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幻想 boss:元代 虞集 书法作品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2:05:07
虞集(1272-1348)
题画诗(点击浏览更多)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为怀王时,已知虞集之名,继位后授之奎章阁侍书学士,进翰林侍讲学士,并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因虞集曾草诏说顺帝非明宗子,所以顺帝即位后,他就谢病回乡。谥文靖。    诗文为当时大家,“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士大夫碑版咸出其手。粹成一家之言”。与杨载、范□(木亨)、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并称“元诗四大家”。他主张宗唐宗古,以李白、杜甫为正宗,而又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人,提倡“舒迟而淡泊”的审美观。诗文风格谨严,但多模拟前人。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书法亦是大家,曾与赵孟頫同在翰林院共事,赵孟頫是他的上级,书法自然受到赵孟頫影响,观其作品,深得晋人韵味,清朗蕴藉之气不减赵氏。陶宗仪式《书史会要》称他“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明代书法家李东阳说:“书家者流,所谓人品高、师法古者,伯生殆兼有之。”书迹主要留于鉴赏题跋,传世作品还有《刘垓神道碑铭》墨迹本(上海博物馆藏)为大字真书,可见钟繇、苏轼笔法,曾为奎章阁篆印两方“奎章阁宝”、“天历之宝”,可见他的篆书在当时也很出众。虽为当时重要书家,流传作品不多,风格也不甚鲜明。
不及入阁帖 21cmX3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胡虔《汲水蕃部图》画诗(点击放大)纵4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跋赵孟頫书陶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跋任仁发《饮中八仙图》 作于1325 26.7cmX5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云法师帖》页,元,虞集书,纸本,纵30.7cm,横51.8cm,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集顿首奉记。白云法师和上乡契,去年过访,足仞至情。别后极深怀系。大墓甚感用情,亲戚同不知首尾,不知归附心来,又六十余年,先参政之所经理遣意,老者今秋遣女后方可出。秋深要来,能来为妙。竹深旧相识,如来说可奉承。兹因俞伯康山长还吴,略得布此。秋冬间能来住一两月,同出亦好也。大墓事已开嘱丹阳以先世委用之意,必蒙相体。此行亦修路,侯一书讬伯康言之凡可。幸熟议勿停恩勿误事,则区区不肖之望也。植舟及小儿偶出,不及致问。溪山在斋,教两小儿如常也。伯婉受助后,月日未到未上,已尽达雅意矣。道人处传语诸亲知都为寄声为妙。眼昏写字不多整齐,勿罪。比相见好不及。虞集上记。
鉴藏印有项元汴诸印,“董奕少氏”、“李肇亨”、“桃花源里人家”及安岐、完颜景贤、何子彰、赵叔彦、张爰、谭敬诸印28方,半印2方。
文中自称“眼昏写字不多整齐”。虞氏晚年有目疾,并经常在信札中谈到,故此帖为其晚年之作。书法行笔环萦,字若连绵,法度险峭,劲健古雅。如王世贞所言:“用笔若草草,而中自遒劲。”
《墨缘汇观·法书卷》、《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虞集《刘垓神道碑铭》
虞集《刘垓神道碑铭》,大字楷书。墨迹本现由上海博物馆藏。《刘垓神道碑铭》是苏州过云楼主人顾公雄1951年捐赠的308件珍贵书画中精品之一。位于苏州的过云楼始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是苏州望族顾氏珍藏书法名画的所在。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开始,三代顾家人花了百余年的时间,收集了1000多幅书画碑版。顾公雄1951年临终前留下遗言:把珍藏的书画献给国家。顾公雄过世以后,家人秉承遗志,别于1951年和1959年将所藏308件珍贵书画一并捐献给国家。包括魏了翁的《文向帖》和元人虞集的楷书《刘垓神道碑铭》不但对书法史,而且对宋元史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

虞集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四川仁寿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尝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著有《道园学古录》。

虞集跋《定武兰亭》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四川仁寿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尝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著有《道园学古录》。

虞集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四川仁寿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尝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著有《道园学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