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河海拔:重读奥修《迈向真爱的历程》 (依仁山人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49:25

  重读奥修《迈向真爱的历程》

奥修《迈向真爱的历程》和《上帝唇边的长笛》是我最早读的奥修的两本书,距今已经十五六年。奥修的演说是科学、哲学、宗教的综合。他借助寓言或生活故事来阐述人生和生命之道。奥修对性大胆忠实全面深刻的剖析,对迷茫的人们是宝贵的教诲。

   这是奥修一九六八年以爱为主题的的五个演讲。

     去感觉爱是容易的,定义爱是困难的。生活里最美好的事物可以去体验了解,但却难下定义描述。几千年来,爱被谈论得太多了,可生活里却没有容纳爱的地方,“爱”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整个人类是多么病态,人一再地被指控犯了错误,而社会、文化永远不会错。我们并没有准备好要重新评估我们的文化和宗教,但反省、思考、检查一下它们是否真的没有将我们误导是必要的。

爱存在人里面,它不是从外界引进来的,它是生命吐露的芬芳。爱是我们固有的本性,爱不是一个追寻和求取的主动行为,而是自然的流露。爱在人里面,它只需要被释放显现出来而不是去制造。

自然界是一体的、和谐的。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明显对立都是一些唤起能量的挑战,是呼唤潜力的呼声,自然界没有不和谐。自然是一个有韵律的和谐,但是人类加诸于自然的人造物如水坝等东西、横梗于河流之上,自然的生命之流,遭到了阻碍。所有的阻碍都是人为的。爱之流原本是无拘无束的流动,流到神的大海,一切阻碍都是人为的。有知觉地移开这些阻碍,爱就流动了,爱就上升了,碰触到了那至高无上的神性。简单地说,性乃爱的出发点,爱之旅的起点。可每种文化、社会、宗教都在攻击这个发源地,爱之流被堵塞了。

爱是性能量的转变,爱之海就是性能量本身,爱的花朵来自性的种子。人类社会的思想都在反对它,爱的种子不能发芽、爱的宫殿还没建起就被推毁了。大家视性为敌人、反对它、跟它抗争。思想存在于人、性存在于人,要免于内在的冲突就要使之和谐存在。

生命来自性,反对性就是反对生命。爱的行为、爱的冲动和态度都是原始性能量的表现。对性的敌意,正是抗拒和压抑的表现。越压抑就越会成为潜意识,就越会在各个方面顽强表现。任何强迫的东西既不能持续,也不能完整。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千百年来,关于性罪恶的传统教导毁坏了整个世界的婚姻生活,爱不再可能。连夫妻之间都不能自由自然地爱对方,那么又有谁能爱呢?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怎么可能会爱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写照。

        每一个人都说爱,爱母亲、妻子、儿子、兄弟、姊妹和朋友,但是将人生作整体观察,人生根本就没有明显的爱。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弥漫着的厌恶气氛,找不到一丝爱的曙光。相信到处是爱是自欺欺人,沉浸在这个幻象里,无法开始追求真理。

性是神圣的,原始性能量是神的反映,是产生新生命的能量,是所有能量中最大、最神秘的。想要生命充满爱,就要放弃和性的冲突、欣然接受性,承认它的神圣,感激地接受、深深地拥有。

 性能带入三摩地(Samadhi),高潮的时刻,头脑空空没有思想的片刻,是神圣喜悦的涌现。而免于思想的头脑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得性的快乐。要获得性的快乐、走向三摩地,必要条件就是要敞开心灵,接受性的神圣,就如接受神的存在一样。性的快乐是短暂的,神性的最高境界才是神圣的永远的。

性能量的本质驱策它流向爱,但“我”的障碍就像一道墙把它挡住了,自我越强就越难和别人合作。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the othe is hell)。”当我就是我的时候,围绕在我周围的世界都是别人,都是不同的、分开的、分离的,没有和谐一致的关系。有分离的感觉,爱就无法被感知。爱是结合的经验,是隔离墙的拆毁,是两个生命的相会、结合的狂喜。和谐存在于两人之间就是爱,存在于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时,就是与神的沟通。碍物融化、灵性渗透就是爱、就是与神同在。爱是第一步,神是最后一步。

