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页源码:《点穴治病术》3---17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3:17:57
便秘:按摩方法图解
特效穴位
医学点穴11寓床验集
脑胀加失眠,三焦小肠找痛点
穴位.功能.主治针灸配方精选
冬季手脚凉按摩三个暖身穴
治疗女性生理病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家庭穴位保健按摩教学★
反阿是穴定点简表a
女福穴和断红穴
治疗颈、腰椎病只需按摩一个穴位---揉后溪穴
治疗腰痛的几个穴位
每天搓这8个部位可防衰老
人体12个重要穴位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缓解心慌胸闷的宽心穴
解除手脚冰凉的奇穴
****************************
便秘:按摩方法图解(2009-04-06 14:36:08)
标签:保健 卧姿 天枢穴 中脘穴 肾俞穴 便秘 健康  分类: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绪波动、气机郁滞以及过度疲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你不妨巧用双手,坚持以下的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
1.推揉腰骶部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反手以掌根附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直至腰骶部发热。

2.按揉肾俞穴
同上坐姿,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3.揉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4.按揉天枢穴
同上卧姿,双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侧,中指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5.掌揉中脘穴
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6.推腹外侧
同上卧姿,两手分别放在同侧的腹外侧,以掌根从季肋向下推至腹股沟,反复做30~50次。

7.团摩脐四周
同上卧姿,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脐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次。

8.拿捏腹肌
同上卧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边拿边捏腹部肌肉30~50次,双手可同时进行。

9.按揉关元穴
同上卧姿,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10.团摩下腹部
用右手掌心重叠于左手背,左手掌心紧贴于下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圈,以皮肤发热为佳。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为主。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要适量,多食蔬菜、水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小知识: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处。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脐上4寸处。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处。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
特效穴位
气属阳,阳主动,血属阴,阴主静。
祛斑:每天按太冲、合谷和血海,每天早餐前空腹喝一大杯温水。平时用玫瑰花、月季花泡水喝,或者熬粥时放些花瓣进去,多吃西红柿。外洗方:1)每晚用胡萝卜加牛奶涂在脸上,第二天早上洗去。2)番茄汁,加入适量蜂蜜和少许面粉调成膏状,涂于面部20~30分钟。(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情愉悦)
肝血阴虚——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种严重的毛病。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只要每晚睡前依次按揉双侧阳陵泉、承山和三阴交3分钟。
肺阴虚——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别多见,每天按合谷穴,多吃酸味的东西,少吃辛辣的东西。胃病:每天7~9点按足三里、天枢。坚持饭后摩腹,顺时针方向10分钟,饭后半小时~一小时按中脘。脾虚:9~11点脾俞和足三里。
肚胀呕吐——找足三里、中脘
脱肛——足三里、脾俞、百会(中气不足)
子宫脱垂——足三里、百会、关元(中气不足)
胃下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气不足)
哮喘——(春季)合谷、肺俞、关元、足三里、太溪 (夏季)合谷、足三里、阴陵泉、肺俞、印堂
春季保肝重穴——太冲、鱼际、太溪、尺泽。(多吃菊花茶)
夏季养心大穴——阴陵泉、百会、印堂。
秋季护肺宝穴——鱼际、曲池、迎香、合谷。(多吃酸味少辛辣)
冬季补肾——阴陵泉、关元、肾俞
脾气虚——脾俞、足三里
补血——血海、足三里(眼干、变花、手脚麻木)上午9点
补阳——关元、劳宫、涌泉(四肢发凉,整晚都暖不热脚)晚上9点左右按为好。
心慌烦躁——心俞(晚上拔罐10分钟)多汗、
易感冒——风池、肺俞
减肥——天枢、中脘和摩腹(每晚饮后半小时至一小时)
降压药——太冲、太溪、曲池(杞菊地黄丸可以长期服用,还能明目)
颈椎病——风府、和三里
肾阳虚——腰部发凉,腰酸腿软肾俞、关元(最好是艾灸其次是拔罐再就是两手速搓热后掌心贴在肾俞上重复3~5次,用电吹风吹热也可以。肾阳虚的五味禁忌:不能吃寒凉的东西,因为寒凉最伤阳气,可以吃一些稍甜和稍辣的食物,因为辣味属辛,还应吃一些温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等。
肾阴虚——身体缺水,常口干还时常手足心热,按揉太溪、关元穴。
耳鸣、听力下降就是有肝火或肾虚——听会穴、太冲向行间单方向推按。(耳鸣、脾气暴躁,眼睛有很多血丝。)
风池、耳门拒风邪——耳朵里觉得堵得慌,好像是说话时用手捂着耳朵的感觉;是风邪上扰只要按双侧风池和耳门穴数次,不要吃抗生素。
肾气亏虚需太溪——平时身体挺好也没有什么病就是突然听力下降了不少,耳朵里面吱吱叫;是肾气虚“人过四十,肾气自半”按太溪和耳门。平时用枸杞和菊花泡茶吃。
糖尿病(1上消)燥热伤肺——口渴多吹,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胰俞、鱼际、太溪。每晚9点,按双侧鱼际3分钟,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按2分钟,最后按太溪3分钟。
糖尿病(2中消)胃燥津伤——吃饭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饿,但是体重却在下降,感觉口渴,尿多,大便干。胰俞、内庭、太溪。上午7~9点按双侧内庭5分钟,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晚上9点再重复一次,接着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然后再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按双侧太溪各3分钟。
糖尿病(3下消)肾阴亏虚——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胰俞、肾俞、太冲、太溪。每天晚上9~11点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太冲,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3分钟接着按太溪3分钟;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
************************************************************************************************
《医学点穴11寓床验集》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注:2004年由齐强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 胰俞穴功能的挖掘 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胰腺的功能是产生胰液和胰岛素。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胰岛素则直接进入血液,可调节血糖的代谢。)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
鼻病一一风门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
更年期病一一隐白
咳喘一一定喘
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37
主升一切一一百•会
主降一切------涌泉
胆襄炎一一胆襄穴
面瘫一一迁正 (牵正)
3、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领血潮,擅虫气可消,全肛阴阳论,全身在大
