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谷日服:【青玉案.横塘路】贺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1:00:56
青玉案.横塘路】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赏析1】

这首“横塘路”,明眼人从词的格式上一眼就能看出是一首《青玉案》。只是贺铸喜欢在词牌上做文章,从第一句中抽出“横塘路”三字作为词牌。青玉案,根据杨慎《词品》卷一中的“词名多取诗句”条,是本诸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

  这首词是贺方回较有争议的作品,千年以来,无数文人学者对此词内涵和象征作出各自评论。有说是苦等佳人而不至之后,词人心怀怅惘而作(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下此词解题);也有说是因为作者禀性刚直,不谀显贵而在政治上受排挤,抱负得不到施展,心中怨愤不平而作的,并谓“凌波”,“芳尘”就是志向得以实现的情景(张颢瀚《古诗词赋观止》),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此刻,我又要搬出另一种说法。

  我的老师,东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步高教授怀疑,此词是贺铸除《半死桐》而外的另一首悼亡词,并言可由词中的“凌波不过”,“芳尘”,“断肠句”等处道出。究竟如何,还是先让我们逐词逐句地说说这首词吧。

  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典故。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轻盈的样子,这里借代为词人心中的佳人。“横塘”是地名,约在今苏州某地。心中女子未到“横塘”便先已殒去,“不过”二字已明白道出。下面“但目送,芳尘去。”此句最痴,“尘”,踪迹,与“芳”连用,本指佳人的踪迹,但细味此句,可以品出这里的“尘”,不是一般的“罗袜生尘”之“尘”,而是心上人的一缕芳魂。你虽没到横塘就先我而去,那就让我在这里送送你吧,我要目送你的芳魂离我远去,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毕竟能感应得到的。下句“锦瑟年华谁与度”,用的是李商隐著名的无题诗《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语典,锦瑟,绘着彩色花纹的瑟,锦瑟年华即是美好的年华。你离我而去,剩我在这清冷的尘世里,这漫长年华与谁共度呢?你究竟去了哪里?是在你我经常幽会的“月桥”上,“花院”里?还是把自己深锁在“琐窗”之下,“朱户”之中呢?这一切谁也不知道,“只有春知处”。过片“碧云冉冉蘅皋暮。”化用江淹《休上人怨别》诗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语意。冉冉是云流动的样子。横皋,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洛神赋》中有:“尔(辶西)税驾乎横皋”的句子。词人站立在水边深情的寻视,希望能寻觅到她的影子,但映入眼中的只是流动的白云。下句“彩笔”即妙笔,喻文采很高。《南史,江淹传》中载:“淹少时以文章显,晚年才思微退。……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美丽而惆怅的典故抒写出惆怅的悲哀,“断肠”二字最能透露词中消息。最后两句是方回最为人称道的千古绝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许多事物的不同状态来比喻一种事物的一种状态,这里是用了被钱钟书先生称之为“博喻”的修辞手法,三个比喻,极言愁之深之切。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项洞不可掇。’赵瑕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比中有兴,意味更长。”贺铸更因此句,得了“贺梅子”的雅称。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赏析2】  周汝昌   (批:周老的诠释可信。)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说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象也没有“重大意义”,值不得表彰。无奈它确实写来美妙动人,当世就已膺盛名,历代传为佳句,——这就不容以“侧艳之词”而轻加蔑视了。

方回在苏州筑“企鸿居”,大约就也是因此而作。何以言之?试看此词开头就以子建忽睹洛神为比,而《洛神赋》中“翩若惊鸿”之句,脍炙千古,企鸿者,岂不是企望此一惊鸿般的宓妃之来临也?可知他为此人,倾心眷慕,真诚以之,而非轻薄文人一时戏语可以并论。闲话且置,如今只说子建当日写那洛神,道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其设想异常,出人意表,盖女子细步,轻盈而风致之态如见,所以贺方回上来便用此为比。姑苏本是水乡,横塘恰逢水境——方回在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处筑企鸿居,其地即是横塘。过,非“经过”“越过”义,在古用“过”,皆是“来到”“莅临”之谓。方回原是渴望女郎芳步,直到横塘近处,而不料翩然径去,怅然以失!——此《青玉案》之所为作也。美人既远,木立如痴,芳尘目送,何以为怀。此芳尘之尘字,仍是遥遥承自“凌波”而来,波者,原谓水面也,而乃美人过处,有若陆行,亦有微尘细馥随之!人不可留,尘亦难驻,目送之劳,惆怅极矣!——全篇主旨,尽于开端三句。

 

