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神泰国:艾灸的效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3:27:15
针灸临床中常有人抱怨说,艾灸的效果不明显,或说没什么效果。其实,艾灸效果的关键在于灸量。
    《千金方》说:“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这是说艾炷底部应有三分范围的大小,过于小,就起不了作用,但年少体弱者可适量减小。《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云:“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肉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艾炷大小和艾灸的量数是影响艾灸疗效的关键,如《千金方》指出了艾炷的大小,《医宗金鉴》中“皮肉浅薄,……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言下之意,皮肉深厚者,一日可数灸之。
    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决定灸效的关键量到底是多少。笔者现仅依数十年的临床体验,谈谈对有效灸量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体会,没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针灸医师为患者作治疗,针刺有效是不情愿用灸的,一旦用灸或配合用灸,往往就说明患者病程较长,单纯针刺效果不理想。
    在艾灸的应用中,艾条悬灸是既耗时,又耗人力,起效又较慢,针灸临床不多用,保健会所倒是很多用,这里就不多讲。
    位于颈肩四肢及其关节处的温针灸,若以艾条的截段烧针尾,每次烧完一段,灸效微乎其微,甚至没有效果,仅烧一段,可谓徒冤。续烧二段,会有效果。续烧第三段,会有较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效果,不是一次的治疗结果,而是数次的积累。若以艾绒捻上针柄烧之,则以三搓艾绒与一段艾条等量之。顺便说一句,前面所提温针灸,是在30号针的基础上,若要提高疗效,最好用28号针。
    位于脘腹背腰骶部的艾柱灸,现临床上多以隔物灸为主,常用的是隔姜、隔蒜、隔盐、隔附子饼,此处施灸,艾柱要大,灸量起码三壮方能起效,一般情况也是每次五六壮,肚脐隔盐灸更是要加大灸量,但要注意不要局部烫伤。肘臂手腕部施灸,艾柱相对小些,灸壮可在3-5壮之间。
    面部隔姜灸,艾柱大容易烫伤皮肤,艾柱小、穴位分散效果又不理想,尤其是病程在三、四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用产品艾柱贴灸,以排灸的方法,沿经脉走向、或面部的神经分布,成排的烧上艾柱,治疗效果较佳。但要注意,燃烧的贴柱不要超过三、四个,还要活动热了的贴柱,以防烫伤。此种贴柱排灸的方法,其效量基本上在每次灸两遍,耳后神经根位要重灸。
    艾柱灸中的化脓灸,以麦粒大小的艾柱直接灸,三壮就可能有效果,一般灸六壮,也有灸到九壮的,这要根据体质、气候,被施灸者的反应而定。灸后的效果有可能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脘腹腰骶部的另一种灸法灸盒灸,相当不错,灸盒灸的优点在于火力集中,脘腹部用灸的患者还能自己调节温度的高低,施灸得当的话,每次灸一遍都可能有效验,一般情况下,一次灸两遍,甚者三遍。
    当然,不同的疾病、证型,不同的个体对于治疗的反应各不相同,上述讲法只是大体而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