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善痊宿痛
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养生三穴:
劳宫穴心包经
4、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
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
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
17、特效穴:呃逆压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个泻便秘取天枢。
18、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果良好。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
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
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
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
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
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
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横行疼痛。
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
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
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2•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
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
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
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
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
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lto、痔疮点按长强、•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
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j,上水
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
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06、龙点 (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
较好!
37、胃痛主要因为精神状态不良及饮食不节所致一一膏梁之变,
足生大疗。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则效差。
r)8、下论任何疑难病如各种万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芭手月;y
腕部仔纽寻找脉络并有短枝计刺血则往庄有意理下到的苛效!这硅找的
经络病冶经验之一。
l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天突上1-2c爪.j,用中指轻轻压揉,使
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声即见排痰、经1m3次即可止咳。
40,冠心病93x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因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
真九
40
1-2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一天亡次,巧天
一疗程。
圳•点压申院穴可治前头痛 (眉棱骨痛)98,有效。五分钟即可止
痛1-3次全愈。
42•肝病在太冲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应。
43•胃溃疡、胃扩扩张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应。
圳•十二指肠溃疡在申皖和深门穴有压痛。
45•结肠炎在章门穴有反应。
46•肾输尿管结石在肾俞穴及足部肾穴 (在阔尾穴后2寸》有反
反。
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交、漏谷穴、阴陵泉穴有压痛。
48•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穴有压痛。
49•胆道病在胆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应。
50•阑尾炎则阑尾穴及养老穴有反应。
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穴、足三里.t3寸有反应点。
(以上反应点一般在同侧,记住:反应点即治疗点)1!!
52,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
53•胆道蛔虫症的反应点四白穴。
-54•隔下脓肿的反应点在气舍穴。
55•结肠癌的反应点在上廉穴。
56•胃肠痉挛大多在胸7-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
10天。
57,心脏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变。
58•胆结石应抽打胸惟2-3分钟,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
石。
学习提示:先准确掌握每个穴位位置,再临床实习。
-41-
b、《道门秘传点穴术医疗经验》
其实在《高峰实战武功•》中的医药绝技中点穴绝技已披露了一部
分 (如刮推冶法等),就这一部分也已经起到决定性的医疗作用。
道门点穴本的治疗作用其实质即恢复与补充阳气,所谓阳气
也就是人的正气、元气,清代王清任就巳认识到:人过半百 (50
罗)阳失其半,其实任何病久年不愈部会造成阳气虚弱,而中医理论
即有: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即可百病不侵。因
此各种治疗万法如:•艾炙法、针灸法等多是通气升阳为主,道门点穴术
和其它点穴术一样,其实战效果也是以全人阳脱、气跃,而产生一系列
的昏跃或面青唇白,四肢抽搐、呕吐、身冒冷汗等等症状,因此本卜]解
穴法也就是以逼阳穴为开逼经络第一关。本技的披露则将难学的点穴术
完全解除神秘,变得学即可用,一用即灵。
歌 诀
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跃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
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
后引起高位截瘫 (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
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
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申必须过三关申
的第二关。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
此赴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涌泉
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 (虚阳上泄的致病机因见《高峰实战武功》
及《医药绝技精华》e班),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
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l•• •,• • ••
-42-
前后心即为点穴申的前后对心穴。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
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后,b•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
身任何痛症,肺、¨心、胸卫肾病),此穴为阳中这阳 (此穴为通阳第二
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
时缓解作用。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跃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人之道,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
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
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
养生真言,不可不信!
