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贝斯手的段子:农业遗产的启示(1)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9:09:25
  

农业遗产的启示(1)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下)

 (主持人)今天继续侗乡稻鱼鸭的节目。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思路,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侗乡人巧妙地运用到稻鱼鸭系统中并得到完美的呈现,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是:多样性。

    正因为稻鱼鸭对侗乡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它们已经超越了稻田,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文化和民俗。

    鼓楼绘画是侗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创作。稻鱼鸭,又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主题。任何传统的农耕方式都不是以单纯的技术形式存在,而是依存于一个文化整体,与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采访)苑利研究员:一种农耕文化,它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它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你比如凡是稻作民族,穿的裙子都很短,因为什么?因为你经常下水田,如果裙子很长的话,你会非常不方便。藏族,它不种水稻,它的裙子可以拖到地。

    除了长短样式,侗乡的服装面料也与当地的湿润多雾的天气候和水稻田里的耕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侗乡人的传统外衣,面料极为考究,精心织造和印染后还要经过数十道上浆和砑光处理。其中,用鸭蛋清涂抹是一道重要的工序。

    (采访)苑利研究员:涂上鸭蛋清了,它就会形成一个阻隔层。那么有了露水了,有了雨水了,它会扑噜扑噜地自己掉下去。轻易不会把自己弄湿。那个衣服科技含量是很高的。

    最终做好的面料光洁如镜,熠熠闪光。

    侗族有句话,“饭养身,歌养心”,唱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承担着教育的功能,生活与生产的种种内容,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艺术化的歌声来表达和传递。

    (采访)苑利研究员:他的生产知识,他的生活知识,他的传统道德,全靠这个来传承。你比如说,和农事有关的,咱们经常听那个四季调啊,二十四节气歌啊,在侗族大歌里都有这个内容。

    《四季劳动歌》歌词大意:正月砍柴山坡上,二月挖地背也驼,三月挑肥去播种,四月赶牛去耙田,五月插秧忙不停,六月蒿秧一一丘丘,七月磨镰去割草,八月谷熟去折禾,九月收谷进粮仓,十月农闲家中乐,十一月寒冬山川冰,十二月带锄去开荒。

    井井有条的四季农事,就这样在侗乡人口口相传的歌声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

    上千年来,侗乡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完美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这也正是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最为宝贵的特质。

    (采访)李文华院士:我们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遗产。这些方面的遗产我们如果很好地挖掘的话,这些东西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有贡献。很多国际朋友看到我们群众创造出来的这种智慧,和这种巧夺天工的利用自然资源这些方面以后,都感觉到惊讶和非常敬佩。

    农业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

    (采访)闵庆文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定义农业文化遗产的时候,就专门强调了一个概念,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面向人类未来的或者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

    《祖公立寨之歌》大意:请转告子孙后代,千万不要忘怀养育自己的土地,它有着祖辈的血和泪的灌溉,有着祖辈的智慧,即使海枯石烂也不要离开,踩着前辈的脚印,寻求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我们真的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因为,一个社会的进步,总是要在传统当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明天请继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