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谷时空怎么样:全胶接修复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02:59

全胶接修复的含义是指完全依靠胶粘剂的作用来进行修复,即在胶接修复的工件上,由胶粘剂自身所具有的胶接强度起主要作用。全胶接修复方法具体可分为下列多种方法。
  一、涂敷法
  涂敷法是直接用涂胶工具向胶接部位涂敷一层胶液,通过胶液的浸润、吸附和固化,达到胶接修复的目的。此法工艺简单,目前用得最多,广泛用于各种材料、工件的胶接,以及胶接件的缺陷、砂眼、漏缝和修复和防腐蚀。
  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修复裂纹时,在裂纹的两端应钻出止裂孔,以防止裂纹的扩展。表1列举了材料不同壁厚时所需的止裂孔直径大小。
               表1 止裂孔的孔径尺寸

壁 厚(mm )

止 裂 孔 直 径(mm )

4-8

3-4

8-15

4-6

15-25

6-8

>25

8-10

 

  (2)板材裂纹的修复,除钻止裂孔外,对于壁厚超过5mm的裂纹,应考虑在胶接前先开一坡口,角度在75-800C左右,深度在3-4mm范围内。如壁厚小于5mm,则不必开坡口,而只需把裂纹部位的表面磨平或铲光即可。
  二、对接法
  对接法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因承受冲击、剥离负荷而断裂,胶接强度不高。因此多数用于恢复原形的胶接修复(如文物古玩的修复),和一些非结构件对强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的胶接,所以还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对接法可选用一些胶接性能较为优良、胶接强度较高的胶粘剂,以弥补因对接接头形式所带来的不足。
  另外,木材的胶接和木器件的修复也经常采用对接法。
  三、搭接法
  搭接法在全胶接修复中,经常用于薄形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棚架接头、导电接头、橡皮运输带接头、合成模压鞋等的胶接。
  采用搭接法胶接修复时,应注意消除剥离应力。
  四、套接法
  套接法是最佳的接头形式之一。其胶接强度高,适用于修复断裂轴柱及管材,也适用于轴柱管材的尺寸恢复和镶套接长。套接修复的工艺成熟,修复件使用可靠,性能优良。
  (一)轴柱套接法
  轴柱套接法又可分为多种方法。
  1、哈夫式套接法 主要用于轴承、油封档等严重磨损的部位或其它轴径磨损的部位。胶接前,先在被磨损的轴上加工出一条可以镶嵌补件的凹槽,补件置于凹槽中,外径应尽可能与断裂轴柱的外径一致,保持平整光滑。
  2、潜伏销式套接法 主要用于断轴修复。此法是将预先加工好的销子以潜伏形式埋入断轴中心。为排除胶层气泡,需在埋入孔内加工排气孔,排气孔的直径约为2-4mm。
  3、潜伏竹节销式套接法 此法与上法基本相同,所不同处,在于其采用了竹节销,以保持断裂轴的同心度。其凸出部位与轴套能实现零配合,而凹入部位可以贮存胶液。因此,此法是一种精密套接的方法,主要用于精密断轴的修复和精密轴类的位移。例如,可将一头磨损的丝杆换位,把没有磨损的另一头调到前端,使一根丝杆多次使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插入式套接法 此法是用轴端大的一头镗孔,把另一头小的插入镗孔内进行套接,然后再作必要的加工。主要用于齿轮轴及砂轮轴的胶接修复。
  5、露肩式套接法 主要用于轴、柱、杆类材料及工件的接长,如钻头、镗焊工夹具的接长等。此法其实与潜伏销式套接法的原理相同,只是销子是由轴柱本身加工而得。
  6、圆筒式外套接法 与哈夫式可以具有相同的胶接修复效果,但是被胶接修复的轴柱会有一凹出部位,如这样不影响实际使用,则此法简便经济。主要用于模架导套、轴承镶套、凹凸模与底套接及球头套接等。
  (二)管材套接法
  管材套接法又可分为多种方法。
  1、定型管套接法 主要用于各类管道,如金属管、塑料管、陶瓷管及橡胶管等的安装施工。这些管道有管牙接头和成型接头两种。管牙接头主要用于耐压场合;成型接头以硬质塑料管为主。定型管套接法主要采用溶剂型胶粘剂,主要目的是为了密封、固定和胶接牢固。
  2、外管套接法 主要用于管道的损坏维修,或者起到局部增强作用。 
  3、内管套接法 与外管套接法不同的是此法采用潜伏式的胶接修复,使用场合基本相同。如果内部介质的压力过大,应考虑在管外再加喉箍紧固以提高耐压性能。
  五、喷涂法
  喷涂法是用喷枪通入压缩空气,把经稀释、调匀的胶粘剂,喷涂在待修复的工件上,以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胶层,起到恢复尺寸的效果及防腐蚀、阻尼的作用。
  喷涂法的工艺为:
  (1)先对被喷涂的工件表面进行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2)喷涂时喷枪与工件表面距离为20-30cm,压缩空气压力为0.3-0.4MPa,喷层厚度为0.04-0.07mm/次;
  (3)每次喷涂后,一定要晾置到不沾手,基本固化后再作第二次喷涂。胶层总厚度不得超过0.5mm,过厚将会影响胶接强度;
  (4)固化如需加热,必须有一个在室温下预固化的过程,不然胶层容量流失。
  六、浸渍法
  浸渍法主要用于铸铁件缺陷、砂眼和气孔的修复。
  铸铁件缺陷的产生,一般是在铸造过程中,因夹杂物的影响,或厚薄悬殊等复杂结构导致局部组织过于致密或疏松而造成的。这些缺陷,有的较为明显,可用肉眼观察出来;有的(如细小砂眼及渗漏)则无法用肉眼观察出来,通常只能在压力试验后才显示出来。对此,前者可用涂敷法修复,后者则应采用浸渍法。
  将胶液浸渍到铸铁件的细小砂眼中去,可采用真空浸渍法和压力浸渍法。它们是将待修复的铸铁件密封起来,并与真空泵或压力泵相连,使胶粘剂在真空或受压情况下,从铸件的外侧或内侧进入细孔内固化,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这两个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在一个装置中进行:铸件放在安装有测量仪表和胶粘剂供给管道的真空压力容器内,容器完全密封,然后进行真空或压力浸渍。这种设备可用于大批量浸渍修复的场合。
  铸件的浸渍,原先仅是作为降低铸件废品率的一种补救办法,但目前已作为一项工艺技术在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压力密封零件和电镀零件的原始设计中,常常考虑了浸渍这一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