带脉通畅,全身轻松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言,现代名医越来
越重视这一个穴位,手法:人站病人身后,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必须
剩其不注意的时候用扯,抠托运劲五指齐用力,连续3-5次,动作必须
快,否则病人身怕痒而全身紧张疗效不好。
以上九穴,不论任何人,不论任何病部必须先疏通此九穴,此九
穴常通,百病不侵,此九穴跃是治病的九穴,也是养生俱健要穴。手法
如下:
1、点法扩医生用指端或曲指骨突部着力于穴位上,按而压之,
戳而点之为点法。
2、切法:是用拇指或食、•中指等指甲的垂直力向下切,多甩以
手、足、背、•骨髓间的穴位。用于急救疼痛及瘫疾。
3•揉法:用指端点压穴位,同时作圆圈形的揉动,属于补法,
一般病郡可以用。神撅、命门多用此法。 :•
4、推法:甩食或中指的指端的与皮肤成45度角点压在穴位上然
后顺经络线走行万向,作上、下往返的运推活动,要和缓不宜用力猛
推。
,5、刮法:•用食指或中指指尖的掌侧点压在穴位上,并顺经络线
的万向,做割的动作,此法比点推法轻而•快,一般节律•3-4组/秒;l主
要用腕部的力量•;前后心穴多用忧法。•••¨, •b• • •,……
-43-
6、震法•;先用指点在穴位上;然后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力量
作频率较快的摇劲震颤i百会穴多用此法二…
/l7•;•碎点法,;用,指点压在麻位上、,并顺着经络线的循行络:经,施行
有节奏的连续点按手法。一般点穴完后必须加用拿筋法结束,如:,提拨
项颈筋法,三*筋提拨法,背筋提拨法,捏脊法等。
《临症取穴法》
八总穴歌须牢记,按症取穴心不慌。
头项列缺心内关,肚腹三里背委中。
面口合谷臂曲池,胁肋支沟足肩井。
头颈太阳晕太冲;鼻塞风池膝尺泽。
头痛浦泉强承浆,扼逆涌泉热大椎。
八会穴用亦灵妙,•奇难杂症用莫疑。
脏会章门腑中烷,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抒血隔俞,气会颤中脉大渊。
临床时按以上取穴即可既可点穴也可进行刮推配穴,点穴疗法有
时叫你不可思议,如太冲穴治急性腰扭伤3分钟前还叫人扶或抬迸来
者,3分钟后即活动自如,毫无痛感!
预防感冒秘法:在即将打喷嚏或打完后即做
(一)擦风府 (用食申次三指柔四擦5-10次j。
(二)擦大椎、肩禹,同上擦至发热。• '
(三)擦人中:用食指横擦至发热,外加点按迎香。
常见病综合点穴疗法
1、失眠:主穴 (1)擂付,(2)外肩尾,配穴:大惟穴。
2、•谓腹痛;月心穴•(男左,女右》,前心穴;脐周。
扩;阴矮,腰阳关,械椎点。
4.、中风偏瘫:后心穴,腰骨点,膀恍蛙连排点:。
-44-
5、耳鸣:拇指点申诸穴。
6、痔疮:中指点压百会穴。
7、心悸呼吸困难按压左手郡门穴5梷12次。
8、贫血,头晕耳鸣用拇指用力按压支沟,照海二穴。
9、糖尿病点左右大陵穴可止渴。
10、妇女怕冷,便秘、妇科病用拇指用力按支沟,照侮二。
11、喉咙肿痛:拇指压揉合谷,拇、食指二指揉捏少冲列缺穴即
刻止痛。
12、眼睛疲劳点大骨空穴,愈痛效果愈好:
13、晕芋、晕船点揉大鱼唾穴10次。
14、脑疲劳:申指点神门穴。
15、腰痛眼浮肿用拇指点血海穴。
16、痴痈:双手拇指指甲捏双侧芝龙亢 (申中括甲根一一方处卜数
次即可停止发作。
17、眼脸痉挛:眼点穴 (位于上臀腋横纹拢二头肌外侧陷中 ;臂
懦穴前上凹陷处)。合谷穴。
18、小儿夜啼:揉摩印堂:鱼腰十分钟即可人睡。
19、小儿遗尿:右掌按小腹i左食指点人中一按一松,•医生手下
按腹部时病人鼓腹上顶,然后放松,30次即-可。然后俯卧按压肾俞
穴,按时病人双手用力握紧全身用力,然后放松,30次即可。,效果特
佳。***********************************************************************************
脑胀加失眠,三焦小肠找痛点;天冲专治恐惧病,丘墟光明胆经选;
突发头痛找外丘,心火神门青灵捻;
后脑疼痛寻委中,昆仑大穴应上先;
如遇经常偏头痛,列缺肩井与内关;
按揉太冲至行间,肝郁到此皆疏散;
脾经大都与太白,反射区内病治完;
若有后头眉骨痛,膀胱足部京骨见;
落枕列缺与后溪,外关悬钟皆要按;
再找周身筋之会,便要拨动阳陵泉。
注解:头痛、脑胀、偏头痛、失眠症状产生的原因很多,可根据不痛的症状在对应的经络上施治。
一、         痰浊型的症状:头痛昏蒙,胸腹胀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1、可先在大肠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
2、可点按心经的“神门穴”(腕横纹内侧尺骨顶端的凹陷处和“青灵穴”(内肘上三寸)。“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主治:由心脏、脑神经和消化系统引起的疾患。“青灵穴”治疗着急、上火、气郁引起的痛症效果最佳。
3、可点按脾经的“大都”(大脚趾根的部位)与“太白”(大都后面贴近内侧脚掌骨的地方)。“大都”的作用很多,可治疗骨质疏松、颈椎病、肌肉萎缩、要退疼痛、腹胀、胃痛、呕吐、便秘、泄泻等等。因为它是脾经的“荥穴”属“火”,“荥”又是小溪中的流水之意,“水克火”所以可散发脾热胃火引起的头痛。“太白”是脾经的原穴,脾经上的所有症状它最有发言权,“胃不和则寝难安”,调理脾胃此穴为重中之重。
二、         肝火引起的症状: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卧不宁,或兼胁痛,口苦面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1、 可在三焦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因为三焦经和胆经属“同名经”均是“少阳经”,肝火通过胆经排放不出去就会沿同名经逆上而行到达三焦经,而三焦经又是主管头部和面部神经的主要经络,上逆之火就会引发头痛失眠等症状,因为它的主要穴位“外关”(腕横纹上两寸)、“支沟”(外关上一点)、“天井”(肘尖上一寸)、“清冷渊” (肘尖上两寸)、“消泺穴”(肘窝上五寸)、“天牖”(耳后斜下方一寸)、“翳风”(耳垂后的凹陷处)等都治头痛,所以才需要刮痧后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来清除於阻点。
2、 按摩胆经头部的“天冲穴”和“丘墟”、“光明”、“外丘”等穴位,因为肝火需要通过胆经抒发,“天冲穴”治疗思虑过度一起的头痛和惊恐。“外丘穴”是胆经的“郄穴”,郄穴是治急症的穴位,所以它主治突发性头痛。“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它和肝经相通。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穴位,因此它也主治由肝的慢性病引发的头痛症状。“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前面说了“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它也是“阴阳双补”的穴位主治肝病引起的头痛。
