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夹真的有用吗:有效的思维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04:16

有效的思维方法

有效的思维方法
人类有三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分别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其特点是边想边做。把所想直接用于实践并直接观察结果。这种思维的优点是大脑比较轻松,缺点是思考问题比较局部,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种方法不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那样,可以在大脑中想象各种方案的结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实践。


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将实践在大脑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预见实践所得结果。与抽象思维不同,这种方法的模拟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消耗脑力,因为需要非常细致的进行模拟。


抽象思维,这种方法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根据需要有意地把需要关注的部分提取出并往往用特定符号来表示这些需要关注的部分。相对于形象思维,这种方法减少了脑力的消耗,因为减少了需要模拟的内容。但是这种方法由于缺乏像形象思维那样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出现思考中断,即卡壳,因此需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来克服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抽象思维需要经过以下几步:
①观察需要研究的问题,这种观察往往带有一定目的性,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称为感性阶段。
②将所观察到内容抽象出关键要素,在这一阶段合理的抽象方法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称为过渡阶段。
③将抽象所得内容进行整理,整理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是理性认识的整理阶段,称为理性阶段。


下面分别谈谈如何做好这三步:
在感性阶段,是通过人或仪器对所需研究问题的观察获取感性材料。人和仪器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各有其特点。仪器所获取的感性材料比较可靠,也能获取一些人获取不到的感性材料。通过仪器所获取的感性材料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为大家所共享,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但要注意,人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能够获取很多仪器无法获取的感性材料。由于不同人的知觉能力所差异,这就造成有的人获取的感性材料是其它人无法获取的,导致感性材料无法共享。而且人的认知容易受各种因素干扰而发生偏差。这些都是通过人获取感性材料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不能成为排斥进行深入研究的理由。很多通过人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并非不可靠,而是无法被大家所认识,很多人把无法共享的感性材料简单地排斥为不可靠,这是十分有问题的。实际上验证一个结论可不可靠的最终标准在实践。很多人由于排斥人获取的感性材料导致研究问题的效率大大降低,这是十分可惜的。我们可以对由人获取的感性材料存疑,但不能纠结于可靠性,一个感性材料是否应该用于深入研究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研究问题,帮助多大。为了充分发挥人这个仪器的作用,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平时应该注意人的感受而不是压抑,人的感受是人这个仪器测量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价值;第二,应该研究认知心理学,了解人的认知规律,从而能够用好人这个仪器并且减少认知上的偏差,同时也需要研究情绪心理学等会影响人的认知规律的学科。最后要指出的是根据研究需要获取感性材料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明确这种目的十分重要。
在过渡阶段,首先应该明确研究的着重点,不同的着重点用同一抽象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OO思想是种很好的抽象方法,它适用于能够细致观察的系统。它把感性材料分解成若干对象以及若干对象间联系。以对象为核心,根据抽象出的对象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不同的状态,根据同一对象状态的不同变化区分出不同的运动。在OO中分别称为属性和操作。通过这种方法就把感性认识进行了分解,是分析过程,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很多方法往往只是简单的把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因此到了下一阶段运用逻辑思维所得结果也是有限的而且也容易发生偏差。对于无法细致观察的系统,可以用常规的方法提取,然后在下一阶段运用统计学方法作进一步分析。
在理性阶段,就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之前所得结果进行整理。逻辑学在这一阶段起到很大作用。运用逻辑学的关键点在于明确研究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线索,不同问题之间不应互相牵扯。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时不知不觉地跑到另一个问题,造成所得结果不能说明原来的问题。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应该是颗树。也就是说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小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最后一起说明大问题。研究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考虑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然后统筹兼顾制定合适的方案。按OO思想,角度其实就是从各种不同对象组合来研究问题。只考虑一方面就作决定,也是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不仅仅需要多角度看问题,也需要从多个抽象层次看问题。高抽象层次上所得结论往往只能提供方向,而低抽象层次上所得结论才能和实际很好结合起来。把高抽象层次上所得结论和低抽象层次上所得结论等同起来也是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在理性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其实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妨碍研究,使用得当会促进研究。语言的最大问题在于容易通过一句话中的某些词产生联想,然后去思考和原问题无关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为词的名相所惑,使人忘记了词所指代的内容,造成只做表面文章而没有研究实际问题。这两个错误是经常容易犯的。语言的优点在于我们每天使用,十分熟悉,因此使用起来思维比较流畅,有利于加快问题的思考速度。很多人会发现,一些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刚表达出来就产生了解决方案,与别人讨论则有更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语言在活跃思维方面的作用。人思考问题需要有个出发点,只有熟悉的东西才能成为出发点,语言正是这样的东西,这是语言能活跃思维的一部分原因。而数学则不然,很少人能够把数学学到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程度,因为数学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人数学学了不会用原因就在此,运用数学需要有语言这样的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程度的东西来引路,数学的精华在于把一些常见的需要逻辑推理的东西给做了然后得出结论,这样就避免了很多重复思考,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数学减少不必要的思考。


关于将研究成果表达的问题这里也略带提一下,将成果进行表达也应该通过感性材料为基础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无法拿出感性材料,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说明。在表达上应该把研究所关注的内容表达出来,突出重点,而不是一味的使用语言。语言本身是具有冗余性的,包含着一些不必要的信,这容易使读者抓不住关键。但是语言所具有的活跃思考功能使得其在表达需要思考的内容有很好的效果,能启发人思考。在使用语言时要尽量使读者明白表达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在哪表达。


最后要提醒的是研究一个问题要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这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研究问题往往喜欢从概念性的文字入手,然后大量运用逻辑。需要知道,知识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在抽象成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被抽象掉了,这些被抽象掉了的东西往往包含着一些的信息,因此如果直接使用理性认识的文字性概念来进行逻辑推理,所得信息会十分有限。而且文字的含义往往不能为我们所理解,如果理解有偏差,研究所得结论的问题就更大了。因此通过实践获取感性材料应该是第一位的,经过别人研究所产生的二手材料仅仅是辅助作用,起到的是使我们可以不去研究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从而提高研究速度的作用。


有些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觉得这篇文章的内容只是拿来研究用,跟自己没有关系。这就误解了本文研究的概念。现在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做事不会思考,然后造成不良后果。有些人虽然有思考的意愿但是不得法,还是无法思考。本文所说的研究指的就是做事的思考过程,本文所讲的就是做事的思考方法,这一点读者是需要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