爱只能由空产生,只有空能够与另一个空融合,除了真空以外,所有其他的都是障碍物。当个体性消失时,当“我”和“别人”不复存在时,爱才会诞生。个体性消失之后所留下来的就是一切,是没有界限的。爱不分大小,爱拥抱所有走近它的人。爱的花朵在,人就像国王;自我的刺在,人就贫乏可怜。不能分享给予的爱是悲伤的;分享、感激、臣服才是最快乐的。爱没有动机,爱的报偿就是它本身。

除人类没有其他动植物住在房子里,建筑物越大人就变得越小。爱是给予,爱永远都准备给予。自我只了解索取的语言,爱的语言是给予。爱没有经典,没有地图,没有字典,没有原则。爱很难形容、很难描写、很难定义,它就在那里。(第一讲:性——爱的根源。)

生命是宝库,人类没有好好利用它,只是白白将它浪费。等到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时,时光已消磨殆尽,生活的奥秘、快乐、解放、天堂——一切都丢尽了,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过去已经失掉很多,即使剩下来的生命已很短,生命仍可以拯救,学习追求真理从来不会嫌晚。我们能在生命里找到通往神的阶梯。

       在身体里存在着超出身体的东西,它不具形体,是不朽的无始无终的。它就在每个人的内在核心,我们要从无知的黑暗里去渴求那永恒的火焰!

几千年来,我们被教导生命的无用、无意义、苦难,我们被催眠了。相信了存在的无用、无目的、充满忧伤,于是轻视规避生命,丧失了所有的欢乐和爱,把生命看成暂时的寓所。

对生命的态度引导着灵魂的路线。我们被宗教教导着去否定生命,宗教哲学都是死亡指向而不是生命指向的。宗教都尊敬死亡,但不尊敬生命,生命仿佛就是对死亡和坟墓的赞美。

宗教的思索集中在死亡的另一面——天堂、涅槃、莫克夏(解放)—一根本不顾及生。生前无法好好生活,怎么能应付死后!除了生活本身以外没有神,爱生活就是实践个人的宗教,就是到达神的路。真正的宗教就是对生活敞开自己,达成存在于生命里的最终真理,达成完全的解放吉祥。错过了当前的生活,就错过了生命的一切。

如果生活痛苦,那是对生活的认知不纯,没有找到适当的方式去生活,生活原本可以带给你莫大快乐的。宗教不是与生活背道而驰,而应该坦率地正视生活、拥抱生活,是生活的全然达成。以死亡哲学为基础的宗教怎么能照亮人生!

生命有一种内在驱策力在向前推进,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流就如海洋。生命的基本动力就是创造,产生新的生命,生命本身不希望终止。

   从尼采到阿鲁宾多(Auoblndo),从派坦伽利(Patanjali)到罗素,在他们内心深处都孕育着一个意象、一个梦,看到一个比他们更优越的人——超人的到来。

      心理学家库(Cone)说,一般人的头脑受反效果定律支配。我门会撞上那个我们尽力要避免的东西,害怕的东西总会变成我们意识的焦点。人类以同样的方式使自己免于性,结果反效果定律抓住了人的灵魂。性和性意念是不同的,唯有以理性和健康的态度对待性,社会才能脱离性的魔掌。唯有深入了解,才能超越,就性而言,人类的做法并不比驼鸟高明。

       百分之九十八的心理症或神经病都是性压抑造成的,有百分之九十九罹患歇斯底里和相关疾病的女人都是由于性的异常。现代人的害怕、猜疑、焦虑、紧张和压力,主要原因是情欲的压力。

我们的艺术和文学都集中于性,为什么所有的诗、小说、杂志、故事都充斥着性?为什么每份杂志封面都有半裸的女人?为什么每部电影都关系色欲?死亡指向的宗教使人的头脑充满了性,要把无欲的黄金高峰显示给人们,不跨过第一步,怎么能了解无欲!