3、 晚上用热水泡脚后(水里加点盐),推肝经位于足面上的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脚面处上四寸)至“行间穴”( 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上)。“太冲穴”是解肝毒的大穴,“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属“火”,而肝属“木”,“木生火”。按摩此穴可泄心火,泄心火即是泻肝火了。因为“毒火”在肝表现为郁闷、肋胀痛、口苦,一但转到“心火” 表在体外就会是牙疼、鼻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此为“木(肝)生火(心)”的道理。常推太冲穴和行间穴对由肝火和心火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4、 可检查肺经的“列缺穴”(在桡骨头的凹陷处),古书云:头项之病寻列缺。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的任脉之会穴,。“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因此,如落枕、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均可找“列缺”治疗。
5、 偏头痛可先检查胆经的“肩井穴”(颈部侧面与肩膀连线的中点)它和三焦经、大肠经和胃经相通,也是治疗眉骨痛和牙疼、头痛的要穴。
6、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心包经的“内关穴”(腕横纹上两寸半,也就是三个手指的尺寸) ,它是气血的清道夫,可治疗胃火、心火引起的偏头疼、胃疼等症状。
7、 全身“筋之会穴”在胆经的“阳陵泉”它是胆经的合穴,“合”主气逆而泄,由于郁闷引起的上火头痛可拨动此穴以降浊气。
三、眉棱骨痛:风寒在脑,或感痰湿,及脑昏痛。发展下去就会眼昏耳鸣,鼻塞头痛,眩运,逆痰涎嗽,心腹疼痛,大小便涩滞。
1、 先打通膀胱经,在后背刮痧或拔罐。也可在“委中”(膝盖后边的膝窝处)刺血拔毒(非专业人士不提倡)。
2、 根据“上病下治” 、“头病脚治”之法,还可点按“昆仑穴”(外踝骨后面的凹陷处),这个穴是个“降压穴”有引血下行之效。再有就是在脚外侧抹点油,推揉膀胱经在脚外侧骨凹陷处的“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等穴即可缓解症状。
四、落枕:
1、“列缺”咱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就是小肠经的“后溪穴”(握拳,在贴近小手指关节的拳眼处,先用拇指按住,再张开手便找到了)。此穴和“列缺”一样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作用非常广泛。因为小肠经能直达头部和颈部,所以它也是治疗落枕的要穴。
2、 三焦经的“外关”(腕横纹上两寸)同样也是八脉交会穴,由于三焦经和胆经是同名经(均是“少阳”二字),所以胆经之火有时会上逆三焦经,而三焦经也直达头颈部,所以出现头痛、偏头痛、落枕还有肩肋疼痛等疾患,常揉此穴都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3、 再有需要要强调的就是“悬钟穴”(外踝骨上三寸处),它是“髓之会穴”,也就是说骨髓里的病应该找它,如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腰椎引起的腰部不适还有胸椎引起的一些病痛等都离不开它的帮助。同时,它也能治疗落枕。
五、足部大药
把足部疗法单独列为一个大项就是让大家引起重视,因为足部有很多治疗疾病的反射区,头痛也不例外。头痛可按摩大脚趾根部的颈部反射点和大脚趾内侧的颈椎反射区,“头病脚治”会立竿见影。
************************************************************************************************
穴位.功能.主治针灸配方精选 1、 大椎、曲池、合谷  :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 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 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 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 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 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 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 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医学教育网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挾胃,属肝而络于胆。故能舒肝,补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和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为元气之关藏,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气。故疝气等症得愈。(此法治疝气,效果显著。)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医学教育网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 ,温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 ,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无可而不胜也。
**********************************************************************************************
冬季手脚凉按摩三个暖身穴
气温降低后,很多人出现手脚凉、关节疼、颈腰椎疼痛等不适,其实这都和气血不通畅有关。中医常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大家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温暖的夏季流水潺潺,严寒的冬季滴水成冰,这就是“寒则凝,温则行”。有三个穴位,建议大家多按摩一下,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病的患者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具体操作是两手搓热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经常揉按大椎穴。
