经被很多国家看成是威胁了。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同中国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竞争性基础之上的。首先,在美国不需要经过政府审批,任何人和组织都可以办大学。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招得到学生,收费能维持学校开支,就可以办大学。这就是美国人推崇的自由办学理论,有人说,那政府要不要对大学进行管理呢?回答是比较少,可以说基本上是不管。不过各州可能会就高等教育立一些法规。中国人又会奇怪,如果政府不管,那大学乱来怎办?比如教育质量不好,乱收费,诈骗,乱发文凭等。
可问题是美国高等教育既很少有政府干预,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种学校乱来的情况都很少发生。达成这个状况的根本办法就是市场竞争。不是用政府审批来控制,是用市场竞争来控制。
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产业化的。全国没有国家统一的文凭,而只有各学校自己的文凭。大学就是品牌,文凭就是产品。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企业。好比中国政府不会轻易的干预企业的内部管理。可是企业并不会乱来。企业虽然追求利润,可是通常企业不但不会乱涨价,还会不断提高效率并降低价格。原因就是如果你要涨价,在竞争环境下,其他企业可能不涨价,那么你的产品可能会卖不掉。企业虽然追求利润,可通常企业也不会偷工减料,不顾质量,不讲诚信,因为这样做都会很快失去顾客,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美国大学也是一样。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争取多招生。多收费才能在财务上得到良好运行。可如何才能招到比较多的学生呢。那就要改善教学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标准来薄利多销。等。所以大学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一定要把各种工作做好,才能得到顾客的认可,才能招到生。收到钱。才能生存。
大学的产品质量是要得到市场检验的。就是说你毕业的学生的质量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拿你这个文凭的人的工资水平是高还是低。就业比率是高还是低。如果你这个大学的教育质量不好,劳动力市场对你这个学校的产品(文凭)质量不认可。你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你的品牌(文凭)就会贬值。你的价格(收费)就必须要降低。就会招生困难。招不到生,经费就没有来源。长此以往,你这个办学水平不够的大学就要关门。
所以,在美国的大学,管理层都会兢兢业业,不断地改善教育质量,提高行政效率,(美国大学中行政人员比例很少)尊重人才。尽力做好服务。总之各方面工作效率比中国大学都要好得多。其差距大致相当于中国当今的企业同政府单位的差别。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说美国的大学校长都是雷锋或者都是超人,实在是残酷竞争所致,生存本能使然。
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家教育部分配的大学招生名额的情况,所有学校都是自行制定招生计划。可是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或顾客。面临许多的选择。那他就要挑选,要挑选质量,价格,服务,都是更好的学校来报名。正象中国企业的情况一样,政府不会规定你销售产品的数量并不等于你就可以销售任意的数量,你这个企业的销售数量还要受市场容量和其他企业竞争的制约。美国大学总体招生数量以及各学校的招生数量虽没有政府来规定。却要受市场竞争的约束和制约。通常这种制约会导致很好的结果,就是竞争能选择出管理优良的学校。管理良好的学校,只要你能保持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招更多的学生,而管理不良的学校都被淘汰了。这些学校的校长当然也就出局了。
美国大学的老师,没有实行象中国那样的全国统一的,终身生效的,只能上不能下的职称评定制度。美国也有职称,也有教授,讲师和助教的分别。可这些职称都是各学校自己设置的。如果学校这学期聘你,你就是教授,如果不聘,你就什么也不是了,最多是个前教授。如果在美国你要说你是大学教授,必须说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是否现任。比如台湾某大学老师发表文章署名时就称:前东南大学副教授。说明他现在虽然什么也不是,可过去还是做过副教授的。就是说,在美国教师在理论上是可以流动的,虽然在实际操作上流动比率也不会太大。因为大学教师的流动性太高也对提高学术水平不利。所以学校也要考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此外美国大学教师也不是终身任职的。虽然各校多半都有终身教授的职位,不过能获此殊荣的人是很少的。
这样一种教师流动体制有什么优缺点呢?在美国,象大学老师这种职业,尽管收入水平并不很高,可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有许多人喜欢做这份工作。那让谁来做呢?当然是让有水平的人来做。可谁有水平呢,那就要竞争上岗。一位美国大学校长到中国大学访问时,一位中国老师问,美国大学是如何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的。美国校长说。我们不评价,而是让学生来选择。美国在每个学期前都有许多老师。包括原来就是本校教师,也包括很多流动来的教师。他们都会说自己在某个方面有特长,可以开什么课,学术水平很高,可以在学校任教。学校就让他把自己的资料公布到学校的选课区去(有时是在网上选课)。那位老师就把自己有什么学历,什么资历,教学资料,讲义,自己有什么科研成果。发表文章,出过什么专著。能开什么课供学生选择以及学习内容,学时,学费等都贴上去。