对性的知觉根深蒂固地深植在人的头脑、思想过程里,性一直都很活跃。只要男女之间的这道铁幕和距离存在,我们的社会永不会健康,人的内心永不会平静。

       人的性或性本身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性比原子弹更强有力、性力量有无限可能性,一个胚胎可以变成一个甘地、一个马哈维亚(Mahavi)、一个佛陀、一个基督、一个爱因斯坦。可我们甚至没有尝试去了解性,没勇气公开讨论它,是什么样的恐惧在折磨我们?

       禁止谈论性会把人类推进性的深渊,对性的恐惧、对性的无知是不正常的。宗教思考能量的转变,把人从较低引导到较高,从黑暗引导到光明,从不真实引导到真实,从短暂引导到永恒。但起点是什么?事实上,性是起点神是终点。没有起点,那会有终点!      

人由性而来,人充满了性能量,生命本身的能量就是性能量。妓女从来不谈性,她们会问关于灵魂和神;苦行僧和和尚单独相处时,他们所问的只有性,越是禁止就越有吸引力。整个社会、整个生命都充满了对性的渴望,自古以来压抑失败了,而性胜利了。

       高潮之后,会有枯竭、空虚、沮丧、遗憾、莫名的痛苦,会考虑以后避免性。显然,身体欲望的满足不是终极目标。在存在深处,有着深奥的宗教意义,人需要超越身体、超越自己!

高潮是一种抹去自我的状态,在那个片刻,时间消失了,产生了“无时间性”(timelessness)。像耶稣基督说的,成道了,到三摩地就不再有时间了。时间意识不存在了,就没有过去、未来,只有现在这个片刻。现在并不是时间的一部分,现在是永恒。所以说渴望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为了“无自我性”和“无时间性’,高潮里闪耀的光是超越性的,它来自神性。

要得到就必须付出,性会损失相当大的能量。只要头脑还沉浸在性之河流里,就会一再重复。生命是一个朝向“无自我性”和“无时间性”的持续推进——不论有意识或无意识。人强烈的欲望是去知道他真实的自己、去知道真理、去知道那原始的永恒的没有时间和超出时间之外的东西,去达到纯粹的无自我性。为了满足这灵魂内在无意识欲望、整个世界都围绕着性这个轴旋转。     

越是激烈地反对、回避、压抑性,性就越成为我们意识的中心,这是反效果定律运作的结果。

性的吸引力如此强有力是因为它确实强有力,只要我们深入抓住性的各基本层面,就可以从性里面提升超越出来,神性的慈悲的世界才能从情欲世界浮现。

卡丘拉荷(Khajuaho)有座世界名庙,庙最外面的墙和周围都是性爱雕像。庙宇的建筑师知道热情和性存在于生命的外围,他们认为那些仍然被性困住的人无权进入。可里面没有神像,这意味着在生命的外墙存在着色欲和热情,而在神那里是空无和宁静。还被热情和性迷惑的人无法进入神的殿堂,只能在圣殿外徘徊。

      对性宣战是极其愚蠢的,这是在对原始本能宣战、对生命宣战。罗素说,越是去隐藏一件事,它就越激起人们的好奇心。要使世界从性意念中解放出来,就要尽可能地开放,越熟悉就越少吸引力。但世俗的方法刚好相反,越是压抑越适得其反。不自然的怎么会有用、怎么会愉快、怎么会健康?