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两个穴都是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还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另外,天气转凉气温下降,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就容易波动,血压的变化很容易出现脑出血或者是脑梗塞,也就是中医说的中风。所以经常按摩这三个穴位对于保护心血管也有好处。有中风病史的人必须保暖,根据情况配合功能康复,药物的服用一定要按时按量,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泡温泉,水温与体温保持平衡即可,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
治疗女性生理病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女性有男性难以理解的痛苦,那就是月经所引起的疼痛或不适症状,程度上虽因人而异,不过,大体上女性皆有此经历。
这类女性生理痛严重时,则藏有子宫内膜、子宫筋肿等疾病的危机。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到妇产科接受检查。然后,再刺激接下来所要介绍的三阴交穴等穴看看。若能每天刺激这些穴道,生理痛应会缓和下来。
治疗女性生理病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三阴交穴在脚的内侧(大拇趾方向)。从脚的内侧脚踝的中央起,往膝盖方向,向上四指宽(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处,做一个记号。再压它附近的胫骨后缘看看,感到最痛之处,就是三阴交穴。
所谓“三阴交穴”。是指脾经、肾经、肝经三种经络(“气”这种能量的通道)相交之处:对中医而言,这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穴道,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女病,任何病痛皆有效。
对三阴交穴的刺激,以灸术、间接灸、线香灸等较为有效。月经开始前5-6天起,每天刺激本穴,远比生理痛后再刺激来得有效。
可以并用的穴道有血海穴、关元穴、大肠俞穴等。
还有,三阴交穴虽是妇女病的特效穴,但另一方面,它也和合谷穴同为流产的名穴,古人曾利用这些穴道来堕胎。实际上,是否有这种效果尚是个疑问,不过,怀孕初期的女性,还是不要利用三阴交穴较好。
***********************************************************************************************
★家庭穴位保健按摩教学★ [原文地址]


1.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
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
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2.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
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
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
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
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
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
穴位之一。
5. 太溪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
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
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
道之一。
6. 申脉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
下端一厘米凹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
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
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
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8. 昆仑穴取穴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
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9. 足临泣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
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 行间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
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详见此脚上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
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1. 里内庭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
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12. 下痢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
中间向里2厘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
13. 高血压点取穴法:
此穴位于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详见此脚底按摩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
14. 第二厉兑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位于人体的足部,第二趾甲根、边缘中
央下方的二毫米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
15. 第三厉兑取穴方法:
第三厉兑位于人体的足部,第三趾甲根边缘下方约二毫米处,稍微靠第二趾。(详见
此足底按摩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烧心、嗳气很有效果。
********************************************************************************************
反阿是穴定点简表
