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工3吨叉车价格:赵静大提琴专辑《泪》【经典视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8:20:30

 

赵静大提琴专辑:《Une Larme 泪》

 

伟大的音乐总会闪耀着人性的光泽,这需要的是生命与情感的全情投入,大提琴无疑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质感的传递,想到昔日一代大提琴大师杜普蕾的每一弓都那么动人心魄,让人对这种乐器更添崇敬。

 

赵静也同样以她情感的浓度赋予了她的大提琴演奏以广阔与深沉。她的大提琴,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情感共鸣箱,这个共鸣箱让人动容的正是她与作曲家情感的真挚交汇。该专辑收录赵静重新演绎的10首耳熟能详的古典名曲,从中你不仅可以领略到大提琴丰富的表现力,还可以体验与音乐大师跨时空的灵魂交流。

 

 

曲目赏析:

 

Song of Birds(Catalan folk song/Arr: P. Casssals)鸟之歌(卡塔兰民谣 / 卡萨尔斯编曲)  

 

巴勃罗·卡萨尔斯(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演奏,不仅是精彩的技艺,而且底蕴雄浑,善于把线条处理得有棱有角,有鬼斧神工与浑然天成兼得之妙。卡萨尔斯不单纯是一位音乐家, 同时又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一位人道主义战士。战后西班牙处于佛朗哥的统治时期,世界仿佛是忘掉了古老的骑士精神,忘掉了唐·吉河德的故乡。和平并未使他平静。本曲就是他重新改编演奏Catalan 当地民谣,他用音乐唤醒民众对和平与自由的追求。卡萨尔斯之所以非凡,主要是由于他的思想,由于他把具体技巧和伟大理想结合起来的能力。

 

Tr umerei(Shumann/Arr:Tatsuhiko nakahara)梦幻曲(舒曼) 

 

 舒曼(Schumann 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便开始展现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舒曼幼年时对文学的喜爱并不亚于音乐,也因此培养出丰富的感情与过人的想象力。本曲选自舒曼钢琴组曲「儿时情景」中的第七首作品,是他二十八岁时的作品。舒曼曾在一封写给未婚妻克拉拉的信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写了这首作品。」他对此作品非常满意。曲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如梦境般的诗情令人忆起童年的幸福生活情景。 

 

Humoreske(Dvo?ák /Arr: Tatsuhiko Nakahara)幽默曲 (德沃夏克) 

 

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ák,1841-1904)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捷克历代音乐家中,他的声誉最高。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

 

Adagio- Concerto in G major for Cello & Orchestra WV480(L. Boccherini)G大调协奏曲(L.博凯里尼)

 

博凯里尼(Boccherini,1743-1805年)意大利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博凯里尼是海顿同时代的作曲家,1769年定居西班牙,1887年被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任命为“御前作曲家”,1797年重返西班牙,后因缺人赞助而死于贫穷。博凯里尼创作的大提琴作品对于大提琴创作产生过深刻影响。 

 

Nocturne(P. Tchaikovsky 忧郁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在这个时期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黑暗的反动时期的社会情绪——俄国人民,特别是俄国知识分子感到惶惑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情绪,以及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的心境。但他并不是消极无为的,柴科夫斯基在札记中曾说:“从完全听从命运, 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他对生活是持肯定的态度。

 

Andante Cantabile(P.Tchaikovsky)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可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这首曲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Une Larme-Tema con variaz.泪(罗西尼 / G.梭里玛编曲) 

 

罗西尼(Rossini 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让乔奇诺·罗西尼声誉鹊起的因素莫过于音乐的旋律。他所创作的歌剧,即使是含有某些麦亚白尔风格的《威廉泰尔》在内,基本上都是古典派的作品, 旋律高雅,明晰,管弦乐绝不喧宾夺主,全音和声处处可见。1830年时, 浪漫主义已经蔚成一股气候,但是他却始终固守反浪漫主义的立场,不肯妥协。他晚年时候又创作了两阙大规模的宗教乐曲《圣母哀悼曲》与《小庄严弥撒》,并以创制为数颇巨的钢琴小品以自娱。

 

Le Cygne(Saint-Sa?ns) 天鹅(圣-桑)

 

圣-桑(Camille Saint-Sa?ns,1835-1921),法国作曲家。幼年时即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被公认为足以比美莫扎特的音乐神童。1870年三十五岁时出访瓦格纳,被誉为“当代众音乐家中最具音乐才能的一位”。早在四十年代,他皈依当代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传统,后来他显然受到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六十至八十年代,即他的创作最有成果的年代,他的音乐也显得最有个性,常是热情的自由幻想同古典的完整形式、音乐的发展逻辑、纯法国式的典雅相结合,可以说他是十九世纪法国音乐艺术的典型代表。

 

Aprés un réve(G. Fauré) 摇篮曲(G..福列) 

 

福列(Faure 1845--1924)法国人,幼年被送到巴黎学音乐。1861年师事圣桑。1866年任圣桑韦尔教堂管风琴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了义勇军。1877年任马德伦教堂管风琴师,1896年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其音乐教学成绩斐然,拉威尔、艾奈斯库等人皆出其门下。1905年继杜布瓦(Dubois,1837-1924)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因耳聋及健康不佳而辞职。所作钢琴曲、歌曲与室内乐甚多,是法国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摇篮曲》是其代表作。

 

Ave Maria(J. S. Bach- C. Gounod)圣母颂(J. S.巴赫  C.古诺)

 

古诺(Gounod,Charles Francois 1818-1893)法国作曲家。自幼随母学钢琴。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39年在罗马获大奖后,又在罗马学习了三年。回国后曾任教堂管风琴师、合唱指挥,并开始研究神学。自他的第一部歌剧作品《萨福》1851年上演后,开始专事歌剧创作。其最为著名代表作是《浮士德》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他的作品除了十二部歌剧外,还有三部交响曲以及一些声乐曲等。    

 

 (编辑:溪边静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