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武术学院: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简答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2:48:29

1 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写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2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教学创设是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教学手段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

3简述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的条件?

学生应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应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可利用适当观念。

4 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

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注意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交流。

5 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协调,结构更为完善。

6 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学生能自我管理。

7 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

对活动的反思。对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8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者的心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学习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9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10 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动用记忆术。进行组块编码。适当过度学习。进行合理复习。

11 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1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行为合理。

13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4 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的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是,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了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了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5 比较场独立与场依存两种方式。

场独立与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力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予以外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16 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该遵循的三条得要学习原则。

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呆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其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其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拿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得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17 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有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老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的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18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19 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么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试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3)采取有交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以,动作指令要明确。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20 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作用。

21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从完整的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健信息,摒弃无关的因素,并在头脑中弄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22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价值澄清。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4)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5)给予行当的奖励与惩罚。

23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4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25 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习与教学的主要的主要要素有: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等。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在学习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 教材 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划分为知识 技能 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特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26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弄成的对手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这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 但它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地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7 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培养学生的比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

28 标准化成就的优越性?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的水平的测验。这种测验的命题、施测、评分和解释,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由于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适用的范围和时限也较宽广。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它是一种比教师自编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理,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它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29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它是一种比教师自编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它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0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情绪稳定 乐观。 人际关系和谐。 人格完整。 正确的自我观。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31 加涅的学习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来划分学习层次的。

32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它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3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

34 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分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主要是个人信念。

35 品德的结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1)道德的认识即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觉即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3)道德行为即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36 言语直观的优缺点。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或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且可通过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但是言语直观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37 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其要点如下:(1)学生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攻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3)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8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操作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动觉映像。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和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39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借鉴国外学者的基础上,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40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些?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试。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41 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效果,可把学习分为顺向迁移和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影响,可把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把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可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42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支置顶帖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动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呢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5)注意内外的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

4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在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中学习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等。(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44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5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处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46 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1)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2)形成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因为内容容易忘记,而形式是永久的。

47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2)通常学习动机作用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其间的关系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增强动机作用。(3)学习动机和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48 教师成长要经历哪些阶段。

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景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49 简述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这八个阶段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由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7)繁殖对停滞。(30-60)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50 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努力而成功,体能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的人则受到最低的评价。因此,维纳总是强调内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

51 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对现有观念的不满。对观念的可理解性。新观念的合理性。新观念的有效性。

52 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有四个特征:连续性各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53 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和严谨的有机统一。(2)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

54 怎样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进行指导?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55 简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影响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中,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56 学习策略的特征。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它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改变而灵活地选择。(2)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要学会学习,都必须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57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8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期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关系来估计的。

59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并趋向稳定。进入初中后,中学生的生理发育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起来,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2)自我意识具有交错性。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明显的、典型的、分裂-矛盾-统一的过程。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自我的分裂开始的。原来那种比较稳定的、笼统的自我被打破,出现了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自我的分裂意味着自我矛盾的产生,这些矛盾交错的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交错性。(3)自我评价能力日趋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历了他评到自评、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评价能力是从评价他人开始的,即从评价他人的过渡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肤浅性和片面性。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接近成熟。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能够采用正确的观点和评价标准,自我评价能力日趋提高。

60 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试误说。(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开成。(3)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效果律 准备律 练习律。

61 简述奥功伯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3)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4)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戎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百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6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相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3)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4)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面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5)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63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

(1)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琮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定势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3)定势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4 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和发展创造中国移动的重要前提。(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和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智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5 简评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1)阿特鑫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别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有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可非常困难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3)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66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頟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其动作特点有:(1)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比较协调,能有意识地将分解动作连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支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67 影响创造和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同一种子因素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创造性思维,这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程度。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主要有:(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创造性。(2)智力。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即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有较高的挫折忍受力。喜欢幻想。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

68 品德不良行为与过错行为的关系如何。

过错行为与道德不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行为是过错行为的继续和发展。(2)区别:过划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而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过错行为具有情绪和不经常的特点,而品德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过错行为的后果具有扰乱性,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而品德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利益,且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

69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和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智和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在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0 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1)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呢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7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要求。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72 简述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教养方式。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和家庭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2)内部条件。个人信念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接受道德判断水平。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后自律、循序渐进的原则。

73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74 行为目标的陈述所具备的要素。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表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2)行为动词。即用以 通过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式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3)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也就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4)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也就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定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75 教师成长的过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76 操作技能的形成包含哪几个阶段。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77 简述指导教学的主要活动或要素。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一般认为,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的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例如反馈、复习、补救只要有必要就要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这些活动可以被看做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

78 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这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2)集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79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实施的时机来划分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来进行。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2)常模参照价和标准参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来划分的。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应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的。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以便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诊断性评价,是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 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来划分的。正式评价是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价,且彩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非正式评价可以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彩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非正式评价可以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

80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当前的操作方法主要有:(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81 组织策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方法有:(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82 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83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情绪化,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在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84 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和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和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85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86 学习策略的特四个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87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学习分为哪几种形式?

(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的本身体表什么.(2)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亦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的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表征或概括的。(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88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清晰的内部调节系统。所谓内部调节系统,主要是根据动作映象和动觉体验等来调控操作。在模仿阶段,由于学生者缺乏充分的动作经验,其作用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不能有意识地调配个别动作来完成动作系统,也难以改变动作之间的联系,以组成新的技术动作结构。(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动作分配较窄,表现为顾此失彼。(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要花费较大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89 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和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90 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史上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最后,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91 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2 教学上怎么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93 简述学生违反纪律的原因。

(1)心理品质有缺乏。(2)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善(3)对纪律要求的理解尚未转化为指导行动的信念。(4)因成绩下降而诱发违纪行为。

94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2)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影响教师管理的另个情景因素是本身的性质。(4)对教师的渴望。

95 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人们采用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它对教育的不良影响体现在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96 表情的总类。

(1)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有泛文化性。七种表情: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轻视。最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2)身段表情: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不具跨文化性,受不同文化的影响。(3)语调表情: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

97 简述记忆的含义与基本过程。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1)编码,是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中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98 简述三元智力理论的观点。

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1)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涉及 思维的三种成分。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中,比交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2)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即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好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任务熟悉时,良好的再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成分对推理的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3)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的能力。这方面特点又称情境智力(实践智力)。为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但智力行为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99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00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感知。(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和。(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01 怎么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进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02 道德情感的主要形式。

一是直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行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103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的因素。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二是个体归因的方式。

104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为中介的。(2)通常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其间的关系再现在: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105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眄又有相关的非线性有关系。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06 学习策略的特点有哪些。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范和技能构成。

107 简述去个体化的含义与主要原因。

(1)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掉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和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候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2)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 (1)匿名性,在群体中个体不易被识别时,个体被湮没了,被匿名了。(2)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体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

108 说明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 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民言辞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

109 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记忆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1)语义网络:包含了表征和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2)扩散激活:依据语义网络,当你想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地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它各词的过程。通过组织,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

110 简述挫折的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挫折,坦然面对,树立勇气和信心。(2)改变不合理观念:应改变对所受挫折的看法及采取的态度。(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到社会中去磨炼、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知识修养。(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性情急躁,心胸侠窄,意志薄弱,自我偏颇容易引起挫折感。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性格。

111 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

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环境。教授学习方法。

112 知识的种类。

(1)由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身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括和命题两种形式。(2)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3)由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的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