疾病名称
反阿是穴治疗点
肱二头肌损伤(无论短头还是长头)
二头肌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肌腹隆起处),
冈上肌损伤
1 巨骨穴 2 天宗穴内上方 3 肱骨大结节处
冈下肌损伤
1 天宗穴内上方 2 肱骨大结节处
小圆肌损伤
从肩贞穴向肩胛骨背侧外缘方向寻找
肩峰下滑囊炎
巨骨穴 冈上肌与冈下肌起点处
肱骨外上髁炎
1 上臂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上臂外侧肱桡肌起始部 2上臂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肱三头肌外侧头肌腹 3 手三里穴 4 合谷穴
肱骨内上髁炎
上臂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肱三头肌内侧头肌腹
尺骨鹰嘴滑囊炎
肱三头肌三个头的肌腹处
前臂伸肌腱周围炎
1 手三里 2 桡骨小头前下方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手三里
腕关节桡背侧损伤
桡骨小头至养老穴连线上寻找
腕关节掌尺侧损伤
肱骨内上髁前下方至神门穴连线上寻找
下尺桡关节韧带损伤
1 肱骨内上髁前下方至大陵穴连线上三分之一处 2 手三里附近
腕管综合症
肱骨内上髁前下方
输液痛
手三里
胸锁乳突肌损伤
起止点损伤找肌腹,肌腹损伤找起止点
斜方肌损伤
C2,C6,C7棘突外侧缘,或者胸椎中上段棘突外侧缘
肩胛提肌损伤
1 起点损伤找止点,止点损伤找起点 2 C6,C7棘突外侧缘 3 攒竹穴
前斜角肌损伤
C3-C6横突
夹肌损伤
1 C6,C7棘突外侧缘 2 乳突,上项线,C2,C3横突 3攒竹穴
菱形肌损伤
C6-T5棘突外侧缘
腰部损伤
1 下胸椎和腰椎棘突旁 2 腹股沟下缘髂腰肌处及五枢穴
腰3横突综合症
十二胸椎棘突旁
臀中肌损伤
1 中下段腰椎棘突旁 2 臀部外二分之一髂棘下缘 3 股骨大转子外上方
梨状肌损伤
1 中下段腰椎棘突旁 2股骨大转子外上方 3 骶骨外下缘
臀上皮神经损伤
1  4,5腰椎棘突旁(患侧)2 股骨大转子外上点、3 五枢穴
股内收肌损伤
1  大腿内侧中段肌腹上 2 股内收肌起点靠近耻骨处
腘绳肌损伤
坐骨结节、腘绳肌肌腹
阔筋膜张肌损伤
1风市穴 2 髂胫束止点上方、股骨外上髁外侧上方凹陷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损伤取血海穴,外侧损伤取风市穴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同上
胫骨前肌综合症
足三里下方1-2寸
踝关节扭伤
外踝扭伤,足三里下方1-2寸或绝骨穴,内踝扭伤,取三阴交
跖管综合症
小腿内后侧肌肉
足跟痛
足底正中心偏内偏后侧部位
本人体会及说明:
1 本表主要根据张文兵、霍则军编著的《肌肉起止点疗法》一书,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所编,本表列出的是刺激部位,具体刺激方法,可自己掌握,一般还是用毫针刺激比较多。
2 起止点疗法的一般原则是肌肉起点损伤找肌腹或止点,止点损伤找起点或肌腹,肌腹损伤找起点或止点,当然每个病均有其特点。本表所列有限,未列出疾病可按照上述原则自己找寻反阿是穴。该疗法的个体差异还是相差很大的。
3在治疗很多慢性颈肩腰腿痛方面,该方法并不比常规阿是穴疗法更优越,因而不应作为临床常规疗法,而如果将其作为常规阿是穴疗法无效后的一种备用疗法,常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4 在急性四肢部的损伤例外,该方法要明显优于常规阿是穴疗法。
*************************************************************************************************
女福穴和断红穴
今天在爱爱医网站淘宝,淘到这个女福穴,以前听春燕老师讲过,但是不知道具体位置,今天总算找到了,呵呵
女福穴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处,肌肉微凸,极易辩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八分钟.
该穴止痛效果强,十分钟内解除产妇宫缩痛,极其效验,可治妇女痛经病,宫缩痛,接扎手术后遗症,上环后不适等等,该穴还有强壮腰腿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病有配合医疗作用.对男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也有疗效,该穴还有哪些医疗作用,有待探索.
告诉所有的女同胞吧!每天花二十分钟,就会远离妇科疾病困扰,妇科门诊会轻闲一半.
       断红穴
〔取穴法〕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之上都穴位取穴。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加灸法。常規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紅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针感上行至肩,留针20分针。起针后灸之,以艾條行雀啄术灸法,灸10-15分钟,灸時患者自觉有一股熱气至肘者良。
〔适应症〕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
〔释义〕断紅穴因其能治疗崩漏下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而名之,是近人发现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断紅穴位於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中的上都穴位,針之可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使经气通畅而升提之。灸之能补气固脫,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則血止,故治疗崩漏,可获滿意的止血效果。
大都穴:即八邪穴其中之一
位于手背部、五个手指间的歧骨部中央,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
**********************************************************************************************
治疗颈、腰椎病只需按摩一个穴位
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揉后溪穴百用百灵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主治疾病〗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注:后溪穴在手侧面小拇指下两三厘米处,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见附图).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滚揉后溪穴。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