以下全是想象——古来则或谓之“遐思”者是。

义山(李商隐)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锦瑟之音繁,喻青春之岁美(生活之丰盛也)。词人用此,而加以拟想,不知如许华年,与谁同度?以下月桥也,花院也,琐窗也,朱户也,皆外人不可得至之深闺密居,凡此种种,毕竟何似?并想象也无从耳!于是无计奈何,而结以唯有春能知之!可知,不独目送,亦且心随

下片说来更是好笑:词人一片痴情,只成痴立——他一直呆站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这似乎又是暗与“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江淹名句有脱化关系。本是极可笑的呆事,却写得异样风雅。然后,则自誉“彩笔”,毫不客气,说他自家为此痴情而写出了这断肠难遣的词句。纵笔至此,方才引出全曲煞拍一问三叠答。闲愁,是古人创造的一个可笑也可爱的异名,其意义大约相当或接近于今日的所谓“爱情”。剧曲家写鲁智深,他是“烦恼天来大”,而词人贺方回的烦恼却也曲异而工则同——他巧扣当前的季节风物,一连串举出了三喻,作为叠答:草、絮、雨,皆多极之物,多到不可胜数。方回自问自答说:“我这闲愁闲恨,共有几多?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你去数数看倒是有多少吧!”这已巧妙地答毕,然而尚有一层巧妙,同时呈现,即词人也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霖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你看,词人之巧,一至于此。若识此义,也就不怪词人自诩为“彩笔”“新题”了。

贺方回因此一词而得名“贺梅子”。看来古人原本风趣开明。若在后世,一定有人又出而“批判”之,说他种种难听的话,笑骂前人,显示自己的“正派”与“崇高”。晚近时代,似乎再也没有听说哪位诗人词人因哪个名篇名句而得享别名,而传为佳话,——这难道不也是令人深思的一个文坛现象吗?    

 

【赏析3】

本篇的主旨是写“闲愁”。“愁”,本来是抽象的东西,但作者却通过巧妙的比喻,把“闲愁”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结尾连续用烟草、飞絮、梅雨等三种不同事物来烘托“闲愁”。从修辞方面讲,这是比喻的重复,是“博喻”;从形象的构成来讲,这是意象的叠加,仿佛银幕上的叠印镜头;从化虚为实,也就是从“感情的物化”方面来讲,这三者都诉之于读者视觉,形成了视觉的和弦。因为作者把两个以上的意象叠印在一起,所以,它提供给读者的已不是单纯、明晰的普通画面,而是一个个十分醒目、刺激性很强、同时又是完全崭新的艺术镜头:溪边,烟草濛濛;城中,飞絮飘飘;天上,细雨霏霏。于是,那平川,那烟草,那城郭,那飞絮,又都融入细雨之中去了。这一联串的叠印镜头,必然迫使读者产生一连串的联想跳跃,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维活动,读者才能品尝出这种联想跳跃之中所蕴涵的无穷韵味。这首词的迷人之处,也就在这里。当然这三个意象的叠印,并非随心所欲的拼合,也非信手牵来的杂凑,而是作者当时所见的客观景物的精选与提炼。这三者既突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又烘托出作者的愁情。反过来,正是通过这种内在的愁情,才把三个本来不相连属的意象、三个不同的镜头巧妙地串接起来。这些扣人心弦的去处,是颇有些“蒙太奇”味道的。因为它们并非单纯的比喻,而是包含着颇为广泛的“兴”的含义在内。所以,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七评这首词说:“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值得指出,这首词在设问这一艺术手法的使用上也是很成功的,它有助于三个比喻的深入人心。所以,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强调指出:“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由于这首词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独创性,所以贺铸在当时就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亲手抄录这首词放在案头,把玩吟咏,同时还写了一首小诗对这首词给予很高评价:“解道当年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这首词也被推举为《东山词》中的压卷之作。

 

贺铸

贺铸(1052-1125年),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宋太祖贺后族孙,娶宗室之女。为人豪侠尚气,渴望建功立业,曾为武官,后转文职,曾任泗州(今属江苏)、太平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贺铸诗、文、词皆善,尤以词成就最高,其词刚柔兼就是,风格多样,张耒《东山词序》赞其词:“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其相思离别及留连光景之作多深婉丽密,善于炼字,下开吴文英一派。长调如《台城游》“南国本潇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篇豪壮激烈、气势雄健,逼近苏轼,对辛弃疾等人有影响。《捣练子》五首描写征人妻的思边之情,在宋词中很是难得,其词写景咏物也有独到之处,要之,贺铸为北宋五大名家。有《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

寄贺方回  作者: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