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客家围屋在哪里:新山水画巨匠钱松纵情笔墨绘时代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9:40:25
百年回顾——走近国画大师系列之四
新山水画巨匠钱松纵情笔墨绘时代中国

《常熟田》


《万山红遍》

《长城起点老龙头》

《红岩》
□徐伟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山水画处于变革时期,而站在时代前沿变革笔墨并成就卓越的山水画大家当推钱松喦。其承渊源家学,与傅抱石万里写生,开“新金陵画派”,创“新山水画”,并与同期“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晚年,又颤笔独运,绘祖国壮丽山河新气象,堪称中国画大变革时期的巨匠之一。
书香门第   承妙笔家学
钱松喦1899年出生在江南小城宜兴,小名松伢。因“伢”与“岩”谐音,又名“松岩”,后又改为字体结构复杂的“松喦”二字。
松喦幼时家境虽不富裕但书卷气息浓郁,祖父、父亲均以教书为生,秀才父亲是其绘画的启蒙老师。童年的他白天常在草地上仰观山川,夜晚便独自挥毫,家乡“鹅溪”的秀美山川深深滋养了他的心田。与同龄人相比,其所练就的是承袭家学的童子功。13岁时,松喦受故乡书画名家胡汀鹭的影响,开始钻研临摹石涛、石溪、唐寅、沈周等人的作品,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同时,还接触西画技法,将其与国画笔法融会贯通,自成一格。29岁时,其《寿相图》《山水》便入选民国第一届美展,一时传为美谈。
万里写生  开新金陵画派
钱松喦是早熟晚成的画家,50岁才进入创作巅峰期。 1957年他从无锡师范调至江苏国画院,自此高扬起传统中国画反映现实生活的旗帜,这成为其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1960年,钱松喦满怀创作热情与傅抱石等人做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过龙门、攀华山、游圣地延安、看西安碑林;登秦岭、观峨眉,嘉陵怒吼、巫山云雨,尽收眼底;出洞庭、入三峡,沐湘江风雨、瞻领袖故居。回到岭南,其胸襟大开,创作激情如旭日喷薄而出,创作出《红岩》《常熟田》《三门峡》《黄陵柏》《陕北江南》等作品。这些画将传统技法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热情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革命胜迹及社会主义建设风貌,时代气息浓郁,色彩独特鲜明,真可谓“画囊喜满忘华发,粉本瀛寰放笔酣”。当时,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先生赞誉其画为“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新样板”。同期,他还创作了《大好河山》《万山红遍》《江南稻香》等写生作品,画面一洗传统山水画的仿古气息,开创新山水画风,为“山水画怎样反映时代精神”树立了榜样,被盛誉为“新金陵画派”,与同期“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
万丈“红岩”映“常熟”新绿
《红岩》是钱松喦红色革命题材的经典作品。当年,钱老年过花甲却激情满怀,历时三年经数十遍修改,最终以“红”色为突破点,确立该作品的独特风格。画面中,原址的黄土化为红色岩石,朱砂平涂,洋红皴擦,色泽纯正明朗,满幅通红剔透;一条曲径将观众视线引向高处红色纪念馆,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泰山汉柏的造型也被“移植”于红岩纪念馆旁,画家以白描手法画芭蕉丛,避免红绿对比,使红色更为醒目纯净。“风雨万方黑,红岩一帜红。仰钦奋彤笔,挥洒曙光中”的五言题诗,更与画面相得益彰,成为画家兴寄情怀、匠心独运的写照。《常熟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颂扬新农村的一幅优秀作品。画面以鸟瞰式构图凸显了辽阔宁静、欣欣向荣的水乡风光。河边远帆悠悠,鲜绿水田旁村舍掩映,一动一静,一红一绿,构成了常熟田欢快新生活的奏鸣曲。画面看似写生,又非写生,独具清纯的中国画意蕴,开拓了中国画的新领域,成为其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颤笔独运  绘壮丽山河
人生有涯,艺海无涯,耄耋之年的钱松喦未改探索之心,依然孜孜追求“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的境界。其独运颤笔,笔力苍老中蕴藏秀润,纵横激情间又沉稳磊落,画风自成一格。该时期的代表作《长城起点老龙头》,以顿挫有力的颤笔绘苍茫山崖,汹涌海涛,挺拔苍松……雄奇跌宕大气磅礴的境域中,蜿蜒横贯的古老长城绵延不断,盘踞在一座座山巅上,出没于浩茫烟云之间,水墨淋漓、情景交融,长城在他眼中完全幻化成了龙的形象。写实手法与浪漫笔调相结合,绘画境界与文学象征相关联,成为画作的重要特色。画中两处题记作为画境补充,并有七绝一首:“山海关联嘉峪关,老龙飞起骇涛间,长城万里宛延去,一石一砖肇此湾。”表达了84岁老画家的感人情怀。此外,他还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场所绘制了《长城》《枣园曙光》等大幅青绿山水作品。1984年,重病的钱松喦在握笔困难的日子里还不忘创作,开始尝试指画,并创作出《荆溪老屋》《水暖鸭肥》《鹅溪月》等一批表现家乡生活的画作,清新可爱充满生活气息,颤抖线条更是童趣盎然,独具神韵。1985年,一代国画大师钱松喦辞世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