       性是煤,无欲是钻石。无欲就是与神沟通,是神圣经验的达成,是经验到神,走向神的道路,这也就是谭崔的理论核心。(第二讲:从压抑到解放。)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相反的两面,每个人都在天堂和地狱间摇摆。天堂不是为脆弱的人而存在的。生命能量虚弱的人无法走完通往天堂之路,所以保存能量成了宗教的一个主要要求。

  能量最大的出口就是性,性使能量持续流失,所以需要超越性。内在革命的方式完全一样地达到异常欣喜的经验,这样就离开色欲而走向神性之光。

达到超意识、达到内在自我的本质,唯有性和静心。性是自然的,动植物皆然。人不超越性,依然是动物性的。动物有交配期,而人的性冲动可能终生存在。性(sex)存在于动物,而性意念(sexuality)只存在于人。

人必须变得很单纯,单纯到天真无邪充满快乐地赤裸着,像耆那教祖马哈维亚那样始终不穿衣服。衣服掩盖不了邪恶却掩盖了自然美。当衣服不再是衣服,而是激发性意念时,人类究竟是文明了还是堕落了?

打开了一扇门,就不太愿意再去另开新的门,这是生命力的本性和惯性。恒河(Ganges)依着航道流,不会天天找新线路,要改变传统的性意念,应该在这扇门打开前就开创新的通道——静心(meditation)。孩子生命之门还没打开时能量很安全,可以打开任何门。长大了就硬化了,再想改变就会变得畸型。静心的种子很容易播在孩子的心田,可惜人只在精力衰退、进步的可能性枯竭的暮年才对宗教和静心感兴趣。若是每个年轻人都进入静心,我们这个星球将永远和平美好。

       错误在于社会和父母本身,孩子稍大就会注意到似是而非的事实,很快就知道社会和父母的教导是欺骗,于是失去了对社会和父母的尊敬,认为社会和父母是伪君子。对社会和父母丧失了信心,就很难发展对神的信心,因为他们最初接触的“上帝”就出卖了他们。不要压抑性,性的澄清才是必需。孩子从小就必须接受适当正确的性教育。这样,才能超越性,到达无欲的第一阶段——静心(meditation)。

       无欲的第二阶段是爱。有了正确适当的性教导,性能量就会转变成爱。没有爱的人满脑子都是性,爱越少恨就越多,没有爱就会充满嫉妒和争斗。烦恼与不快乐和缺乏爱成正比,能量越削弱就越脆弱、越衰弱、越紧张,于是性成了粗鲁、粗糙、低俗情感的唯一出路。

       充满恨的人永远无法满足和安静。破坏不会带来快乐,唯有创造才有丰富的满足感。深层次的快乐只能由给予和分享达到,索取和占有永远不会快乐。

      全身心去爱、崇拜爱、给予爱、生活在全然的爱里面,并非仅仅去爱,而是要本身充满着爱。爱没有动机,有原因动机的“爱”是在贬低爱和自己。生活是否充满喜悦和快乐由内在爱的多少决定,具有了爱心就可以免于性意念。不管有没有人欣赏,花儿照样开放散布芬芳,芬芳是花的本性。有爱心的人,独处时也充满着爱;生气的充满恨的人,独处时也是生气的充满恨的。

人不可能只对一个人充满爱而对其他人没有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爱你的父母,就敬爱一切老人;爱你的孩子,就爱一切孩子。

爱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心境和状态。内心有足够的空间,茅屋也是宫殿;心地狭隘宫殿也嫌窄小。纯粹的爱不搀杂任何条件,有条件就不是爱。爱在内在涌现——爱花草树木、爱任何人、爱走向月亮和星星……这样爱才会不断增长。随着爱的增长,性就会减少,爱和静心打开了通向神殿之门。生命力提升到新的通道,能量上升,朝向天堂之旅,否则能量只能往下,流到性。

人老了精力衰退了,但只要恢复纯真的心就又成了孩子。为更高的生活努力,永远不会嫌老嫌晚的。(第三讲:静心的顶点。)

人总是满足于自欺欺人的梦幻,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没人勇敢面对自己的愚昧。这是人类历史最大的陷井,是导致人类自毁的最大弱点。而事事与己无关的冷漠人生态度,会带来失望、不幸、忧虑,对人生如此,对性也同样如此。