就是做一个广告来推销自己和自己的课程。学生根据将来就业和自己兴趣的需要来选课,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就是学生根据广告所提供的信息,来选购自己需要的服务产品。就象选购消费品一样,学生选了一门课,就要交费。如果选这门课的学生比较多,就开课,如果选课的学生很少,就不开了。很象企业的以销定产。开课后,这门课要单独核算,收费由学校同老师按事先商定的比例分成。这样一来,如果选课的生比较多,老师的收入就比较好,所以老师也很有积极性,要创造名牌产品(课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生来选课。可是如果老师的广告有不实之词,或学生感觉选择有不合适的情况。那么学生在听了课以后还可以退课。不过款就不能全退,要扣除已经听过的课时的费用。如果退课的学生多了,老师的收入就受到影响,以后还能不能在这里教课也成了问题。所以他也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搞好教学水平,避免有很多学生退课。这种制度对学生比较公平,避免了强迫学生上自己不喜欢的课,而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这种制度对老师来说,也是压力和动力,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那些水平实在不行的老师就很快淘汰了。正象由于经过预选赛,能够参加世界杯的选手都不会水平太差一样,在这种竞争压力和人员流动体制的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美国各大学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就会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
美国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力争把并不是太好的原材料(美国中学生的数理化基础较差)加工成优质产品。为此美国各学校通常都实行ABCD等级分数管理体制。就是说美国的大学同中国的中学是不谋而合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要排名次的。分数好的就是A差的就是D。如果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得的D 太多了,就要求其退学。免得搞坏了学校的整体学习水平。一个学习差的同学,即使没有退学,到毕业是毕业证上面也会打上ABCD不同的等级。学校给学生评D等 好比对用人单位说,你不要认为这个学生就代表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他只是个最差的毕业生。我们学校的好的学生会好很多的。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同,各校毕业证的市场价值就不同。同一个学校不同等级的毕业证的市场价值也不同。不同学校的不同等级的毕业证大概有个换算。比方说,哈佛大学的D等毕业生可能比某些二流大学的A等生的水平还要好。不同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等级的毕业生,在市场上有不同的价值,社会认同的工资水平也不同。所以一个同学上了大学是不能偷懒的。他必须要努力上一个品牌比较好的大学,不但要交得起学费,还要能保证不会考很多 D, 也就是要不被淘汰。即使做到不被淘汰,他还是不能偷懒,他还要努力,毕业证上的等级不能太差,否则也会影响就业和工资水平的。
大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科研同教学水平也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美国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多科研经费和项目。大学老师可以申请来做。科研经费是经费收入,科研项目也提高了学校的名气,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申请更多的项目。收更多的经费和招更多的学生。所以学校对科研也十分重视。会设置一些专门的科研岗位,让有研究专长的老师来担任。在这个领域里,当然就是要以能申请到项目,能拿到经费来论英雄。一个专门的科研岗位老师如果老是拿不到项目,那就只能走人了。
美国企业因市场竞争而讲究效率,企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自然很高。与中国政府科研项目不同的是,美国政府的研究项目与现实需要和科学长远发展都有紧密的联系。总的来说来说政府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也很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政府经费的使用与有较多的公开性,竞争性,有较多的监督和制约有关联。因而有较多的公平和公正。
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科研成果的验收评审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了科研人员一定要将全部精力放到科研中去。科研造假的情况不是没有,而是比较少,也常常会被揭露出来。如果造假被揭露,这科研人员的科研生命就完了。所以,对科研人员而言,业务水平,勤奋,创新,诚信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几点如果做得好,当然就名利双收;如果做不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也就只有淘汰的份了。
从以上看。美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主要是开展了三个层面的竞争。
一. 在最高层面是大学学校之间公平合理的晋级淘汰赛。以谁能招到学生,申请到科研费(还有赞助费)论英雄。这个竞争就筛选出一大批勤奋,会管理的学校校长。同时也筛选出一些大致相同,有效率的通常的管理方法。