过去,颈椎病是40岁之后人的专利,但现在20~30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甚至还有得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
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今生活中多数人面临的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
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
人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
这一系列问题,都出于同一原因。现在,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后溪穴。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眼睛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缓解。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怎么办呢?我建议,甚至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因为,这是能真正拯救我们健康的好方法。
要养成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特别舒服。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你却在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
治疗腰痛的几个穴位

右少海穴治疗腰痛
人身上的经络,互有关联,一个地方呈现疾病,很有可能是其它多种经气综合失调的结果。而人体之气,一旦紊乱,只有找到最关键之处,才能将其纠正。我一直用心研究五运六气,期望能找到解除人体气之紊乱的关键之处。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意外收获:右少海穴可以治疗不少患者的腰痛。
少海穴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右少海穴治疗腰痛
一个友人的妹妹,腰痛一年,服药、针灸,均一直在做,却就是未见明显效果。
用五运六气推算她的生日和发病时间,取穴:右侧少海穴,下针。
右侧少海穴在手少阴心经上,在右手手臂的肘弯处,腰痛而在此下针,你可以去历代的书籍搜寻,至少我是没有见到过的。如果在网上搜寻,那么最初的来源很可能也是我。
手少阴心经,其循行未经过腰部。即使一般专业的人员,也很难理解腰痛为什么在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上下针的,而且只此一针,根本不管腰。即使我写出了这个医案,恐怕很多人也是疑惑的,觉得我可能是胡编的。
其实,人体原本就是如此之复杂,虽然古人给出经络脏腑等等理论,然而人体经气的运行远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条接一条简单地流动。人体经络之气的运行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相互制约,相互联系,随着人在人生的轨道上行走,稍不注意,这张网便在某处形成了一个死结。这个死结不打开,无论你怎么在腰痛的部位折腾,都很难起效的。而只要能够知道这死结所在的最关键穴位,那么疾病也会迅速缓解直至消失。
友人之妹,用五运六气理论推算,其关键穴位正在右少海穴。且不管古人是否用过,在此扎一针试试再说。
在她右少海穴下针十分钟后,疼痛缓解,一小时后,疼痛消失。

不仅友人之妹,后来遇腰痛患者,没有推算也往往优先选择右少海穴作尝试,竟也多次有效。这说明有不少腰痛患者,此穴正是关键。对于大家而言,此法实在简便,只取一穴,而且不会扎针,就在此穴敲打也会见点效果。倘若碰巧,也正是你的关键穴位,那么腰痛就此搞定。即使不符合你的病理,未能收到良效,但毕竟不花分毫,也不容易对大家造成伤害。如此妙法,怎能不在此向大家推荐。

腰痛找膀胱经治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如果经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较熟悉,按摩师给你拔罐、按摩选择最多的部位就是后背——在后背拔满了罐,或者在后背按摩、刮痧、捏脊、踩背。为什么都愿意选择后背进行治疗呢?因为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
',1)">
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这就跟不同的工厂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径是一个道理,因此,咳嗽就治疗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检查厥阴俞。治疗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可以说,越是经久难愈的疾病,这些俞穴就越显得有效。
除了后背,膀胱经腿脚上有什么可以自己独立操作的穴位?我说那太多了,先说委中穴,经穴歌诀里有“腰背委中求”,是说后背、腰部的病痛都可以用委中穴来解决,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根据本人的经验,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减轻30%的疼痛,这是一个不错的穴位。委中穴最独特的作用是能让鼻子通气,有的人长年是“一窍不通”,按摩委中穴有即时通气的作用。但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取侧卧位,鼻子不通气的一侧身体在上位,屈腿用大拇指点按委中穴,需稍用力。如果有人说,试过这个穴位了,当时真管用,却不长久,鼻子又堵了,有没有可达到长通不堵的治疗穴位?我告诉你,还真有,就是臀部上的膀胱俞,这个穴针灸最佳,如用点穴法必须要找准穴位,且用力要大,感觉点揉时和鼻子相通了才会有效,且疗效持久。再说两个穴位,都是治腰痛的。一个是治疗慢性腰痛病的(一个月以上),选取小腿肚子上的飞扬穴,只这一穴,点按5分钟就够了,比按摩整个后背一小时效果还好。还有就是位于外脚背的金门穴,是治疗急性腰痛(两周以内)的。此穴穴位较深,按摩时可用食指关节点按较为有力。但是要提醒你的是,这两个穴位治疗的腰痛主要是针对腰脊两旁肌肉的,对于腰椎本身的病痛(那是需要选取肾经和胆经的穴位来治疗,这里只说膀胱经),则效果较差。此外,点按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对腰痛都有很好的疗效。有这么多治腰痛的穴位可选,你还用担心腰痛吗?