       打开或关掉电视不需要任何相关知识,结婚生子也未必真正了解性。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知道性,没人以为他需要性的经典,这是人类莫大的悲哀。

唯有完全无欲的人才能洞悉性的真理和神性,耽于肉欲就无法了解性的微妙和美丽,无知的人一生都陷在性意念的泥淖里。呼吸越平静越缓慢,性爱就越持久,就能窥见神性、到达三摩地。知觉集中在两眼间的第三眼,高潮就持久。一次圆满的性爱可以让人根植于无欲的泥土——不仅对此生,对来世也许同样有用。

      无欲的第三阶段是神圣态度。圆满的性爱和神很接近,神存在于新生命的创造中,对性的态度必须像去圣庙和教堂一样。高潮就是接近“神”,我们成了创造的工具,新的生命将要降临,我们将成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是创造者。在身心痛苦、怨恨嫉妒、愤怒烦恼等各种不洁氛围下,不但不会得到快乐和满足,反而会让整个灵魂更加饥渴。

       任何个人都是有限的存在,两人的结合也不可能无限。婚姻生活和肉体之爱都有它的限度。为了片刻的狂喜在一起,但必须再痛苦地分开,所以爱人一直处于失望、沮丧、孤单之中,愤怒自然会爆发在两人之间。人是有限的存在,两人的合一也不可能永恒。只有跟神、梵天(Babma)、跟存在(Exlstence)才能有永恒的融合。接触到这种喜乐,达到永恒的海洋,还会去渴望这飞逝的快乐吗?对永恒之光(the etenal)的一瞥就足以令人洞悉感官快乐的无意义。

       适当欣赏轻音乐可以为永恒的音乐铺路,对暗淡烛光的经验可以把我们引导到无限的光,了解一滴水是了解整个海洋的前奏。性不只是肉体快乐的工具,应该是灵性提升的手段,一个瑜珈的过程。从性到三摩地有很长的路,三摩地是最终目标,性只是第一步。

基督、马哈维亚、佛陀的出生是偶然的,但他们的出生都是完全结合的果实。结合越深,子孙越好;结合越浅,子孙越差。在挫折的情况下怀胎,一开始就带着挫折的病原菌,灵魂就已经有病了。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世界大战会发生什么事?爱因斯坦说,他没办法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可以肯定不会有第四次世界大战,因为没人能活过第三次世界大战。新的一代的品质将决定着未来世界,未来世界要美好,就要有更完美的新一代。

灵魂渴望到达天空,像月亮一样被照亮启迪,像花一样开放,充满美妙的音乐和舞蹈。盲目的人让饥渴的灵魂受苦,陷在恶性循环中,这是因为性没有成为到达三摩地之路。

    我们要知识而不是无知,无知无助必须受到鄙视。知识是力量,性知识更是巨大的力量,生活在无知里是危险的。(第四讲:性——超级原子。)

谈真理就是谈事实,那些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必须抛弃,否则无法向真理迈进。深植人心的错误观念不抛弃,关于爱的谈论必将是不完整的、浪费的、不真实的。连性都不了解,如何了解生命!如何具备宗教意识!无知导致堕落,性格出错、神经不正常,这是历来的道德和宗教之罪。

性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粗野的身体层面,仅是身体会合和强奸没有两样。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接触,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性经验,无法具有深度,无爱的婚姻只有身体没有灵魂。爱存在于两个灵魂之间,所以具有深度和意义。身体比头脑稳定,以身体为基础的婚姻会比较稳定长久;以心为基础的婚姻不会太稳定,因为爱是流动的,心是易变的。无生命的石头总比鲜花持久,但石头永远不会有鲜花的芬芳;无爱的婚姻相对稳定、对社会有益,但对人是有害的。找妓女度过一夜,找太太度过一生,这是仅有的差别。