二. 中间教师层面是开展教师之间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公平合理的晋级淘汰赛。教师就是以谁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论英雄,科研人员就是以谁能得到科研发包单位的认可论英雄。这个竞争就筛选出一大批勤奋而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人员。
三. 基本层面上是开展学生之间公平合理的晋级淘汰赛。学生就是以考试成绩排名先后论英雄。这个竞争就筛选出一大批勤奋而天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最后学生作为大学的产品也都分了层次(学校品牌)和等级(本校等级)了
我们看到,象美国大学这样来开展良性竞争,充分发挥了竞争的择优和激励作用,如果想要美国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不好,那都是很难的了。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目前来看问题重重,它导致中国高等人才培养的低水平。造成国家科技水平落后,拖了国家现代化的后腿。是妨碍中国人实现科技立国宏愿的罪魁祸首。
几个方面的例证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十分低下。
1. 权威性国际大学排名中,中国大学十分落后(前一百名中竟一个没有)
2. 中国(反映一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军用科技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以至于中国政府需要不断的在国际市场上买武器。
3. 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远低于国外大学生。比如国外学习回国的大学生的工资比国内大学生的工资要高几倍。
4. 反映一国最高科技水平的诺贝尔奖金,中国也是一个也没有。
造成中国高教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
首先,在一个组织是否可以办大学,各个大学可以招收多少学生,可以招收什么水平的学生,哪个学校可以招收高水平的学生(高考分批录取),这些问题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就是说全国办学资格认定要经过全国统一的审批评审。
其次,什么老师有资格招收什么水平的学生。各个老师的学术水平的评级报酬水平也是政府决定。就是说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体系和报酬体系
第三,毕业生文凭是全国统一的。就是政府对全国大学的办学水平负有监管责任。
第四,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成果鉴定都是有政府决策的。
第五,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资格审批和文凭认定也是由政府负责的。
总之,除了科研体制外,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同美国的正好相反。它基本是一个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遗留下来的。政府在其中起重大作用的,决策权力十分集中的。市场不起作用的,非竞争的体制。它也是效率很低的体制。
在这个非竞争的大学体制中,校长都在忙着搞政府公关,应付上级的评估和检查,这样才能保持官位和创造继续提升的机会。老师们都在忙着发那些没什么用的评职称的文章。另外许多老师也在忙着搞政府公关以争取拿到政府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好评职称提高待遇。学生都在忙着考六十分万岁。能毕业拿到文凭就可以了。真正改进大学教育质量是没有人关心的,真正提高科研水平也是没有人关心的。这样的大学体制能指望它有什么良好的表现呢?所以前面说的中国大学的四个不良表现就是必然的了。
本人设想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这样改。基本的思路是要保持中国中小学的优势并学习美国大学竞争的优势。
国家办的大学统一高考还要继续搞。不过规模就要大大的缩小。要做到考生与录取的比例为十比一。。只有经过国家高考的学生政府才承认其文凭。公务员,军队以及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也只在经过国家高考的录取学生中招收。这样才能保证统一高考的吸引力。才能激励中小学生为通过统一高考而努力学习。
大学全部推向市场。可以招大学统考的学生,也可以招不经过大学统考的学生。经费自理。教师自聘,自评职称,学校自己决定教师待遇,取消国家统一文凭。只有各个学校自己的文凭。这样可以鼓励各大学创名牌。不过只有经过国家高考考生的文凭可以得到国家承认。对经过国家大学统考的学生,国家也有按人数发给的经费补贴,和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未通过国家高考的学生只能完全自费。也得不到政府的承认。当然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承认这种文凭。
各大学可以自己搞成人教育,自己发自己的文凭,国家不搞成人大学教育,也概不承认成人教育文凭。就是说各学校如果要卖文凭,就只能卖自己的文凭而不能卖国家的文凭。那么各学校就一定注意教育质量,否则文凭贬值,也就没法卖了。
总结:一。中国的中小学体制有其优势,并不需要改变。统一高考应该继续搞。
      二,中国的大学体制因为没有竞争,是铁饭碗大锅饭,其效率实在是很低。必须要改,要与国际接轨。搞大学之间的市场竞争,政府对高教的监管要大大减少。让市场去监管大学,让竞争提高大学的水平和效率。
      三,在保持了中国中小学竞争优势的同时又学习了美国大学竞争的优势,中国可能搞出一种结合中美优势的新的教育体制。这种新教育体制完全可能超过美国的教育体制,从而为中国的科技建国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