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飞艇音箱2代: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1:12:55

1 试论教师成长的具体方法。

当前,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师范教育培养和教师在职实践训练与进修提高。不论哪种方法,都可通过以下具体方法来展开。(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以上上点适当展开论述)

2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影响,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价值澄清、群体约定、赏罚控制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在进行说服时,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利用好正反两方面论据进行说服。(2)榜样示范.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能真情 以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3)价值澄清.即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人的行为模式,鼓励他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有多种策略可以促进辨析,但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交持久地指导行动.(4)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5)赏罚控制.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论述教师应如何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1)用考试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一种简便晚行的量化评定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其客观性各准确性不一定优于其他评定方式.其次,考试分数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知识和能和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动机,形成低水平的自我评价.(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教师对各科分数的统计处理不应仅使用原始分数,应结合标准分数以求对学生成绩的相对位置有一个比交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兼顾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运用,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名次作为评定学业成就的唯一指标.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要有充分的信息来源,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为依扰.第四,教师在报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考试分数通常不具有绝对价值,只具有相对意义.

4 如何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 “预算”生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促进学习和成就.(1)统筹安排时间.时间的有效利用和目标设置 目标计划有一定的关系.反过来这些过程又促使学生参与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来表来落实.(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在不同时间人的体力 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因此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模式来安排学习内容.(3)灵活利用零碎的时间.每人每天的零碎时间是比较多的,要能被合理利用还是具有极大潜力.且零碎时间的学习,一般每次都不是很长,大脑基本处在兴奋状态,这样学习的效果也更佳.

5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策略。(1)运用先人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先入为主策略是指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先入为主的策略主要关注确立行为的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2)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说来,课堂行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3)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6 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7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较为常用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有:(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

8试述如何指导学生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和(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9 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治疗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代币疗法的实施步骤:第一,确定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第二,确定实质性强化措施的性质,如代币的用途等。第三,让求诊者相信代币的作用。第上,规定完成各项特定行为时给予代币的量、实际强化物的价值以及如发生不良行为是否要扣回代币等。

10 试述破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 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

们开始认识到规则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有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皮亚杰认为,在他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的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11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而练习的效率受到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正确利用这些条件会促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在练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练习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练习的效率。(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练习必须有计划,先简后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进行。(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在初步掌握正确技能后,再加快练习速度,形成熟练的技能。(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在练习中,要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和学习者的身体状况采用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提高练习效果。(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防止疲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能力。(7)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

12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议的学生观。

(1)建构方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这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不能另起炉灶或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2)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13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教师素质的心理学途径主要包括。(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学校风气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稳定的集体意识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校风的好坏对教师的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诽。教学监控能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过进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  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自我认识时,既要防止自我否定,也要防止自我夸大,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自我认可态度,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自我筹划是指围绕教育的要求确定个人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自我设计是指根据个人确定的。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设计。 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督促的过程,自我反省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自我激励是一种自动加压、自我鼓动的方式。(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第一,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的自觉性。第二,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按教育规律人事的自觉性。第三,参与教育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第四,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成就欲、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内在动机,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4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间的联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5 运用记忆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学生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只有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内容才会主动去记忆。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知识巩固的自觉性,让学生认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地去记忆所学的知识,明确记忆的具体要求,增强记忆的信心。(2)尝试加工材料。指通过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3)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4)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就若干较小单位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掌握150%的原则。(6)组织学生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分散复习。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一人或几次,分散得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16 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7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与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我认为奖比刘好,原在如下:(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力与惩罚是维持秩序。惩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作出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作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一网打尽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快乐学习是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18 论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示范和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分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面。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反映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 动作,强化正确支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这样就容易导致技能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19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几方面特点。

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是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3)每个个体的心理与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共知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此外,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关键人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上,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 死亡)。

20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1)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本知只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和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2)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而成的。(3)根据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成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和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就是要充足进学生的合作、使他看到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方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2)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了解彼紫的想法,彼紫作出某些调整。(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2试述学习策略的一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公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它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4)生成性原则。它是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5)有效的监控原则。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6)自我效能感原则。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23 请阐述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学习的层次分类各学习的结果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来划分学习层次的。加涅根据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对环境事件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它们是范畴各类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

24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侍,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能真情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后果。(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验自己的行为模式,即告骈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5 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问题解决策略方法:(1)算法式 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在计算机问题解决的研究中,计算机程序就运用算法式策略进行编写。(2)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缺点:依赖经验,准确性上不及算法式。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级状态递归。

26 试论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2)班级规模。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关系。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再次,班组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4)对教师的期望。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的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定型的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

27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氢归在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在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和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3)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4)在教学中,运用归在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8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会以体难其必要性,在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行性、独立性与概括性。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概括性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提高其迁移价值。(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上,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现得以进一步概括。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9 结合实例说明人格的成因。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城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出过分支配的倾向,一切由父母控制。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4)早期童年经验。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侯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影响人格。总这,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30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什么?

(1)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外部因素。学习任务,可根据所需的认知操作分为四类,记忆任务、程序任务、理解任务、评价任务。任务的价值。根据学习任务满足学生需要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成就性价值、内在价值、利用性价值,任务的维度。(2)教师,表扬或积极评价或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大小。(2)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内部因素。兴趣,其实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自我效能感,它指学生在某一活动前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任和的主观估计或能和判断,它在选择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归因与习得性无助。能和观和目标定向,能力“实体论”认为能和是稳定且不可控制的,“增长论”认为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同时,目标定向也有两种倾向,一是指掌握学习内容,一是指向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