       第二是相对细腻的心理层面——头脑和心的层面,它比身体层面的婚姻深一点。诗人拜伦在最后结婚前,至少跟六七十位女人亲密过,即使婚礼后走出教堂,还注意到另一位经过的漂亮女人。头脑很容易改变,要稳定家庭生活,就不允许婚姻达到心理层面。从弗洛伊德到荣格,都提到关于性的第二个阶段的心理层面。

第三是心灵层面。心灵层面的会合即使只有一次——也会觉得是永恒的,这是一种深刻的交融,有着无时间性和纯粹的狂喜。

       女人成为母亲,对性的兴趣就自动减弱了,她深深体验的是母性。十月怀胎与一个跳动的新生命一起存在,生过孩子的女人有一种心灵的幸福感。母亲总是容光焕发、宁静安详的,她们的人格悠闲安定。要当母亲就得放弃对性的兴趣、性的放纵,这是不愿生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母亲与孩子间有一种心灵上的神圣性经验,母亲和孩子有着强烈的亲密感,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

夫妻间有了深刻的关系,丈夫成了孩子,妻子成了母亲。男人的手无意识地伸向女人胸部,这是孩子对母亲的渴望。女人的手会抚摸男人的头和头发,这是母亲对孩子的抚摸。

爱在心灵层面上的完全绽放就是这样,夫妻间这种深刻亲密的关系是旅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旅程总是累人的,唯有到达目的地才平和放松。所以夫妻间永远不会安静,总是在婚姻的旅途中移动。大多数人的爱在途中就枯萎了,婚姻旅途的冲突争斗是无可避免的。再婚,重新换伴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原因在于结婚是个旅程、不是目标、更不是终点。唯有妻子变成母亲,丈夫变成孩子,目标才算达成。

      色欲的旅程是到达神性之光的旅程,性的强烈吸引也是对至高之神的追求。人完全被裹在性里,除非升华到神性之光,否则追求永无止境。停留在色欲和性不可怕,但必须跨出第一步,要达到最后一步就必须先跨出第一步!第一步走错了就永远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了解色欲比了解神更重要。

      弗洛伊德的知识体系是病态的,他的研究是透过病患而来的,所以你必须转向谭崔(TantSa),谭崔很早以前就把性心灵化了。卡丘拉荷的纪念雕像和普理(Pun)以及科那拉克(kanaSak)的庙宇就是谭崔活生生的证明。看过那里裸体的男女性交雕像,你不会有任何粗俗的感觉,没有任何丑陋或不好的东西。你会经验到一种平和、神圣的感觉。创造这些雕像的人一定亲身经验过,知道心灵层面的性。雕像的镇定和安详就来自三摩地、来自神性。谭崔(Tantikas)把性转变成灵性(snlSi tualty),但许多地方的“道德传播者”不允许传播这样的讯息。

       除了耶稣,佛陀、穆罕默德、南无、克里虚纳(KSishna)和马哈维亚都没有被钉在十字架上。生命是有用的,但当一个人被暗杀,死亡也变得有用,死亡常常能达成生命所不能达成的事。甘地被刺即将断气时,他双手并拢作鞠躬状。这表示甘地最后和最好的门徒终于来了,这个使甘地不朽的人来了,神差遣了这个暗杀者。当准备好毒药要给苏格拉底时,他的朋友问,之后要怎样处理他的尸体?苏格拉底笑着说:“傻瓜!你们不知道,你们永远无法埋葬我,我会活到甚至连你们都不存在的时候!

      医生越是吃香,就说明疾病越普遍;越不道德、社会越混乱,传道士的讲坛就筑得越高,事物就是这样相反相承的。

      当透过性而到达超意识、无欲、与神同在的境地,孩子才是真的产品——神的创造物!心灵层面的性的发展,新的生命的诞生,社会就会更加健全美好。(第五讲:从色欲到上帝。)

这是重读奥修《迈向真爱的历程》所感。

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日——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