此外,小腿上的承山穴可治疗痛经和痔疮,脚上的京骨穴可治疗后头痛和眉棱骨痛,通谷穴据说对颈椎病效果显著。还有就是至阴穴,最神奇之处就是它有催产的功效。只用香烟在至阴穴上灸一灸,就能使胎位转正,真是不可思议!选取膀胱经治疗腰痛,疗效最为确切。
*********************************************************************************************
每天搓这8个部位可防衰老

搓手
双手先对搓手背50下,然后再对搓手掌50下。经常搓手可以促进大脑和全身的兴奋枢纽,增加双手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抗寒性,还可以延缓双手的衰老。
搓额
左右轮流上下搓额头50下,经常搓额可以清醒大脑,还可以延缓皱纹的产生。
搓鼻
用双手食指搓鼻梁的两侧。经常搓鼻可以使鼻腔畅通,并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耳
用手掌来回搓耳朵50下,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促进全身的健康,并可以增强听力。
搓肋
先左手后右手在两肋中间“胸腺”穴位轮流各搓50下,经常搓胸能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搓腹
先左手后右手地轮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进消化,防止积食和便秘。
搓腰
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
搓足
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脏”,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激化和增强内分泌系统机能,加强人体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并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做上述“八搓”时,搓手、额和耳时的手法不要很重,而在搓鼻、肋、腹、腰和足时,手法可重些。
***********************************************************************************************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原文地址:【转贴】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作者:月树下的兔兔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 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长寿穴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
缓解心慌胸闷的宽心穴

至阳穴(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上期提到至阳穴,至阳穴是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为什么强调七呢?因为“七”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比如阳气从子时开始升发,到午时达到极点。第七支“午”在这里起着兴衰转承的作用。至也就是极、最的意思,至阳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一个顶点。
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是阳光普照,全身受益,正所谓“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相接成和,而万物生焉。”这个穴位能够治疗的疾病有很多。对于现在经常泡在酒桌上的人来说,该穴更是随身携带的法宝。因为按揉它能够很好地改善肝功能。
但是,至阳穴最乐于“效忠”的还是我们的心,有的人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心里有事的时候,这种现象很严重。这时候就可以按摩至阳穴来调整。如果身边有亲人的话,最好趴在床上让亲人帮忙按摩,那样可以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情,给身体多加入一分“爱心健康”。如果独自一人,也不用难过,自己动手一样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手弯到后背,用食指和中指合力使用,力度可以加强一点,给至阳多加一点动力,心慌气短的问题要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了。
每个人都有感到力不能及、无助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伸出手来,或许仅仅是强有力的一握,或许是拍一拍肩膀,都可以给茫然无措的人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至阳穴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坚定我们信心和正气的穴位,当我们心里慌张、混乱的时候,都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身体上就有这样一位会随时给你打气加油的朋友!
在我们的背两侧有两块鼓起来的骨头,叫肩胛骨。在肩胛骨的下角,就是最下面的那个点,将两个点结合起来画一条线,与后背正中结合的地方就是至阳穴。
**********************************************************************************************
【委中穴】--“小穴治大病”_缘来是空_百度空间 [原文地址]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
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我认为,只要打通膀胱经,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
说到打通膀胱经,马上有人跃跃欲试,说:“这容易,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刮出紫斑来,气血就通了。”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没有更好、更简单、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腰背委中求。”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委中穴很好找,就是在窝里面,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继续下行。因此,刺激这个穴位,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我在平时嘱咐病人自己调养的时候,常常建议他们“以指代针”,用按压的方法。而通常我用这个穴,一用就有疗效,病人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大为减轻。
但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穴位的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他们经常问我:“您是不是运用了功夫啊?”其实,这点小手法哪里需要什么功夫?我的功夫不是手上或者针下的功夫,而是理解古人传下来的口诀的功夫。“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腰背上的病痛就要取委中穴。这就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还有一个“求”字,被他们给丢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求什么呢?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会发现它是凹陷的,这是正常状态。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或者有条索状物,或者有一个小包,或者有一处压痛点,这才是你所要“求”的东西。用针把这个凸起或小包扎下去,或者用手指揉它,让它自行消失,这样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有很多朋友的委中穴上没有这个东西,那就说明委中不起作用了,那就别用啦,任何穴位起作用都是要有它的物质基础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在委中这里能“求”到凸起或小包的,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观察委中穴,就特意到公共浴室去看,看到委中鼓起的,我就走过去搭讪,说了没几句就问:“您是不是有点腰疼啊?”结果很神奇,问一个准一个。
治疗由膀胱经气血不通所产生的腰痛、背痛、腰扭伤,还有两个小偏方:
一是拿点硼砂点内眼角的睛明穴,或者不用硼砂,直接用手指按压睛明。当然,用硼砂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硼砂能给睛明穴一个更强烈的刺激;
二是掐双脚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一般来说,掐各穴5~8分钟,腰痛就会减轻。
这两个方法为什么如此有用呢?因为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终止穴。每一条经脉的起止穴都有不同寻常的功效,它们能调动整条经脉的气血。好比一条蛇,无论是刺激它的头部还是刺激它的尾部,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刺激,它全身就能剧烈地动起来。不但膀胱经,其他经脉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取穴,以疏通其气血。
一般说来,对于十二条经脉以及任督二脉,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个思路,用它的起始穴和终止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如果能再在这条经的其他部位取1~2个穴,那就更加得心应手了。好比用膀胱经治疗腰背病痛,我们用睛明、至阴和委中3个穴,就足够了。
当然,治疗膀胱经最重要的还是委中穴。委中在窝藏得很深,我们稍微把腿一弯就把它埋藏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它用途大,所以才被人体保护得如此严密吧。也正是因为它藏得最深,所以非常娇弱,也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刺激,反应就会最强烈,最能波及整条经络。可惜的是,因为埋藏得深,所以它受到的刺激最少。
返回顶部
*************************************************************************************
解除手脚冰凉的奇穴华佗医案

阳池穴的功效:阳池穴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暖和身体。
阳池穴的部位及取穴法: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处上按压,在中心处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即是此穴了。
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用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